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定位顱底骨折

定位顱底骨折

發布時間:2021-02-10 00:29:58

1、副神經的定位診斷

(1)副神經脊髓支頸部損傷的診斷:頸部手術後出現患肩不適、無力或疼痛,聳肩困難,抬肩在90°以下,肩部下垂,有牽拉感,斜方肌萎縮,而其他肌力及感覺正常。肌電圖檢查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功能異常。
(2)副神經顱底區及腦干核性損傷的診斷:顱底骨折,顱底區腫瘤或其他病變引起的副神經單獨損害極為罕見,一側後組腦神經多同時受累,根據病變的部位及性質還可合並其他腦神經損害的體征,腦干病變引起的副神經損害多同時表現為延髓性麻痹。CT及MRI等影像學檢查有助於原發疾病的診斷。
2.合並損傷的診斷 診斷中應明確是副神經單純性損傷,還是合並其他腦神經損傷。若與後組腦神經及其他腦神經損害同時出現,可表現為:
(1)Avellis癥候群:迷走神經與副神經內側支損傷。
(2)Jackson癥候群:迷走神經、副神經及舌下神經損害。
(3)Schmidt癥候群:迷走與副神經損害。
(4)Collet-Sicard癥候群: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麻痹。
(5)頸靜脈孔癥候群(Vernet癥候群):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腦神經麻痹。
(6)其他:腦橋小腦角癥候群,枕骨大孔區癥候群,偏側顱底癥候群(Garcin癥候群或Guillain-Garcin癥候群,完全型或不完全型)等。

2、腦脊液鼻漏葯物,促進腦膜癒合的葯 。。。跪求...

腦脊液鼻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先天性的發育不全,一種是顱底骨折撕破硬腦膜,回但是這兩種都必須進行手答術治療,沒有任何葯物可以促進硬腦膜的癒合,而且不建議你保守治療,因為有鼻漏存在,極容易細菌逆行感染顱內,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到時腦膜炎、腦炎等會產生嚴重的後遺症~~~~~~~~~
所以請當機立斷吧,祝你好運~~~~~~~~~~~~~

3、何謂霍納氏綜合征?

霍納綜合征是由Johann Friekrich在1929年首次描述,其病變可能是自下丘腦(瞳孑L散大中樞)發出交感神經纖維經腦干及頸、胸髓的交感神經節及節後纖維的任何一處損害,病因較復雜。臨床中通過詳細的查體、輔助檢查及葯物試驗可幫助明確病變部位及性質,及時准確的診斷可為患者提供積極的治療。本文就其病因和診斷等問題總結如下

解剖生理

支配眼及其副器的交感神經的解剖基礎分為三級神經元。第一級神經元起源於下丘腦的後外側,可有部分分支到橋腦但絕大多數纖維下傳到睫狀體脊髓中樞並中止於C8~T2,由C8~T2節斷側角發出的節前纖維即第二級神經元經胸及頸交感幹上升至頸上交感神經節。在此交換神經元後為節後纖維即第三級神經元再經頸內動脈叢、海綿叢及睫狀神經節分布到瞳孔開大肌。阻斷交感神經可引起瞳孔縮小、眼瞼下垂及同側汗腺分泌障礙等,這與交感神經除管理瞳孔外也支配眼瞼平滑肌(Mailer肌)與頭部的汗腺分泌有關。

臨床症狀和體征

交感神經的中樞下行束受損可產生霍納綜合征,可見於多種性質的病變。在臨床典型的霍納綜合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①眼瞼下垂;②瞳孔縮小;③同側局部少汗;④眼球內陷;⑤皮溫增高結膜充血等。因病變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臨床並非所有病例均具備上述症狀和體征。

