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婚男人的悔恨:為何再婚後後悔了?
在現實生活中,經歷兩次婚姻的其實大有人在。現在的婚姻自由,稍微不順心,就把離婚掛在嘴上,不知道這是社會發展迅速所影響的,還是人心在蛻變。
看過身邊很多二婚的,大多數都會抱怨沒有前任好。因為現在的人要求多了,自然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向那種一起經歷走過來的婚姻那樣真摯。
所以,在二婚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一個人的悔悟。只有真正再經歷一次婚姻,才值得前任有多好,自己當初有多不珍惜。
身邊一個朋友的兄弟,他和妻子結婚不到一年就離婚了,半年就再婚了。
當初再婚的時候,看到他到處在朋友圈炫耀自己有多牛逼,娶了一個小十歲的嬌妻,在這男人眼裡看來是值得去炫耀的一件事。我想大多數男人都會羨慕,他可以娶一個年輕漂亮的老婆。
可是最近聽到,他跟朋友在吐槽,說是現在有點後悔結婚了。現在的妻子正在孕期,時不時的折磨他,把他弄得焦頭爛額,這才想到當時前妻懷孕的時候,還自己一個人照顧自己,還要照顧這個家庭。
瞬間對比一樣,才發現當初前妻有多不容易,有多懂事。跟現在這個妻子結婚,還花了很多錢,光是彩禮都二十多萬,而且還要車要房。
他自己為了結婚,基本上積蓄都花得差不多了,本以為結婚之後妻子會踏踏實實的生活,給了她想要的穩定了,就不會那麼作了。
但是沒想到,結婚之後更是變本加厲,甚至他成為了保姆一樣,時刻伺候著嬌妻。
妻子結婚之後,懷孕難受,就把脾氣發在他身上,這些他都可以忍受,他也能用心照顧妻子。可是動不動就要拿禮物去哄,這樣的他感覺到心累了。
每天的花銷就是一筆很大的費用,還得全程陪護,他自己的工作也開展不開,生活就陷入了僵局。
自己又沒有其他什麼朋友,就跟我朋友哭訴起來,他現在的狀態完全是一人分飾幾角,根本應付不過來。
現在反過頭來想想,當初的妻子任勞任怨,什麼都替他著想,替他省錢,什麼都不捨得買,現在呢,就像娶了一個祖宗。
想到自己當初有多混蛋,覺得自己有點成就了,就看不上前妻,用冷暴力的方式逼她離開,現在想想後悔莫及。
可是人生從來都沒有後悔葯,他以為自己離婚了就可以找個更好的,年輕漂亮可以炫耀,殊不知這只是他以為,大概世界上就是這樣,一物降一物,總有人會替她治你。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大多都是離婚之後,後悔的,才認識到自己失去了一個最愛自己的人。
有的人可能因為自己有點成就,就開始嫌棄自己的糟糠之妻,滿足自己的虛榮。可是等自己真正一個人生活了才知道,當初妻子有多不容易。
可能在平時的時候,男人都會覺得女人不上班,在家就帶個孩子有多難,會嫌棄妻子無理取鬧。可當自己真正生活,自己帶孩子之後才深刻的意識到自己原來什麼都不會,還一味地去埋怨妻子。
我身邊就有一個男人離婚之後,一個人帶孩子的。他之所以選擇離婚,就是嫌棄妻子嘮叨,自己也算是有點身份的人,整天被妻子管著,覺得抹不開面。
而且妻子也不懂得打扮,帶出去也給他長不了臉,於是就在日常生活中甩臉色給妻子,最後傷了她的心,才選擇離開的。
之後他就先開始一個人帶孩子,自從和妻子分開之後,他要一個人承擔家庭所有的事情。送孩子上幼兒園,做飯,帶孩子,自己忙不過來的時候就叫自己的媽帶。
還要時不時地操心公司的事情,這讓他身心脾氣,想到有妻子在的時候,這些他根本不用操心,只要回到家就有熱飯吃。可自己還不知足,也是豬油蒙了心。
現在的他開始後悔了,才意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對他這么好。可是有些傷害一旦造成了就沒法去彌補了。所以,他經常跟我們說要學會珍惜眼前人,不要向他一樣失去了才後悔莫及。
總結:
其實,一個女人為一個家付出真的挺不容易,從嫁到你那個家開始,她就已經失去了很多。
失去了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還要來到你們家照顧你的家人,還要懷孕生子,經歷身體上的疼痛,到陪伴一個孩子的成長,夫妻感情從熱烈期、厭倦期到磨合期,每一個都得扒一層皮。
如果還得不到愛的人珍惜,估計她的人生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所以告誡人們,不要輕易就嫌棄自己身邊的人,也只有真正愛你的人才會這樣去說你,去無私的付出,不要等到最後失去了才後悔,那樣為時晚矣
2、在人生當中,都有哪些錯覺我們越早認清越好呢?
