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左下肢骨折固定

左下肢骨折固定

發布時間:2020-03-09 19:37:50

1、患者,女,36歲,因左下肢脛腓骨骨折入院治療,骨折復位後石膏固定5天,左下肢腫脹伴疼痛進行性加重,

問題分析:
這種情況已經有目前的死亡原因了。是肺動脈栓塞引起的死亡,主要是骨折後引起的脂肪栓或下肢深靜脈血栓塞導致的肺動脈栓塞。

意見建議:
骨折固定後下肢進行性的腫脹就應該是脂肪栓塞或靜脈栓塞引起的症狀,如果早期發現是靜脈栓塞應該積極的溶栓治療必要時做介入放置濾器放置栓子脫落上升就會避免引起肺動脈栓塞的。血栓在顯微鏡下是紅色的栓塞有血液凝固的表現。

2、左下肢脛,腓骨骨折內固定取出術的手術記錄

我個人感覺~~我們每個人生活環境都不同,接觸的人也不同,象你的這種情況我認為你還是去問下醫院的專家,記得是專家,花5快錢到8快錢,只是質詢下。呵呵,希望可以幫到你!`~~~~~

3、我左小腿的主骨,骨折啦!

手術只不過是上鋼板鋼釘把移位的斷骨復位在一起而已,作用就是固定不是長骨。手術再好再成功,斷骨不生長或生長緩慢都是無用的。
骨折治療的重點並不是固定後在家靜養浪費時間,而是固定後及時用中葯接骨讓斷處快速生長骨痂在最短時間內癒合。建議選用傳統中醫中草葯外敷治療,因為只有中葯才能促進骨痂快速生長,手術是不行的,你的情況現在用葯治療大概40至50天左右可基本長好。
如單靠靜養恢復自身恢復,快則三個月,慢則半年以上,具體多久看個人情況而定。
快好骨科祝早日康復

4、患者男,42歲.因左下肢脛骨骨折入院,進行了手術復位並內固定,半月後患者自行下床,突然出現呼吸困

1,要保證骨折能盡可能的恢復功能,復位加上必要的固定是關鍵。後期的護理也要圍繞固定來處理。首先骨折後要經常檢查固定是否過松或者過緊,過松要去醫院找醫生綁緊,過緊會影響肢體的血液循環,也要去醫院找醫生處理。患肢盡量少動,注意觀察手指血液循環,如有麻木說明固定過緊。

飲食上清淡為宜,多吃含鈣食物如豆製品、海產品、牛奶,多吃新鮮水果,多曬曬太陽可以補充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的吸收。

5、左下肢粉碎性骨折外固定三月,癒合慢怎麼辦

一般骨折後腳腫是正常的,骨折活動減少,後血液迴流差,腳放的位置低就容易腫脹,一般術後抬高,骨折癒合,下地活動後慢慢減輕。

6、傷員下肢骨折固定時,肢體要彎著呈屈肘狀伸直捆綁。

下肢骨折,怎麼會提及屈肘?下肢骨折固定對上肢沒有要求的,所以錯位

7、下肢骨折無夾板怎麼固定

可以使用安信高分子綳帶固定

8、左小腿腓骨骨折

不用手術,如果手術,後果會很嚴重的。

你這是一般的骨折,一個月就好了。

建議在當地找傳統中醫骨科治療。鋼板和石膏只是固定,不是治療。治療是讓骨折處盡快的長出骨痂,讓骨折快速的癒合。骨折復位固定後,關鍵是用葯促進斷骨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癒合,達到徹底康復,這才是治療的重點,而不是靜養吃補品,靠靜養飲食來幫助骨頭生長,作用是非常小的,快則3個月痊癒,慢則6個月痊癒,不過也有些一年都沒有徹底痊癒的。具體多久能癒合,這都是因人而異。不管是什麼組織損傷,治療的道理都是讓損傷的組織快速生長就可以癒合,治療的重點不是靜養自身慢慢恢復,而是讓其快速生長。只有讓斷骨在短時間內生長癒合,這才是治療的重點。

要想斷骨快速癒合康復,建議選用傳統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普通骨折,只需簡單手法復位再用夾板體外固定,之後關鍵是用中葯進行外敷快速接骨,用葯7天左右疼痛可以基本消除,腫的現象也會隨之消退,用葯12天左右可以拆下夾板,大約用葯30天左右可以基本恢復正常生活活動。40天後拍片可以看到骨痂生長良好,以X光片為依據,如果用葯40-50天左右還不能基本治癒,那要考慮為你治療的醫生能力問題。

斷骨未癒合前間飲食忌吃鯉魚、公雞、酸筍、牛肉、姜、高鈣高蛋白食物等,這是經驗所得。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葯物忌用,宜多吃新鮮蔬菜,適量鮮肉,不宜過多活動關節,以免加重損傷。

祝早日康復!

