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臏尾骨骨折

臏尾骨骨折

發布時間:2021-03-05 16:32:47

1、人的骨頭有多少根

人體共有塊骨頭。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由於骨在人體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異,所以,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分別被稱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呈長筒狀,中部較長的一段稱骨幹,長骨兩端比較膨大,叫骨骺。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里邊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長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橈骨、股骨等。短骨多數呈立方體,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寬又扁,呈板狀,如顱頂骨、肩胛骨。不規則骨的形狀不規則,如脊椎骨。 骨與骨之間,主要藉助關節連接。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橈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 人的骨骼的骨頭名單 典型的成人人的骨骼包括以下206 根骨頭。 在頭骨(22): 頭蓋骨骨頭: 前面骨頭 頭頂骨骨頭(2) 世俗骨頭(2) occipital 骨頭 sphenoid 骨頭 篩狀骨頭 面部骨頭: 下顎骨 上顎骨(2) palatine 骨頭(2) zygomatic 骨頭(2) 鼻骨頭(2) lacrimal 骨頭(2) vomer 骨頭 下等鼻外耳(2) 在中耳(6): 錘骨(2) 砧骨(2) stapes (2) 在喉頭(1): 舌骨的骨頭 在肩膀girdle (4): 肩胛骨或肩胛骨(2) 鎖骨或鎖骨(2) 在胸部(25): 胸骨 肋骨(2 x 12) 在椎骨專欄(24): 子宮頸椎骨(7) incl. 地圖集& 軸 胸部椎骨(12) 腰部椎骨(5) 在胳膊(6): 肱骨(2) 半徑(2) 尺骨(2) 在手(54): 腕子(腕骨) 骨頭: scaphoid 骨頭(2) 半月形的骨頭(2) triquetral 骨頭(2) pisiform 骨頭(2) trapezium (2) 梯形骨頭(2) 頭狀的骨頭(2) hamate 骨頭(2) 棕櫚或metacarpal 骨頭: metacarpal 骨頭(5 □2) 手指骨頭或phalanges: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在骨盆(4): 尾椎骨 骶骨 ossa 髖關節(hip 骨頭或無名的骨頭) (2) 在腿(8): 股骨(2) 臏骨(2) 脛骨(2) 腓骨(2) 在腳(52): 腳腕(tarsal) 骨頭: calcaneus (腳跟骨頭) (2) talus (2) navicular 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側向楔形文字的骨頭(2) 長方體骨頭(2) 腳面骨頭: metatarsal 骨頭(5 □2) 腳趾骨頭: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嬰兒骨骼有以下骨頭除那些之外上述: sacral 椎骨(4 或5), 熔化在成人形成骶骨 尾骨的椎骨(3 到5), 熔化在成人形成尾椎骨 腸骨、坐骨和恥骨, 熔化在成人形成骨盆girdle

