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史·徐的傳》》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原文: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進士第,補欽州軍事推官。欽土煩郁,人多死瘴癘。的見轉運使鄭天監,請曰:「徙州瀕水可無患,請轉而上聞。」從之,天監因奏留的使辦役。的短衣持梃,與役夫同勞苦,築城郭,立樓櫓,以備戰守。畫地居軍民,為府舍、倉庫、溝渠、廛肆之類,民皆便之。遷大理寺丞、知吳縣,移梁山軍,通判常州。屬歲飢,出米為糜粥以食餓者。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知臨江軍,擢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安化州蠻攻殺將吏,所部卒畏誅,謀欲叛。的馳至宜州,慰曉之曰:「爾曹亡懼,能出力討賊,猶可立功以自贖。若朝叛則夕死,非計也。」眾皆斂手聽命。奏復澄海、忠敢軍,後皆獲其用。改知舒州,徙荊湖北路轉運使。辰州蠻彭士義為寇,的開示恩信,蠻黨悔過自歸。攝江陵府事,城中多惡少年,欲為盜,輒夜縱火,火一夜十數發。的籍其惡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爾輩遞相察,不然,皆爾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馬歐陽景猾橫不法,為里人害,的發其奸,竄之嶺外。以兵部員外郎為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縣漕河,詔未下,的以便宜調兵夫浚治之,出滯鹽三百萬。軍賊王倫起山東,轉掠淮南,的團兵待之。會青州改遣裨將傅永吉追殺入歷陽,的與賞,遷工部郎中。復治泰州西溪河,發積鹽。區希范、蒙趕寇衡湘,命的招撫之。既至,再宿,會蠻酋相繼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還計事,既還,蠻復叛。除度支副使、荊湖南路安撫使,至桂陽,降者復眾。其欽景、石硋、華陰、水頭諸洞不降者,的皆討平之,斬其酋熊可清等千餘級。卒於桂陽。 (選自《宋史?徐的傳》,有刪改) 譯文: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考中進士,補任欽州軍事推官。 欽州林木濃密,許多人死於瘴氣瘟疫。徐的去求見轉運使鄭天監,請求說:「把州府搬遷到水邊就沒有病患了,請轉告皇上使他聽到。」鄭天監聽從建議,鄭天監就請求把徐的留下讓他辦理相關事情。徐的穿著短衣,拿著木棒,跟役夫一起辛苦勞動,修城牆,建望樓,用來准備攻守。規劃土地讓軍民居住,修建府舍、倉庫、溝渠、店鋪之類,民眾都感到便利。 徐的升任大理寺丞,任吳縣的知縣。後來又調到梁山軍,任常州通判。適逢飢荒,他就拿出米做成粥來給飢民吃。多次升職至尚書屯田員外郎、臨江知軍,升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安化州蠻人攻擊殺害官府的軍將和官吏,他們所屬士兵怕死,謀劃著要反叛。徐的騎馬趕到宜州,安慰勸告他們說:「你們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討伐叛賊,還可以立功來贖自己的罪。如果早晨叛亂那麼晚上就會被處死,這不是正確的辦法啊。」大家都束手聽命。奏請恢復澄海、忠敢軍,後來都得到任用,改任舒州知州,調任荊湖北路轉運使。辰州蠻人彭士義叛亂,徐的用恩德威信感化他們,蠻人悔過後自來歸附。 徐的代管江陵府的政事,城裡很多行為惡劣的年輕人,想盜竊時,就在晚上放火,一夜十多處起火。徐的登記那些惡少年姓名,讓他們互相擔保,「你說:們互相監督,不這樣,都是你們的罪過!」於是夜間就不再起火了。太子冼馬歐陽景狡猾蠻橫,不守法,是鄰里間的禍害,徐的揭發他的罪惡,把他流放到嶺外。徐的以兵部員外郎身份擔任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副使。奏請朝廷疏通泰州海安、如皋縣的運河,詔令還沒下來,他就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行事,調動士兵民夫疏通治理它,運出積壓的鹽三百萬斤。 軍賊王倫在山東叛亂,轉而攻打淮南,徐的集合軍隊等待他。正趕上青州改派的裨將傅永吉追趕賊人進入歷陽,徐的和他一起受賞賜,升做工部郎中。又治理泰州西溪河,運出積存的鹽。區希范、蒙趕在衡湘為寇,朝廷命令徐的去招撫他們。徐的到了之後,住了兩夜,恰好趕上蠻人首領一個個出來投降。三司官員認為郊祠典禮臨近,應召回徐的議事,徐的回朝後,蠻人又反叛。廷授予他度支副使、荊湖南路安撫使,到了桂陽,投降的又有許多。那些欽景、石硋、華陰、水頭各洞不投降的,徐的都討伐平定了他們,斬殺了他們的首領熊可清等一千多人。後來,徐的在桂陽去世。