病 因

交感神經三級神經元通路的病變均可引起霍納綜合征,同一級神經元阻斷又可以由不同的病變導致,故病因復雜。

中樞病變第一級神經元是從丘腦下部到睫狀體脊髓中樞,其可能的病變部位為丘腦下部、腦干及上段頸髓,中樞病變引起的霍納綜合征是常見的。一組病例分析:結果中可以明確病因的為60%:節前病變44%,中樞性病變為1 3%。節後病變43%。由中樞性病變引起的霍納綜合征臨床最常見的病因為血管病,其中又以Wollenberg綜合征最為多見,其主要表現為眩暈、聲音嘶啞、嗆咳、交叉陛感覺障礙和霍納綜合征。其次腦乾的其他綜合征如小腦上動脈綜合征,Babinski—Nagetti綜合征及大面積腦梗死、頸段脊髓出血等也常並發霍納征。在腦干及頸髓的腫瘤中,橋腦神經膠質瘤、脊膜瘤、頸髓神經膠質瘤及室管膜瘤等多見。頸髓手術也常引起霍納征。腦干腦炎及一些先天性異常如脊髓空洞症、Arnold—chiari畸形、先天性斜頸綜合征、基底壓跡等亦為中樞病變引起霍納綜合征的病因,較少見的如多發性硬化累及腦干時也常常引起霍納征。

節前病變節前病變指交感神經的二級神經元的病變,自睫狀體脊髓中樞至頸上交感神經節。可能為下段頸髓、頸交感神經乾的各種病變引起。最常見的病因為外傷和腫瘤。外傷包括鎖骨、第一肋骨、肱骨骨折及頸部刺傷等。而腫瘤中以Pancoast肺腫瘤最多見,其次為甲狀腺瘤、食道癌、交感神經干瘤、脊椎轉移瘤、咽部腫瘤、淋巴瘤和縱隔腫瘤等。血管病因中以夾層動脈瘤、鎖骨下動脈瘤最常見。肺尖部結核及脊椎膿腫、胸膜炎等累及交感神經二級神經元的炎症病變可引起霍納綜合征。比較少見的病因有頸肋、椎間盤突出等。Guillain—Barre綜合征有引起霍納綜合征的報道,經葯物試驗提示為節前病變,可能與疾病早期交感神經病變有關。另有報道帶狀皰疹感染合並霍納征,其病因考慮為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脊髓頸C8一T1,交感節前纖維所致。

節後病變 節後病變指交感神經的第三級神經元的病變,即自頸上交感神經節到虹膜。可能為頸內動脈及眼眶或眶上裂的病變,外傷、手術為其常見病因,如甲狀腺手術、扁桃體摘除術、星狀神經節封閉、交感神經切除術、顱底骨折等。腫瘤中以淋巴腺瘤、頸靜脈孔周圍腫瘤多見。頸內動脈瘤以及炎症、腫瘤等病因引起的海綿竇綜合征,因阻斷了交感神經節後纖維的傳導,常伴有霍納征。

需要注意的是淋巴結炎、中耳炎也可引起霍納綜合征。由節後病變引起的霍納綜合征常同時伴有頭面部的疼痛,例如叢集性頭痛的病人中,在頭痛的同時除伴有同側的鼻黏膜充血、球結膜充血、流淚或少淚等表現外,也常出現暫時性的霍納綜合征,大約2/3叢集性頭痛的病人在整個病程中有某一次發作時伴霍納綜合征。

先天性和雙側霍納綜合征 先天性霍納綜合征不常見,約佔5%。常見於頸內動脈發育不全、顱底骨折及氣胸等。觀察65例病人中有47例為單側性,20例為雙側性,雙側病因可能為病變累及多處范圍或交感乾的病變。

葯物有一些葯物在應用中可引起霍納綜合征。如抗精神病葯奮乃靜、氯丙嗪、三氟拉嗪等,麻醉葯利多卡因、鹽酸依替卡因、布比卡因等,另外還有一些葯物如:左旋多巴、利舍平、海洛因、流感疫苗、口服避孕葯和H2受體阻滯劑,其引起霍納綜合征的機制不明。在胸腰部硬膜外麻醉時出現霍納綜合征,此時要考慮麻醉平面過高。

診 斷

當確定霍納綜合征時,為明確病變部位和病變的性質需要詳細的詢問病史及既往史,仔細查體明確體征,還需行相關葯物試驗和輔助檢查。

葯物試驗及其意義 對於臨床疑似的病例葯物試驗可用於證實是否為霍納綜合征以及幫助病變的定位。

常用的葯物有1%可卡因、1/1 000的腎上腺素及羥苯丙胺。用1%可卡因和1/1 000腎上腺素點眼如瞳孔無變化則考慮可能為節前病變。如1%的可卡因點眼後瞳孔散大而對1/1 000腎上腺素無反應則為中樞病變的可能;相反1/1 000腎上腺素點眼瞳孔散大而對1%的可卡因瞳孔無改變則考慮為節後病變。需要明確的是兩種葯物試驗不能在同一天進行。