9、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注意什麼?

治療期間的護理指導
1.需行手術治療者,術前准備參閱「骨科手術一般知識宣教」術前指導有關內容.
2.牽引者參閱「牽引一般知識宣教」有關內容.
3.行石膏外固定時應注意保持其松緊適度,防止因傷後肢體腫脹使外固定過緊,造成壓迫,
4.骨摺合並嚴重的軟組織挫傷,血管損傷,應注意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注意觀察早期有無肢體持續性灼痛,並進行性加重,局部感覺過敏或遲鈍,兩點分辨感覺消失;患側足趾屈曲狀,被動牽拉引起劇痛。如有上述症狀,及時通知醫生對症處理.
5.功能鍛煉:
①傷後早期開始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骸骨的被動活動及足部跖趾關節和趾間關節活動.

②採用夾板固定的病人可早期練習膝踝關節活動,但禁止在膝關節伸直的情況下旋轉大腿,因這時大腿的旋轉可傳達到小腿,影響骨折端的穩定,導致骨不連接.

③外固定去除後,充分練習各關節活動,逐步下地行走.④每天檢查鍛煉的情況,及時糾正錯誤,運動量應以鍛煉後不感到疲勞為度。
五.出院指導
1.行外固定者注意保證外固定足夠的時間,不能過早去除外固定.
2.注意保持外固定松緊度,預防骨筋膜室綜合征的發生,如患者有此症的發生.應注意將患肢平放,不能抬高,以免加重組織缺血,同時不要作熱敷和按摩,以免溫度加快組織代謝,同時及時到醫院復查。
3.進行功能鍛煉時經注意其運動量。以鍛煉不感疲勞為度。