2、《《徐的,字公准》閱讀答案及翻譯》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文言文閱讀(19分)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進士第,補欽州軍事推官。欽土煩郁,人多死瘴癘。的見轉運使鄭天監,請曰:「徙州瀕水可無患,請轉而上聞。」從之,天監因奏留的使辦役。的短衣持梃,與役夫同勞苦,築城郭,立樓櫓,以備戰守。畫地居軍民,為府舍、倉庫、溝渠、廛肆之類,民皆便之。遷大理寺丞、知吳縣,移梁山軍,通判常州。屬歲飢,出米為糜粥以食餓者。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知臨江軍,擢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安化州蠻攻殺將吏,所部卒畏誅,謀欲叛。的馳至宜州,慰曉之曰:「爾曹亡懼,能出力討賊,猶可立功以自贖。若朝叛則夕死,非計也。」眾皆斂手聽命。奏復澄海、忠敢軍,後皆獲其用。改知舒州,徙荊湖北路轉運使。辰州蠻彭士義為寇,的開示恩信,蠻黨悔過自歸。攝江陵府事,城中多惡少年,欲為盜,輒夜縱火,火一夜十數發。的籍其惡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爾輩遞相察,不然,皆爾罪也。」火遂息。太子冼馬歐陽景猾橫不法,為里人害,的發其奸,竄之嶺外。以兵部員外郎為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副使。奏通泰州海安、如皋縣漕河,詔未下,的以便宜調兵夫浚治之,出滯鹽三百萬。軍賊王倫起山東,轉掠淮南,的團兵待之。會青州改遣裨將傅永吉追殺入歷陽,的與賞,遷工部郎中。復治泰州西溪河,發積鹽。區希范、蒙趕寇衡湘,命的招撫之。既至,再宿,會蠻酋相繼出降。三司以郊祠近,宜召還計事,既還,蠻復叛。除度支副使、荊湖南路安撫使,至桂陽,降者復眾。其欽景、石硋、華陰、水頭諸洞不降者,的皆討平之,斬其酋熊可清等千餘級。卒於桂陽。 (選自《宋史·徐的傳》,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徙州瀕水可無患 瀕:靠近 B.屬歲飢,出米為糜粥以食餓者 屬:恰逢 C.的發其奸,竄之嶺外 竄:逃竄 D.軍賊王倫起山東,轉掠淮南,的團兵待之。團:集合 5.以下各組句子中, 全部表明徐的「能於文治」的一組是( ) (3分) ①的短衣持梃,與役夫同勞苦 ②屬歲飢,出米為糜粥以食餓者 ③辰州蠻彭士義為寇,的開示恩信 ④的籍其惡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調兵夫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還計事 A.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 徐的心繫百姓。他任欽州軍事推官時,百姓因為環境惡劣,病死了很多,他想辦法解決,並和民眾一起勞動。 B.徐的善於宣撫。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時,安化蠻人叛亂,官府士兵擔心被殺而叛變,他前去安撫,曉之以理,化解了危機。 C.徐的措施得力。代理江陵府政事時,城中許多惡少年想盜竊,就在晚上放火,一夜中起火十幾處,他採取措施,並警告惡少年,平息了這一事件。 D.徐的能於治亂。王倫作亂,徐的積極備戰,受到獎賞;區希范、蒙趕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並迫使蠻人投降。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爾曹亡懼,能出力討賊,猶可立功以自贖。若朝叛則夕死,非計也。(2)的籍其惡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爾輩遞相察,不然,皆爾罪也。」 參考答案: 4.C (竄:流放) 5.C (①講與民同甘共苦,不能表明在文治方面的才能。⑥是三司官員的看法) 6.D (「並迫使蠻人投降」,與原文不符,見原文「會蠻首相繼出降」) 7.(1)你們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討伐叛賊,還可以立功來贖自己的罪。如果早晨叛亂那麼晚上就會被處死,這不是正確的辦法啊。(2)徐的登記那些惡少年姓名,讓他們互相擔保,說:「你們互相監督,不這樣,都是你們的罪過!【參考譯文】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考中進士,補任欽州軍事推官。 欽州林木濃密,許多人死於瘴氣瘟疫。徐的去求見轉運使鄭天監,請求說:「把州府搬遷到水邊就沒有病患了,請轉告皇上使他聽到。」鄭天監聽從建議,鄭天監就請求把徐的留下讓他辦理相關事情。徐的穿著短衣,拿著木棒,跟役夫一起辛苦勞動,修城牆,建望樓,用來准備攻守。規劃土地讓軍民居住,修建府舍、倉庫、溝渠、店鋪之類,民眾都感到便利。徐的升任大理寺丞,任吳縣的知縣。後來又調到梁山軍,任常州通判。適逢飢荒,他就拿出米做成粥來給飢民吃。多次升職至尚書屯田員外郎、臨江知軍,升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安化州蠻人攻擊殺害官府的軍將和官吏,他們所屬士兵怕死,謀劃著要反叛。