人最應該擁有的,就是對時間的敬畏感。
人生有很多錯覺,比如:股票要漲,房價要跌,他還愛你……
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我們不需要做什麼英雄,卻需要認清人生一些錯覺,認清才能放下,放下才能輕盈。
特別是人生三大錯覺,越早認清越好。
第一個錯覺:朋友越多越好
人生三大錯覺之第一個錯覺:朋友越多越好。
我從小就被大人們教育說“多條朋友,多條路”。
於是我秉承著大人們交給我的“人生信條”,忙著認識更多人,拓展交際圈。
我始終認為朋友多,當我遇上困難時幫我的人就會多。
但是直到真正遇到困難後,我才發現困難才是真正能幫我挑選朋友的東西。
多個朋友多條路,話是不錯,但是大家對於朋友的定義都有誤解。
朋友是我們自己挑選的,他們和我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卻可以救我們於水火之中。
我曾經認識一個人,他對於朋友的定義就是大家“相識一場”,就都是朋友。
見過一次面,吃過一次飯,就成為了“朋友”。有一次,他通過朋友的朋友的一次聚會認識了一位很有名氣的人。
認識了那位有名氣的“朋友”後,他每天炫耀,覺得自己特別有本事。
最過分的是,因為那位有名氣的朋友,在高檔餐廳有記賬的習慣。
他知道之後,後來再去那家高檔餐廳,就把賬記到了人家名上。
再後來,那位名人朋友知道後,乾脆把自己的賬本撤銷了。
因為他的原因,名人朋友再不記賬了。
這個世界有很多牛逼的人,你認識他們,他們卻與你無關。
前段時間,張韶涵上《吐槽大會》講述了自己被朋友出賣的經歷。
當年她是當紅的偶像明星,一首《隱形的翅膀》傳唱於大街小巷。
後來張韶涵遭人陷害吸毒,她去尿檢以證清白,但是她的明星朋友們卻藉此機會把張韶涵的資源全部搶走。
事到如今,張韶涵都說:“我真的沒什麼朋友。”
但是朋友這件事,真的不在於多,而在於情深。
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第二個錯覺:感情無疾而終是因為有緣無分
人生三大錯覺之第一個錯覺:感情無疾而終是因為有緣無分
我一對同學,學生時代他們就是戀人。
兩個人無論顏值、學歷、工作、家庭情況,也都算得上般配。
參加工作後,兩人准備結婚。
可是,談婚論嫁卻演變成了一場談判。
因為彩禮錢,兩家人遲遲達不成“協議”。
女生抱怨:“你怎麼就不能勸勸你爸媽,給兒子結婚,多掏點兒錢怎麼了!”
男生反諷:“我爸媽也不容易啊,再說你家也不差這么點兒錢啊,幹啥非得強人所難!”
