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的別稱

骨折的別稱

發布時間:2021-02-27 10:01:29

1、豆草別名是什麼?

荷蓮豆草 (石竹科類的植物) 

荷蓮豆草,別名: 穿線蛇、水青草、青蛇子、有米菜,拉丁文名:Drymaria diandra. 是石竹科、荷蓮豆草屬一年生草本,長60-90厘米。根纖細。莖匍匐,叢生,纖細,無毛,基部分枝,節常生不定根。葉片卵狀心形,托葉數片,小形,白色,剛毛狀。聚傘花序頂生;苞片針狀披針形,邊緣膜質;花梗細弱,短於花萼,被白色腺毛;萼片披針狀卵形,蒴果卵形,種子近圓形,表面具小疣。花期4-10月,果期6-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 900 (-2 400) 米的山谷、雜木林緣。 

【分布范圍】

產浙江、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湖南、雲南、西藏(樟木)。

日本、印度、斯里蘭卡、阿富汗,非洲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爪哇。 

【主要價值】

葯用價值:全草入葯,有消炎、清熱、解毒之效。

【來源】:荷蓮豆草屬植物荷蓮豆草Drymaria diandra Blume [D. cordata auct. non (L.) Willd.]的全草。夏秋采,洗凈鮮用或曬干。

【性味歸經】:微酸、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活血消腫,退翳。用於急性肝炎,胃痛,瘧疾,翼狀胬肉,腹水,便秘;外用治骨折,瘡癰,蛇咬傷。

【用法用量】:2~3錢。外用適量,鮮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葯匯編》

2、接骨木別名叫什麼名叫什麼

別稱copy--- 公道老,扦扦活、馬尿騷、大接骨丹
接骨木是中葯叫法。
有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通經接骨等功效,用於治療各種炎症性疾病、風濕關節痛、腰腿痛、瘡瘍腫毒肺炎、闌尾炎、急性蜂窩組織炎、腫瘤、跌打損傷、骨折等。

