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肢骨折牽引患者應採取什麼體位
對院方?? 應該是對你本人恢復有好處 一般下肢骨折 術後 都建議抬高患肢 有利於促進消腫 防止進一步腫脹
2、下肢骨折怎麼急救?
大腿骨折:大腿骨,醫生叫它股骨。跌傷、暴力打擊或者受車輛撞擊等,都可引起股骨骨折。
(1)判斷方法
①下肢不能活動。
②骨折的地方很痛,一動就會疼痛難忍。
③可能出現畸形,折成一個角度,腿往外扭轉。
④傷肢比健肢短。
⑤有時還可能有傷口,成開放性骨折。
⑥重傷病人可同時有休克出現。
(2)急救方法
①牽引手法:一手先托住傷腿足跟;另一手拉住足背,順著大腿方向(這是指病人仰卧時的方向)牽拉傷腿,用力要大,但須緩慢,一點點地加力,要移動它,必須用這種方式做牽引:雙手托住傷肢的腳脖和腳背,用力拉向自己。
如果要提起傷腿,除了一人牽引,還需要有一人在大腿下面和小腿肚處托住,然後再提起。
②夾板固定:先將傷腿伸直,和健肢並攏,兩肢碰在一起。用4~7塊三角巾(疊成寬條)或寬布條(圍巾、毛巾也可以),一條放在心口處,一條放在大腿根,一條放在膝蓋,一條在小腿。三角巾都要攤平,壓在身子下面,兩頭在身子兩旁外露。
找兩塊窄長木板條(一塊較短)。每塊木板的一頭用棉花墊(毛巾或疊好的布塊)包住。長的一塊塞人腋窩,短的一塊塞人胯下。兩塊木板,正好夾住大腿的內外兩面。如沒有兩塊木板,有長的一塊也可,但需多一塊三角巾,把雙足捆綁在一起。
用幾塊棉花墊,塞在肢體旁和腳脖處,以免突出的骨塊相碰產生疼痛。接著,分別給每塊三角巾的兩頭打結,固定夾板。
③搬運方法:找三個人,並排單腿跪地,跪在病人同一邊的身旁。一人托頭和上背;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住大腿和小腿。一齊起立,一起放下,將病人仰放在擔架上,然後抬送至醫院。
2.小腿骨折:外力打擊或從高處跌下時腳著地,或者腳著地後猛力一扭,都能引起小腿骨折。
(1)判斷方法。
①腳往外扭。
②受傷後的小腿比沒受傷的小腿短。
③傷處腫、痛,不能活動。
(2)急救要點。
①牽引方法:和大腿骨折相同。
②夾板固定的做法:找一塊長木板條,一面墊上棉花或衣服,外纏布條,用來貼在傷腿的外方或下方,夾板的一頭放到大腿上部,另一頭放到足跟。用四條三角巾分別放在大腿,膝蓋上、下方,腳脖子上方,連腿帶夾板一齊扎緊,注意固定帶放置的位置,一條在腳脖,另在膝關節的上下各一條,再在大腿根處放一條,一共四條。夾板外面要用布塊或軟毯裹住。
如用兩塊夾板,夾住傷肢的內外兩面(板和腿之間一定要墊好棉片或布塊),這樣,更牢靠,更結實。
③運送:病人應該仰卧在擔架上,運送至醫院。
3、下肢骨折的護理是怎樣的?