漸漸地,她覺得他精明算計,他覺得她物質虛榮。
兩個人都指望對方退步。
結果,你來我往地糾纏幾個回合後,不歡而散了。
畢竟相戀多年,朋友間聽說他們分手,都會唏噓不已。
偶爾在飯桌上談到感情,這兩個人都會和我們說同一句話:我們倆有緣無分。
後來,這個男生為了另一個她打拚未來,這個女生也為了另一個他降低標准。
我突然就明白,當時他們沒有在一起,不是因為有緣無分,只是因為不夠愛。
情感導師塗磊說過:
“有緣無分之說,不過是扯淡的借口。如果真愛,就會堅持。”
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也曾在《開講啦》里談到,不要過多的把分手歸為有緣無分。
有時只是我們不夠努力,為愛情沒有付出那麼多。
是我們的錯,不是緣分的錯。
見過太多怨偶,一句輕飄飄的“有緣無分”,抹煞全部的曾經。
將感情當成一場博弈,權衡利弊,計較輸贏,走成死局後,卻又怪罪天時地利與人和。
真正的“有緣無分”,是身騎白馬,追不上七彩祥雲的無能為力;
是並肩作戰,仍敵不過洪荒外力的無可奈何;
是惺惺相惜地竭盡全力,但卻陰差陽錯地事與願違。
白落梅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如果愛,就不遺餘力,去珍惜,去努力;
如果散,就別怪罪緣分。
因為推開彼此的,是那隻最先松開的手,不是緣分。
第三個錯覺:來日方長
人生三大錯覺之第三個錯覺:來日方長。
她有次骨折去醫院,遇到了一位相當聊得來的醫生—張主任,治療期間他們成了很好的朋友。
張主任告訴她,腿里埋了釘子,一年後要來找他取出來。
後來於丹忙於工作沒有按時去,張主任幾次提醒她也想著:還有時間,還有機會。
沒想到張主任在一次治療中因公殉職了,她這一拖,竟成了與摯友的永別。
人生最大的錯覺啊,就是誤以為來日方長,最後才驚覺,世事無常。
有人算了一筆賬:
如果人平均一生的壽命是 78 年。
我們花 28.3 年睡覺,花掉三分之一的時間;
一天工作 8 小時,花掉我們一生中的10.5 年,再加上加班、通勤,時間更多;
花在社交娛樂、人際相處的時間占據了 9.5 年;
加上必要的吃飯睡覺零零散散的時間,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有短短 9 年而已。
這意味著活到四十歲之後,屬於我們的時間寥寥無幾了。
哪有那麼來日方長呢,很多事現在不做以後真的沒機會了。
這是一個 37 歲的二胎爸爸被查出患胃癌晚期後,在朋友圈寫下的遺願清單:
人最應該擁有的,就是對時間的敬畏感。
多花點時間陪陪身邊的人,陪父母說話,陪愛人吃飯,陪孩子成長,時間,千萬不要捨不得花在重要的人身上。
答應朋友的約定,一個個實現。哪怕是逛一次街,打一場球,空下來就約了去做。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少生氣,別拚命,等命運收回生命的那一刻還能說句:我享受夠了。
人這一生,總是在等。
等將來、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時間、等有條件、等有錢了。
等到最後,等沒了健康,等沒了機會,等沒了選擇;等來了遺憾,等來了後悔。
人生三大錯覺,早看清,早放下。
往後餘生,願你遠離無意義的社交,努力強大自己;
願你深情不枉付,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淡看所有的不辭而別;
願你活在當下,把握現在,不在重要的人、事上“來日方長”。
3、90厘米的袖珍女孩,不顧勸阻生下孩子,她的決定是愛還是自私?
