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年做的微骨折手術,現在晚半天還是腫脹,走的時間
你好,一般來說,損傷癒合以後,隨著功能鍛練的進行,患肢會出現腫脹、疼痛和青紫的情況,這是正常現象,不要緊,是由於靜脈迴流不好造成的。你現在的情況應該是這樣,腫腫消消,白天活動多了,就腫了,晚上休息一夜,第二天早上又消了,可又消不太好。這種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逐漸的就好了。別太擔心,也不必用葯了。每天晚上用熱水泡一泡,對恢復是有幫助的。另外,把患肢高舉就可以快速地消腫。注意保護患肢,避免再次受傷。功能鍛煉的時候,需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幹活要注意患肢保護,盡量避免劇烈的、重體力的工作。這回你明白了吧!
2、右腳內外踝骨折手術後兩個月,應怎樣進行恢復鍛煉
在你這個時期是屬於骨折的癒合期,所以你應該多做一些康復運動,踝關節要做一些必要的運動。 你的第一個問題,可以讓你的父母幫助你做一些康復運動,一手把住足面,一手把住踝關節以上的跟鍵步,做緩慢的屈伸運動,力量根據自己感覺,不要用蠻力。 第二個問題,可以自己做這樣的運動,也可以下地拄拐做簡單的踩地運動。輕度的內外翻沒關系。 第三個問題,年輕人骨痂形成很快,而且在這個時期需要康復鍛煉,骨的成長是在受力面上成骨,所以必要的鍛煉不僅不會影響骨的癒合,相反會促進骨折斷端的癒合。 第四個問題,傷筋動骨100天,真的是這個樣子,而且個體差異比較大,但一定作適度的運動,而且要加強營養,多吃高蛋白高鈣,多曬太陽。
3、腿部骨折手術後怎樣鍛煉走路
你好,腿部骨折後鍛煉走路,主要是需要在保證穩固性的情況下,予以負重和關節的屈伸鍛煉,防止肌肉的粘連和萎縮,這個具體的鍛煉,分大腿骨折和小腿骨折不完全一樣,這些是不包括膝關節,踝關節等的骨折在內。大腿的骨折因為大腿是單純的一根骨頭,所以手術後下地鍛煉負重要稍晚些的,一般來說是需要1-2周後,手術後在床上,是可以用CPM機鍛煉,和自己做股四頭肌鍛煉和膝關節的屈伸,下地時扶雙拐,旁人幫助下,漸漸下地,鍛煉行走和膝關節的屈伸。而小腿的話,因為是兩根骨頭,相對來說,穩定性要好些,但是小腿下段的骨折血運差,癒合慢,一般來說也需要手術後2周左右的,其他中上段骨折,一般是在手術後一周局部手術切開處消腫,沒有滲出後,就可以開始下地鍛煉了,小腿骨折,主要是鍛煉踝關節的屈伸功能為主。
4、骨折術後多久可以負重鍛煉
早期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骨折後鍛煉應以恢復肢體的固有生理功能為主,患者鍛煉時以不感到疲勞和疼痛為度,不可操之過急。骨折在癒合中的各期均有不同的鍛煉方法,
1.骨折早期:骨折後1~2周。這時候局部較疼痛,患肢腫脹疼痛,骨折端不穩定,容易再移位。這時的鍛煉目的應以促進局部血運,加強新陳代謝為主。改善局部症狀,防止肌肉萎縮。主要做法是:前臂骨折時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動,下肢骨折時做股四頭肌靜力收縮運動,原則上骨折部位上下關節不活動,身體其他部位均應進行正常活動。
2.骨折中期:骨折後3~6周。骨折局部症狀基本消失,骨折端亦基本穩定,骨痂已形成。此時應以主動運動為主,鍛煉肌肉舒縮活動和關節活動范圍。方法:繼續增強患肢肌肉舒縮活動;逐步恢復骨折部上下關節的活動,並逐漸從被動到主動,可進一步擴大活動范圍,防止肌肉萎縮。
3.骨折後期:骨折後6~10周。骨折臨近癒合後,這段時期又叫功能恢復期。應盡快恢復機體功能,鍛煉關節持重能力,上肢骨折可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輕微工作,使關節各部分都能得到全部鍛煉;下肢扶拐者,應逐漸改為單拐,繼而棄拐行走,並逐步增加擺腿和旋轉動作,促進骨折的完全康復。
5、骨折手術後怎樣才能恢復的快
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絕在部分骨折病人,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飲食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慾。適當多吃一些辣椒、西紅柿、莧菜、青菜、包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有人認為骨折患者多吃些鈣質,可以加快癒合;又有人認為,骨頭湯不宜吃,吃了反而於癒合不利。根據醫療經驗或實驗研究,未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但骨頭湯營養豐富,既含蛋白質又含鈣質,決不可能成為骨折癒合的障礙,作為價廉物美的一般食物,並非不可。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老年人因骨質疏鬆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補鈣,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 據最近研究,骨折患者需要適當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包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 骨折早期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卧床病人易發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宜適當多飲水利尿。 骨折病人不必「忌口」,對飲食沒有什麼特殊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提出,不是不要吸煙。近年,科學家們又發現,吸煙還可影響骨折癒合。在香煙所含的數千種有害物質中,尼古丁在影響骨癒合中起關鍵作用,它能顯著降低人體組織的氧含量,削弱機體製造膠原能力,而膠原是一種對於新骨形成頗有用的蛋白質。
6、骨折後如何康復鍛煉
我知道胳膊骨折後肘關節會變的很僵硬,彎曲伸直角度都變差,然後要每天壓,而且它肌肉記憶變差,就是說頭一天壓過後第二天又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所以要每天反復鍛煉
7、脛骨平台骨折術後怎麼鍛煉