2、是骨科的醫生請進來

骨傷科
來源:神農網 | 字體: 放大 還原 縮小

一、骨傷的治療 蒙醫骨傷治療方法大體上與中醫學和現代醫學的手段類似,也有復位、整復、固定、按摩、功能煅煉及全身用葯等療法。蒙醫骨傷很重視膳食治療、推拿按摩和護理。在固定材料方面亦有其獨到之處。 按摩是蒙醫傳統的治骨傷方法之一。在醫治骨傷的各個階段按摩法也各不相同。骨傷初期一周,由於軟組織、血脈、淋巴管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血、「協日」熱偏盛,惡血集聚,表現紅、腫、熱、痛。此期為了散積血、消腫,在夾板間隙和遠近端噴酒輕揉,痛處指嵌,在有關穴位點壓,可舒筋活血、促進代謝,有利於痊癒。 過了初期階段,一般都能夠進入復位穩定時期。但七元不同程度地受損失,所以在治療骨傷全過程中採取加強臟腑功能,補充七元,營養筋骨的治療原則。同時可在脾、肝、心、腎、肺穴噴酒按摩,沿脊椎上下推拿加強血流。 葯物治療初期根據病情對症選用七寶湯、七雄丸、二十五味樟腦散、珍珠丸、單味三七散。中期散瘀清熱、接骨,可選用九味秘方散、六味青銅散、八味硃砂散、六味石塊明散。後期強筋養骨、補元,鎮「赫依」、舒筋,選用健脾歸津散、二十五味大湯散、三十五味沉香散、十八味水銀丸。如果是開放性損傷,首先清創,塗葯,整復,同時選用清熱生肉葯物。如五味珍珠丸、六味麝香丸、八味紅花止血散,可接通血脈,修復創傷,生新肉,骨傷癒合。 護理:注意被褥衣著的清潔,防止褥瘡,注意夾板和捆綁布帶的松緊度。要注意飲食護理,《飲膳正要》中說五穀之果為主食,五類水果為助食,五類之肉為補食,五類蔬菜為養食,五味調食則補養元氣。骨傷初期飲食宜多食稀粥、水果蔬菜、新鮮奶食,忌油膩、酒和海味。中期宜食炒米、谷類、牛羊豬軟骨、肝、腎、豆類和菜類、骨湯等。後期應食五穀、蛋、蔬菜類。 功能鍛煉:活血,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供足營養,促進癒合。功能鍛煉應從少量小幅度到長時大幅度。如上肢骨傷應從手指運動、前臂肌肉等開始鍛煉。 正骨材料 1.白酒:白酒按摩對正骨頗為重要。具體操作有兩種,一是將白酒直接塗擦在骨折部;另一種為噴酒法,即醫生嘴裡含一口白酒,用兩手輕輕地撫摸患處,隨而把酒重重地、均勻地噴在骨折處,接著進行按摩。蒙醫認為白酒具有散熱、止痛、舒筋、活血等功能。特別是在患處噴酒後,既能使緊張攣縮的肌肉舒展,又能使鬆弛乏力的肌肉增加張力,以維持屈伸肌組之間的平衡,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2.青銅鏡:在臟腑穴位處按摩,可解毒,增強「赫依」血循環。 3.圓形銀鏝:在骨折處和瘀血部位進行按摩,有解毒、改善「赫依」氣血運行之功。 4.銅針:在疼痛部位的有關穴位處有規律地敲打按摩,可增強「赫依」血循環,恢復感覺。 5.蛇蛋花石:開放性骨折時在傷處按壓可止血、鎮痛。 6.夾板:必須有良好的彈性,以適應肢體肌肉舒縮變化的生理要求。一般用柳木、紅白松木、牛皮、牛骨等材料製成。 7.墊:應柔韌並能維持一定形狀,不易變形,又有一定支持能力;能散熱,對皮膚無刺激;能吸水分並且能保護酒力性。需消腫時可用兔毛、羔絨等制墊。骨肉脫離者用鞣皮、紙等做墊,開放性骨折用油鞣革墊。除此之外可用氈、紗布等制墊。根據骨折的具體情況可製成方形、長形、梯形等墊。如並列骨幹骨折應放長型墊以分開雙骨,肢體斜坡處放梯形墊。壓墊的大小、厚薄要適宜,形狀需與肢體相吻合,放置位置要正確。位置放錯,則起反作用,使骨折再移位。 8.縛帶:夾板兩端和中間進行捆綁。但應注意血循環不受到影響,血脈不受壓為原則。 9.綳帶:包裹夾板用。 10.砂袋:大小布袋,內裝細砂,鑲於患部兩側。具有固定骨折,吸去血、「協日」熱,脈熱,骨熱和鎮痛作用。 復位法 1.