【知識概述】下肢以股骨頸、股昔粗隆、股骨幹及小腿等部位易發生骨折。骨折後以小夾板或石膏外固定,並多採用皮膚或骨骼牽引使骨折復位。如應用上述方法骨折斷端仍不能達到滿意對位或癒合時,則採取手術治療。小夾板和石膏外固定後護理與上肢骨折的護理基本相同。股骨頸或粗隆部骨折則由於老年人感覺反應較遲鈍,自主生活能力低下,不易配合治療,因此要求醫護人員協助病人保持正確體位和進行功能鍛煉。對卧床時間長者,防止褥瘡、體位性畸形、肺炎等並發症尤為重要,需要加強基礎護理。
【注意事項】1採用皮膚牽引治療股骨頸外展型骨折的護理。①傷肢體位須保持稍外展(15~30°)中立位,嚴防患肢外旋,②鼓勵病人在床上練習活動。
2採用三翼釘內固定手術治療股骨頸內收型骨折,除一般護理外,患肢應保持外展中立位,並注意傷口的清潔。
3骨骼牽引治療下肢骨折的病人,在護理時重點放在保持牽引的有效作用。牽引重量對病情及治療影響很大,要隨時觀察影響牽引重量懸空的原因。①牽引繩索長短不合適,致使重錘落地面或使懸空的重量托起,②牽引繩索與傷肢力線呈直線,應避免被褥壓在牽引繩上而改變了牽引方向和力的平衡,③牽引後要將床尾抬高15~20厘米,以保持軀乾的反牽引作用力;④牽引是以不銹鋼針經皮膚穿入骨骼,所以應保持牽引針孔部位皮膚的清潔,不使之污染;⑤穿針松動而向一側移位時,應及時消毒並送回原位,切不可隨意將穿針推回,以免增加感染的機會。
4髖部骨折的「三防三不」護理。①「三防」即骨突起部位墊薄枕或海綿墊,以防止褥瘡。鼓勵病人多練咳嗽及深呼吸運動,經常拍背,注意保暖以防止肺炎。多飲白開水,保持陰部清潔,防止泌尿系感染。②「三不」即不盤腿,不側卧,傷肢著地不負重。
這樣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防止骨折斷端的慢性錯位。
5股骨幹或小腿骨折除採用骨骼牽引外,傷肢常用托馬斯氏架、勃郎氏架或其他金屬支架托起,保持髖、膝關節一定的彎曲角度。在護理中應注意。①保持支架上托布的平整,②傷肢抬高到與心臟水平位後放在支架上,這樣有利於血液循環,促進腫脹消退,保持骨折的對位,有利於骨折癒合。
6下肢骨折無論採用什麼治療方法,在休養期間要鼓勵病人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①利用床上的支架拉手,活動上肢及練習坐位、松臀、離床等運動,②防止腿部肌肉萎縮,積極練習股四頭肌收縮活動及踝關節的屈伸運動,防止足下垂畸形;③骨折初步癒合欲離床活動時,若一側肢體完全不能負重,必須用雙拐,防止跌倒;④上、下床時要縮短患肢與床、地面的距離,防止因傷肢重力影響而使骨折錯位;⑤功能鍛煉要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地進行,不可操之過急。
4、求下肢骨折術後功能鍛煉指導!!!
下肢骨骨折膝關節康復護理
下肢骨折術後,患者因擔心過早運動影響骨折癒合,往往習慣性制動限制了膝關節的活動。長時間的制動後表現為膝關節屈曲、伸展受限,常伴有股四頭肌攣縮、肌力下降,以及關節囊及四周組織的粘連,導致膝關節的僵硬,下肢骨折術後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對改善和消除創傷後膝關節功能障礙取得較好效果。
1.術後第1d即開始指導患肢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及足趾、踝關節的伸曲活動,每次維持5~10s,每組作50次,作3~5組/d,每次練習量以不引起肌肉酸痛為度。
2.關節松動手法:根據骨折類型及癒合情況對患膝進行關節松動手法治療,重點是改善膝關節的活動范圍。首先髕骨松動練習,患者取仰卧位,患膝稍屈曲,膝下墊薄枕,以雙手拇指抵於髕骨的上、下、左、右邊緣,使髕骨向上、下、左、右滑動,時間15~20min,1次/d。膝關節被動屈曲練習,患者取俯卧位,醫護人員一手固定大腿遠端,一手握小腿遠端,緩慢向膝關節屈曲方向加力,患者感到酸脹疼痛時持續30~40s,休息1~2min後繼續重復,1~2次/d。
3.採用O
5、下肢骨折後如何恢復正常走路了
多鍛煉 聽醫生的醫囑
6、下肢骨折有什麼表現?佛山能看嗎
疼痛及壓痛:骨折時會有程度不同的疼痛和壓痛,以骨折處疼痛最明顯。由於骨折處尖端可刺傷周圍組織的血管、神經,所以活動時疼痛加劇。
腫脹和瘀斑:骨折後常引起周圍組織損傷、腫脹和瘀血,皮膚可出現青紫色瘀斑,但位置較深的骨折,如股骨頸骨折局部腫脹則不明顯。
畸形:骨折端因受外力作用、肌肉牽拉、肢體或骨本身重量的影響,可發生明顯的移位,使傷肢發生相應的畸形。如用手摸,常感到凸凹不平,壓之則產生劇烈疼痛。
功能障礙:由於骨的正常連續性中斷,軟組織損傷,腫脹疼痛,功能明顯受到障礙。如上肢骨折時幾乎不能抓提物件;下肢骨折時,人站不起、走不動,活動明顯受限。
骨折常常合並有軟組織損傷,這些合並損傷造成的嚴重後果往往超過骨折本身,如頭顱骨骨摺合並腦組織損傷或顱內血腫。
建議到佛山市中醫院看一下醫生比較好
7、下肢骨折應怎樣進行急救?
