1、石膏打多少層
14-18
下肢多打幾層
2、治療骨折常用的石膏有哪些?
治療骨折常用的石膏一般都是醫用石膏嗯,他是沒做之前是跟綳帶是一樣的
3、石膏固定骨折中,固定最牢固可靠的方式?
石膏固定最牢靠的方式是管型石膏固定。
4、請問石膏固定技術,一般石膏都鋪幾層?
您好,打石膏是骨科很常見的一件事,打好了,可稱得上是藝術,是件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再署上姓名,拿出去就是自個兒技術的象徵。
一、 石膏准備。
1、厚度:我們這上肢一般是12-14層,下肢14-16層,太胖的另當別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嘛。石膏太厚了容易斷裂,且不美觀,薄了起不到固定效果。全國各個地方應該都不一樣,但應該不會差的太大,基本原則不會變。
2、寬度:包圍肢體周徑2/3為宜。
3、襯墊、綳帶:襯墊石膏主要用於創傷後和手術後可能發生腫脹的固定,對於肢體腫脹有緩沖餘地,因為是在急診,我們是常規打襯墊石膏的。至於無襯墊石膏,多用於損傷較輕或手術較小,一般肢體不會發生嚴重腫脹的肢體固定。對新鮮骨折、軟組織損傷或感染有腫脹趨勢者及術後有預期的反應性腫脹等均不能用無襯墊石膏。而且對技術要求相對要高。
二、 浸泡石膏。(非常重要的一步哦!)
1、平放入水,待無氣泡後 以手握住其兩端,將水擠出,(切記要握兩端阿,要不石灰粉都被擠掉了,成了純粹的綳帶了,還不如打個彈力綳帶呢),擠壓10秒鍾或稍長。
2、水平由 水中取出, 勿絞扭,否則石膏本身已「粉碎骨折」了。
3、手掌撫摸使綳帶密帖,撫平放置在石膏襯墊上。
4、浸泡時間: 要適宜,一般在4分鍾內時間越長越堅固。時間太短,石膏粉脫落越多,時間越長,取出後硬化時間越短,不利於操作。
5、浸泡溫度:溫度越高,硬化時間越短,反之則越長,要綜合操作的人數、季節來考慮。(兩個人當然比一個人打的快了,呵呵)
浸泡石膏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直接影響到製作成的石膏條的質量,雖然打上綳帶後看不見裡面的情況,但為患者著想,咱得做到問心無愧。
三、石膏綳帶的包紮
1、肢體位置:一般肢體應固定在 關節功能位。
肩關節—外展75~9 0°、前屈15~30° 、不旋轉
肘關節—90 °屈曲
腕關節—45 °背屈、稍尺偏
髖關節—外展15 °、屈曲15 °、無旋轉
膝關節—伸直或屈曲5~10 °
踝關節—90 °中立
2、大的骨折得在骨隆突部放置襯墊,保護骨突起部的組織,防止神經受壓。預防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的發生。
3、石膏綳帶要平整,勿扭轉,以防形成皺褶。
4、打管型石膏時注意石膏的厚薄度要均勻(除關節等需要加固的部位),一邊打一邊馬上讓助手用手掌抹平,後一圈覆蓋前一圈的2/3,這樣就比較平整、美觀。纏綳帶松緊度要合適,太鬆起不到固定作用,太緊容易造成血液循環障礙。
5、塑捏成型:用手掌魚際部進行塑型,使石膏干硬後能完全符合肢體的輪廓。切勿用手指,以免形成凹陷造成局部壓迫。特別注意膝輪廓及足橫弓及足縱弓的塑形。記住,塑形和纏綳帶是同時進行的。
6、要將手指、足趾露出,以便觀察肢體的血液循環、感覺和活動功能等,同時有利功能鍛煉。
四、善後處理。
1、在急診打完綳帶 切不可直接放人,要囑咐患者要密切觀察肢體遠端的血液循環、感覺及運動。如果有劇痛、麻木及血運障礙應及時來診或自行拆除石膏,以免發生缺血性肌攣縮或肢體壞死,現在這樣的醫療環境,咱擔不起。我們這兒是常規 3天後門診復查,不適隨診。保護好自己啊!!!
2、為防止骨疏及肌萎縮,應鼓勵病人積極進行功能鍛煉。
5、為什麼骨折都要打石膏?癒合周期是多久?
因為骨頭折斷以後要重新生長,需要時間,這時候用石膏固定可以幫助不小心,繼續受損傷。
6、用石膏固定骨折的化學方程式
CaSO4*1/2 H2O+3/2H2O=CaSO4*2H2O,那一個不準確
7、骨折後石膏固定時值得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