在家的鍛煉方法有,1、坐在床沿,膝蓋後方墊實落不要空虛,由他人掌握好力量慢慢向下壓腿(就是屈膝),一定注意不可使用暴力,角度、力量要循序漸進,或者在腳背放一適當重物,如枕頭等,自己用力屈膝、伸直、再屈膝、伸直循環。2、平躺在床上,患肢伸直抬高與床面垂直,自己用力或他人幫助屈膝、伸直循環。3、站立於床邊,手握床沿,自己下蹲屈膝。特別重申需要注意的是1、力量要循序漸進,不能使用暴力。2、別人幫忙那叫被動訓練,只能鍛煉關節的活動度,不能鍛煉肌肉力量,所以最後還是要靠自己主動鍛煉,兩者要配合。3、剛開始鍛煉時會出現疼痛,可以吃一點止痛葯,緩解疼痛,增加病人繼續鍛煉的信心。4、不要對鍛煉的效果要求太高,也就是說不要期望3-4天就能怎麼樣,但也不能以此為理由消極怠工。最後,我強烈建議應該先到醫院康復科使用CPM機協助鍛煉,最起碼先把關節鍛煉開,然後自己鍛煉就會事半功倍,減少疼痛和二次損傷,因為現在已經術後5個多月,如果再不抓緊時間鍛煉,恐怕日後關節的功能會受到影響,而對於關節來說,僵硬的關節是沒有用的,這樣你的手術等於失敗了一半,關節功能的喪失等於這條腿是廢的,人的正常生活、工作會受到嚴重影響。膝關節屈膝最少要達到110度左右才能滿足人的正常生活需要。骨科的治療原則是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三者缺一不可。希望我的建議有用。
8、大腿骨骨折做鋼板手術後怎麼做康復鍛煉
你好,大腿骨骨折做了鋼板手術後,最好是在腿骨折處完全長好,然後再做手術把鋼板取出來之後,再開始做康復鍛煉,還要配合服用疏通血管,做好血液循環的中葯。一開始鍛煉建議躺在床上,然後大腿抬高做上舉,前伸,側伸,側拉伸動作,每天做幾十次,然後增加過百次,一個月後試著下地拄拐杖緩慢行走,總之這個康復鍛煉急不得,需要循序漸進喲
9、股骨骨折術後4個月如何鍛煉
早期合理的骨折功能鍛煉,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關節僵硬,促進骨折癒合。所以,被固定的肢體,均要作適當的肌肉收縮和放鬆鍛煉。對於沒有固定的關節,應及時鼓勵病人作主動的功能鍛煉,當骨折端已達臨床癒合就逐漸加強負重鍛煉。
臨床上功能鍛煉有兩種形式: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
(一)主動運動 是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根據病人的活動能力,在不影響骨折斷端移位的前提下,盡早進行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未固定關節的各向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減輕創傷對全身反應,防止關節僵硬,因此主動運動應自始至終貫串在整個骨折修復過程中。具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骨折l一2周內斷端雖經整復,但不穩定,偶而伴有輕度側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殘余,此時骨折並發的軟組織損傷尚需修復,局部疼痛,肢端腫脹仍存在,因此鍛煉主要形式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在不影響斷端再移位的情況下,進行上下關節屈伸活動,以幫助血液迴流,促進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同時也通過肌肉收縮和舒張使壓力墊效應力增強,對穩固斷端和逐漸整復殘余畸形有一定作用。例如尺、撓骨雙骨折,經復位固定後,即可進行指間關節、指掌關節的屈伸鍛煉,手指內收外展,肘關節屈伸和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等鍛煉。
骨折2-3周後肢體腫脹疼痛已明顯減輕,軟組織創傷已基本修復,骨痂開始形成,斷端初步連接,除加強進行肌肉收縮與放鬆運動外,其他關節均可逐漸加大主動活動度,由單一而到幾個關節的協同鍛煉,在牽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來帶動患肢的活動。
2.第二階段:此時骨折已達到臨床癒合標准,外固定和牽引拆除後,除了固定期間所控制的關節活動需繼續鍛煉修復外,某些病人由於初期鍛煉比較差,固定拆除後,還可能存在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肢體水腫等症狀,那麼必須繼續鼓勵病人加強功能鍛煉,配合中葯外洗和推拿來促進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復。另外,還可據病情需要適當配合物理治療,但應仍以主動鍛煉為主。
(二)被動運動
1.按摩:適用於骨折斷端有腫脹的肢體,通過輕微按摩幫助腫脹消退。
2.關節被動活動:骨折固定初期,少數病人因懼怕疼痛不敢作主動鍛煉,宜在醫務人員幫助下進行輔助性活動,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動鍛煉。對早日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粘連,關節囊攣縮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時要輕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創傷。
(三)功能鍛煉注意事項
1.功能鍛煉必須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
2.功能鍛煉應根據骨折的穩定程度,可從輕微活動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活動時間,不能操之過急,若驟然作劇烈活動而使骨斷端再移位,同時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醫務人員正確指導下不敢進行鍛煉,對這樣的病人應作耐心說服工作。
3.功能鍛煉是為了加速骨折癒合與恢復患肢功能,所以對骨折有利的活動應鼓勵病人堅持鍛煉,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活動要嚴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頸骨折的外展活動,內收型骨折的內收活動,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動,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動,前臂骨折的旋轉活動,脛腓骨幹骨折的內外旋轉活動,橈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撓屈活動等都應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