輔助檢查 通過症狀、體征和葯物試驗明確了霍納綜合征的定位診斷後,還需根據病情選擇其他相關的輔助檢查。如頭顱MRI、胸部x線片或CT、肌電圖、食道、甲狀腺檢查、腫瘤標記物、淋巴結活檢、血管造影、腦干誘發電位、腦脊液檢查等,必要時還需眼科及耳鼻喉科協助明確病因。

治 療

霍納綜合征的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針對前面所敘述的血管、佔位、外傷、手術、炎症等常見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日常生活中眼瞼下垂較瞳孔縮小給病人帶來更大的不便,外科手術可以幫助解決一部分病人的上瞼下垂的問題,腎上腺素可以通過興奮支配MiaLLer肌的交感神經從而使上瞼上提2 mm左右。虹膜異色可用彩色隱形眼鏡糾正。

總之,對霍納綜合征的病因診斷十分重要,及時發現和診斷某些危害性較大的病變如腫瘤等,能更早的治療從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霍納綜合征是由Johann Friekrich在1929年首次描述,其病變可能是自下丘腦(瞳孑L散大中樞)發出交感神經纖維經腦干及頸、胸髓的交感神經節及節後纖維的任何一處損害,病因較復雜。臨床中通過詳細的查體、輔助檢查及葯物試驗可幫助明確病變部位及性質,及時准確的診斷可為患者提供積極的治療。本文就其病因和診斷等問題總結如下

解剖生理

支配眼及其副器的交感神經的解剖基礎分為三級神經元。第一級神經元起源於下丘腦的後外側,可有部分分支到橋腦但絕大多數纖維下傳到睫狀體脊髓中樞並中止於C8~T2,由C8~T2節斷側角發出的節前纖維即第二級神經元經胸及頸交感幹上升至頸上交感神經節。在此交換神經元後為節後纖維即第三級神經元再經頸內動脈叢、海綿叢及睫狀神經節分布到瞳孔開大肌。阻斷交感神經可引起瞳孔縮小、眼瞼下垂及同側汗腺分泌障礙等,這與交感神經除管理瞳孔外也支配眼瞼平滑肌(Mailer肌)與頭部的汗腺分泌有關。

臨床症狀和體征

交感神經的中樞下行束受損可產生霍納綜合征,可見於多種性質的病變。在臨床典型的霍納綜合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①眼瞼下垂;②瞳孔縮小;③同側局部少汗;④眼球內陷;⑤皮溫增高結膜充血等。因病變的部位和程度不同臨床並非所有病例均具備上述症狀和體征。

病 因

交感神經三級神經元通路的病變均可引起霍納綜合征,同一級神經元阻斷又可以由不同的病變導致,故病因復雜。

中樞病變第一級神經元是從丘腦下部到睫狀體脊髓中樞,其可能的病變部位為丘腦下部、腦干及上段頸髓,中樞病變引起的霍納綜合征是常見的。一組病例分析:結果中可以明確病因的為60%:節前病變44%,中樞性病變為1 3%。節後病變43%。由中樞性病變引起的霍納綜合征臨床最常見的病因為血管病,其中又以Wollenberg綜合征最為多見,其主要表現為眩暈、聲音嘶啞、嗆咳、交叉陛感覺障礙和霍納綜合征。其次腦乾的其他綜合征如小腦上動脈綜合征,Babinski—Nagetti綜合征及大面積腦梗死、頸段脊髓出血等也常並發霍納征。在腦干及頸髓的腫瘤中,橋腦神經膠質瘤、脊膜瘤、頸髓神經膠質瘤及室管膜瘤等多見。頸髓手術也常引起霍納征。腦干腦炎及一些先天性異常如脊髓空洞症、Arnold—chiari畸形、先天性斜頸綜合征、基底壓跡等亦為中樞病變引起霍納綜合征的病因,較少見的如多發性硬化累及腦干時也常常引起霍納征。

