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丁克的家庭,為什麼後來多數都後悔了
我認識的年齡比較大又主動選擇丁克的家庭不多(因為身體原因無法生育不能算丁克),普遍都比較幸福,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富足。但必須要指出,倖存者偏差是很重要的,能堅持下去的丁克一般都是是既認可自己的理念也有足夠的經濟實力保障自己的生活,而堅持不下去的要麼轉型主動生子,要麼擦槍走火不願意打胎就將就養了,要麼離婚了,所以這種表面上的觀察也並不具備統計學意義,想要精確的結果還是得有專業機構介入進行調查和統計才行。事實上貴知上關於以前商量丁克後來又後悔的問題也有不少。
所以我必須再次強調:丁克這種事兒必須要雙方都心甘情願,不能有勉強,對於出生在強勢家庭的年輕人還得考慮到對抗家庭的壓力,不要輕易以為自己只要想就可以丁克,這個決定一定要慎之又慎。
2、大家認為是丁克壓力大,還是獨身壓力大
肯定是丁克壓力大,應為中國從古至今都覺得生命的延續很重要,獨身還可以有種種借口去忽略。
3、堅持丁克20多年的康輝,如今48歲為何後悔了?
現在的人對丁克一詞也是比較了解的,丁克是指有生育能力而不生育的人。他們會養一些寵物來陪伴自己。在我國,也有許多丁克家庭,他們選擇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做法。康輝,大家都比較好熟,他是之前新聞聯播的主持人。他結婚後選擇了丁克,而且堅持了20多年。但是他現在後悔了,為什麼呢?
對於大部分結婚後的人來說,都會選擇生育孩子。生育孩子的最大目的就是自己老了,有人能夠陪伴自己,給自己養老。康輝他為何後悔呢?人到了一定的年紀,自己的工作壓力不那麼大後,他們也需要陪伴,這種陪伴不僅是妻子的陪伴,更是身邊兒女的陪伴。尤其到了過節的時候,身邊其他有兒女的人都說,我家孩子回家過節了,給我帶了很多禮物。如果你是丁克,那你聽到這些時,你或許會感到十分的孤獨。很多人會說,丁克不是會選擇養一些寵物來陪伴自己嗎?但是,寵物畢竟不能像人一樣給予我們感情。
康輝他後悔了,他後悔當年沒有選擇生下孩子。或許,他當時的選擇是對的。能夠給他減輕不少的壓力,但是,老了之後才會發現,身邊沒有一兒一女那可是相當的孤獨啊!看著自己的朋友們都在炫耀自己兒女送了什麼禮物給他們時,而丁克只能選擇迴避,因為他們沒有發言的權利。
在我們這個社會,現在選擇丁克的人越來越多。或許是他們害怕生孩子,也害怕壓力過大,最主要的是他們選擇很少人走的路線,顯得自己與眾不同。康輝他後悔了,你們覺得他後悔的原因是什麼呢?快來評論區說說答案!
4、丁克怎麼頂住周遭的壓力?
1. 轉移情緒。丁克這種事情要堅定,遇到周圍得罪壓力,可以先去轉移自己注意力,不去想他,堅持自己的。
比如在家中因為丁克與親屬發生爭吵,不妨暫時離開一下現場,換個環境,或者同別人去侃大山,或者參加一些文體活動,娛樂娛樂。
2. 憧憬未來。追求美好的未來是人的天性,也是人類生存和社會進步的動力。堅持丁克,面對來自父母,朋友的不理解,如果他們不能理解,自己又想堅持丁克,不妨憧憬一下以後沒有孩子的生活。想想以前丁克的原因,繼續堅持。
3. 向人傾訴。對於丁克,面對壓力,可以像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傾訴,說出來,心裡順暢一些,也會好一點。同時也要和老公一起談心,面對丁克的壓力。倆個人一起面對。
5、我認為丁克其實沒多少壓力
對於現在的8090後來說當丁克的壓力確實小於前輩人但撫養孩子的成本壓力肯定高於前輩不少總體來說8090後除了山東河南全省以及福建廣東的一些地區或全國農村地區外當丁克的壓力確實小於養孩子的壓力特別是東三省那是全國丁克壓力最小的地區了我就是東北遼寧的我們這邊的丁克世俗壓力極小幾乎只要想丁克就能丁成除非自己改主義或家人不同意但很多丁克都是在結婚後的5一8年選擇離婚了這也是造成離婚率升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6、第一批丁克後悔了嗎?