調整位置,鬆弛肌肉 調整好所傷肢體,對復位做最初的准備。將骨折肢體擺至最佳位置,可使肌肉處於鬆弛狀態,對復位創造有利條件。如,髕骨骨折復位時採取下肢完全伸直位,鎖骨骨折復位採取挺胸位等。 2.拔伸吻合 為矯正重疊移位的基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沿著肢體縱軸,由遠近骨折端作牽引和反牽引。做到用力輕重適宜,持續穩准,使移位的骨折端慢慢地拔伸過來。 3.旋轉屈伸 主要矯正骨折斷端間的旋轉和成角畸形,特別是關節部位骨折時常用此法復位。在拔牽下,由遠端旋轉壓合復位。 4.推擠提壓 矯正側方位移位時常用此法。可以用手指壓骨折端的凸起處,使其復位。 5.扣擠分骨 凡是兩骨並列部發生骨折時,骨折斷端因骨間肌或骨間膜的收縮而互相靠攏。整復時應以兩手拇指及其它四指,由骨折部掌側、背側擠骨間隙,使靠攏的骨折斷端分開,遠近端互相穩定,使並列的雙骨折能像單骨折一樣。 6.成角折頂 橫斷骨折而移位時,單伸牽引,常不能解除骨斷端交鎖,以致骨斷端不能良好整復,術者用兩手拇指頂住骨突出的一面,其餘手指環抱凹陷的一面,先將骨折片向成角的一面,加大成角,解除骨片交鎖,然後逐步向成角的相反方向折頂,使之整復。 7.勾提頂壓 矯正不明顯部位骨折或脫位或者斷端鑲入時常用此法。如尾骨骨折或脫位時採用食指勾提頂的同時用拇指壓,使其復位。 整復後按摩推拿 為了使骨折面緊密接觸,理順軟組織,改善血循環,輕柔地循肌肉、肌腱的活動方向,順骨摸筋,達到安肌散瘀、舒筋活血、消腫、促進癒合的作用。蒙醫傳統按摩法有十四種。即順骨捋法、摶法、按法、蹭法、揉法、搖法、捻法、抖法、擠法、攥法、捏法、抻法、搓法、嵌法。 1.捋法 適用於胸骨、脊椎骨、四肢骨折及脫位的治療。主要用於病程中期或末期。用手接觸患者傷處及周圍,適度的用力,循序漸進地進行捋摸。能達到舒筋活血,散瘀止痛之目的。 2.摶法 適應於顱骨、尺骨、股骨、指趾骨折。主要用於橫斷骨折,粉碎骨折整後。兩手掌夾擠傷處,進行反復輕柔來回摶滾。具有調理肌筋,斷面密合等作用。 3.按法 適應於骨折變形錯位凸出部位。用手掌根輕柔地作用於患處,具有舒筋止痛的作用。 4.蹭法 適應於顱、頸骨、胸肋骨、脊椎骨及四肢骨等骨折以及關節脫位。復位固定後,在夾板兩端及痛處用手指和手掌由慢至快,由快至慢多次上下蹭摸。具有散瘀活血,解痙祛麻等作用。 5.揉法 適應於腰、肱、股、脛腓骨骨折。主要用於治療後期和大關節脫位。用手掌力上下反復搓揉。可起到消腫散瘀,止痛作用。 6.搖法 適應於四肢關節脫位、關節近處骨折、脊椎骨折及整復後使骨折面進一步對合以及矯正骨折與周圍組織、關節囊粘連等。整復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稍稍左右或上下搖擺骨折遠端,幫助骨折進一步對合。 7.捻法 適用於肱骨、尺骨、股骨、脛骨骨折,特別是旋轉性、斜性骨折用此法整復。整復者用兩手掌緊擠於斷處按骨折移位方向逆向迴旋。 8.抖法 適用於四肢骨骨折陳舊,肌肉收縮,關節僵直,血循環不良等。術者兩手握骨折遠端上下波浪式抖動。 9.擠法 適用於肩胛、脊椎骨及四肢骨骨折。用手掌、拇指等用力於傷處,由下而上推壓。可散瘀,消腫,舒筋。 10.攥法 適用於肩腫、髖、膝等部位骨折腫脹。患處雙手緊握逐漸用力。可起散瘀,消腫,止痛作用。 11.捏法 適用於鼻骨、頸骨骨折及陳舊性脊椎骨折等。用拇指與食指指腹捏拿之力彈拔斷處、痛處的肌肉、肌腱、筋膜。可活血、生肉、散凝等。 12.抻法 用於顱骨、下頜骨、肋骨骨折、肌筋痙攣等。用雙手拇指或手掌在表面從里往外抻摩。 13.搓法 用於顱骨、頸骨、胸肋骨、脊椎骨、四肢骨骨折,特別是粉碎性骨折。用拇指或手掌、掌根部在傷處或腫痛、硬化位上下搓。可鬆弛肌肉、肌腱之收縮,散腫結,矯正碎折。 14.