3、強力松這葯又稱什麼……………………別名是什麼……

強地松又叫潑尼松屬 糖皮質激素類葯 糖皮質激素在應用生理劑量替代治療時無明顯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多發生在應用葯理劑量時,而且與療程、劑量、用葯種類、用法及給葯途徑等有密切關系。常見不良反應有以下幾類。 (1)靜脈迅速給予大劑量可能發生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包括面部、鼻粘膜、眼瞼腫脹,蕁麻疹,氣短,胸悶,喘鳴。 (2)長程用葯可引起以下副作用:醫源性柯興綜合征面容和體態、體重增加、下肢浮腫、紫紋、易出血傾向、創口癒合不良、痤瘡、月經紊亂、肱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骨質疏鬆或骨折(包括脊椎壓縮性骨折、長骨病理性骨折)、肌無力、肌萎縮、低血鉀綜合征、胃腸道刺激(惡心、嘔吐)、胰腺炎、消化性潰瘍或腸穿孔,兒童生長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內障、良性顱內壓升高綜合征、糖耐量減退和糖尿病加重。 (3)患者可出現精神症狀:欣快感、激動、不安、譫妄、定向力障礙,也可表現為抑制。精神症狀尤易發生於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及以往有過精神不正常者。在用量達每日強的松 40mg或更多,用葯數日至二周即可出現。 (4)並發感染為糖皮質激素的主要不良反應。以真菌、結核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和各種皰疹病毒感染為主。多發生在中程或長程療法時,但亦可在短期用大劑量後出現。 (5)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受到抑制,為激素治療的重要並發症,其發生與制劑、劑量、療程等因素有關。每日用強的松 20mg以上,歷時 3周以上,以及出現醫源性柯興綜合征時,應考慮腎上腺功能已受到抑制。 (6)糖皮質激素停葯後綜合征可有以下各種不同的情況。①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減退,可表現為乏力、軟弱、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血壓偏低、長程治療後此軸心功能的恢復一般需要 9~12個月,功能恢復的先後依次為:i.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素(CRF)分泌恢復並增多;ii.ACTH分泌恢復並高於正常,此時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仍偏低;iii.氫皮質素的基礎分泌恢復正常、垂體 ACTH的分泌由原來偏多而恢復正常;iV.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對應激的反應恢復正常。②停葯後原來疾病已被控制的症狀重新出現。為了避免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發生及原來疾病症狀的復燃,在長程激素治療後應緩慢地逐漸減量,並由原來的一日服用數次,改為每日上午服葯一次,或隔日上午服葯一次。③糖皮質激素停葯綜合征。有時患者在停葯後出現頭暈、昏厥傾向、腹痛或背痛、低熱、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肌肉或關節疼痛、頭疼、乏力、軟弱,經仔細檢查如能排除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和原來疾病的復燃,則可考慮為對糖皮質激素的依賴綜合征。 體重增加,多毛症,痤瘡,血糖,血壓及眼壓升高,水鈉瀦留.可引起低血鉀,興奮,胃腸潰瘍甚至出血穿孔,骨質疏鬆,傷口癒合不良。 停葯應逐漸減量。 本品抑制抗原抗體反應,抑制白細胞移行和吞噬作用,減弱機體對外部感染的防禦功能。 本品除具有鹽皮質激素和糖皮質激素所共有的不良反應外,在用做抗過敏葯物中,下列的不良反應應予以注意。 心血管系統:本品對心血管的影響較少,但也有出現較危險狀況的報告;一老年伴有冠脈供血不足的患者,服用本品引起心肌損傷,心電圖明顯改變,並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中樞神經系統:本品可引起精神狀態的改變,加拿大報告了1例哮喘急性發作的患者。一年多來,多次服用本品,不斷出現中度的欣快感和疲勞感,並出現短期精神抑鬱、紊亂,病人不得已而停葯。3年後,此病人再次服用大劑量的潑尼松治療脈管炎,這種精神症狀又重復出現。 內分泌、代謝:激素對垂體-腎上腺軸、生殖腺、甲狀腺和甲狀旁腺均有影響,對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也有影響,通常會出現Cashing綜合征,人體對本品的個體差異較大,有的病人可耐受30mg,但有的僅能耐受7.5mg。 本品可引起繼發性的腎上腺功能障礙,一研究報告,使用本品5mg,每日3次,1周後即出現了腎上腺功能不足,停葯後才得以恢復,如果連續用葯20周,可出現腎上腺明顯的萎縮,並持續數月,這種對腎上腺的抑製作用是時間、劑量依賴性的,如果使用劑量較大,甚至次日早晨就可出現ACTH分泌完全抑制,可的松類葯品可能誘發高血糖,服用本品40mg共4天,可使空腹血糖明顯增加。另一研究報告,使用抗炎治療量的潑尼松可引起血液中的血糖基血色素(glocosylafed hemoglobin)的增加,而且對正常人和初期的糖尿病人也有同樣的作用。 本品對礦物質代謝的影響很小,甚至在高劑量時也不引起水、鈉瀦留。 可的松類葯物對兒童的生長有抑製作用,對成年人則可誘發骨質疏鬆。為防止服用本品引起的骨質疏鬆,可共服鈣劑或鈣劑加維生素D類。

4、鼻子古代的別名雅稱

鼻子古代的別名雅稱叫從自,從畀。

從自從畀,既是時空基準點,又是透氣孔。現代醫學中的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能凈化吸入的空氣並調節其溫度和濕度。它是最重要的嗅覺器官,還可輔助發音。

鼻子是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覺器官。由外鼻、鼻腔及鼻旁竇3部分組成,由鼻骨、鼻軟骨、鼻肌及被覆皮膚而成。鼻腔被鼻中隔分為左右兩腔、前有鼻孔與外界相通,後連通於鼻咽部。

(4)骨折的別稱擴展資料:

結構:

外鼻:外鼻是指突出於面部的部分,由骨和軟骨為支架,外面覆以皮膚構成。外鼻形如三邊錐體,突出於顏面中央,易受外傷。上端較窄,最上部位於兩眼之間,叫鼻根。下端高突的部分叫鼻尖。

中央的隆起部叫鼻樑,鼻樑兩側為鼻背。鼻尖兩側向外方膨隆的部分叫鼻翼。鼻尖和鼻翼處的皮膚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與深部皮下組織和軟骨膜連接緊密,容易發生癤腫,故發炎時,局部腫脹壓迫神經末梢,可引起較劇烈疼痛。

鼻骨:左右成對,中線相接,上接額骨鼻部成鼻額縫,外緣接左右兩側上頜骨額突,後面以鼻骨嵴與篩骨正中板相接,下緣以軟組織與鼻外側軟骨相接。上部窄厚,下部寬薄,易受外傷而骨折,發生鞍鼻,由於血管豐富,骨折復位後易癒合。

5、癲癇有多少別稱

目前癲癇的基本治療還是葯物治療,其中包括中葯及西葯。一小部分的難治性癲癇有可版能選擇外科手術治權療。必須明確,癲癇是一種可治性的疾病,多數癲癇病人的預後是好的。實踐證明,只要通過及時而正確的診斷及合理的治療,大多數發作均可減少或減輕。許多病人和家屬急於根治,聽信傳媒廣告,有病亂投醫,到處尋找所謂的「祖傳秘方」而上當受騙。有些接受不適當的外科手術治療,不但不能緩解癲癇發作反而留下後遺症

6、穿破石的葯用別名?

地稔平抄、甘、淡、澀。襲有清熱解毒、涼血、祛風利濕、活血補血的功用。主治腎炎、腎盂腎炎、痢疾、預防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貧血、月經過多、急性扁桃體炎、急性細菌性痢疾、風濕關節炎、白帶、外傷出血、脫肛、瘡癰腫毒、月經不調等。 穿破石微苦,平。主治止咳化痰,祛風利濕,散瘀止痛。用於肺結核,黃疸型肝炎,肝脾腫大,胃、十二指腸潰瘍,風濕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損傷。①治肺癆,風濕②治體虛白帶③治挫傷④治耳久聾鳴,或有汁出,皆由腎虛, 致多年不瘥⑤治小兒心熱,重舌,鵝口

7、Thalassenia綜合征有哪些別名?

【別名】地中海貧血;Cooley貧血;α2海洋性貧血;β地中海貧血;先天性靶形紅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綜合征;幼紅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mediterraneananemia),系1925年Cooley首先發現。以前認為多見於地中海地區,現在已證實世界各地、各民族均有本病存在。

【病因病理】

病因不明,是一種遺傳性缺陷,血紅蛋白分子的化學成分異常是最近重要的發現之一。

病理:Cooley氏貧血的骨骼變化主要是因為骨髓造血組織非常旺盛的再生和增殖所導致的,骨髓的過度增殖可侵蝕骨質,致骨髓腔增寬且充滿著紅骨髓。隨著年齡的增長此等病理變化,於身體末梢部逐漸消失,但中央部位仍繼續存在,即其病理改變是由末梢部逐漸移向軀幹部位的。受累骨失去正常輪廓,由於骨折過形成使骨乾的正常凹面變平甚而稍凸。此種變化以手、足短骨及股骨最明顯。

【臨床表現】發病緩慢,出生不久就可能顯蒼白。以後,出現進行性貧血,血液中含有大量幼紅細胞為其特徵。血紅蛋白F增高,並伴有白血球增多及肝脾腫大。有時有輕度黃疸。患兒發育差,可顯頭部大、顴骨突起、眼瞼浮腫、內眥贅皮等臉部特徵。