「丁克」(DINK)這一概念傳入中國,是上世紀80年代,意思是家庭中有兩份收入(Double Income ),但沒有孩子(No Kids)。這一概念受到很多高學歷高收入家庭的熱捧,一度被視為潮流。近30年過去,第一批丁克已步入中年,他們究竟過得怎樣?是自得其樂還是也有後悔瞬間?當他們的自我選擇和社會角色的要求發生沖突時,又該如何化解這種矛盾?我們和4位較早成為丁克的女性聊了聊。
人一生中有很多種失去自由的方式,
要小孩就是其中一種
我和愛人對小孩都沒有特別喜愛的情感,我們的觀念中也沒有傳宗接代的思想,而且也不認同那種沒有孩子生命就不完整之類的說辭,所以結婚以後,我們不約而同地達成了丁克的共識。
很多人選擇丁克後,如何說服父母是個難題,但我們好像從來沒有這個過程。我們都認為,人成年後應該有獨立的人格和思想,縱使最親近的人也無權干預你的生活,如果他們跨越邊界,我們的回應要麼是轉移話題,要麼就是明確表明態度,對方也會適可而止。
我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父親從來沒干涉過這事兒,就是極少時候會沒心沒肺地說兩句:「我還沒孫子呢。」我母親一開始沒反應,後來看到別人抱孫子有點羨慕,就開始催,但我們明確表示不想要,她也沒轍。現在她已經接受現狀了,而且,她看到同齡人為了帶孩子跟兒子或閨女鬧得很不愉快,有時候也會慶幸。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些親戚朋友問:「怎麼還不要小孩啊?」但我們對這類人一來接觸不多,二來對他們的絮叨都當耳旁風,或者乾脆懟回去,比如我就會說:「要孩子幹啥,不想要。」對方就不吱聲了。
我覺得丁克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人一生中有很多種失去自由的方式,要小孩就是其中一種。我們覺得沒有孩子的人生選擇餘地大得多。比如周末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不用呆在家裡帶孩子,兩個人吃飽全家不餓,有更多的時間讀書,也不用為了孩子上學求爺爺告奶奶,不需要處理跟學校老師的關系,不用輔導孩子作業……有孩子的家庭常常要按照孩子的需要規劃生活,沒有孩子就可以只聽從自己內心的需要了。
對了,還避免了孩子出世後可能引發的重重家庭矛盾,如婆媳關系緊張、老人既想抱孫子又抱怨帶孩子引發的父子輩矛盾等。還有就是精神上更超脫飄逸一些。因為養娃肯定有經濟壓力,有時會為了養育孩子拚命掙錢放棄做人底線。我能明顯感受到我和同齡人的不同,比如精神上沒那麼沉重,對利益沒那麼在意。
丁克確實也會比有孩子的家庭有更多閑暇。比如我下了課回家就收拾房子,看書、做瑜伽、做飯、跟狗玩兒、看電影等,愛人一般工作忙,回家比較晚,吃個飯,看看下載的各種電影和紀錄片,周末我們一般安排一天出去遛狗,找個寬闊的地方。
我們比較崇尚知性生活,看各種展覽、演出,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生活的樂趣非常多樣。每年我們也會出去玩,雲南、徽州、蘇州、貴州……跟老公都是在國內玩,因為他是國企的,護照被沒收了,我只好一個人去了趟西班牙。
有人認為沒孩子會無聊或者孤獨,但我覺得精神自立就不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天性比較喜歡獨處,一個人的時候我很自在。這跟性格有關。相反,剛結婚的時候,身邊老有人轉悠讓我有點煩。
我老公喜歡熱鬧,他愛好很多,有一次我要監考,他凌晨1點帶著兩只狗去內蒙古大草原玩兒了一圈,還拍了一堆照片發朋友圈,被我一個同事稱為「文藝中年」。他說如果我死了,他就滿世界旅行,好像還挺期待,不過我估計只要身體允許,他會這么做的。如果他先走的話,我估計我就在家裡看書做瑜伽,因為我喜歡安靜。
如果說丁克有弊端的話,可能就是擔心年老後一個人去世,另一個人孤獨生活。但也沒辦法,人生終局都是悲涼的。只能積極生活,調理好身體。
我丁克18年了,從未動搖過。相反,我一直覺得這是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可以說,是我人生最正確的選擇。
丁克意味著我把青春期多活了兩倍