節前病變節前病變指交感神經的二級神經元的病變,自睫狀體脊髓中樞至頸上交感神經節。可能為下段頸髓、頸交感神經乾的各種病變引起。最常見的病因為外傷和腫瘤。外傷包括鎖骨、第一肋骨、肱骨骨折及頸部刺傷等。而腫瘤中以Pancoast肺腫瘤最多見,其次為甲狀腺瘤、食道癌、交感神經干瘤、脊椎轉移瘤、咽部腫瘤、淋巴瘤和縱隔腫瘤等。血管病因中以夾層動脈瘤、鎖骨下動脈瘤最常見。肺尖部結核及脊椎膿腫、胸膜炎等累及交感神經二級神經元的炎症病變可引起霍納綜合征。比較少見的病因有頸肋、椎間盤突出等。Guillain—Barre綜合征有引起霍納綜合征的報道,經葯物試驗提示為節前病變,可能與疾病早期交感神經病變有關。另有報道帶狀皰疹感染合並霍納征,其病因考慮為帶狀皰疹病毒侵犯脊髓頸C8一T1,交感節前纖維所致。

節後病變 節後病變指交感神經的第三級神經元的病變,即自頸上交感神經節到虹膜。可能為頸內動脈及眼眶或眶上裂的病變,外傷、手術為其常見病因,如甲狀腺手術、扁桃體摘除術、星狀神經節封閉、交感神經切除術、顱底骨折等。腫瘤中以淋巴腺瘤、頸靜脈孔周圍腫瘤多見。頸內動脈瘤以及炎症、腫瘤等病因引起的海綿竇綜合征,因阻斷了交感神經節後纖維的傳導,常伴有霍納征。

需要注意的是淋巴結炎、中耳炎也可引起霍納綜合征。由節後病變引起的霍納綜合征常同時伴有頭面部的疼痛,例如叢集性頭痛的病人中,在頭痛的同時除伴有同側的鼻黏膜充血、球結膜充血、流淚或少淚等表現外,也常出現暫時性的霍納綜合征,大約2/3叢集性頭痛的病人在整個病程中有某一次發作時伴霍納綜合征。

先天性和雙側霍納綜合征 先天性霍納綜合征不常見,約佔5%。常見於頸內動脈發育不全、顱底骨折及氣胸等。觀察65例病人中有47例為單側性,20例為雙側性,雙側病因可能為病變累及多處范圍或交感乾的病變。

葯物有一些葯物在應用中可引起霍納綜合征。如抗精神病葯奮乃靜、氯丙嗪、三氟拉嗪等,麻醉葯利多卡因、鹽酸依替卡因、布比卡因等,另外還有一些葯物如:左旋多巴、利舍平、海洛因、流感疫苗、口服避孕葯和H2受體阻滯劑,其引起霍納綜合征的機制不明。在胸腰部硬膜外麻醉時出現霍納綜合征,此時要考慮麻醉平面過高。

診 斷

當確定霍納綜合征時,為明確病變部位和病變的性質需要詳細的詢問病史及既往史,仔細查體明確體征,還需行相關葯物試驗和輔助檢查。

葯物試驗及其意義 對於臨床疑似的病例葯物試驗可用於證實是否為霍納綜合征以及幫助病變的定位。

常用的葯物有1%可卡因、1/1 000的腎上腺素及羥苯丙胺。用1%可卡因和1/1 000腎上腺素點眼如瞳孔無變化則考慮可能為節前病變。如1%的可卡因點眼後瞳孔散大而對1/1 000腎上腺素無反應則為中樞病變的可能;相反1/1 000腎上腺素點眼瞳孔散大而對1%的可卡因瞳孔無改變則考慮為節後病變。需要明確的是兩種葯物試驗不能在同一天進行。

輔助檢查 通過症狀、體征和葯物試驗明確了霍納綜合征的定位診斷後,還需根據病情選擇其他相關的輔助檢查。如頭顱MRI、胸部x線片或CT、肌電圖、食道、甲狀腺檢查、腫瘤標記物、淋巴結活檢、血管造影、腦干誘發電位、腦脊液檢查等,必要時還需眼科及耳鼻喉科協助明確病因。

