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損傷產生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運動損傷的主要因素是:
訓練水平不夠,身體素質差,動作不正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
運動前不做准備活動或准備活動不充分,身體狀態不佳,缺乏適應環境的訓練,以及教學、競賽工作組織不當。
運動損傷中急性多於慢性,急性損傷治療不當、不及時或過早參加訓練等因素可轉化為慢性損傷。
2、如何判斷是否發生運動骨折?
骨或軟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遭到破壞的損傷,叫做骨折。骨折可閉合性與開放性兩種,前者皮膚完整;後者皮膚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運動中發生的骨折多為閉合性骨折,它是運動創傷中嚴重的損傷之一。
以下幾徵象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是否存在骨折:
1.碎骨聲骨折時傷員偶可聽到碎骨互相摩擦發出的聲音。
2.疼痛由於骨膜破裂,骨的斷端對軟組織的刺激和局部肌肉痙攣所致。這種疼痛一般劇烈,活動時加劇,嚴重時可發生休克。
3.腫脹及皮下淤血骨折時,由於附近軟組織損傷和血管破裂,可出現腫脹及皮下淤血。
4.功能喪失骨完全折端後,失去了杠桿和支持作用,加上疼痛,功能因而喪失。
5.畸形由於外力及肌肉痙攣,使斷端發生重疊、移位或旋轉,造成成角畸形和肢體變短現象。
6.壓痛和震痛骨折處有明顯壓痛。有時在遠離骨折處輕輕震動或捶擊,骨折處也出現疼痛。
7.假關節活動及骨摩擦音完全骨折時局部可出現類似關節的活動,移動時可產生骨摩擦音。這是骨折特有的徵象。
8.X線檢查必要時做X線檢查,可確定是否骨折及骨折的性質。
3、造成骨折的原因可分為什麼
造成骨折的原因可以分為外傷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1.外傷性骨折:暴力造成骨質的完整性破壞,稱為外傷性骨折。這是最常見的骨折原因。按暴力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三種:
① 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於骨折部位。
② 間接暴力:暴力作用於遠離骨折的部位,通過骨、關節、肌肉或韌帶等傳導,造成一定部位的骨折。
③ 重復暴力:反復的暴力作用於同一部位,可逐漸發生骨折,也稱為疲勞骨折。如長途行軍或反復運動後發生的第二、三跖骨、脛骨、股骨、腓骨或股骨頸骨折等。
2.病理性骨折:由於全身或骨本身局部的病損引起的骨折,稱為病理性骨折。
4、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是什麼?
什麼是運動損傷?
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損傷統稱為運動損傷。運動損傷與一般的工傷或日常生活中的損傷有所不同,它的發生與運動項目,訓練安排,運動環境,運動者的自身條件以及技術動作有密切的關系。
運動損傷對運動員所造成的影響是嚴重的,不僅影響正常的訓練、比賽,妨礙運動成績提高,減少運動壽命,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殘廢,甚至死亡。對體育健身參加者來說,也將影響其健康、學習和工作,也對體育健身者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妨礙體育健身的正常開展。
由此,在體育健身中,我們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應有充分的認識,需要很好地掌握運動損傷的發生規律,切實做好預防工作,使之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同時,還應了解和掌握一些體育健身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預防與處理方法,從而使體育健身健康安全而富有成效。
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方法:
1、肌肉韌帶拉傷:
內因:訓練水平不夠、柔韌、力量、協調性差,生理結構不佳
外因:准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上課內容不好,教練專業水平不夠
預防:選教練、場地及適當的課程,在正常天氣情況下鍛煉、准備活動充分、循序漸進。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2、關節扭傷:
內因:技術掌握不好、協調性差,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小、生理結構不佳、疲勞產生體力差
外因:准備活動不夠、場地滑、器材使用不當、教練、內容不好(動作速度快、轉、跳多)
預防:准備活動充分、了解設備使用、循序漸進,讓教練或自己速度放慢。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3、心力憔悴:
表現:人發冷,多汗、臉色白或紅、頭痛、暈、虛、筋疲力盡。
預防:教練或練習者要注意運動量的控制,