徐的騎馬趕到宜州,安慰勸告他們說:「你們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討伐叛賊,還可以立功來贖自己的罪。如果早晨叛亂那麼晚上就會被處死,這不是正確的辦法啊。」大家都束手聽命。奏請恢復澄海、忠敢軍,後來都得到任用,改任舒州知州,調任荊湖北路轉運使。辰州蠻人彭士義叛亂,徐的用恩德威信感化他們,蠻人悔過後自來歸附。徐的代管江陵府的政事,城裡很多行為惡劣的年輕人,想盜竊時,就在晚上放火,一夜十多處起火。徐的登記那些惡少年姓名,讓他們互相擔保,「你說:們互相監督,不這樣,都是你們的罪過!」於是夜間就不再起火了。太子冼馬歐陽景狡猾蠻橫,不守法,是鄰里間的禍害,徐的揭發他的罪惡,把他流放到嶺外。徐的以兵部員外郎身份擔任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副使。奏請朝廷疏通泰州海安、如皋縣的運河,詔令還沒下來,他就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行事,調動士兵民夫疏通治理它,運出積壓的鹽三百萬斤。軍賊王倫在山東叛亂,轉而攻打淮南,徐的集合軍隊等待他。正趕上青州改派的裨將傅永吉追趕賊人進入歷陽,徐的和他一起受賞賜,升做工部郎中。又治理泰州西溪河,運出積存的鹽。區希范、蒙趕在衡湘為寇,朝廷命令徐的去招撫他們。徐的到了之後,住了兩夜,恰好趕上蠻人首領一個個出來投降。三司官員認為郊祠典禮臨近,應召回徐的議事,徐的回朝後,蠻人又反叛。廷授予他度支副使、荊湖南路安撫使,到了桂陽,投降的又有許多。那些欽景、石硋、華陰、水頭各洞不投降的,徐的都討伐平定了他們,斬殺了他們的首領熊可清等一千多人。後來,徐的在桂陽去世。
3、關於古人骨折的問題
骨折與脫臼
正骨心法要旨
《趙政中醫正骨經驗》
骨折新療法
一、治療骨折為什麼要中西醫結合
在我國有兩種醫學,骨折治療上中西醫各有—套方法。西醫治療骨折時主張「廣泛固定」、「完全體息」。採用包括骨折部上下關節的石膏外固定,長期連續地骨牽引和手術切開內固定等方法。—骨折對位較好,但骨折癒合慢,治療時間長,病人痛苦大,醫療費用高,還會出現一些合並症。
我國傳統中醫治療骨折,具有獨特的理論和方法。依靠長期積累的豐富臨床經驗,應用巧妙的手法將骨折整復,只在骨折局部施用夾板固定,鼓勵病人早期活動,主張「動靜結合」。因而,骨折癒合快,功能恢復好,病人痛苦小,醫療費用低。但對一些難以整復、不易固定的骨折,骨折對位差,往往造成畸形癒合。
固定與活動、骨骼與肌肉、局部與整體。內因與外因是骨折治療中四個重要而又長期未很好解決的矛盾。在中醫與西醫、西醫與西醫之間,始終存在著分歧。提出了「動靜結合」(運動與固定結合)、「筋骨並重」(功能恢復與骨折癒合齊頭並進)、內外兼治(整體與局部兼顧)、醫患配合(醫療措施與病人的主觀能動性密切配合)四項新的骨折治療原則,找到了體現上述原則的以手法正確整復、小夾板局部固定和病人自覺功能鍛煉為特點的中西醫結合骨折新療法。
這種方法不是中醫與西醫方法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對某些骨折操作上的局部改進,而是將中西醫在骨折治療上的精華部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在此基礎上加以提高,而且有了新的發展。它具有骨折癒合快、治療時間短、病人痛苦少、醫療費用低、功能恢復好、合並症和後遺症很少發生等優點。
二、骨折整復手法的關鍵何在
肢體是人體的運動器官,它是以關節為樞紐,以骨骼為支架,以肌肉收縮為動力而進行運動的。當肢體受到強大暴力或因肌肉的強烈收縮造成骨折後,骨折斷端因受外力作用和肌肉的牽拉而移位,肢體因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喪失活動能力。因此,主治療骨折時,首先進行整復,把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對好,恢復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斷端對的越好,支架越穩定,病人就能及早進行活動,骨折就可以迅速癒合。因此,對每一個骨折病例都應當認真地整復到滿意的程度,有的要求解剖對位,有的要求功能對位。為了實現解剖整復和堅強固定的目的,有些西醫學者廣泛地採用了手術切開整復和金屬內固定的辦法治療骨折,這個方法固然治療了不少用手法或牽引不能治療的病例,但也給骨折患者帶來了新的麻煩。手術對骨折病人來講等於傷上加傷,把閉合性骨折變成開放性骨折,增加了創口的感染機會,加重了組織的損傷,減低了骨折的癒合能力,因此骨折遲緩癒合或不癒合率反而增高。