對我來說,丁克最大的好處是——我把青春期多活了兩倍。別人帶著孩子奔波時,我可以只關心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比如每天逛淘寶,買網紅勺子,聽說星巴克的馬克杯出櫻花版,心裡立刻就長草,還有女人感興趣的粉底,指甲,出了新款,我就想去嘗試。今年跟27歲的外甥去美國玩,為了一個配飾,我拉著他走遍紐約的第五大街,他都納悶,怎麼我比他還時尚。反正我就喜歡這些小資小調,把自己弄得年輕時尚,這是我的興奮點。
有朋友老說,你怎麼跟個小女生似的。確實,年輕人喜歡什麼,我就喜歡什麼。比如前段時間流行養蛙游戲,我也養過。年輕人追的鹿晗,我也追過,但我現在比較喜歡油膩大叔了。
丁克讓我擁有了更多自己的生活,但其實最初這不是我刻意的選擇。我和我老公結婚時才20出頭。24歲左右,我懷孕了,打掉了,因為覺得還早,兩個人都不想要孩子。
到30歲時,我去了一個創意公司,可好玩了,樓下就是各種互聯網公司,每天都接觸新鮮的東西,當時學的是basic,後來又要學excel、word和英文,常常出國,太多精力放在工作上,壓力也挺大。30到40歲這段時間,我得承認是我加班最頻繁的時候,每天回到家已經快10點,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
等到了40多歲,我在工作上做到一定level以後,壓力更大了,身體累,精神也累。老公很擔心如果這時候再要孩子,身體會出什麼問題,也就沒要了。我現在50了,工作沒那麼忙了,但已經生不了孩子了。
這中間,我和老公也會談論起孩子的問題,設想如果有個孩子會怎麼樣,然後兩個人接著就說,不敢想了,因為孩子出生後就沒法塞回去了,沒有退路了。而且我們一直覺得自己特別年輕,體力也比較充沛,所以把生孩子的計劃往後一拖再拖,最後就這樣了,我們現在丁克,可以說是一直猶豫不決的結果。可再讓我選擇一次,我覺得我還是會這樣猶豫,還是會走向現在的生活。
我對現在的生活還是比較滿意的,房子在北京三環內,130平左右,貸款已經還完。我和老公都比較愛玩,有時候覺得不攢錢也行,只要有一點點存款,將來老了還有退休金、養老保險。但老了不夠花也不行,因為我還要買買買啊。
老公身體不太好,他有個小病,住個院什麼的,我都會很擔心,不好的感覺一下就襲來了。我也想過,他要是真的倒下會怎樣?我肯定還是要自己生活下去,也不知道是不是還會有一段新感情,不行的話就自己過。我現在學心理學的知識,就是為將來做鋪墊,比如說孤獨的時候怎麼辦,怎麼應對自己的恐懼等等,包括我也學了10年瑜伽和冥想。
很多人都喜歡問丁克養老怎麼辦?誰知道養老怎麼辦。有孩子的人就肯定知道嗎?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所以大家都是在疑惑中。如果有更好的養老制度、保障,甚至有一些科技養老的方式,將來能提供幫助就好了。
不做一回母親,
還是覺得人生很不完整
我和愛人結婚25年,目前這么長時間丁克下來,我覺得還行,不後悔。但是會遺憾:一個家庭沒有孩子,似乎不完整。
朋友圈經常有人曬,說小孩帶到七八歲了,知道疼人了,幫你炒菜,給你剝塊糖,替你夾個菜。那也是一種成就感吧,我體驗不到,很羨慕。
而且我覺得挺對不起我老公的,他是北京平穀人,從山裡考出來,後來在北京上班。我嫁給他那麼多年,在他老家附近見到的讀書人也不多,他在那一帶算很有成就了,如果真有個孩子,是他的後代,想必也不會太差。
但從我本人的內心來說,我是真的不想生孩子。第一次懷孕是24歲左右,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年輕,還沒玩夠,懷孕以後天天愁眉苦臉的,後來這孩子就沒要。32歲的時候,我又懷孕了,盡管已經過去了七八年,我的心情還是一樣,完全沒有別人那種要當媽媽的喜悅,而是感覺天要塌了,好多難事一下就涌過來了,不知該怎麼面對今後的生活。再加上當時我們單位效益不好,可能會裁員,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就覺得要回家生孩子的話肯定就得被裁了,於是又墮了一次胎。
我老公是個挺隨和的人,他當時看我怪難受的,也就聽從了我的想法。可我知道,他其實很喜歡孩子,而且小孩緣也好,孩子們都喜歡他,我覺得我挺對不起他的。
又過了四五年,我已經36了,跟老公說,覺得沒孩子的生活也挺不完整的,也挺對不起你的,趁我現在還能生,如果你想要,我還能咬牙生一個,你怎麼想?他什麼都沒說。
我覺得他還是在照顧我的情緒,他心裡明白,如果我真願意要,那第二次就不會放棄了。他是那種心裡倍兒有數,什麼都不說的人。
我對孩子的恐懼其實受家庭影響比較大,眼見著我爸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姐妹仨拉扯大,他們自己沒享受什麼,也沒得到我們子女太大的回報。
