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裂後生長的過程
骨頭完全斷開或只是有裂縫,這都屬於骨折范疇,如果骨頭沒有完全斷開,僅是骨裂,採用中醫治療是很簡單的,只需夾板體外固定預防斷骨移位,之後再用中葯對症進行快速接骨,早期骨折用葯7天左右疼痛可以基本減輕80%以上,腫也可以逐漸消退,15-20天可以感覺患肢逐漸有力,全程用葯30-40天左右可以基本恢復正常活動。40天拍片可以看到骨痂生長良好,以X光片為依據,如果用葯40天左右還不能基本康復,那麼要考慮治療的醫生的水平能力有問題。 骨折後只要患肢活動還存在腫、痛、沒有力氣等不適現象,這都說明骨頭沒有完全長好,需要積極採用中葯對症治療,這樣才能快速康復。 不管是什麼組織損傷,治療的道理都是一樣,只有讓損傷的組織快速生長才可以癒合,治療的重點不是固定、靜養和飲食,而是讓其快速生長。只有讓斷骨在短時間內生長癒合,這才是治療的重點。 骨折未治癒前間忌吃鯉魚、公雞、酸筍、姜、高鈣高蛋白食物等,這是經驗所得,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葯物忌用,不宜過早活動,以免加重損傷。有什麼不清楚的可以加我聯系 深山居士祝早日康復
希望採納
2、骨折固定的骨折固定技術的發展史分析:
<
3、2中醫骨傷科學發展史中有哪些代表人物其主要貢獻是什麼?
上古時期有名醫俞跗。
漢代有名醫華佗發明了麻沸散,施行於剖腹術,刮骨術。
晉代葛洪在《肘後救卒方》中記載了脫臼的治療和利用 夾板治療骨折。
南齊龔慶宣整理的《劉涓子鬼遺方》中對創口感染,骨關節化膿性疾病採用外消,內托,排膿,生肌,滅瘢的治法,提出骨腫瘤的預防和預後。
藺道人著《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第一部骨傷科專著,總結了一套骨折,脫位的治療方法。
明朝朱橚等編著的《普濟方》輯錄骨傷方葯1256首,是15世紀之前的治療骨傷方葯的總匯。
需要較全面內容可以參考《中醫骨傷科學》一書
4、中醫骨傷科學發展史的有哪些典籍?典籍在哪方面做了貢獻
《肘後救卒方》——葛洪。最早記載下頜關節脫臼手法整復方法,首先記載竹片夾板固定骨折,論述開放性創口早期處理的重要性,桑白皮線進行斷腸縫合,燒灼止血法。
《劉涓子鬼遺方》——龔慶宣。 我國現存最早的外傷科專著。它較詳盡的論述了金瘡和癰疽的診治。並收載了34首治療傷科疾患的方劑。創口感染、骨關節化膿性疾病——外消、內托、 排膿、生肌、滅瘢等治法。
《諸病源侯論》。清創療法4要點:早、徹底、分層縫合、正確包紮 詳細描述破傷風,指出是創傷後並發症 論述「筋傷」的證候、治療方法、預後 創口不癒合的病因病理,強調去碎骨和清除異物 的重要性。指出骨結核(附骨疽、骨癆)的好發部位:髖、 膝關節,兒童脊椎、膝關節。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骨傷科專著。又名《理傷續斷方》、《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方》。一卷。唐·藺道人傳。刊於846年前後。首論整骨手法的14個步驟和方劑,次論傷損的治法及方劑。書中記述了關節脫臼、跌打損傷、止血以及手術復位、牽引、擴創、填塞、縫合手術操作等內容。本書成書較早,在骨傷科著作中有較大影響。於臨床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清代吳謙。系統總結清以前骨傷科經驗,對人體各部的骨度、 損傷的治法記錄周詳舊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新正骨八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 提按端擠、搖擺觸碰、夾擠分骨、折頂迴旋 、按 摩推拿 )。改進多種固定器具:竹簾固定四肢長骨幹骨折、 抱膝圈固定髕骨骨折等 ? 運用攀索疊磚法、腰部墊枕法整復腰椎骨折脫位。
5、骨折癒合的基本過程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1.血腫形成
2.纖維性骨痂形成
3.3骨性骨痂形成
4.骨性骨痂改建期或再塑
6、骨折的癒合過程
骨折癒合過程分三個階段,1 血腫機化期,這一階段纖維連接生長需約2周。2 骨痂形成期,即骨折已達臨床癒合階段,此期約需2個月。3 骨痂塑形期,骨髓腔再通,恢復原形過程需約2年。 傷筋動骨一百天。聽醫生的話,多養。
中文名
骨折恢復
階段
三個
對象
骨頭
效果
癒合
7、骨折.....
從你所述的病史中分析,骨折後8周骨折癒合不會太堅強的,所以你鍛煉的時候一定要掌握版力度啊。不要再次骨權折了。
你所說的主要是石膏固定後引起的關節僵直,攣縮。這當然需要鍛煉了。
你說的腳踝和腳掌腫脹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原因是:
1.靜脈迴流功能減弱和側枝循環尚未建立。
2.肌肉萎縮,運動無力。
3.不會形成長短腳的。以後打球不會有問題的。
8、骨折癒合過程分哪幾個階段?
(1)血腫機化演進期。
(2)原始骨痂形成期。
(3)骨痂改造塑型期。
多種骨生長因子與骨折癒合有關,其中骨形態發生蛋白(BMP)
有較強的跨種誘導成骨活性(即誘導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分化形成軟骨或骨,其作用無種屬特異性)和骨損傷修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