從中醫整復前臂骨折時要用「分骨手法」和固定時要用「分骨墊」的道理受到啟發,認識到前臂的特殊本質就是旋轉,骨折後出現的四種畸形中,旋轉也是主要的,只要解決了旋轉畸形,其他畸形就迎刃而解了。整復時,用力從骨折部的掌背側進行「分骨」,可以使靠攏的骨折段分開,尺撓骨間隙增大,骨間膜緊張,懸張於撓尺二骨間的骨間膜在緊張的情況下就牽動骨間嵴,使之相互對峙,骨折遠近段會旋轉到中立位。在「分骨力」的作用下,遠近段的兩骨相互穩定,兩骨間的寬度自然相等,各自成為一個單位,復雜的雙骨折既能象單骨折一樣一起整復。在夾板固定下「分骨墊」繼續發揮「分骨」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住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旋轉活動,使骨折保持在整復後的位置直至骨折癒合,病人肘腕關節都能照常活動,幾個星期骨折癒合,肢體功能也隨著恢復。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解決了過去用復雜的辦法難以解決的問題,顯示了中西醫結合療法的優越性。前臂骨折是這樣,其他骨折也是這樣。中西醫結合療法由簡單到復雜,由骨幹到關節,由四肢到軀干,由新鮮到陳舊,由閉合骨折到開放骨折,逐步發展起來,並從實踐中模索出一套新的骨折整復手法:手摸心會,拔伸牽引,旋轉屈伸,端擠提按,搖擺觸碰,按摩推拿;夾擠分骨,折頂迴旋。八種手法可以靈活地使用於各種不同類型的骨折,隔著皮肉可以把錯位的骨折對好。這種辦法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技術要求較高,需要反復地實踐,方可純熟掌握。
我國傳統中醫幾千年來依靠手法整骨,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且有較深刻的認識:「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於舊也。----故必素知其體相,認其部位,一旦臨症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謂手法也。」這些高度概括的科學性總結仍應為今人所遵循。因此,在整復前,首先要,仔細分析骨折發生的過程,明白了道理,才能制定出正確的整復方案,有了方案始可選擇合適的整復手法,有了具體手法才能決定兩手用力的方位和力量的大小,有了力量這個物質基礎,就可以巧妙地將骨折整復。成功了積累經驗,失敗的吸取教訓。經過多次的實踐和反復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就可以逐漸達到古人所說的:「蓋正骨者,須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復善用乎手法,然後治自多效」的程度。
三、小夾板的固定力由何而來
骨折整復後必須固定,是為了保持骨折在整復後的位置,防止再移位。而骨折整復後再移位,主要是受兩種肢體內在力的影響。
1.肢體重力:肢體重量是不能改變的,但是它的重心是隨肢體的伸屈而移動的。重心遠離骨折線,因重力而致的移位傾向力就愈大。
2.肌肉的牽拉力:骨折再移位是被動的,肌肉收縮活動是主動的。肌肉收縮活動,可以引起骨折再移位,是其消極的一面;但是骨折只有通過肌肉的協調活動,才能維持固定在整復後的位置。
任何外固定都是一種外力,它可以保持骨折復位後的位置,把骨折部的活動減低到最小限度,而不能使骨折斷端一點不動。在骨折未癒合前,骨折斷端的活動是絕對的,而固定只是相對的。骨折斷端的活動有兩種:一種是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活動,一種是對骨折癒合有利的活動。問題的關鍵在於採用什麼樣的固定方法,既可以控制使骨折斷端的不利活動(旋轉、成角、分離),又能保留對骨折癒合有利的活動(對向擠壓)。
夾板只固定骨折局部,它的分量很輕,幾乎不增加肢體的重量,骨折部的上下關節都能活動,骨折遠側段關節面以下的肢體重力被能以活動的關節所吸收,骨折部所受的移位傾向力就大大減少。夾板是用布帶捆在肢體上,保持著合適的松緊度,固定用具與肢體表面總是緊密相貼,隨著肢體一起動。當肌肉收縮時肢體周徑變粗,夾板的壓力增大。有紙墊部位的壓力更大,夾板隨之發生形變,骨折不會變位;反之,當肌肉鬆弛時,肢體周徑變細,夾板對肢體的壓力下降,夾板形變後的彈力集中作用於紙墊的部位,不但可以保持骨折在整復後的位置,原來復位不夠理想的骨折還可以逐漸矯正。
因此,我們認為夾板局部外固定是一種積極的能動的固定,它是一種動力平衡,是以動制動,適應肢體的生理要求,符合外固定的力學原理。夾板是捆在膠體外面,它的固定力來自肢體內部,是外力通過內力而起作用。夾板局部外固定還可以將骨折的整復、固定和功能鍛煉三個步驟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整復時即有固定,固定了還可以繼續整復,在固定中肢體都能活動,基本上免除了關節強直、肌肉萎縮、骨質疏鬆、骨折遲延癒合和不癒合等合並症的發生。
四、功能鍛煉可以加速骨折癒合
中西醫結合使骨折癒合明顯加快,整個治療過程顯著縮短,骨質疏鬆、骨折遲緩癒合和不癒合近乎消滅,其原因就在於骨折在夾板固定下,肢體能夠活動。夾板局部固定。—種能動的固定,假若病人不密切配合,不敢活動,不但夾板的固定效果差,骨折的癒合也慢。
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
(一)局部治療與整體治療並重
