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的癒合分為幾個階段?
即骨折斷端間的組織修復過程,大致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為准備階段,包括局部出血炎性反應和壞死修復組織及生骨細胞的增殖以及斷端間纖維組織軟骨和新骨的形成;後期包括骨痂的成熟及重建骨折修復開始時,其表現為一般軟組織損傷,但隨後則是由軟骨痂演變為硬骨痂
從組織學及生理學變化上,骨折癒合可分為六個階段:①撞擊期②誘導期③炎症期④軟骨痂期⑤硬骨痂期⑥重建與改建期
骨折癒合需要牢靠的固定充足的血液供應和有利的力學環境臨床骨折處理應在盡可能保持充足的血供條件下從最初的堅強固定逐步過渡到彈性固定,使骨折斷端承受較多的生理應力,以避免應力遮擋早期介入康復治療,逐漸加大功能鍛煉,以促進局部血液供應,防止骨質疏鬆和肌萎縮,有助於早期功能的恢復骨折治療應注意協調固定與運動之間的矛盾,使其有利於向骨折癒合發展骨折癒合受到多種因素影響,除周身因素外,還取決於骨折部位血運的狀況骨折類型原始的治療,特別是骨折固定的可靠程度和有否感染等因素
2、骨折的遠折端和近折端是怎麼回事
骨折之後對遠端和近端的描述多半隻能用於四肢骨折情況,簡單地說靠近身體的一側是近端;靠手腳的一側是遠端。
3、交規:對無骨端外露的骨折,夾板的長度要超過上下關節? 手前臂在哪裡? 腕關節和肘關節在哪個位置?
夾板的長度與骨折部位有關
尺骨鷹嘴骨折和尺骨遠端骨折所用的夾板就不一樣
超不超過上下關節也不一樣
4、手法接骨的成功標准?
手法接骨標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解剖復位:解剖復位是最理想的復位標准,就是使骨折移位完全糾正,恢復骨的正常解剖關系,對位和對線完全良好。
2功能復位:骨折復位後,移位仍未完全糾正,但肢體力線正常,長短相等,骨折在此位置癒合後,對肢體功能無明顯妨礙者,稱為功能復位。功能復位的標準是:①、對線:骨折部的旋轉移位必須完全矯正。②、對位:長骨幹骨折,對位至少應達1/3以上,干骺端骨折對位至少應達3/4左右。③、長度:兒童下肢骨折縮短不得超過2cm;成人縮短移位不得超過1cm。
5、請問什麼叫骨折的近折端和遠折端,怎麼判斷??
骨折之後對遠端和近端的描述多半隻能用於四肢完全骨折情況.骨頭斷為兩段,以骨折線為分界分為兩部分,其中離心臟較近的那一部分靠近骨折線的一小段為近折端,另一離心臟較遠的靠近骨折線的一小段為遠折端
6、骨折近端與骨折遠端如何理解
骨折近、遠端多半用來描述肢體骨折的情況,遠近的區分在於和軀干之間的距離。
以手臂為例:上臂的肱骨靠近肩關節是近端,靠近肘關節是遠端;而小臂上的尺骨是靠近肘關節的為近端,靠腕關節的是遠端,如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