嵌法 用於頭部傷痛、頸強直、傷骨暈厥、傷後肌肉僵硬等。用拇指甲在痛處或人中穴重力嵌按。有止肌肉痛,消除暈厥,刺激中樞作用。 骨折的治療 l.顱骨骨折 顱骨骨折可分線性骨折和凹陷骨折。全身表現有耳鳴耳聾,頸項強直,呼吸深慢,口吐白沫等。如有鼻出血、嘔吐、嗜睡時可能有腦組織損傷。 治療:線性骨折不需特殊處理,清潔口腔、鼻腔,內服八味紅花止血散、人參湯等。凹陷骨折可手術復位,服六味石決明散和五味珍珠散等。 2.鎖骨骨折 鎖骨位於表淺,最易遭受外力損傷而發生骨折,臨床常見。常由於跌撲時肩部或以手掌觸地,外力傳至鎖骨而折斷或者直接棒打彈傷。 臨床表現:病人多用健側的手托患肘,頭偏向患側,下頜轉向健側。骨折處壓痛,可聽到骨擦音,並可摸到重疊畸形。 整復:患者挺胸,助手在患者背後板住兩肩,術者用拇、食、中指按上提下使骨折端復位。整復後骨折端用分骨墊置於兩側固定,腋下放棉卷,以放滿腋窩為度,卷心穿一綳帶,將綳帶兩端在背後作結。患側肘內收90度,貼軀體,吊胸前6周。 3.肩胛骨骨折 由直接暴力引起骨折,局部常有皮膚挫傷痕跡與腫脹,肩胛岡區壓痛,肩部活動受限。 整復:根據其骨折的情況用抻、揉、攥等法復位。局部敷葯包紮,三角巾固定3-4周,內服葯可加熊膽或牛膽與紅花。 4.肱骨骨折 肱骨骨折可分肱骨頸骨折、肱骨幹骨折及肱骨髁上骨折三種。 (1)肱骨頸骨折:有內收型骨折和外展型骨折。表現有肩部劇痛、腫脹、壓痛、短於健側,肩關節外形呈圓型。 整復:助手反方向牽引(外展者內收,內收者外展),術者兩手拇指抵於斷骨上段外側,餘八指在下段內側進行提捺正,使其復位。復位後夾縛固定,肘內收90度,吊胸前。 (2)肱骨幹骨折:上臂痛,功能喪失,局部明顯腫脹,壓痛,遠端叩擊痛,有移位者可呈現彎曲及成角畸形,短於健側,局部粗於健側。 整復:一助手兩手環握腋肩部向上拉,一助手握肘部向下拉,作對抗牽引調整力線。醫者雙手掌握骨折移位方向以正之。醫者應酌情令其助手牽引中千萬不要拔拉過度。 夾縛固定:復位後裹棉墊,小夾板四塊排勻,扎帶三道扎縛,肘屈90度,前臂中立位,托板懸吊於胸前,固定5-7周。 (3)肱骨髁上骨折:肱骨下端的髁上骨折是常見的,可分為伸展型、屈曲型兩種。 症狀:傷後肘部腫痛,嚴重壓痛,肘關節呈半屈曲位,功能消失。伸展型者肘後呈凸出;屈曲型,肘後較凹陷。 整復:患者坐位,上助手雙手握其上臂,下助手一手握肘,另一手握其腕部,肘在半屈位徐徐用力順勢拔伸牽引。術者先以兩手對擠糾正骨折之側方移位,然後糾正前後移位。 夾縛固定:復位後,將棉墊兩端中間剪成缺口,形成四頭,上兩頭裹肱骨下端,另兩頭裹前臂上端,用四塊夾板固定扎帶,前臂加托,用於頸部。 前臂骨骨折 前臂骨由尺橈二骨組成。在受傷時尺橈骨可同時折斷,也可單根折斷。傷後,傷處腫脹,疼痛,功能喪失,異常活動,骨擦音等。 復位:在助手的幫助下雙手拇指與食、中、無名指相對分別卡於折端,尺橈之骨間,先擠分骨,然後整兩骨之四個折端之移位,以糾正復位。 夾縛固定:整復完畢,在前臂內、外側,尺橈骨之間折端部位放分骨卷,然後托以棉墊,四塊小夾板扎帶三道,肘屈90度,吊胸前。 脊椎骨骨折 脊椎由頸、胸、腰、骶骨組成。骨折後腰背疼痛,不能坐,脊突有後突畸形、壓痛,脊椎兩旁肌肉緊張板硬,肢體麻木,不能活動,大小便失禁,失語,截癱等。 整復與固定:患者仰卧硬板床上,兩助手各牽拉腋部,兩下助手分別握兩踝部,做上下對拉牽引,並將下肢上提,使患者脊柱胸腰段呈高度伸位,術者按壓後突之棘突畸形,即可糾正。整復後,將患者保持脊椎過伸位翻轉。傷處墊以適宜之軟枕頭,取仰卧硬板床。 肋骨骨折 表現局部疼痛,深呼吸,咳嗽和噴嚏時劇痛,體難輾轉。病人畏痛而懼咳嗽和深呼吸等。局部凹陷或突起畸形,移位折端可很易觸知,可有骨摩擦聲。 整復:在助手的幫助下,局部噴酒,令傷者深呼吸,在咳嗽的同時術者下壓突出的折端借氣將陷內的折端鼓出,即可復位。 固定:外蓋棉墊,然後用多頭帶或寬綳帶包紮固定。 