骨折是外因造成的,但骨折以後會引起整體內一系列的變化。中醫認為「肢體損傷於外,則氣血傷於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很明確的說明了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局部受了傷,不能只從局部著手,而應該從局部與整體的統一關系去考慮。
中醫治療骨折有「去瘀生新」的學說,治療骨折「必須以活血化瘀為先,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能去則骨不能接」。中醫所指的「瘀血」涵意較廣,包括整體的「氣血」障礙和局部的血腫。血腫不是骨折癒合的基礎,血腫過大時,對骨折癒合會起到阻礙作用。從最近的臨床材料和動物實驗證明,骨痂形成主要是靠骨折端的骨外膜深層細胞和骨內膜細胞的增生與分化,血腫過大對於骨折兩端向中央伸展的成骨細胞的「會師」;能起到阻礙作用,這是和祖國醫學的「去瘀生新」學說一致的。為達到早期「活血化瘀」,中醫主張內外用葯。根據動物實驗證明:內用葯有較明顯的活血作用,外敷葯有較好的散瘀作用。
(二)固定與活動相結合
在骨折治療上,為了保持骨折對位,使骨折斷端癒合固定是必要的。而活動則是保持肢體生活能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物質代謝的重要因素,這是對骨折的癒合有利的。但固定勢必影響肢體活動,因而在骨折治療過程中,存在著動與靜、固定和肢體活動的矛盾關系,是促進骨折癒合、保持關節功能的關鍵。
中醫的局部包紮固定方法,體現了骨折癒合所要求的「動靜」結合的原則。因為它只固定受傷局部,而不固定骨折部的上下關節。利用有彈性的紙墊和小夾板,把骨折局部固定起來,既可以保持整復後的骨折位置,限制骨折斷端的活動,尤其是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活動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又能讓肢體和肌肉進行必要的生理活動。當肢體活動時,外固定隨著肢體一塊動。由於紙墊的壓力和固定夾板的彈性作用,使肌肉收縮活動所產生的內在動力,傳達到骨折斷端,在骨折端之間產生一種對向擠壓的作用。這種作用能保持和促進骨折的復位,是一種生理刺激,對骨折的癒合是有利的。
在固定骨折時,應把固定的時間和范圍減小到最低的限度,而使活動在不妨礙骨折癒合所必須的固定條件下擴展到最大程度。在治療過程中,對動與靜,應根據不同部位不同類型骨折的各個不同階段的病理特點,和病人對治療時不同的具體反應,給以適當的配合。一般來說。上肢骨折從治療一開始,就應進行主動活動,活動愈早,骨折癒合愈快,功能恢復也好;下肢肌肉豐富,肢體長,分量重,骨折部的剪力大。因此無論單純局部包紮外固定或同時加用骨牽引,要有一個2至3周的固定維持期,在此期間除被動活動外,病人可主動用力鍛煉肌肉收縮,以後即可逐漸練習肢體伸屈活動。
在骨折未癒合前,無論採用什麼樣的外固定,只能使骨折部的活動減低到最低限度,而不能使骨折部絕對不動。利用局部包紮外固定是使肢體內部動力由骨折所引起的不平衡達到平衡,以保持骨折復位,以及在有限的固定條件下,又能充分進行肢體活動的固定方法,是一種積極的能動的固定,合乎肢體的生理規律,能促進骨折癒合,使肢體功能恢復到正常。
(三)骨折癒合和功能恢復同時發展,相互促進
治療骨折的目的,在於恢復肢體功能,恢復肢體功能的關鍵在於骨和軟組織兩者都得到合理治療。因而在治療骨折時,既要促進骨折早期癒合,又要保持肢體功能。局部包紮固定,能使固定和活動結合起來,加速骨折癒合,又能使骨折的整復、固定和功能恢復三個階段密切聯結在一起,保證肢體功能恢復。如果在一個時期內單純考慮整復、固定或功能恢復,不僅治療過程長,病人痛苦多,且易招致肢體功能難於恢復。治療骨折,在整復時就照顧到固定,在固定中又有部分整復;同時,由固定開始就進行功能鍛煉。這樣把整復、固定與功能恢復有機地結合起來,隨著骨折癒合,肢體功能也基本恢復。在治療骨折的初期,對腫脹的肢體末端,施行按摩,以助腫脹消退,為了不讓關節發生僵硬,每日活動骨折部的上下關節,鼓勵病人在肢體不動的情況下,不斷練習肌肉收縮活動以防肌肉萎縮,肌腱粘連,只要骨折局部穩定,患肢疼痛消失,功能鍛煉就由被動轉為病人自動活動,提倡能動則動,能走就走,採取這種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由於不需要功能恢復期,骨折癒合的全部過程就顯著縮短,大大減少了病人的痛苦。
制定一套完整的骨折治療方法
用一種道德的辦法將骨折復位,把骨折部固定而不要影響肢體的活動,讓病人在骨折癒合期間生活得象正常人一樣,說這是一種理想的骨折治療方法。現在我們通過十大手法,在不增加病人痛苦,不加重局部損傷的情況下可將骨折整復,利用十二種外固定形式進行固定,不但可以將骨折保持在整復後的位置,而且通過合理的功能鍛煉,隨著骨折癒合,肢體功能也基本恢復,原來復位稍差的骨折在活動中還可以自動矯正,骨折對位可以越來越好,病人身心健康,情緒飽滿,與醫生密切配合而使骨折早日康復。
正骨治驗
中西醫結合治療骨折是以現代解剖學為基礎,正確的認識骨折的生理、病理規律,吸收中西原有經驗,針對每個不同部位、類型的骨折,應用不同手法進行整復和固定及有效有節制的功能活動,來達到治療目的。