處理:離開熱的地方,寬衣、濕衣。清醒後給他慢喝些水、注意觀察,病人當天不要多運動
4、運動疲勞:
表現:心悸、心動過速,運動後血壓、脈搏恢復慢,內臟不適、血尿等。:人發冷,多汗、臉色白或紅、頭痛、暈、虛、筋疲力盡。
原因:訓練方法不對、不循序漸進、系統訓練,運動量大、訓練時間多長、休息不充分等。
預防:安排合理的訓練時間、計劃,注意勞逸結合。
處理:調整鍛煉計劃,運動量,循序漸進、進行系統訓練、全面訓練
5、重力休克:
表現:頭暈、眼發黑、心難受、臉蒼白,手發涼,嚴重時暈倒。
原因:動時血液都供應下肢、突然靜止運動時靜脈迴流不夠,腦缺血缺氧,產生腦貧血。
預防:強度運動後,不要馬上停止運動。
處理:讓患者平卧、腳墊高、頭低於腳,從小腿順大腿按摩。
6、心絞痛:
表現:心絞痛經常表現在腿和腹部的疼痛和抽筋現象。
原因:經常在冷的地方鍛煉,喝冷飲料,不做伸展運動和按摩,不喝鹽水會使病情更嚴重。
預防:注意選擇良好的鍛煉環境,准備活動要充分,在室內有空調的健身房
處理:休息,讓練習者在良好的環境去。
7、中風:
表現:嚴重心臟疾病,人體功能受影響,皮膚干、紅、熱現象、脈搏快、弱,呼吸淺等。
處理:有知覺:適量喝水、寬衣、如嘔吐就不要給流質食物、打電話,送醫院等。
失知覺:打電話呼救,讓他側躺,觀察呼吸,冰塊放在腕、踝、腋、頸脈處,不按摩
8、運動腹痛:
原因1:肝脾淤血。慢性腹部疾病
原因2:呼吸肌痙攣(准備活動不夠,肺透氣低,運動與呼吸不協調)
原因3:胃腸痙攣(運動前吃得過飽、飯後過早運動,空腹或喝水太多)
預防:運動前健康檢查,合理安排運動飲食,吃飯前後1小時運動,不空腹、喝水太多運動
處理:減慢運動速度、加深呼吸、調整運動呼吸節奏、手按疼痛部位,實在不行停止運動
口服減痙攣葯物(阿托品、十滴水)。
9、腳底筋膜炎和神經刺痛:
原因:腳底頻繁壓力過多產生的疼痛。原因是套路不適合、鞋子問題、腳的生理結構不好,
原因:鈣的沉澱在腳跟骨上、腳底筋膜炎和神經刺痛:
預防:准備活動要充分(包括腳部的准備活動)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澡。
10、籽骨炎:
原因:運動中的突然的重壓力在籽骨上,造成骨折和發炎。
預防:選擇有緩沖的鞋子和緩沖力糾正。
11、肌腱、小腿肌痛:
原因:經常提腳跟造成的。
預防:運動前後的准備活動和放鬆要多伸展肌腱、小腿肌可以防止損傷和減輕疼痛。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洗,伸展助減痛等。
12、半月瓣症:
原因:半月瓣症一般由過度膝部動作、跑步,造成的,半月瓣症常會有"咔"的響聲。
預防:減少過多的膝部動作、減少轉體、跳等的撞擊動作,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洗
13、關節炎、黏液囊炎
原因:過度訓練,
處理:休息和看醫生。
骨關節炎是由於軟骨的磨損,使關節腫大,水腫。
風濕性關節炎是由於人體的免疫系統的疾病造成的。
14、腰肌勞損:
原因:練習方法不當(如:仰卧起坐時不屈腿),急於求成運動而疲勞損傷
預防:學習正確的動作技術,不急於求成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澡。
15、頸椎疾病:
原因:練習方法不當(如:仰卧起坐時不抱頸),頸部運動過多而疲勞損傷
預防:學習正確的動作技術,頸部運動不要過多
處理:注意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澡。
16、脛骨膜炎:
表現:脛骨前骨膜與骨有剝離的感覺,產生疲勞、酸痛。
原因:練習方法不當,地面不平等,小腿的肌肉發展不平衡,突然的壓力
預防:學習正確的鍛煉方法(如:不要長時間的連續跳躍動作、上下踏板動作),
處理:注意全面鍛煉、練習後要放鬆、休息、按摩、熱水洗,做伸展練習減疼痛等。
處理方式:
http://www.msjk.net/Article/disease/cj/ydss/
5、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方法
運動損傷的預防方法:
1.擦傷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擦傷部位較淺,只需塗紅葯水即可;如擦傷創面較臟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葯水。
2.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 分鍾,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
3.挫傷由於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酊劑,局部可貼傷濕止痛膏;在傷後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熱敷,約1 周後可吸收消失。較重的挫傷可用雲南白葯加白酒調敷傷處並包紮,隔日換葯1次。每日2~3 次理療。
4.扭傷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傷,其治療方法也不同。1. 急性腰扭傷可讓患者仰卧在墊得較厚的木床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後熱敷。2. 關節扭傷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將扭傷部位墊高,先冷敷,兩三天後再熱敷。如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和疼痛,可用陳醋半斤燉熱後用毛巾蘸敷傷處,每天2~3 次,每次10 分鍾。