治 療

霍納綜合征的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針對前面所敘述的血管、佔位、外傷、手術、炎症等常見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在日常生活中眼瞼下垂較瞳孔縮小給病人帶來更大的不便,外科手術可以幫助解決一部分病人的上瞼下垂的問題,腎上腺素可以通過興奮支配MiaLLer肌的交感神經從而使上瞼上提2 mm左右。虹膜異色可用彩色隱形眼鏡糾正。

總之,對霍納綜合征的病因診斷十分重要,及時發現和診斷某些危害性較大的病變如腫瘤等,能更早的治療從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4、不小心摔倒後腦顱底骨折,現在出院後嘴歪頭暈,請問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恢復期間應

顱底骨折後會影響神經傳導,所以有對應的表現,只有嘴歪,可能是面神經損傷。頭暈沒有定位可能是顱腦損傷後遺症。

5、顱底骨折鼻漏(或耳漏)血性液,如何確定含有腦脊液?

若外傷時有血性液體自鼻孔流出,其痕跡的中心呈紅色而周邊清澈,或鼻孔流出的無色液體乾燥後不呈痂狀者,應想到腦脊液鼻漏。鼻孔流出的液體呈清澈無色,在低頭用力、壓迫頸靜脈等情況下有流量增加的特點者,提示腦脊液鼻漏可能。

腦脊液耳漏會發現耳道內有清亮的液體,和鼻漏差不多的鑒別方法。

最後確診依靠葡萄糖定量分析,即腦脊液含葡萄糖量在30mg%以上;定性分析並不可靠,因淚液或微量血跡可含極少量的葡萄糖,而致檢查結果呈假陽性。

腦脊液瘺孔定位對本病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方法較多,比較准確而無害者首推鼻內窺鏡法。即在鼻前孔插入鼻內窺鏡,按頂前部、後部、蝶篩隱窩、中鼻道、咽鼓管咽口5個部位仔細觀察。檢查每個部位時,可壓迫雙側頸內靜脈,使顱壓增高,以察看腦脊液從何處流入鼻腔。例如腦液來自鼻頂者,瘺孔在篩骨篩板;來自中鼻道者,瘺孔在額竇;來自蝶篩隱窩者瘺孔在蝶竇;來自咽鼓管者,瘺孔在鼓室或乳突。鼻部放射線檢查可供參考。椎管內注意標記物法,不易辨清瘺孔部位,且有一定危險性。但近年來採用同位素ECT檢查瘺孔定位法發現率較高。

6、顱底骨折 腦脊液鼻漏 怎樣治療?

因顱底骨折而引起的急性腦脊液鼻漏或耳漏絕大多數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而愈僅有少數持續3~4周以上不愈者始考慮手術治療。

一. 非手術治療:一般均採用頭高30°卧向患側使腦組織沉落在漏孔處以利貼附癒合同時應清潔鼻腔或耳道避免擤鼻咳嗽及用力屏氣保持大便通暢限制液體入量適當投給減少腦脊液分泌的葯物如醋氮醯胺(Acetazolamide,Diamox)或採用甘露醇利尿脫水必要時亦可行腰穿孔流腦脊液以減少或停止漏液裨使漏孔得以癒合大約有85%以上的腦脊液鼻漏和耳漏病人經過1~2周的姑息治療而獲愈。