結婚了以後,我越發意識到,養育孩子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老公是公務員,我在國企上班,兩人收入都比較低。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錢是經濟基礎,孩子從小到大不都是錢堆出來的嗎?而且我對教育孩子也不太自信,擔心孩子長大了不爭氣,再沒出息學壞,那我還不如不要,別讓自己受罪,也別讓孩子受罪。
丁克生活有一定的好處,一個是工作上可以全身心投入。我老公有幾年時間都在美國和法國駐外,我在原公司時也老出差,拔腿就走,沒牽掛沒拖累。
其次就是我們的日子過的比較悠閑。我好多同事不理解,說結婚兩三年之後,要是不生個孩子調劑調劑,夫妻間好像沒什麼可說的了,日子過不下去了。他們也不明白我們晚上回家忙什麼,我說歇著唄,遛遛公園、看看話劇,聊聊家長里短。
我確實跟沒孩子的人比較有共同語言。有孩子的人一天到晚嘰嘰喳喳,三句話不離孩子,我們同事有時候休假叫我一起出去玩,我說我的條件就是別帶孩子,人說不帶孩子玩什麼啊?後來就沒去成。漸漸地,我的社交圈就變成了和沒孩子的朋友玩。
我們不是一提起丁克兩個字就想起來浪漫瀟灑、浪跡天涯的那種,根本不是,我們就是普普通通地生活。
目前的生活,我是比較滿意的,不想改變,也改變不了。但有時候一覺醒來,想到自己可能要孤老一生,也挺惆悵的。我父母在09年和10年分別去世了。那時我媽媽住院,我們給她請個護工,一天90塊錢,我就覺得夠貴了,現在200塊錢都找不著。等我老了,那還不得2000塊錢一天?我哪有能力支付呀。
護工是怎麼來的?護工就是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來到城市打工。我們的下一代都是獨生子女,或者只有兩個孩子,伺候兩對父母還不夠呢,哪有剩餘勞動力?
沒辦法,這也不是我個人能解決的問題。養老也不是家裡有孩子就能應付的。我們姊妹三個伺候我爸媽時都累得筋疲力盡,生10個孩子也不夠使的。五、六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老了以後都很慘的,節奏這么快,工作壓力那麼大,能指望上孩子嗎?
我覺得最悲慘的就是我們這種工薪階層的丁克了,錢不多,養老院又住不起,身邊還沒子女照管。最後的晚年生活,我設想過,可能會比較糟心,萬一身邊人走了一個,那日子應該挺難過的。
為了減少身為丁克對父母的傷害,
我得很努力地生活
我成為丁克不是刻意選擇,應該說是無意中造成的。我是公務員,在機關工作,人在這里只有一條路,每到一個階段才會有升職,所以我剛開始就是忙著工作,結婚也挺晚,基本是30歲左右了。
我先生是二婚,他也沒孩子。結婚以後我們當然想要孩子,但一直沒要上。到了36歲左右,我就和先生商量,既然要不上,要不就考慮丁克。我先生是60年的,他是醫生,對不要孩子這件事,他比我還想得開。
我們就想著怎麼將這個決定告知父母。剛開始老人是很難說服的,因為我是山東人,這里儒家思想比較重,在意香火的延續。而且我是獨生女,先生比我大10歲,父母擔憂我會老無所依。
我自己也覺得,成為丁克可能會對父母造成雙重傷害。第一重傷害是,他們喜歡兒孫纏繞,聽小孩兒叫自己姥姥、姥爺。第二重傷害就是,如果身為丁克的你自己頹廢、無所事事,他們也能感覺到其實你對未來沒有把握。
減少傷害的關鍵就是盡力去引導,用我們這一輩的愛來彌補父母期待下一輩的這種缺失,讓他們能排解這些情緒,所以我每個周末必須和我先生一起陪著父母。
小時候我爸媽不讓我養狗,但因為我們沒有孩子,他們現在也養了兩條小狗,我媽養了金毛,我爸養了貴賓。在我們家,狗是老大,我是老二。每次我媽叫狗的名字時都叫成我,我說媽你到底叫誰啊?她就說叫錯了又把它當成你了。我爸一天到晚叫他的狗「孫子兒」,成天給狗洗腳腳屁屁,吃飯都是狗先吃,狗啃肉,我啃骨頭,我完全沒地位。
當然,雖然是丁克,我自己也很努力地生活。我有一群丁克朋友,大家經常在濟南周邊找個地方,吃個飯,聊聊天,看看山水,朗誦點詩歌,活得有調調。其實我們都不是浪漫的人,但得自己營造出那種浪漫,我們希望調動一切有活力的東西讓自己好好活著。
丁克朋友們每個月都會有一次聚會,因為山東還是比較傳統,周圍總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好多人看不慣你的生活方式,或者說為你著想,問你老了怎麼辦。朋友們聊天說起孩子,我們插不上話,也會有孤獨感。所以我們會定期進行交流,大家會有共同的目標:別讓自己難受,別讓老人揪心,別成為社會負擔。