骨盆骨折 骨盆由髂骨、恥骨、坐骨、骶骨、尾骨組成。骨折後在骨折處疼痛,平卧時翻身不便,局部壓痛,皮下有血斑,以兩手擠壓兩側髂骨或分離兩髂前上棘時則骨折處疼痛。 整復:骨折移位時,患者仰卧,助手牽引患側下肢,醫者復位,上移則下推,分離則合其位。復位後以多頭帶固定,砂袋固定5-7周。 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臨床上較多見。可根據部位分為股骨頸骨折、股骨幹骨折。 1.股骨頸骨折:老年人跌撲,傷後胯部疼痛,不敢站立。內收時患肢縮短並外旋,膝關節輕度屈曲等。 整復:外展無需整復,用長夾板,附在傷肢外側,用綳帶包紮固定。內收型,傷者仰卧,助手兩手固定骨盆,另一助手握髖關節上,向遠端牽引後使腿內旋位,術者按其大粗隆部猛力一推,使其折端嵌入。 固定:方法同骨盆骨折固定法或砂袋固定,即腿應置於外展30度並內旋位,兩側用砂袋鑲住,防止變位,固定6-8周。 2.股骨幹骨折:疼痛劇烈,喪失活動能力,患肢縮短外旋和成角畸形明顯。 整復:傷者仰卧,一助手固定骨盆。 (1)中上段骨折:一助手一手握膝下,一手握踝部,將患肢抬高和外展,並略加外旋,進行拔伸,縮短重疊矯正後,術者向內側推上端,向外側拉下端,使斷骨兩端對位。 (2)中段骨折:助手應將患肢稍外展拔伸,術者同時在大腿外側推按即可對正。 (3)中下骨折:助手屈曲膝關節,使肌肉得以鬆弛,再拔伸牽引,術者乘機將下端向上提,即可對正復位。 夾縛固定:用8-12塊夾板固定,扎帶三道,砂袋固定。 脛腓骨幹骨折 脛腓骨幹骨折甚多見,分為脛排骨單根骨折或脛腓骨幹雙骨折,其中以脛骨骨折最為多見,脛腓骨幹雙骨折次之。 表現:傷後小腿部疼痛,迅速腫脹,不敢承重。可有成角畸形或觸之有骨擦音及假關節活動。 整復:患者仰卧,一助手握膝上,一助手握其足背及足跟,相對牽引,使骨端充分拉開後,術者可用一手握住上端,另一手握其下端,矯正內、外、前、後的移位。復位後,用五塊夾板置於小腿的前內、前外、後外、內後、外側,勿壓迫跟腱。三條帶扎縛,用砂袋固定4-6周。 二、軟組織損傷的治療 凡跌打閃挫等引起筋膜、肌肉等損傷為軟組織損傷。臨床表現傷處腫脹,疼痛,皮下瘀斑,關節活動受限,重者骨傷。 治療:噴灑手法按摩治療。根據部位之大小選用指揉法和肘揉法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並用理筋手法以松解攣急,舒筋。如傷部嚴重腫脹或筋膜斷裂,嚴禁手法理筋及推拿。 三、關節脫位的治療 關節脫位的臨床表現有傷後關節之骨端脫離正常位置,可出現特有的畸形,局部腫脹、疼痛,皮下瘀血斑,關節活動功能全部喪失或部分喪失。全身表現有心悸、失眠、惡心、納差、頭暈頭痛、氣急、傷處刺痛。 治療原則:應盡快予以整復,切忌暴力。應一次成功,恰當固定,配合推拿按摩。 葯物治療:活血散瘀的葯有三果湯、三紅湯、十三味大紅湯、九味秘方散。止血消腫、舒筋葯有十三味麝香丸、珍珠丸、杜仲湯,五味石方散、九味硃砂散。壯骨健身葯有十八味水銀丸、二十五味文冠木散。清臟腑熱葯有八味清心沉香散、九味牛黃散、十味清腎訶子散等。可根據傷情對症選用或聯合用葯。 外治:主要是外敷葯物治療。 手法治療法有以下2種。 1.復位 常用復位法有以下幾種。 (1)推拿按摩:整復前後在適當穴位進行推拿按摩,有活血、消腫、止痛作用。 (2)捏法:用拇指和其它四指在患處進行反復捏提。 (3)拔牽法:在患處的上下對抗拔牽復位。 (4)按法:用拇指或手掌在突起處按壓復位。用於胸鎖脫位等。 (5)搖法:握患關節遠端,來回搖動,以松解痙攣,恢復功能。 (6)突然拍打法:乘患者不注意,突然拍打復位。 (7)刺激法:乘患者不注意,突然給予刺激,利用患者的突然反應復位法。用於頸部關節脫位。 (8)挺法:在患者兩肩胛骨之間用膝頂住,往後扳雙肩,使胸前挺。