在現代這個社會 ,往往長得好看的人在各方面都有優先選擇權 ,也會對自己的事業有著很大的幫助,可以說外在形象是每個人的一張名片,是給別人的第一印象,也決定了你未來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 。很多人在現在婚戀對象的時候 ,也往往很注重外在條件 ,畢竟這關乎於後代子嗣的問題,所以個子矮小的人 ,總是會被人所忽視。
老人們常說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沒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但有的人卻因為自己的先天缺陷,無法生下屬於自己的小寶貝,相信這對每一個女人來說,都是非常遺憾的。然而有的人卻為了自己的執念 ,堅持生下孩子 。曾經,就有一位袖珍媽媽不過醫生勸阻生下孩子 ,寶寶出生後 ,讓家人痛苦不已 。今天我們就了解一下這位袖珍媽媽身上所發生的故事。
90厘米袖珍女孩兒遇到真愛
在塗磊老師主持的一檔綜藝節目里 ,曾出現過一個身高只有90厘米的袖珍女孩兒 ,由於先天的缺陷 ,讓她一出生就患上了侏儒症 ,還伴有嚴重的脆骨症 。所以從小她便遭受了很大的非議與嘲笑 ,面對這些 ,這位袖珍女孩兒的心裡也很是自卑 ,還要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安全 ,畢竟按照他她的身體條件,稍不注意便會骨折 ,甚至還會有生命危險 。
上天給她關了一扇門 ,又開了一扇窗 ,雖然身體有著嚴重的先天缺陷 ,但幸運的是,她有著一張漂亮的臉蛋,性格也十分的溫柔,雖然也曾自卑 ,但也並沒有因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而就此墮落 ,反而積極樂觀的去面對一切 ,勇敢堅強的努力活著 。或許是上天的眷顧 ,她還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兩人相識相戀,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
不顧勸阻生下孩子
她的先生因為小時候貪玩 ,導致半邊臉毀容 ,這讓兩人惺惺相惜,婚後不久就懷上了小寶寶 。本以為兩人就此會過上幸福的生活 ,但經過醫生的檢測 ,卻發現兩人的狀況並不適合生兒育女。由於基因的問題 ,勢必會對後代造成一定的影響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出現 ,也為了不讓孩子遭受同父母一樣的境遇,醫生便勸告其再好好考慮考慮。
像袖珍女孩兒這樣的情況 ,懷孕確實有很大的風險 ,畢竟她在平常的生活中都需要格外的注意 ,就連照顧自己都是問題 ,更何況去孕育孩子呢?如果遇到個磕磕碰碰 ,那肯定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可即使如此 ,袖珍女孩兒仍舊堅持生下這個孩子,對於一個女人來說 ,肯定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自己的寶寶 ,袖珍女孩兒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她不顧家人的反對以及醫生的勸阻 ,還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生下了這個孩子。
孩子出生後全家崩潰
毫無疑問 ,袖珍媽媽在懷孕期間也遭受到了很大的困難,但她卻憑借著自己的堅韌意志順利生下了孩子。全家人都沉浸在一片的喜悅當中 ,但老天卻和他們開了個玩笑 ,因為經過醫生的檢查發現孩子也患上了脆骨症,即使家人們很精心的照顧,但寶寶還是發生了多次骨折 ,歷經千辛萬苦生下的孩子卻是個瓷娃娃 ,這讓全家人都陷入了崩潰的邊緣。
寶寶不到三歲 ,身上只有大大小小十幾處骨折的地方,也足以預料到這位寶寶的未來將會面臨與她媽媽一樣的命運 。這樣的病非常的罕見 ,照目前的醫療技術,是沒辦法去治療的 。在未來 ,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 ,勢必也會花費巨大的人力財力以及時間,去好好的照顧兩人。
她的決定是愛還是自私 ?