1.大腿骨折:大腿骨,醫生叫它股骨。跌傷、暴力打擊或者受車輛撞擊等,都可引起股骨骨折。
(1)判斷方法:
①下肢不能活動。
②骨折的地方很痛,一動就會疼痛難忍。
③可能出現畸形,折成一個角度,腿往外扭轉。
④傷肢比健肢短。
⑤有時還可能有傷口,成開放性骨折。
⑥重傷病人可同時有休克出現。
(2)急救方法:
①牽引手法:一手先托住傷腿足跟;另一手拉住足背,順著大腿方向(這是指病人仰卧時的方向)牽拉傷腿,用力要大,但須緩慢,一點點地加力,要移動它,必須用所不的萬式做牽引:雙手托住傷肢的腳脖和腳背,用力拉向自己。
如果要提起傷腿,除了一人牽引,還需要有一人在大腿下面和小腿肚處托住,然後再提起。
②夾板固定:先將傷腿伸直,和健肢並攏,兩肢碰在一起。用4~7塊三角巾(疊成寬條)或寬布條(圍巾、毛巾也可以),一條放在心口處,一條放在大腿根,一條放在膝蓋,一條在小腿。三角巾都要攤平,壓在身子下面,兩頭在身子兩旁外露。
找兩塊窄長木板條(一塊較短)。每塊木板的一頭用棉花墊(毛巾或疊好的布塊)包住。長的一塊塞入腋窩,短的一塊塞入胯下。兩塊木板,正好夾住大腿的內外兩面。如沒有兩塊木板,有長的一塊也可,但需多一塊三角巾,把雙足捆綁在一起。
用幾塊棉花墊,塞在肢體旁和腳脖處,以免突出的骨塊相碰產生疼痛。接著,分別給每塊三角巾的兩頭打結,固定夾板。
③搬運方法:找三個人,並排單腿跪地,跪在病人同一邊的身旁。一人托頭和上背;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住大腿和小腿。一齊起立,一起放下,將病人仰放在擔架上,然後抬送至醫院。
2.小腿骨折:外力打擊或從高處跌下時腳著地,或者腳著地後猛力一扭,都能引起小腿骨折。
(1)判斷方法:
①腳往外扭。
②受傷後的小腿比沒受傷的小腿短。
③傷處腫、痛,不能活動。
(2)急救要點:
①牽引方法:和大腿骨折相同。
②夾板固定的做法:找一塊長木板條,一面墊上棉花或衣服,外纏布條,用來貼在傷腿的外方或下方,夾板的一頭放到大腿上部,另一頭放到足跟。用4條三角巾分別放在大腿,膝蓋上、下方,腳脖子上方,連腿帶夾板一齊扎緊,注意固定帶放置的位置,一條在腳脖,另在膝關節的上下各一條,再在大腿根處放一條,一共4條。夾板外面要用布塊或軟毯裹住。
如用兩塊夾板,夾住傷肢的內外兩面(板和腿之間一定要墊好棉片或布塊),這樣,更牢靠,更結實。
③運送:病人應該仰卧在擔架上,運送至醫院。
五、脊柱骨折如何急救
由於脊椎管內有脊髓,如有損傷常會引起截癱。
(1)判斷方法:
①從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著地。
②重物從高空直接砸壓在頭或肩部。
③暴力直接沖擊在脊柱上。
④正處於彎腰弓背時受到擠壓。
⑤背腰部的脊椎有壓痛、腫脹、畸形。
⑥雙下肢麻木,活動無力。
(2)急救方法:
①如傷者被瓦礫、土方等壓住時,不要硬拉強拽暴露在外面的肢體,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損傷。立即將壓在傷者身上的東西搬掉。
②頸椎骨折要用衣物、枕頭擠在頭兩側,使其固定不亂動。
③如胸腰脊柱骨折,應使傷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體兩側用枕頭、磚頭、衣物塞緊,固定脊柱為正;搬運時需3人同時工作,具體做法是:3人都蹲在傷者的面前,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協同動作,將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擔架上。腰部用衣褥墊起。