通過以上方法的治療,促進了血液循環,加強了物質代謝,使成骨及軟骨細胞迅速生長而形成骨痂,這樣即加速了骨折癒合又及時的恢復了患肢功能,克服了因長期持續的石膏固定帶來的再移位的傾向性和因循環遲滯造成局部營養不良、肌肉蔞縮、骨質脫鈣、肌腱粘連及一系列合並症的發生。
要想達到正確而順利的手法復位及固定和葯物治療,其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要有詳細的檢查和確實的診斷,只有這樣才能根據骨折的種類、損傷程度以及骨折斷端移位的形式來確定整復手法及固定和葯物治療方針。
骨折分類的意義:
整復:明確骨折類型常能提示獲得滿意的復位方法。
固定:也能提供骨折斷端復位後是否穩定的條件。
只有明確骨折的類型,才能施用正確的復位手法,選用適當的外固定用具,從而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牽引助手三要求:1、知病情;2、懂手法;3、有臂力。
墊:是維持復位,矯正殘余移位的重要手段。
製作務必適宜,放置必須准確。
《醫宗金鑒》
作者吳謙,字六吉(生活於公元十八世紀),安徽省歙縣人,為清著名醫學家,曾任太醫院刊,為《醫宗金鑒》的總修官(今主編)。此書成於公元1724年。
正骨心法要旨
手法總論
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使仍復於舊也。但傷有重輕,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遲速,及遺殘疾與否,皆關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盡其法也。蓋一身之骨體,既非一致,而十二經筋之羅列序屬,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或拽之離而復合,或推之就而復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闕,則骨之截斷,碎斷,斜斷、筋之弛、縱、卷、攣、翻、轉、離、合,雖在肉里,以手捫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況所傷之處,多有關於性命者,如七竅上通腦髓,隔近心君,四末受傷,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氣素壯,敗血易於流散,可以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亂施;若元氣素弱,一旦被傷,勢已難支,設手法再誤,則萬難挽回矣。此所以尤當審慎者也。蓋正骨者,須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復善用無手法,然後治自多效。誠以手本血肉之體,其宛轉運用之妙,可以一已之卷舒,高下疾徐,輕重開合,能達病者之血氣凝滯,皮肉腫痛,筋骨攣折,與情志之苦欲也。較之以器具從事於拘制者,相去甚遠矣。是則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哉。
手法釋義
摸法:摸者,用手細細摸其所傷之處,或骨斷、骨碎、骨歪、骨整、骨軟、骨硬、筋強、筋柔、筋歪、筋正、筋斷、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熱,以及表裡虛實,並所患之新舊也。先摸其或為跌撲,或為錯閃,或為打撞,然後依法治之。
接法:接者,謂使已斷之骨,合攏一處,復歸於舊也。凡骨之跌傷錯落,或斷而兩分,或折而陷下,或碎而散亂,或岐而傍突,相其形勢,徐徐接之,使斷者復續,陷者復起,碎者復完,突者復平。或用手法,或用器具,或手法、器具分先後而兼用之,是在醫者之通達也。
端法:端者,兩手或一手擒定應端之處,酌其重輕,或從下往上端,或從外向內托,或直端、斜端也。蓋骨離其位,必以手法端之,則不待曠日遲久,而骨縫即合,仍須不偏不倚,庶愈後無長短不齊之患。
提法:提者,謂陷下之骨,提出如舊也。其法非一,有用兩手提者,有用繩帛系高處提者,有提後用器具輔之不致仍陷者,必量所傷之輕重淺深,然後施治。倘重者輕提,則病莫能愈;輕者重提,則舊患雖去,而又增新患矣。
按摩法:按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摩者,謂徐徐揉摩之也。此法蓋為皮膚筋肉受傷,但腫硬麻木,而骨未斷折者設也。或因跌撲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郁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經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
推拿法:推者,謂以手往下抑之也。拿者,或兩手一手捏定患處,酌其宜輕宜重,緩緩焉以復其位也。若腫痛已除,傷痕已愈,其中或有筋急而轉搖不甚便利,或有筋縱而運動不甚自如,又或有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者,是傷雖平,而氣血之流行未暢,不宜接、整、端、提等法,惟宜推拿,以通經絡氣血也。蓋人身之經穴,有大經細絡之分,一推一拿,視其虛實酌而用之,則有宣通補瀉之法,所以患者無不愈也。
