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關於骨折的治療原則

關於骨折的治療原則

發布時間:2020-03-09 21:16:41

1、簡述骨折治療原則及其常用方法。

原則:復位、固定、功能鍛煉
復位:是將骨折後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復骨骼的支架作用。復位的方法有閉合復位和手術復位、外固定架復位。
固定:骨折復位後,因為其不穩定,容易發生再移位,因此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固定在滿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漸癒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綳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過手術切開上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就叫內固定。
功能鍛煉:通過受傷肢體肌肉收縮,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癒合,防止肌肉萎縮,通過主動或被動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等,使受傷肢體的功能盡快恢復到骨折前的正常狀態。

2、中醫骨科中對骨折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一般都是先摸骨在正骨不用開刀的不過粉碎性骨折還是開刀的好,其他的就是打石膏和喝一些要來慢慢休養了,傷筋動骨一白天好的很慢注意良好作息,對身體自然恢復有很大幫助的,在這里說一下中西醫的不同,中醫自神農傳下歷經數代中醫先賢發展壯大在戰亂或是太平盛世發展但是主要還是以葯石針灸輔助達到自身的調節和癒合有一定增強人體的功效,而西醫是一葯物開刀一些直觀有效的方法來治療疾病不過長期依賴抗生素類葯物對人身體免疫力有衰退危害,不過中醫經過清朝末年到十年文革之後精華遺失和現代人一心只想著速成和金錢至上還有草葯由於從野生轉為人工的葯力不足而略顯衰敗,所以具體那個好不容易下定論不過我個人建議樓主選擇中醫,一來不用開刀手術好的快點畢竟接骨開一刀取鋼板開一刀很浪費時間,二來有助於自身的開發,不過請樓主選擇大型中醫骨科醫院避免接骨時候接偏這類倒霉時間,猶豫我是個憤青西醫就不評價了。

3、開放性骨折的處理原則是什麼?

開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皮膚和黏膜破裂,骨折與外界相通。其最大危險是由於創口被污染,大量細菌侵入,並在局部迅速繁殖,導致骨感染,可分為三度。

第一度:皮膚由骨折端自內向外刺破,軟組織損傷輕。

第二度:皮膚割裂或壓碎,皮下組織與肌組織中度損傷。

第三度:廣泛的皮膚、皮下組織與肌肉嚴重損傷,常合並血管、神經損傷。

開放性骨折的處理原則是及時正確地處理創口,盡可能地防止感染,力爭將開放性骨折轉化為閉合性骨折。

開放性關節損傷處理原則與開放性骨折基本相同,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防止關節感染和恢復關節功能。損傷程度不同、處理方法和術後效果亦不同,一般可分為以下三度。

第一度:銳器刺破關節囊,創口較小,關節軟骨和骨骼無損傷。

此類損傷無須打開關節。創口清創縫合後,可在關節內注入抗生素,予以適當固定3 周,開始功能鍛煉。

第二度:軟組織損傷較廣泛,關節軟骨及骨骼部分破壞,創口內有異物。應擴大關節囊切口,用大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徹底清除關節內的異物、血腫和小的碎骨片。大的骨片應予復位,並盡量保持關節軟骨面的完整,關節囊和韌帶應盡量保留、修復。必要時用關節抗生素灌洗引流。

第三度:軟組織毀損,韌帶斷裂,關節軟骨和骨骼嚴重損傷,創口內有異物,可合並關節脫位及血管、神經損傷等。經徹底清創後敞開創口,無菌敷料濕敷,3 ~ 5 天後可行延期縫合。亦可徹底清創後,大面積軟組織缺損用顯微外科組織移植。

4、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骨折是運動創傷中較為嚴重的傷害事故,它是指由暴力引起的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被破壞所致,通常多發部位為四肢長骨。骨折按其傷口有無和外界相通,可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按照骨折部位有無完全斷裂,又可分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

5、骨折患者康復治療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整復固定功能訓練作業治療的作用,主要在於加速骨與軟組織的癒合,縮短療程,並促進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

6、前臂雙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保守治療手法復位,外固定。注意防止骨間膜室綜合征的發生。

手術指征:手法復位失敗;受傷時間短、傷口污染不重的開放性骨折;合並神經、血管、肌腱損傷;同側肢體有多發性損傷。

7、骨折治療的原則是什麼?

你好,骨折的治療原則是止痛、固定和預防感染。可口服或必要時肌注止痛劑。你的情況現在不要進行體力勞動等骨完全好後再考慮,一般要1-3個月不等

8、骨折治療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骨折治療應遵循以下3個原則:①盡可能達到解剖復位,至少不能低於功能復位;②合適的固定,以維持已經整復的位置;③早期康復,恢復功能

骨折治療原則也是骨折康復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9、骨折的特有體征有哪些?其治療原則是哪三點?

你好,骨折的特有體征分為三種,一種是畸形。第二種是異常活動。第三種是骨擦音,或者骨擦感。治療原則:復位,固定,功能鍛煉

10、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前下移位,遠折端向上移位,但肘後三角關系正常。此骨折容易造成肱動脈損傷,出現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導致前臂缺血性肌攣縮。受傷時間短,局部腫脹輕,沒有血循環障礙者,可進行手法復位外固定。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包括:手法復位失敗;小的開放傷口,污染不重;有神經血管損傷。

無論手法復位外固定,還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應嚴密觀察肢體血循環及手的感覺、運動功能。抬高患肢,早期進行手指及腕關節屈伸活動,有利於減輕水腫。4 ~ 6 周後即可開始肘關節屈伸活動;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穩定的患者,術後2 周即可開始肘關節活動。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後下移位,遠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線呈前上斜向後下的斜形骨折。可刺破皮膚形成開放骨折,少有合並神經血管損傷。

與關於骨折的治療原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