對於這位袖珍媽媽的舉動 ,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熱議 。有的網友覺得 ,既然知道自己沒辦法去照顧孩子 ,生下孩子會將面臨怎樣的風險 ,那就應該有成年人的自覺,不要讓孩子再重蹈自己的覆轍 。而她明知道孩子會面臨這樣的風險 ,但她卻依舊堅持生下孩子,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行為 ,也因為她的這一決定,也會讓孩子這一生都受疾病的折磨。
當然 ,也有網友持有不同看法 。他們覺得 :每個人都有做父母的權利 ,誰都無法去阻止他們的選擇 。對於這件事 ,這位袖珍媽媽也表示自己並不後悔 ,她認為自己有懷孕生子的權利 。不管怎麼說 ,這位偉大的母親也總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一個願望 。
成年人應有的自覺
袖珍媽媽想要有自己的寶寶 ,我們也可以理解 ,但還是應該多聽醫生的建議 ,不然以後受苦的也只會是孩子,所以我們必須要謹慎考慮 ,更要為自己孩子的將來負責 。現如今 ,這位袖珍媽媽也十分的痛苦 ,她也不知道未來應該何去何從,目前也只能盡最大的能力保護好自己的兒子 ,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
我們既然已經長大 ,那就需要從多方面去考慮問題 ,不能僅憑著自己的感覺去行事 ,這也是我們身為成年人應有的自覺。馬克吐溫曾說過:謹慎純粹是一種新的質性,他是憑感覺,而不是憑理智進行的 ,它所能達到的限度是相映應得更廣闊 、更崇高的 ,使他能夠覺察和避免 根本不存在的任何危險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不管做什麼事 ,都應該謹慎地從多方面去考慮 ,不計後果的行事,勢必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
既然已經無法挽回 ,那我們只能去面對所有的挫折與磨難 ,要勇於與命運作斗爭 ,不要被病魔所打敗 。也希望這位袖珍媽媽和她的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地度過一生 ,也希望天下所有有缺陷的人,都能夠平平安安 。不知,對此,你怎麼看?
4、一生中會出現很多錯覺,還會給你帶來哪些尷尬的誤會?
人最應該擁有的,就是對時間的敬畏感。人生有很多錯覺,比如:股票要漲,房價要跌,他還愛你……羅曼羅蘭說過: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我們不需要做什麼英雄,卻需要認清人生一些錯覺,認清才能放下,放下才能輕盈。特別是人生三大錯覺,越早認清越好。
01CY故事
第一個錯覺:朋友越多越好人生三大錯覺之第一個錯覺:朋友越多越好。我從小就被大人們教育說“多條朋友,多條路”。於是我秉承著大人們交給我的“人生信條”,忙著認識更多人,拓展交際圈。
我始終認為朋友多,當我遇上困難時幫我的人就會多。但是直到真正遇到困難後,我才發現困難才是真正能幫我挑選朋友的東西。多個朋友多條路,話是不錯,但是大家對於朋友的定義都有誤解。朋友是我們自己挑選的,他們和我們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卻可以救我們於水火之中。我曾經認識一個人,他對於朋友的定義就是大家“相識一場”,就都是朋友。見過一次面,吃過一次飯,就成為了“朋友”。有一次,他通過朋友的朋友的一次聚會認識了一位很有名氣的人。認識了那位有名氣的“朋友”後,他每天炫耀,覺得自己特別有本事。最過分的是,因為那位有名氣的朋友,在高檔餐廳有記賬的習慣。他知道之後,後來再去那家高檔餐廳,就把賬記到了人家名上。再後來,那位名人朋友知道後,乾脆把自己的賬本撤銷了。因為他的原因,名人朋友再不記賬了。這個世界有很多牛逼的人,你認識他們,他們卻與你無關。但是朋友這件事,真的不在於多,而在於情深。只有自己強大,才是真的強大。