用於胸鎖骨關節脫位。 (9)推法:用拇指或手掌推入復位法。多用於膝關節脫位。 (10)攥法:用雙手環攥患處復位法。多用於髖關節脫位。 (11)蹬拔法:用肢蹬,手拔復位法。用於肩關節前內脫位。 (12)旋轉推法:術者位於患者身後,旋轉患部,推入脫位法。主要用於頸部關節錯位等。 (13)擠法:關節兩端向中間擠吻合法。用於恥骨聯合分離的復位。 2.固定法 關節脫位整復後的固定方法有以下幾種。 (1)夾板固定:主要用於四肢關節脫位合並骨折。 (2)「∞」形綳帶固定:主要用於胸鎖關節脫位。 (3)環形綳帶固定:主要用於臏骨脫位。 (4)多頭帶固定:主要用於下頜骨脫位。 胸鎖關節脫位 胸鎖關節脫位時表現局部腫痛,影響上肢活動。前脫位時骨端突出,後脫位時影響呼吸或吞咽。 治療:前脫位時,傷員坐位,助手用膝頂住傷員兩肩胛骨間,雙手向後扳傷者肩,術者同時用拇指按下鎖骨內端,即可復位。後脫位時,術者牽引出移引的鎖骨內瑞。 固定:「∞」形固定。 下頜關節脫位 下頜關節脫臼時表現張口不能閉合,語言不清,表情障礙,兩關節窩凹陷。若單脫則下頜向健側傾斜,下頜關節部外形不對稱。 治療:患者低坐位,仰面,頭倚牆壁。術者兩拇指纏以紗布,並列伸入口內,指腹分別按扣住下頜體,先將拇指用力下按,余指上提下頜角,兩拇指感復位聲音,口即能合。單側脫臼,一手正之,另一手維護。 固定:四頭帶固定一周,固定期間宜吃軟食。 肩關節脫位 肩關節脫位時表現肩峰突出,峰下凹陷,出現「方形肩」的畸形,在腋下或喙突可摸到圓滑的肱骨頭,若勉強將肘貼及胸壁,則手摸不到健側肩。可見局部腫脹,疼痛。 治療:病員仰卧,術者立於傷側,用兩手握住傷肢手腕部作拔伸牽引,將一足(石肩關節脫位用右足,左肩關節脫位用左足)脫去鞋頂在病員傷側腋窩緊靠胸壁,逐漸用力拔伸牽引,先作輕度外展外旋,以後內收內旋,當肱骨頭滑入肩盂時,可感到一個響聲,復位完成。 固定:無須特別固定,將上臂內收、內旋、屈肘,貼於胸壁,用綳帶懸吊於胸前。 肘關節脫位 肘關節脫位時表現肘部腫脹、疼痛,不能伸屈而彈性固定於半屈位,鷹嘴尖明顯後突,肘前窩飽滿,可摸到滑出的肱骨下端,肘三點紊亂。若有側方脫位時,可明確察知鷹嘴尖偏向一側。 治療:患者坐位或仰卧位,一助手握上臂下段,術者立於傷側,一助手握腕上,與助手作對抗牽引,調線若有側方位,先予以糾正,另一手拇指按住向前移位的肱骨下端,余指扣住尺骨鷹嘴,在牽引的基礎上施用向前扳鷹嘴突向後推肱骨下端,並同時使肘屈即可復位。 固定:肘屈、前臂用三角巾懸吊於胸前3至7周即可。 橈骨頭半脫臼時表現患臂下垂,肘部微屈,前臂內旋,不敢抬舉。將前臂外旋時痛甚,橈骨頭部壓痛,被動屈肘亦產生疼痛,無明顯腫脹。 治療:術者與患者相對,手握肘,拇指在外側按住橈骨頭,另一手握患側腕部,使臂外旋、屈肘,同時拇指下壓橈骨頭,即有復位音或有復位感。復位成功,其症狀消失,活動如常。 固定:屈肘90度,前臂懸吊於胸前3-4天。 髖關節脫位 髖關節脫臼時表現髖部腫痛,活動受限,足趾發麻。後脫臼時大腿內收內旋,髖膝半屈位,臀後高起,患肢縮短。前脫臼時,大腿外展外旋,髖膝半屈,足跟觸及健側小腿下段,髖外平坦,腹股溝或會陰處高突,可觸及滑出之股骨頭。中心脫臼時,股骨粗隆部凹陷變軟,量診短於健側。 治療:整復後脫臼時患者仰卧位,助手站在健側雙手分別按住髂骨翼以固定。術者站在患側,其傷肢內收,內旋位,屈髖膝90度,小腿夾於術者兩大腿之間,兩手向上提拉腘窩並稍微晃動,可有復位聲音即已復位。 整復前脫臼時在上述方法的基礎上,大腿根內側可繞一布帶,向外牽拉時,即可有復位音,即已復位。 整復中心脫臼時患者仰卧,一助手握患肢踝部,調線使定中立位,另一助手把住腋窩,兩助手反向牽拉,術者立於患側,一手推髂骨部,另一手抓住繞過患腿根部之布帶,向外拔拉,即可將內側之股骨頭拉出,觸摸大粗隆與健側比較,兩側對稱,即已正位。 固定:復位後卧床一周。