已上諸條,乃八法之大略如此。至於臨證之權衡,一時之巧妙,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矣。
器具總論
跌撲損傷,雖用手法調治,恐未盡得其宜,以致有治如未治之苦,則未可雲醫理之周詳也。爰因身體上下、正側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輔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復合,欹者復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則危證可轉於安,重傷可就於輕。再施以葯餌之功,更示以調養之善,則正骨之道全矣。
內治雜證法
方法總論
今之正骨科,即古跌打損傷之證也。專從血論,須先辨或有瘀血停積,或為亡血過多,然後施以內治之法,庶不有誤也。夫皮不破而內損者,多有瘀血,破肉傷菌,每致亡血過多。二者治法不同。有瘀血者,宜攻利之,亡血者,宜補而行之。但出血不多,亦無瘀血者,以外治之法治之,更察其所傷上下輕重淺深之異,經絡氣血多少之殊,必先逐去瘀血,和榮止痛,然後調養氣血,自無不效。若夫損傷雜證論中不及備載者,俱分門析類詳列於後,學者宜盡心焉。
《傷科匯纂》
作者胡廷光,字睛川(生活於公元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今浙江肖山縣人,為清代醫學家。此書成於1815年
接骨歌訣
接骨由來法不同,編歌依次說全功,若能洞達其中意,妙法都歸掌握中。骨折大凡手足多,或短或長或脫臼,或凹或凸或歪側,務將手足慎撫摩。長者脫下短縮上,突凹歪斜宜度量,身上骨若斷而分,須用三指摩的當。內如脈動一般呵,骨折斷碎無別何,整骨先服保命丹,酒下骨軟方動他。手足斷須扯捻好,足斷而長添一勞,先須腳底牢袋實,斷傷骨下微譚高。足跟之下更高譚,病痊無患自證驗,如不袋實骨尚長,以後愈長愈可厭。此為縮法之手功,手長難療成廢躬,歪從患骨下托起,扯直無歪歸於同。合奠不突還原樣,凹者捻妥無別尚,試手必以兩手齊,試足須將腳並放。復臼膏葯自急需,光細布攤稱體膚,長短闊狹隨患處,膏宜攤厚摻多鋪。將膏緊裹包貼定,夾非杉皮力不勝,浸軟漸剖去粗皮,板長患處短方稱。還當排得緊重重,夾上布纏纏莫松,纏布闊宜二寸許,從上至下盡力封,布上再扎三條帶,中間上下護要害,先縛中間後兩頭,寬緊得宜始安泰。如縛手足斜折斷,中間緊而兩頭寬,骨斷若如截竹樣,中寬聚氣緊兩端。氣血斷處來聚著,手用帶兒復掌絡,腳要米袋兩邊挨,挨定不動勝妙葯。對症湯丸日日施,葯洗換膏三日期,三七之時骨接牢,房事油腥犯不宜。紫金丹作收功例,骨仍堅固無流弊,我今編此手法歌,傳與後人須仔細。
上骱歌訣
上骱不與接骨同,全憑手法及身功,宜輕宜重為高手,兼嚇兼騙是上工,法使驟然人不覺,患如知也骨已攏。茲將手法為歌訣,一法能通萬法通。
托下巴歌訣
頭骨圓圓曰骷髏,下把骨脫兩般求,單邊為錯雙邊落,上似彎環下似鉤,兩指口中齊重捺,各腮頰外共輕揉,下巴往裡徐徐托,托上還須用帶兜。
提頸骨歌訣
人登高處忽逢驚,首必先墜頸骨頃,面仰難垂惟伸續,頭低不起則端擎,腔中插入須提拔,骨上歪斜要整平,兩看有無他磕碰,臨時斟酌度其情。
整背腰骨歌訣
脊背腰梁節節生,原無脫骱亦無傾,腰因挫閃身難動,背或身僂骨不平。大抵脊筋離出位,至於骨縫裂開弸,將筋按捺歸原處,筋若寬舒病體輕。
上肩骱歌訣
損傷骨膊手筋攀,骨骱猶如杵臼然,若是肘尖彎在後,定當耾骨聳於前。常醫或使兩人拉,捷法只須獨自掮,倘遇婦人難動手,騙中帶嚇秘家傳。
托肘尖歌訣
臂膊之中曰肘尖,凸凹上下骨鑲粘,直而不曲筋之病,屈若難伸骨有嫌,骨裂縫開翻托好,筋橫縱急搦安恬,仍當養息懸於項,屈曲時時疾不添。
挪手腕歌訣
腕似農車水骨聯,仰翻俯復曲如聯,行車竭蹶應防復,走馬馳驅或致顛。手必先迎筋反錯,掌如後貼骨開偏,輕輕搦骨歸原處,骨若還原筋已痊。
上大腿骱歌訣
環跳穴居跨骨前,中分杵臼似機旋,筋翻腫結腳跟趨,骨錯斜行腿足跛,宜用手牽並腳代,或施布縛及繩懸。
推膝蓋骨歌訣
膝骨形圓蓋膝間,原系活動各筋扳,蓋移腿上腰跨痛,骨走臁中步履艱,若出外邊筋腫大,如離內側腘難彎,推筋捺骨歸原位,抱膝相安何足患。
拽腳踝拐歌訣
足趾足跟踝相並,傷筋動骨致難行,腳尖向後應知挫,踝骨偏斜定是擰;骨突骨拗宜摸悉,筋翻筋結要分清,筋須揉撥又須拽,筋若調勻骨亦平。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作者蘭道人(生活於公元九世紀), 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為唐代骨傷科醫家。 此書可能成於公元841—846年。
理傷續斷方
醫治整理補接次第口訣
一,煎水洗,二,相度損處,三,拔伸,四,或用力收入骨,五,捺正,六,用黑龍散通,七,用風流散填瘡,八,夾縛,九,服葯,十,再洗,十一,再用黑龍散通,十二,或再用風流散填瘡口,十三,再夾縛,十四,仍前 服葯治之。
《證治准繩》