5.脫臼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囑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彎成直角,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頻纏過肩部和胸部,在對側胸部作結。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病人躺在擔架上送往醫院。
6.骨折。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出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用木板、塑料板等將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直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平卧在床板或擔架上,軀干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以免引起傷者脊髓損傷而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伏卧,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
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
1.體力准備不足
起因:鍛煉者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符合要求的重量練習。
過程:鍛煉者未能結合自身能力,盲目追求或模仿他人的訓練重量,練習中動作不平衡、僵硬,以致引發損傷。
防護:正視自身的力量訓練,努力提高主動肌與對抗肌、協同肌、支持肌的協調能力。
效應:當肌肉具備足夠的力量或肌肉間的協調配合能產生足夠的力量時,就能按要求進行重量練習,極少發生損傷。
2.對柔韌性缺乏認識
起因:鍛煉者不具備動作所需的關節活動幅度。
過程:鍛煉者不了解動作解剖特點(單關節或雙關節動作),加上關節柔韌性差,在完成動作時脊椎和四肢關節都處在易傷的位置,因而易引發損傷。
防護:加強柔韌性練習,特別注重力量柔韌性練習;增加關節活動的幅度。
效應:當柔韌性提高,具備力量動作全幅度所需的柔韌性時,就能積極有效地防止損傷。
3.不重視正確姿勢
起因:鍛煉者誤認為健美、健身練習與動作姿勢是否正確無關緊要。
過程:由於不重視動作姿勢是否正確,在練習過程中就沒有充分的穩定肌肉力量來完成動作,以致引發主動或被動肌群損傷。
防護:認識正確姿勢在鍛煉中的重要性,了解並掌握正確姿勢的要領,反復體會獲得穩定肌肉力量所需要的正確姿勢。
效應:姿勢正確就能避免損傷,並能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在深蹲和硬拉時這一點尤為重要。
4.對小肌肉力量認識不夠
起因:誤認為健美只需大肌肉塊,健身只需表面肌群。
過程:器械鍛煉常常要做雙關節、多平面以及旋內旋外等多類型的運動,一旦小肌肉不能承擔練習重量時,就會引發損傷。
防護:充分認識小肌肉力量訓練的重要性,學習運動解剖學知識,提高訓練質量;加強熱身或牽伸、旋轉練習,提高肌肉的興奮性。
效應:小肌肉力量的加強,可預防肩、肘、髖等部位的損傷。
(5)運動骨折產生擴展資料:
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方法介紹
1.肌肉韌帶拉傷:
內因:訓練水平不夠、柔韌、力量、協調性差,生理結構不佳
外因:准備活動不充分、場地、氣溫、濕度、上課內容不好,教練專業水平不夠
預防:選教練、場地及適當的課程,在正常天氣情況下鍛煉、准備活動充分、循序漸進。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2.關節扭傷:
內因:技術掌握不好、協調性差,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小、生理結構不佳、疲勞產生體力差
外因:准備活動不夠、場地滑、器材使用不當、教練、內容不好(動作速度快、轉、跳多)
預防:准備活動充分、了解設備使用、循序漸進,讓教練或自己速度放慢。
處理:24小時前為急性期:方法:停止運動、冷敷、包紮、抬高受傷部位。
24小時後為恢復期:配合按摩、微動、康復或恢復性鍛煉
3.心力憔悴:
表現:人發冷,多汗、臉色白或紅、頭痛、暈、虛、筋疲力盡。
預防:教練或練習者要注意運動量的控制,
處理:離開熱的地方,寬衣、濕衣。清醒後給他慢喝些水、注意觀察,病人當天不要多運動
4.運動疲勞:
表現:心悸、心動過速,運動後血壓、脈搏恢復慢,內臟不適、血尿等。:人發冷,多汗、臉色白或紅、頭痛、暈、虛、筋疲力盡。
原因:訓練方法不對、不循序漸進、系統訓練,運動量大、訓練時間多長、休息不充分等。
預防:安排合理的訓練時間、計劃,注意勞逸結合。
處理:調整鍛煉計劃,運動量,循序漸進、進行系統訓練、全面訓練
5.重力休克:
表現:頭暈、眼發黑、心難受、臉蒼白,手發涼,嚴重時暈倒。
原因:動時血液都供應下肢、突然靜止運動時靜脈迴流不夠,腦缺血缺氧,產生腦貧血。
預防:強度運動後,不要馬上停止運動。
處理:讓患者平卧、腳墊高、頭低於腳,從小腿順大腿按摩。
6、運動造成骨傷如何處理?