二. 手術治療:需行手術治療的外傷性腦脊液漏僅佔2.4%只有在漏孔經久不愈或自愈後多次復發時才需行腦脊液漏修補術。

1.腦脊液鼻漏修補術:術前必須認真作好漏孔的定位方法已如上述確定漏口位置之後可行患側或雙側額部骨瓣開顱首先應通過硬腦膜外探查按術前疑及的部位將硬膜自額竇後壁眶頂蝶嵴或篩板區小心分離凡漏孔所在處常可見硬腦膜增厚並陷入骨折縫中應盡量靠近顱骨分離剔下漏孔勿使漏口擴大顱骨破孔處的軟組織電灼後推入骨縫內如為竇壁則推入竇腔再用骨蠟或醫用凝膠封閉顱骨裂口然後密切縫合或修補硬腦膜上的破孔通常多用顳肌筋膜骨膜或帽狀腱膜作為修補片縫合務求嚴密完善若漏口較大或經硬腦膜外有困難時好可瓣狀切開硬腦膜抬起額葉底部經硬腦膜下直接查尋前窩底部的漏口通常漏孔多位於篩板區額竇後壁鞍內或鞍旁偶爾也可能發生在過度氣化的蝶骨大翼部有漏孔的地方蛛網膜與腦組織往往突向患處局部有粘連及膠質增生有時還可見到炎性肉芽組織甚至有膿腫形成在良好隔離的情況下先將粘附在漏孔處的腦組織分離抬起再將漏口部炎性組織刮凈電凝止血漏孔不大的可以用肌肉片蘸醫用膠填堵其上再用手術區可利用的硬腦膜腦鐮骨膜顳肌筋膜或帽狀腱膜平鋪在漏口上然後嚴密縫合或用醫用膠貼牢壓緊若顱底骨缺損較大則常須經硬膜內外探查根據發現決定修補硬腦膜破口及顱骨缺損的手術方法一般多採用組織片鋪蓋粘合硬腦膜內面破口再以較大的帶蒂顳肌及盤膜瓣於硬腦膜外面修補以提高成功率然後將醫用凝膠與骨屑或肌肉碎塊混合填堵骨缺損處若顱骨缺損與鼻副竇相通則應先刮除竇內粘膜再用肌肉塊堵塞竇腔然後粘堵骨孔嚴密縫合傷口各層不放引流術後應降低顱內壓並強力抗菌治療常用的醫用膠有氰基丙烯酸異丁酯(Isobuty1-2-Cyanoacry-lateIBC)氰基丙烯酸甲酯氰基丙烯酸烷(Alkyl-2-Cyanoacrylate,Biobond,Aron-Alpha)等。

2.腦脊液耳漏修補術:術前必須查明耳漏的具體部位由顱中窩骨折累及鼓室蓋使腦脊液直接進入中耳腔經破裂耳鼓膜流至外耳道屬迷路外耳漏;因顱後窩骨折累及迷路使蛛網膜下腔與中耳腔交通者屬迷路內耳漏兩者手術入路不同採用顳枕骨瓣開顱可修補顱中窩耳漏以外耳乳突為中心作顳部弧形皮瓣骨瓣基底盡量靠近中窩先經硬膜外循岩骨前面探查鼓室蓋區有無漏孔若屬陰性即應改經硬腦膜下探查切勿過多向中窩內側分離以免損傷岩大淺神經三叉神經腦膜中動脈及海綿竇發現漏孔後封堵及修補方法已如上述若屬岩骨後面骨折此入路尚可兼顧後窩即沿岩骨嵴後緣切開天幕注意勿損傷岩上竇及乙狀竇將天幕翻開即可探查岩骨後面的漏孔其位置多在內聽道稍外側局部常有小腦組織及蛛網膜突入較易識別此處漏孔較難縫補一般均以肌肉或筋膜片蘸醫用膠粘堵其上再加帶蒂肌肉覆蓋固定術畢嚴密縫合頭皮各層不放引流術後應降低顱內壓並強力抗菌治療另外對迷路內耳漏亦可經枕下部顱入路進行岩骨後面漏孔的修補。

3.腦脊液傷口漏(皮漏):首先應認真進行非手術治療大力控制感染同時在距傷口漏以外(>6cm)頭皮完好處行腦室穿刺或行對側腦室穿刺持續引流或經腰穿置管引流腦脊液調節引流量至漏口停止溢液為度不宜過多傷口漏處如無急性炎症可剪除皮緣壞死部分然後全層縫合若有急性炎症應清除膿液和腐朽組織清潔消毒繼續更換敷料裨使肉芽組織健康生長待急性炎症控制後再次期縫合或於肉芽面上種子植皮消滅創面封閉漏口。