02CY故事
第二個錯覺:感情無疾而終是因為有緣無分人生三大錯覺之第一個錯覺:感情無疾而終是因為有緣無分我一對同學,學生時代他們就是戀人。兩個人無論顏值、學歷、工作、家庭情況,也都算得上般配。
參加工作後,兩人准備結婚。可是,談婚論嫁卻演變成了一場談判。因為彩禮錢,兩家人遲遲達不成“協議”。女生抱怨:“你怎麼就不能勸勸你爸媽,給兒子結婚,多掏點兒錢怎麼了!”男生反諷:“我爸媽也不容易啊,再說你家也不差這么點兒錢啊,幹啥非得強人所難!”漸漸地,她覺得他精明算計,他覺得她物質虛榮。兩個人都指望對方退步。結果,你來我往地糾纏幾個回合後,不歡而散了。畢竟相戀多年,朋友間聽說他們分手,都會唏噓不已。偶爾在飯桌上談到感情,這兩個人都會和我們說同一句話:我們倆有緣無分。後來,這個男生為了另一個她打拚未來,這個女生也為了另一個他降低標准。我突然就明白,當時他們沒有在一起,不是因為有緣無分,只是因為不夠愛。
情感導師塗磊說過:“有緣無分之說,不過是扯淡的借口。如果真愛,就會堅持。”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也曾在《開講啦》里談到,不要過多的把分手歸為有緣無分。有時只是我們不夠努力,為愛情沒有付出那麼多。是我們的錯,不是緣分的錯。見過太多怨偶,一句輕飄飄的“有緣無分”,抹煞全部的曾經。將感情當成一場博弈,權衡利弊,計較輸贏,走成死局後,卻又怪罪天時地利與人和。真正的“有緣無分”,是身騎白馬,追不上七彩祥雲的無能為力;是並肩作戰,仍敵不過洪荒外力的無可奈何;
是惺惺相惜地竭盡全力,但卻陰差陽錯地事與願違。白落梅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如果愛,就不遺餘力,去珍惜,去努力;如果散,就別怪罪緣分。因為推開彼此的,是那隻最先松開的手,不是緣分。
03CY故事
第三個錯覺:來日方長人生三大錯覺之第三個錯覺:來日方長。她有次骨折去醫院,遇到了一位相當聊得來的醫生—張主任,治療期間他們成了很好的朋友。張主任告訴她,腿里埋了釘子,一年後要來找他取出來。後來於丹忙於工作沒有按時去,張主任幾次提醒她也想著:還有時間,還有機會。沒想到張主任在一次治療中因公殉職了,她這一拖,竟成了與摯友的永別。人生最大的錯覺啊,就是誤以為來日方長,最後才驚覺,世事無常。
有人算了一筆賬:如果人平均一生的壽命是 78 年。我們花 28.3 年睡覺,花掉三分之一的時間;一天工作 8 小時,花掉我們一生中的10.5 年,再加上加班、通勤,時間更多;花在社交娛樂、人際相處的時間占據了 9.5 年;加上必要的吃飯睡覺零零散散的時間,真正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只有短短 9 年而已。這意味著活到四十歲之後,屬於我們的時間寥寥無幾了。哪有那麼來日方長呢,很多事現在不做以後真的沒機會了。這是一個 37 歲的二胎爸爸被查出患胃癌晚期後,在朋友圈寫下的遺願清單:人最應該擁有的,就是對時間的敬畏感。多花點時間陪陪身邊的人,陪父母說話,陪愛人吃飯,陪孩子成長,時間,千萬不要捨不得花在重要的人身上。答應朋友的約定,一個個實現。哪怕是逛一次街,打一場球,空下來就約了去做。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少生氣,別拚命,等命運收回生命的那一刻還能說句:我享受夠了。
人這一生,總是在等。等將來、等不忙、等下次;等有時間、等有條件、等有錢了。等到最後,等沒了健康,等沒了機會,等沒了選擇;等來了遺憾,等來了後悔。
04CY故事
CY結語
人生三大錯覺,早看清,早放下。往後餘生,願你遠離無意義的社交,努力強大自己;願你深情不枉付,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淡看所有的不辭而別;願你活在當下,把握現在,不在重要的人、事上“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