④身體創口部分進行包紮,沖洗創口,止血包紮。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損傷均在現場做好固定且防止並發症,特別要以最快方式送往醫院,在途中應嚴密觀察。
六、肋骨骨折如何急救
(1)觀察:
①神志是否清楚,口鼻內有無血、泥痰等異物堵塞。
②前後胸有無破口。
③有沒有呼吸困難。
④有否血胸和氣胸。
(2)判斷方法:
①單純骨折。只有肋骨骨折,胸部無傷口,局部有疼痛,呼吸急促,皮膚有血腫。
②多發性骨折。多發性肋骨骨折,吸氣時胸廓下陷,胸部多有創口,劇痛,呼吸困難。這種骨折常並發血胸和氣胸,搶救不及時會很快死亡。
(3)急救方法:
①單純肋骨骨折,急救應做的處理是:固定胸部。准備寬約七八厘米,長約病人胸圍3/4的橡皮膏三四條。請病人盡量呼氣憋住。急救者迅速將橡皮膏從下胸粘起,將一條橡皮膏從健側(即非骨折的一邊)後背肩胛骨下方粘住一頭,將橡皮膏拉緊,順著胸廓轉到健側乳頭附近。這時,可讓病人呼吸幾口氣,再次盡力呼氣後憋住,將一條橡皮膏自下往上地粘貼,下一條橡皮膏應壓住上一條橡皮膏兩三厘米。
②多發性骨折用寬布或寬膠布圍繞胸腔半徑固定住即可,防止再受傷害,並速請醫生處理。
③有條件時吸氧。
④遇氣胸時,急救處理後速送醫院。
2003年12月11日,兩輛汽車在高速公路相撞,造成5人受傷。一位路過的醫生見狀,立刻打了報警電話,並對傷員採取了必要的現場急救措施。其中一名傷員下肢骨折,必須用夾板固定,但是當時又找不到材料,情急之下,這位醫生找來一塊汽車上被撞掉的硬質殘片作為夾板,對傷員進行了急救處理。
傷口的包紮
包紮的目的是保護傷口、減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幫助止血。無論何種包紮法,均要求包好後固定不移動和松緊適度,並盡量注意無菌操作。
8、左側恥骨下肢骨折能憑幾級傷殘
符合國家標准《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5.10十級」「12)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或輕度功能障礙者」之規定,應評定為十級傷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GB/T16180-2014
5.10十級
5.10.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無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12)身體各部位骨折癒合後無功能障礙或輕度功能障礙者;
9、右側恥骨下肢骨折屬於輕傷嗎
右側恥骨下肢骨折屬於輕傷。
《人體損傷成的鑒定標准》輕傷二級規定:
i)第一趾缺失超過趾間關節;除第一趾外,任何二趾缺失超過趾間關節;一趾缺失。
j)兩節趾骨骨折;一節趾骨骨摺合並一跖骨骨折。
k)兩跖骨骨折或者一跖骨完全骨折;距骨、跟骨、骰骨、楔骨或者足舟骨骨折;跖跗關節脫位。
10、下肢骨折能過性生活嗎
不利於骨折部位骨痂的生長,因為腎主骨,骨的生長賴於腎精的充足!射精會傷精好氣!建議先忍忍,長好了再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