患者骨頭損傷,如果沒有骨折或是錯位的情況那麼不用太擔心,注意休養就行。日常可以適當補充些營養,尤其是鈣和蛋白質,對促進骨骼發育有幫助。另外在損傷的前些天,一定不能活動,最好是卧床,這樣才利於身體恢復。
7、運動時候骨折了怎麼處理
?
8、運動中發生骨折怎麼辦?
骨折是運動創傷中較為嚴重的傷害事故,它是指由暴力引起的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被破壞所致,通常多發部位為四肢長骨。骨折按其傷口有無和外界相通,可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按照骨折部位有無完全斷裂,又可分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一般在運動創傷的骨折中,較多的是閉合性完全骨折。
骨折的發生,有因直接暴力作用而引起的,如在參加足球比賽時,小腿被人猛踢一腳,而發生脛骨骨折,也可由於間接暴力所致,如自高處摔下,手撐地而引起肱骨骨折。無論是何種原因引起的骨折,發生時往往都會有骨斷裂和骨擦音,肢體形態也會發生改變,骨折部位疼痛,嚴重骨折(如股骨骨折),疼痛劇烈、持久,甚至引起休克。骨折時,由於周圍血管及軟組織的損傷,會出現肢體腫脹。還可能發生內臟破裂、神經或大血管損傷及休克等並發症。因此,骨折發生後必須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以搶救生命、保護肢體,使之能安全而迅速地護送到醫院做復位治療。
那麼,如果有同學在運動中發生了骨折應該怎麼辦呢?
一、止痛抗休克
骨折發生後,如疼痛劇烈持久,易造成休克。此時傷者神志不清,呈昏迷狀態,應馬上進行急救處理。其方法是扶傷者躺下,頭部略放低,下肢抬高,以增加頭部供血量,同時要注意保暖,可讓其服去痛片止痛;如果傷者昏迷不醒,可以通過掐人中、合谷穴使其蘇醒。
二、傷口處理
開放性骨折的傷口要覆蓋、包紮。由於人體的骨髓中充滿了血液,骨質中還含有豐富的血管。骨質出血時,其血管裂口不像軟組織那樣可以收縮變小,因而,出血量會比較多。當患者發生閉合性骨折時,雖然在外觀上看不出有血液流出。但實際上血液已淤積在斷骨的周圍。
據估計,人體骨盆骨折的出血量可超過其總血量的80%。開放性骨折或伴有軟組織損傷患者的出血量會更多。突然的大量出血會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對骨折的患者進行急救時首先要止血。若發生大出血時,要先止血;在包紮搬動傷肢時要適當牽引,動作要輕,不得使骨折肢體發生位移。
三、固定傷肢,注意搬運
骨折後,要就地固定。固定前,不要無故移動傷肢。人體脊柱有椎管和馬尾神經。當脊柱發生骨折時,患者極易出現身體某些部位的癱瘓,如胸腰段骨折時常引起截癱;頸椎骨折時除了癱瘓部位升高外,還會引起呼吸肌麻痹,甚或威脅生命。此外,由於骨骼的附近常有神經走行,患者發生骨折後,其神經就會受到挫傷或嵌壓,進而影響局部組織或器官的功能,出現局部的感覺喪失,以及所支配肌肉的癱瘓。
所以,在搬運骨折尤其是脊柱和四肢骨折的患者時,更要特別小心。在搬運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時,應幾個人一起配合將其放在硬擔架或門板上,以保持患者身體平直。當患者的長管狀骨骨折時,由於骨髓腔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不恰當的搬運會使大量的脂肪溢出並進入血管,使患者形成肺栓塞、腦栓塞,從而引起氣急、胸痛、紫紺、發熱、休克、昏迷等症狀。
此外,不正確的搬動方法還可造成患者的骨折斷端對神經及血管的損傷。因此,患者發生四肢骨折時,應盡量不要搬動,可就地取材用夾板或代用品做簡單的固定後再迅速將患者送往醫院,以避免患者出現骨折並發症。
四、有開放傷時要盡早手術
當患者發生開放性骨折時,由於傷口容易被污染,所以,患者常常會因為疼痛、失血,而使抵抗力降低。假如傷口得不到及時的清理,就容易形成化膿性感染並導致敗血症或骨髓炎等病症。因此,患者一旦出現開放性骨折應盡快進行手術治療,並使用抗生素和破傷風抗毒素。
一般情況下,骨折的患者被送往醫院,經復位、石膏或夾板固定等方法後多可逐漸康復。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一旦發現骨折部位的皮膚由紅變紫或起水皰、活動時疼痛劇烈或感到麻木時,一定要請醫生檢查,以免出現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