10、左下肢骨折鋼板外固定數的住院病歷怎麼寫

中醫(中西醫結合)病歷書寫範文

住 院 病 歷
姓名:. 性別:男年齡:5歲  民族:.  出生地: . 
婚況:未婚 職業:. 單位:. 郵政編碼:..
常住地址:...
入院時間:2002年4月13日10時 病史採集時間:2002年4月13日10時
病史陳述者:患兒母親  可靠程度:基本可靠 發病節氣:清明後
主訴:反復發熱、咳嗽5天
現病史:緣患兒5天前無明顯誘因下開始出現發熱,咳嗽,有痰,鼻塞,嘔吐胃內容物一次,曾多次到我院門診求治,予中葯及靜滴先鋒VI、魚腥草治療,症狀未見改善。於今天再次來我院門診求治,為求進一步系統治療,遂由門診收入院。入院時症見:患兒精神疲倦,發熱,咳嗽,有痰,無氣促,嘔吐胃內容物一次,耳痛,無耳鳴,納呆,睡眠差,大便爛,日三次,小便調。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認水痘,麻疹,結核,肝炎病史。
個人史:母孕期健康,足月順產,第一胎,出生時體重、身高不詳。出生時無窒息、缺氧史,無病理性黃疸,混合喂養,按時添加輔食,生長發育正常,智力正常,按時預防接種。
過敏史:自訴清開靈過敏史,否認其他食物及葯物過敏史。
月經婚育史:
家族史:父母健康。否認家族遺傳病史。
體 格 檢 查
T 37℃ P 92次/分 R 20次/分 bp
整體狀況:
望神:神志清楚,精神疲倦,表情正常。
望色:正常面容,色澤偏白。
望形:發育正常,營養一般,體型偏瘦。
望態:體位正常,姿勢自然,步態正常。
聲音:語言清晰,語言強弱適中,咳嗽,無呃逆、噯氣、哮鳴、呻吟等異常聲音。
氣味:無特殊氣味。
舌象:舌紅,苔白。
脈象:脈浮數。
皮膚、粘膜及淋巴結:
皮膚粘膜:皮膚粘膜無黃染,紋理、彈性等均正常,皮膚稍熱,無汗,無斑疹、瘡瘍、疤痕、腫物,無腧穴異常征、血管征、蜘蛛痣、色素沉著等,無皮膚劃痕征。
淋巴結:雙頜下各可捫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結,表面光滑,無壓痛,活動度好,無粘連。
頭面部:
頭顱:頭顱正常無畸形、腫物、壓痛,頭發疏密、色澤、分布均正常,無癤、癬、疤痕。
眼:眉毛、睫毛、眼瞼、眼球正常,眼結膜輕微充血,鞏膜無黃染,角膜清晰,雙瞳孔等大等圓,直徑2.5mm,對光反應靈敏。
耳:耳廓正常無畸形,外耳道通暢,無異常分泌物,乳突無壓痛,聽力正常。
鼻:無畸形、鼻中隔居中,無穿孔,無鼻甲肥大或阻塞,無鼻腔異常分泌物,副鼻竇無壓痛,嗅覺正常。
口腔:口唇紅,無皰疹、皸裂、潰瘍,牙齒正常,齒齦無出血或腫脹,口腔粘膜無皰疹、出血、潰瘍,咽充血(+++),雙側扁桃體II0腫大,齶垂居中。
頸部:
形:對稱,無異常腫塊。
態:無抵抗強直、壓痛,活動無受限。
氣管:位置居中。
甲狀腺:無腫大或結節。
頸脈:無異常搏動及雜音,頸靜脈無怒張,無肝頸迴流徵。
胸部:
胸廓:外觀對稱,無畸形,肋間隙正常,無局部隆起、凹陷、壓痛及叩擊痛,無水腫、皮下氣腫、腫塊,靜脈無怒張及迴流異常。
乳房:大小正常,無紅腫壓痛。
肺:呼吸正常,雙側呼吸活動度正常,語顫正常,雙肺叩診清音,肺肝濁音界、肺下界、呼吸時肺下緣移動度均正常。雙肺呼吸音清,雙肺未聞及干濕性啰音,語音傳導無異常。無胸膜摩擦音、哮鳴音。
心:心尖搏動位於第4、5肋間左鎖骨中線內0.5cm,無負性心尖搏動及心前區彌散性搏動,無震顫或摩擦感,心臟左右濁音界如右圖。心臟搏動節律整,心率92次/分,心音正常,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
血管:
動脈:橈動脈的頻率、節律均規則正常,無奇脈。股動脈及肱動脈無搶擊音。
周圍血管:無毛細血管搏動征,無射槍音,無水沖脈,無動脈異常搏動,Duroziez氏征(-)。
腹部:
視診:腹部對稱,大小正常,呼吸運動正常,無膨隆、凹陷,無皮疹、色素沉著、條紋、疤痕、臍疝、靜脈曲張、胃腸蠕動波。
觸診:腹部柔軟,無壓痛、反跳痛,不拒按。
叩診:鼓音,無移動性濁音和包塊。
聽診:腸鳴音正常,無氣過水聲,無血管雜音。
肝臟:肋下未觸及,肝區無壓痛。
膽囊:未觸及,膽囊區無壓痛。
脾臟:未觸及,脾區無壓痛。
腎臟:雙腎無叩擊痛,無腰酸痛。
膀胱:未觸及,輸尿管無壓痛點。
二陰及排泄物:
二陰:前後二陰正常。
排泄物:未查。
脊柱四肢:
脊柱:生理曲度存在,無畸形、強直、叩壓痛,運動度不受限、兩側肌肉無緊張、壓痛。
四肢:肌力、肌張力均正常,無外傷、骨折、肌萎縮。關節無紅腫、疼痛、壓痛、積液、脫臼,活動度正常,無畸形,下肢無水腫、靜脈曲張。
指趾甲:指趾甲紅潤,光澤,形狀正常。
神經系統:
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音叉振動覺及關節位置覺都正常。
運動:肌肉無緊張及萎縮,無癱瘓,無不正常的動作,共劑運動及步態正常。
淺反射:腹壁反射、跖反射正常,提睾反射和肛門反射未查。
深反射:二、三頭肌反射,橈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正常。
病理反射:Hoffmann (-), Babinski (-), Gordon (-), Chaddock (-), Kernig (-)。
實驗室檢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 GRAN%76.2% 。
胸片示:雙肺支氣管感染。
辨病辨證依據:
四診合參,本病當屬祖國醫學之「咳嗽」范疇,證屬「風熱型」。緣患兒年幼,肺氣虛弱,為風熱之邪所襲,邪閉肺絡,肺氣失於宣肅,腠理開合失度,可致發熱,咳嗽。鼻咽為肺胃之門,感受風熱之邪故見咽紅。肺與脾密切相關,肺氣受損則脾氣亦虛,故見納呆,胃失和降則嘔吐,運化失常則大便爛。舌紅,苔白,脈浮數均為外感風熱之徵。
西醫診斷依據:
1.病史:反復發熱、咳嗽5天。
2.症狀、體征:發熱,咳嗽,有痰,嘔吐胃內容物一次,耳痛,納呆,睡眠差,大便爛。咽充血(+++),雙扁桃體II°大。雙肺呼吸音粗,雙下肺可聞及少量干濕性羅音。
3、 輔助檢查:血分析:WBC 12.6x10e9/L, GRAN%76.2%,胸片示:雙肺支氣管感染。
入院診斷
中醫診斷:咳嗽
風熱型
西醫診斷:急性支氣管炎
實習醫師:
住院醫師:

與左下肢骨折固定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