其實我也抑鬱過,每年都有一小段時間會不快,主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偶爾會想,沒有後代,哎呀好無趣啊,活著幹嘛?一旦有這種情緒,我就聽聽音樂、相聲、看看短視頻和恐怖片。實在憋不住了,就找個地方哭一場,這樣過一段時間就恢復正常了。
決定做丁克時,我也考慮過養老問題,也是覺得,哎呀老了怎麼辦,也沒個孩子,誰給我送終啊?但現在我們這群丁克朋友有一個結伴養老計劃,大家設想過70歲以後就住在一起,大家一起旅遊、一起互助、一起做一些事情,互相有個伴。總的來說,現在這個狀態我還是挺滿意,因為長輩和朋友都在,我的生活也安排得比較豐富。也許再過幾年,你來問我,或許會有變化。
7、『丁克』是什麼意思?
丁克的名稱來自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ds四個單詞首字母D、I、N、K的組合——DINK的諧音,
Double
Income
No
Kidds有時也寫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ds)。
僅從單詞字面意義解釋,意思是:雙收入,沒有孩子。
那麼被動選擇不要孩子的就不叫丁克了嗎?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因為被動的原因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經濟,個人發展或者家庭等等非生理因素。
因此,最合理的定義是:雙職業,能生但選擇不生育,並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丁克的夫婦或者個體,稱之為丁克。成為丁克的首要標準是:具有生育能力而選擇不生育,除了主動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觀或者客觀原因而被動選擇不生育。其次,主觀上對自己丁克身份接納和認可——他們認為丁克是一種生活方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現實生活中,也正是這些認可自己是丁克角色的群體,能夠較好堅持自己的選擇,並經營與享受自己的丁克生活。
8、你認識的丁克族後來怎麼樣了?
我認識的丁克最後都沒有堅持下來,因為他們要麼離婚。要麼最後還是生了孩子。 、
因為丁克在社會中生存的壓力其實很大的,當然前期的話,因為他們沒有孩子,而且是雙收入的,所以就是他們前期的生活可以過得很瀟灑,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發現身邊同事的孩子慢慢長大,別人一家就三口或者四口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是自己卻沒有孩子。老公和自己孤單的生活在一個屋裡,而且長時間的沒有樂趣,雙方都比較壓抑。
有一部分選擇了離婚,但是還有另外一部分,因為還是年輕,或者是確實積累到一定的財富,那麼他們就放棄丁克生活生孩子,雖然她們都是高齡產婦什麼的,但是有了孩子之後,他們過的比以前更加的快樂和幸福,雖然說現在小孩子淘氣,但是不難發現他們內心是真正的快樂,經常在臉上表現出來當然很羨慕別人了。
其次是中國人傳統的觀念叫做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作為他們的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結婚後依然沒有生孩子,那麼他們的父母就會強迫他們生孩子,這兒也是一方面的心理壓力。還有好多,一開始約定試聽課的人因為一開始他們的經濟什麼的並不是很好,所以他們就決定。不要孩子,但是隨著他們收入和社會地位的提高,他們覺得有個孩子還是很好的,所以他們決定重新要一個抱抱,放棄了原先計劃的丁克生活。
所以說真正能堅持丁克生活的是很少的,至少我的身邊沒有看見過,總的來說。人生。都在追求一個圓滿,俺有家庭,有後代,也是一個圓滿的開始或者結果,所以我們。不提倡丁克生活,但是我們覺得有一個完整的家,會讓自己的晚年更加的快樂。畢竟有孩子的話確實是能夠給自己生活帶來動力,也給自己的晚年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