7、顱骨骨折的檢查方式有哪些

人體當中腦部的顱骨如果是非常堅硬的,如果隨著疾病的出現那麼我們必須了解相關的檢查方案,因為這樣能夠及時發現人體內存在的疾病隱患,從而在顱骨骨折治療的過程當中不能留下遺憾,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相關的檢查方法。
1.X線平片 顱骨X線檢查可以確定有無骨折和其類型,亦可根據骨折線的走行判斷顱內結構的損傷情況,以及合並顱內血腫的可能性,便於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顱骨攝片時,一般應攝常規的前後位和側位片,有凹陷骨折時,為了解其凹陷的深度應攝以骨折部位為中心的切線位,當懷疑枕骨骨折和人字縫分離時,需攝額枕半軸位或湯氏(Towne)位;如前額部著力,傷後一側視力障礙時,應攝視神經孔位;眼眶部骨折拍柯氏位,疑診顱底骨折時,如病情許可,應攝頦頂位。
顱蓋骨折經顱骨X線檢查確診率為95%~100%,閱片時應注意骨折線的部位和分支不規則,邊緣比較銳利,藉此可與顱骨的血管溝紋鑒別,當骨折線經過腦膜中動脈主幹及其分支,橫竇溝或矢狀中線時,應警惕合並硬膜外血腫,線形骨折也要與顱縫區別,顱縫有特定部位,呈鋸齒狀,內板縫的投影亦不如骨折線清晰銳利,顱縫分離較骨折少見,常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多發生於人字縫,矢狀竇和冠狀縫,表現為顱縫明顯增寬,或有顱縫錯位或重疊,兩側顱縫寬度相差1mm以上或寬度超過1.5mm即可診斷顱縫分離,顱蓋部凹陷骨折可為全層或僅為內板向顱內凹陷,呈環形或星形,借切線位片了解其深度,結合臨床症狀分析伴發的腦損傷。
顱底骨折經X線檢查確診率僅為50%左右,診斷時必須結合臨床表現,即使顱骨平片未發現骨折線,如臨床表現符合,亦應確定為顱底骨折,當骨折線經過額竇,篩竇,蝶竇和岩骨時,應注意是否伴發腦脊液漏,並警惕這類內開放性顱骨骨折有並發顱內感染的可能,另外閱片時還要注意顱底骨折的間接徵象,如顱底骨折腦脊液漏可出現鼻旁竇和(或)乳突積液表現,竇腔混濁,密度增高,鼻旁竇或乳突損傷,可於顱骨周圍或顱內出現氣體,顱內積氣如果不是穿入骨折,則屬內開放骨折。
2.顱腦CT掃描 CT掃描採用觀察軟組織和骨質的兩種窗位,將有利於顱骨平片所不能發現的骨折,尤其是顱底骨折,CT掃描可顯示骨折縫隙的大小,走行方向,同時可顯示與骨折有關的血腫,受累腫脹的肌肉,粉碎性骨折進入腦內的骨片也可通過CT掃描三維定位而利於手術治療,CT掃描還是目前惟一能顯示出腦脊液漏出部位的方法,Bruce報道平掃定位率達50%,如採用碘劑腦池造影CT掃描則可達69%,掃描時應注意不同部位採用不同方法,額竇最好應用軸位,篩竇,蝶竇及中耳鼓室蓋部的骨折觀察一般採用冠狀掃描,應注意的是如果有損傷脊髓的情況存在,不易採用冠狀掃描。
由於顱骨骨折會對腦體有很大的損傷,所以在檢查過程當中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如果出現了遺漏的情況那會導致後遺症的出現,從而給患者帶來非常嚴重的痛苦和傷害,為了避免這種惡性事件的發生,了解這些知識很有必要的。

8、什麼是"現代跆拳道體系18個人體定位攻擊目標"?

一)要害攻擊
1、頭部:頭部以太陽穴處為最薄弱,頭部有顱腔,其內有腦,腦是中樞神經的高級部位,其組織非常脆弱,經受不起打擊、震動;其次是眼、鼻三角區,神經、血管分布相當豐富,痛覺極敏感,受到打擊時疼痛難忍,甚至因此喪失戰鬥力。耳根部深層亦有許多血管和神經通過,受打擊後易引起顱底骨折,顱內出血等,嚴重時可導致人昏迷、休克或死亡。
攻擊方法:對頭部可採用掃踢腿攻擊,對面部可採用直拳或側踹腿攻擊。