參考資料:http://www.69123.com/Article/65/156617.htm

3、人體有幾塊骨頭?

4、人有幾塊骨頭

人體共有206塊骨頭。其中,有顱骨29塊、軀干骨51塊、四股骨126塊。由於骨在人體各部位的位置不同,功能各異,所以,它們的形狀也多種多樣,分別被稱為長骨、短骨、扁骨和不規則骨。

長骨呈長筒狀,中部較長的一段稱骨幹,長骨兩端比較膨大,叫骨骺。骨幹內的空腔稱為骨髓腔,里邊有骨髓。骨髓有造血功能。長骨多分布在四肢,如尺骨、橈骨、股骨等。短骨多數呈立方體,如跗骨、腕骨。扁骨大多又寬又扁,呈板狀,如顱頂骨、肩胛骨。不規則骨的形狀不規則,如脊椎骨。

骨與骨之間,主要藉助關節連接。人體較大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橈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一般由關節面、關節腔和關節囊組成。

人的骨骼的骨頭名單

典型的成人人的骨骼包括以下206 根骨頭。

在頭骨(22):

頭蓋骨骨頭:
前面骨頭
頭頂骨骨頭(2)
世俗骨頭(2)
occipital 骨頭
sphenoid 骨頭
篩狀骨頭
面部骨頭:
下顎骨
上顎骨(2)
palatine 骨頭(2)
zygomatic 骨頭(2)
鼻骨頭(2)
lacrimal 骨頭(2)
vomer 骨頭
下等鼻外耳(2)
在中耳(6):
錘骨(2)
砧骨(2)
stapes (2)
在喉頭(1):
舌骨的骨頭
在肩膀girdle (4):
肩胛骨或肩胛骨(2)
鎖骨或鎖骨(2)
在胸部(25):
胸骨
肋骨(2 x 12)
在椎骨專欄(24):
子宮頸椎骨(7) incl. 地圖集& 軸
胸部椎骨(12)
腰部椎骨(5)
在胳膊(6):
肱骨(2)
半徑(2)
尺骨(2)
在手(54):
腕子(腕骨) 骨頭:
scaphoid 骨頭(2)
半月形的骨頭(2)
triquetral 骨頭(2)
pisiform 骨頭(2)
trapezium (2)
梯形骨頭(2)
頭狀的骨頭(2)
hamate 骨頭(2)
棕櫚或metacarpal 骨頭:
metacarpal 骨頭(5 □2)
手指骨頭或phalanges: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在骨盆(4):
尾椎骨
骶骨
ossa 髖關節(hip 骨頭或無名的骨頭) (2)
在腿(8):
股骨(2)
臏骨(2)
脛骨(2)
腓骨(2)
在腳(52):
腳腕(tarsal) 骨頭:
calcaneus (腳跟骨頭) (2)
talus (2)
navicular 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中間楔形文字的骨頭(2)
側向楔形文字的骨頭(2)
長方體骨頭(2)
腳面骨頭:
metatarsal 骨頭(5 □2)
腳趾骨頭:
接近phalanges (5 □2)
中間phalanges (4 □2)
末端phalanges (5 □2)
嬰兒骨骼有以下骨頭除那些之外上述:

sacral 椎骨(4 或5), 熔化在成人形成骶骨
尾骨的椎骨(3 到5), 熔化在成人形成尾椎骨
腸骨、坐骨和恥骨, 熔化在成人形成骨盆girdle

5、我是個男生.我和別人單挑.怎麼打.不過他摔跤很牛我怎麼打敗他 求助

以和為貴
如果真要打
一腳吵兩腿之間
一下就可以解決戰斗
但是你要想清楚後後果

6、人一共有多少根肋骨

24根,上下對稱性,後端開發與腰椎有關節,前端開發僅第1-7肋借軟骨與肩胛骨相互連接,稱之為真肋;第8-12肋稱之為假肋,在其中第8-10肋借肋軟骨與上一肋的軟骨相接,產生肋弓,第11、12肋前端開發礦酸,別稱浮肋。

肋巴骨的一般形狀
後端開發稍彭大,叫肋頭,有關節面與腰椎體的肋凹產生骨節,從肋頭向後外變窄,叫肋頸,再向外變扁成肋體,頸與體相接處的後邊凸起稱為肋包塊,有關節面與腰椎橫突肋凹有關節。肋體向外變為往前的拐彎處叫肋角,肋體外緣裡面有容神經血管歷經的肋溝。肋體前端開發不光滑,接肋軟骨,肋軟骨為全透明軟骨,與肩胛骨側緣有關節。肋巴骨造影檢查
第1肋巴骨短小精悍而彎折,頭和頸稍小於體,肋體扁,可分成上、下雙面和內、外兩緣。上邊內緣上有前斜角肌粘附產生的前斜角肌包塊,包塊的前、側後方都有淺溝,是頸部下靜脈和鎖骨下動脈的壓跡。下邊無肋溝,前端開發借肋軟骨立即與肩胛骨緊密結合。第2肋比第1肋稍長,更無限接近一般肋巴骨。第11、12肋無肋包塊、肋頸及肋角,體直而短,尾端鈍圓。肋軟骨終生不骨化。
肋骨疼的原因
肋巴骨上下兩邊常有,現有24條,一邊12條,且用條而言吧。肋巴骨長短也是不一樣的,所屬位置不一樣,其正下方的內臟器官及外展神經也是不一樣的。因此肋骨疼要分上下,上下還要分前後左右、哪個肋骨等。
我們聊一聊左側肋骨把,左側肋骨疼痛,先無論正下方是何內臟器官,說說肋巴骨自身和周邊的神經血管、肌肉這些吧,假如左側肋骨疼痛,我們要最先清除這種原因造成的疼痛。一般這種系統造成的全是非常容易醫治的亞急性的。
肋巴骨最上邊無需上便是皮膚了,皮膚疼痛,位置雖在肋巴骨,可是僅僅表層疼痛,深層次不上肋巴骨,這類一般全是皮膚病或是神經疼痛造成的,例如帶狀皰疹、痤瘡等都能夠。
清除了皮膚的造成的疼痛以後,便是肌肉造成的疼痛了,一般肌肉遭受碰撞而遭受損害以後,反映的是酸疼,覺得發酸,有一種鈍鈍的痛,而不是扎針一樣的疼痛,這類也是能夠好減輕和防止的。
肌肉痛假如清除以後,便是神經了,神經一般順著肋巴骨邊沿走動,放散,疼痛關鍵反映在皮膚了,這就需要到醫院門診開展有關的查驗才可以獲知,因此,還是需要就診的,千萬別亂來。
肋巴骨自身也會疼痛的,例如骨折、骨裂全是會的,如何判斷是否肋巴骨自身呢,最先我們要確立有沒有被碰撞或挨打,假如的確有這種發病原因,那麼就需要到醫院門診開展檢驗,拍片子,看一下是否有骨折或是骨裂,以後就可以診斷了。
除開這種原因也有許多的原因,例如心臟病、脾破裂、胰腺疾病等都可能造成左側肋骨疼痛,因此我們要十分注意這一點千萬別疏忽,那一項都對性命十分重要的。