【影像學表現】骨骼系統可能出現廣泛的變化。受累骨髓腔增寬,骨小梁尤其是位於骨幹兩端者粗糙、缺欠,骨皮質變薄,也可能出現病理性骨折。顱骨的早期改變顯示穹窿部輕度增厚,並伴有骨質疏鬆。當病變進行時,顱骨內、外板皆明顯變薄,板障則明顯增加厚度,較正常者增厚好幾倍。有時內板尚可保持其原來的濃度,但外板則往往因變菲薄甚而不能認出,同時有無數如矗立的毛發一樣的垂直條紋在兩層骨板間通過。於晚期,在顱骨尤其是頂骨部顯示骨骼增厚。增厚部主要限於板障部,可使板障腔閉鎖,與內板間無明顯之界限。顱骨普遍增加濃度。無數的垂直方向條紋狀的骨增生仍存在,且於頂骨最為明顯,而不常見於額骨及顳骨,不累及由枕骨鱗部下至枕內粗隆之間的部位。顱骨除穹窿部變化外,由於骨髓過度形成,妨礙副鼻竇及乳突氣化,而出現副鼻竇(尤其是上頜竇及蝶竇)及顳骨的氣化不良、竇腔窄小。但篩竇小房不常受累,可能因篩骨骨髓腔太小,甚而沒有骨髓腔之故。地中海貧血病人還可顯上門齒前突伴上唇內收,上頜骨骨質增厚。依據上頜骨明顯膨脹伴氣化遲延,作為與其他型貧血的區別點,較為可靠。

一歲以下小兒的骨骼變化主要見於長管狀骨。四肢骨的變化較其他慢性溶血性貧血時更為常見,可顯出皮質變薄,骨髓腔擴大,骨松質內有小的缺欠。掌、指骨及跖骨、趾骨的骨幹失去正常的雙側凹面形狀,而變為雙側凸面狀。股骨幹呈酒壺狀。兩歲以後患兒的顱骨象也出現刺蝟狀的顱骨骨刺增生,常始於額部後至頂部。十歲以後,顱骨變化躍居首位,長骨變化則不如年幼者明顯。兒童期骨骼的改變,起初易見於掌骨、指骨及股骨,皮質變薄、小梁粗糙,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四肢末梢部位的骨骼改變將逐漸消失,而軀干骨、顱骨、脊椎及骨盆之改變不僅繼續存在,而且更為明顯。

成人期的病人可顯骨骺早期融合,最常見於肱骨近端,其次為股骨遠端。肱骨骨骺的早期融合皆累及骺線的內側段,因之皆可造成病變骨某種程度的短縮及畸形。患者骨骺向融合處傾斜(例如肱骨向內側傾斜)。融合在中心者,病變骨骺呈圓錐形,且深埋在干骺端中。

對大海洋性貧血病人除注意上述骨骼變化外,還應留意腹部淋巴結可能有異常表現。CT檢查腹部淋巴結密度增高,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及髂總淋巴結出現中心性及邊緣性的結節狀充盈缺損。

8、古代對醫生的美稱有哪些?

1、疾醫copy 

周代醫官名,相當於後世的內科醫生。

2、醫師 

首見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典籍中。

3、太常 

醫官名,秦置「奉常」,漢代景帝時改稱「太常」。

4、葯醫師 

我國唐代已設葯醫師(後稱葯師)負責采辦葯品。

5、太醫令 

東漢曹魏時設置,隋唐改稱「太醫署令」,為管理醫療的職官。

6、太醫博士 

北魏置太醫博士以教子弟。

7、醫生 

此稱呼始於我國唐代。

8、醫士 

本名首見於我國北宋。

9、郎中 

始於我國宋代,周密《武林舊事·諸色伎藝人·說葯》有楊郎中、徐郎中,我國南方各省皆稱醫生為郎中。

10、大夫 

始於我國宋代,見洪邁《容齋二筆》卷十六。今習俗仍稱醫生為大夫。

11、院使 

明清太醫院長官稱為「院使」,下設御醫、吏目、醫士數十人,主要為宮廷、皇族服務。

與骨折的別稱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