2、鎖骨:鎖骨位於肩內凹入之處,下處為神經密布的肩井穴。此部位如被打擊,可使鎖骨輕易折斷。如被戳擒,則全身似觸電而軟綿無力,呆若木雞,雖神志清醒,卻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攻擊方法:對鎖骨可用肘法與正踹腿攻擊。

3、頸部:由於喉部位於頸的正中,是生命要害部位,受到打擊和卡掐,可使呼吸困難,窒息而死;兩側頸動脈及其分支被壓迫時,則會使頸動脈竇通過減壓反射,而使人瘁死。
攻擊方法:可用掃踢與指戳(或臂鎖)攻擊。

4、胸腹部:上胸部的肋軟骨左邊有脾,右邊有肝,它們都是實質性器官,並含有豐富的血竇,受到打擊後,不僅肋骨易骨折,而且肝、脾包膜也易破裂,並能引起內臟出血。其中,太陽神經叢居於胃後面,受打擊後易引起惡心嘔吐、且兩眼昏花,甚至昏厥或死亡。
攻擊方法:可採用勾拳、正踹腿與側踹腿予以重擊。

5、臍至襠部:臍至襠部及睾丸的血管、神經豐富,敏感性強,如被頂、撞、踢,可致疼痛難忍,血壓下降,全身乏力,甚至休克、死亡。故系不堪任何打擊之區域。
攻擊方法:對此部位可採用膝頂與正踹腿前踢攻擊。

6、手臂部:這兩個部位的軟組織少,皮膚薄,骨的位置淺,當受卡、掐、重擊時,疼痛較劇烈。手指、肩、肘各關節較脆弱,所以易骨折。
攻擊方法:對此部位可採用鎖制與掃踢腿攻擊。

7、腿部:膝蓋正、側面,小腿脛骨前面,因皮下脂肪較少,故很易損傷。而且足底正中心處也極易受損。以上部位受傷後常引起站立或行走困難,而處處被動、處處受制。
攻擊方法:對此部位可採用截踢腿予以攻擊。

(二)穴道攻擊

1、太陽穴:太陽穴在兩眉眼之下方額角旁開一寸處,神經密布,若被擊中,腦髓起劇烈之反應,諸神經錯亂而昏迷倒地,為最易受不意襲擊的部位。
攻擊方法:可用拳面予以攻擊,而且輕則暈昏,重則死亡。

2、百會穴:百會(匯)穴屬督脈,在頭頂,從眉頭中間向上與後發際直上的連線正中處,此穴分布著枕大神經,有顳淺動脈和枕動脈成合網,擊打後可震動腦部,使敵立可致命。
攻擊方法:李小龍多採用對付低頭猛沖的對手,因為其此刻的百會穴最易受攻擊。

3、人中穴:人中穴在鼻子之下,中唇上。如此位置被擊,可使顏面動脈神經、鼻骨、三叉神經等均受紛擾,呼吸頓顯困難,故亦是重要穴道。
攻擊方法:此為截拳道的主要打擊目標,而且眾所周知,李小龍最擅長於運用直拳,且比例高達拳法的百分之八十五,那麼直拳的目標是什麼呢?李小龍曰:人中。

4、腮角穴:腮角穴在下頦骨的骨縫處,且神經密布,被擊中者可立即昏倒。
攻擊方法:可採用擺拳與勾踢腿。

5、期門穴:期門穴在胸部劍骨之末端,亦系任脈之通路,如被點戳或打擊,可使心劇痛而昏迷或死亡。
攻擊方法:可採用勾拳與彈踢腿攻擊。

6、腦海穴:腦海穴位於後腦枕骨之下,為重要穴位,被擊中後通常可導致腦震盪,頗難治療。輕者四肢發生痙攣。令人殘廢變啞,所以是最重要的區域之一。
攻擊方法:可採用下擊肘低頭進攻的對手或從背面踢擊對手的腦海穴。

7、京門穴:京門穴在第十二肋骨游離端之下際,此穴有第11肋骨動脈、靜脈和第11肋間神經,受攻擊後可使人呼吸困難,並窒息而死。
攻擊方法:可採用勾拳或掃踢腿予以攻擊。

只有十四個...
找不到你所說的18個

與定位顱底骨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