7、身體有哪些部位

人是一個具備生命活動作用的總體,不一樣的身體的位置名字詳解都不一樣。頭頸部的名字:頭、頸;軀幹部的名字:胸、背、脊柱;上肢部的名字:肩、手臂、上臂、手;下肢部的名字:臀、大腿根部、小腿肚、足。


1.身體常見方向的專業術語以便有利於學習培訓和科學研究身體各位置以及構造的部位轉變,要求以人體站立、雙眼向正前側視,兩腳後跟看齊,足尖往前,上肢當然松馳於軀體兩邊,手掌心往前為身體標准解剖學姿態,並以上述姿態為根據,定下一些常見身體方向的專業術語。


上——貼近頭部稱之為上;


下——貼近腳底稱之為下;

前——貼近腹內斜肌的稱之為前;

後——貼近骨間的稱之為後;

里側——貼近人體正中心線的稱之為里側;

兩側——杜絕人體正中心線的稱之為兩側;

近側——貼近身體根處的稱之為近側;

遠側——杜絕身體恨部的稱之為遠側;

尺側——上臂的里側稱之為尺側;

橈側——上臂的兩側稱之為橈側;

脛側——小腿肚的里側稱之為脛側;

腓側——小腿肚的兩側稱之為腓側;

淺——貼近皮膚表層的稱之為淺;

深——杜絕皮膚表層的稱之為深。

2.身體的橫切面

(1)矢狀面沿身體的前後左右徑與平面豎直所做的橫切面叫矢狀面。當矢狀面坐落於中間而將身體分成左右兩半,該橫切面稱之為中間矢狀面。

(2)平面(橫剖面)與路面平行面,將身體分成上、下兩台所做的橫切面叫平面。

(3)額狀面(冠狀面)沿身體的上下徑,將身體分成前後左右兩台所做的橫切面叫額狀面。

二、表皮標示

1.軀幹部的表皮標示肩胛骨:胸骨柄、肩胛骨體、胸骨。肋巴骨:第二到第十二肋巴骨、第一到第十肋軟骨。椎骨:頸椎骨、腰椎、椎間盤、骶骨、尾椎骨。

2.上肢部的表皮標示鎖骨:肩峰、肩胛岡、肩骨下角。頸部:總長。肱骨:肱骨內上髁、外上髁。尺骨:鷹嘴、尺骨骼、莖突。橈骨:橈骨頭、莖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反面。

3.下肢部的表皮標示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後上棘、坐骨結節、生骨包塊。股骨頭:大轉子。臏骨:前邊。踝關節:踝關節外緣。腓骨:腓骨頭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8、骨分為哪幾種啊

三種。骨是一種器官。按其在體內的部位可分為軀干骨、顱骨和四肢骨。

軀干骨指,人體軀干骨,包括24塊椎骨、1塊骶骨、1塊尾骨、1塊胸骨和12對肋共51塊,借骨連結構成脊柱和胸廓。

顱骨(skull)位於脊柱上方,由23塊形狀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中耳的3對聽小骨未計入)。除下頜骨及舌骨外,其餘各骨彼此借縫或軟骨牢固連結,起著保護和支持腦、感覺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由與軀干相連的肢帶骨和自由活動的游離肢骨組成。

(8)臏尾骨骨折擴展資料

骨是體內最堅硬的組織,能承受很大的壓力和張力,並富有彈性。骨的這種物理特性不僅取決於骨的形態和內部結構,還與骨的化學成分有密切關系。骨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構成,有機物決定其彈性,無機物決定其硬度。有機物的主要成分有膠原纖維、骨粘蛋白和硫酸軟骨素。

如用稀鹽酸脫去骨中的無機物,則骨變得柔軟而易彎曲。骨中的無機物又稱骨鹽,主要成分有磷酸鈣和碳酸鈣等,它們以羥磷灰石和無定形的膠體磷酸鈣等形式分布於有機物中。如將骨煅燒除去有機物,則骨發脆易碎。骨中的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含量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

成年人骨含有2/3的無機物和1/3的有機物,幼年時有機物含量高,而老年人則相反,易發生骨折。妊娠和泌乳婦女,由於胎兒發育和泌乳的需要,在食物調配不當時,易發生軟骨病。為了預防軟骨症,應注意食物的調配。

與臏尾骨骨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