作者王肯堂,字宇泰,號損庵,自號念西居士(公元l549一1613年),為明代著名醫學家。此書成於公元1608年。
傷損總論
傷損論曰:夫傷損必須求其源,看其病之輕重,審其損之深淺,凡人一身之間,自頂至足,有砍傷打傷跌傷及諸刃傷者皆有之。凡此數證,各有其說,有當先表裡而後服損葯者,為醫者當循其理治之。然醫者意也,不知意者,非良醫也。或者稟性愚昧,不能觀其證之輕重,明其損之淺深,未經表理通利,先服損葯,誤人多矣。有因此痰涎上攻,有因此大小臟腑閉結,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所謂醫不三世,不服其葯,信哉!此論治損傷之大綱也。然用葯故不可差,而整頓手法尤不可孟浪。
清代宮廷正骨醫療機構
綽班處概況
清代八旗兵善騎射,且又有「善仆營」、「鍵銳營」,故常發生墜仆跌折、關節脫臼、跌打損傷及箭矢傷。由於上駟院主要任務是為宮廷養馬、馴馬,士兵經常受到傷害,在上駟院設有綽班處(綽班即滿語正骨)。同時太醫院沿襲明制設九科,其中有正骨科和瘡瘍科(可治箭傷)兩個機構同時存在。
嘉慶24年(1820年),朝廷對太醫院做了整頓,將正骨科取消劃歸上駟院綽班處,成為宮廷大內唯一骨科醫療機構,進入全盛時期,醫療技術日漸成熟,涌現出大批蒙、滿、漢各族優秀醫生。
清初上駟院綽班處著名蒙族骨科醫生覺羅伊桑阿,(1736-1795年)是以正骨起家而成為巨富。他教授徒弟的方法,是以竹管截為幾段,外用布包,然後讓學生摩擦竹管,使截斷的竹管每節經摩擦對合好,就像沒有截斷一樣。然後再用這種手法接骨,均獲很好效果。上駟院綽班處手法的特點是:穩、准、正、整、接、實,從學術流派上代表綽班處技巧型的手法。傳授方法主要是口傳身授,文字記載較少。
道光中期,德壽田醫生長,滿族人,生卒年月不祥,德公受業於上駟院綽班處。由於治療骨折、關節脫臼、軟組織損傷及其他慢性疾患有獨到之處而名噪京城,人稱「綽班德」。除內值供奉外,還常隨侍聖駕。為正五品銜御醫,嫡傳第子桂祝峰。因德公長壽,光緒年間還曾親傳業於桂祝峰之弟子夏錫五。
由於太醫院與上駟院均未設按摩專科,所以綽班處在德壽田、桂祝峰乃至清末夏錫五期間,同時擔負推拿、按摩的治療。由於封建制度的限制,推拿接摩的對象及病種有一定的局限性。推拿手法強調「意念歸一」和「功力修養」,即重在拇指推拿的「一指禪推拿法法則」,意念歸一即指給病人施用手法時精神要集中,用意念來導引指力,宜輕宜重,柔中寓剛,剛中寓柔,剛柔相濟,辨證施治。功力修養即指力的鍛練與修養,施用手法時柔和深透,重而不滯,輕而不浮,而且含氣功修養之功力。通過手指與患者肌體的接觸而發功,使病人有「得氣」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種感覺是無法用文字語言詳盡描述的。這就是手法功力的體現。德公與其弟子桂公是把技巧與功力集於一身的代表人物。
綽班處著名醫生覺羅伊桑阿教授弟子接骨方法時,口傳身授,其重點在「接」字上。而至道光年間德壽田在綽班處教授弟子手法時從摸字開始,「摸法」用於診斷,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沒有X光機,診斷病情全靠手摸,「摸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德公將「摸」的絕技傳授給綽班處每個弟子,一視同仁毫無保留,以治病救人為
4、文言文翻譯 於條亦未為是 然猶有可諉者 且免斷一次,責戒勵狀外,示徐氏、陳紹祖徑自赴州聽候,元案並遣
根據法律條文來講這是不符合法理的,但是事情又著實有一番原委,就不追究了。人們應當以此為警戒。徐氏、陳紹祖上前聽候本州的發落,原訴訟駁回。
條:條文
是:這樣
諉:原委
戒:警戒
狀外:不在這個訴訟之內的人,個人認為是當時圍觀法官斷案的人。
赴:上前
元:即「原」,原來的。
遣:遣還
以上均為本人一人之言,僅供參考。
5、骨折,三天前從樓摔下將左腳食指摔誠骨折.請問大夫我需如何處理,需吃啥葯?,外用啥葯?
病情分析: 現在看上去你說的情況還沒有到醫院檢查吧,現在骨折的處理最有效的是到醫院直接手術或是外用石膏固定。
意見建議:你的情況不需要自己隨便用葯,請盡早到醫院骨科做專項檢查後手術或是外用石膏固定。
6、骨折骨痂形成後還容易移位嗎?需要哪些注意事項呢?
你看一下是不是肱骨髁上骨折,這是小孩上肢骨折最常見的。一般小孩的肱骨骨折,從X光片上能看到有骨痂形成後,通俗的說就是骨頭開始長了,這時斷端一般不受外力就不會移位,一個月後在X光片上斷端的骨折線模糊,紅腫熱痛都沒有了,不會有叩擊痛,基本就可以拆石膏,
石膏拆後,因為固定的時間長了,關節會比較硬一點,開始功能鍛煉,多做屈伸運動,徐徐漸進,不要急,不要暴力按摩,配合活血祛瘀的中葯進行熏洗如海桐皮湯,鍛煉到活動正常就可以了
你可以把X光片上傳上來,幫你看看
7、骨折治療,高分求助!
你在家裡都是怎樣治療的啊?
手腕部有腕骨8塊,附件的腱鞘內有多根肌腱和血管、神經走行,如果對合不良,錯位癒合的話極有可能壓迫肌腱和神經,不僅會有運動障礙可能還會有感覺障礙。
康復鍛煉雖是骨折後必須,但是首先得保證沒有其它情況出現。
建議你趕緊去正規醫院先做下檢查,如為錯位癒合還有修復的可能。
不要再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