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固定的方法有哪些
骨折的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和內固定兩大類。 有人認為骨折之後找個懂行的捏一下,然後膏起來或者找點葯物揉揉。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有些以前認為捏捏,揉揉,然後膏起來的做法被否定,有些做法還在延續。但無論怎麼發展,作為骨折治療的三大原則(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之一,固定這一原則是始終不變的。只有固定確實有效,骨折才能良好的癒合。 目前骨折固定的方式分兩大類,即外固定和內固定。外固定有石膏、小夾板、高分子材料、外固定支架等。內固定有各種類型的鋼板、螺釘、髓內釘、記憶合金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等。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受傷,身邊沒有專業人員時,就近可以取得的材料如雨傘、木棍、書本等均可以臨時外固定,野外不能取得外固定材料時,下肢傷後可與對側肢體固定,上肢可與胸壁固定,盡快送往醫院請專業人員。受傷後不要自行嘗試行走或活動肢體來判斷有沒有骨折,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導致損傷進一步加重。(孫建峰)
2、治療骨折最常用的方法是?1.切開復位於內固定2手法復位於外固定3手法復位於內固定4經皮穿針骨外固定
這五種方法除3不常用外。其他方法各有用途。要根據各個部位,骨折的穩定程度,骨折的性質和考慮康復以後的功能等各方面情況靈活掌握用哪一種方法固定比較合適。
3、簡述骨折治療原則及其常用方法。
原則:復位、固定、功能鍛煉
復位:是將骨折後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復骨骼的支架作用。復位的方法有閉合復位和手術復位、外固定架復位。
固定:骨折復位後,因為其不穩定,容易發生再移位,因此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固定在滿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漸癒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綳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過手術切開上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就叫內固定。
功能鍛煉:通過受傷肢體肌肉收縮,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癒合,防止肌肉萎縮,通過主動或被動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等,使受傷肢體的功能盡快恢復到骨折前的正常狀態。
4、骨折的外固定有幾種?
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綳帶、外展架、持續牽引和穿針外固定器。
小夾板固定常用於肱骨、尺橈骨、脛腓骨、橈骨遠端以及踝關節等部位的骨折。對一些關節內骨折、關節附近骨折及股骨骨折等多不適合小夾扳固定治療。
對於骨關節損傷及骨關節術後外固定多選用石膏綳帶。
對於嚴重的肩關節、肘關節外傷,以及某些上肢骨科手術以後,需應用外展架固定。
持續牽引可分為手法牽引、皮膚牽引及骨骼牽引。手法牽引多適用於骨折移位及關節脫位的整復,皮膚牽引的牽引力較小,適用於小兒股骨骨折的牽引治療,肱骨不穩定性骨折的牽引及成人下肢骨折術後的輔助牽引及下肢骨骼牽引的輔助牽引。如果需要較大的牽引力和較長的牽引時間,可選用骨骼牽引,又依適應證的不同分為不同部位的骨牽引。
(1)尺骨鷹嘴牽引:適用於肱骨頸、干、肱骨髁上及髁間粉碎性骨折移位和局部腫脹嚴重,不能立即復位固定者,以及陳舊性肩關節脫位將進行手法復位者。
(2)橈尺骨遠端牽引:適用於開放性橈尺骨骨折及陳舊性肘關節後脫位。
(3)股骨髁上牽引:適用於有移位的股骨骨折,有移位的骨盆環骨折,髖關節中心脫位和陳舊性髖關節後脫位。
(4)脛骨結節牽引:適應證同(3)。
(5)脛腓骨遠端牽引:適用於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或膝部骨折不宜用脛骨結節牽引者。
(6)跟骨牽引:適用於脛腓骨不穩定性骨折,某些跟骨骨折及髖關節和膝關節輕度攣縮畸形的早期治療。
(7)跖骨1-4近側端牽引:此技術多與跟骨牽引針共裝骨外固定架,進行牽引或固定治療楔狀及舟狀骨的壓縮性骨折。
(8)顱骨牽引:適用於頸椎骨折和脫位,特別是骨折脫位伴有脊髓損傷者。
(9)頭環牽引:適用於脊柱骨折或脫位的整復。
除此之外,尚有一些使用牽引帶進行牽引的方法:
(1)枕頜帶牽引:適用於輕度頸椎骨折或脫位,頸椎間盤突出症及根性頸椎病。
(2)骨盆帶牽引:適用於腰間盤突出症。
(3)骨盆懸帶牽引:適用於骨盆骨折有明顯分離移位或骨盆環骨折有向上移位和分離移位。
(4)胸腰部懸帶牽引技術:適用於胸腰椎椎體壓縮性骨折。
對於開放骨折或已感染的骨折,骨折不連,肢體延長,股骨或脛骨多段骨折,不穩定的粉碎性骨折,關節融合術,可應用骨外穿針外固定架。
5、骨折固定的方式有哪些?
骨折的固定方式有外固定和copy內固定兩大類。 有人認為骨折之後找個懂行的捏一下,然後膏起來或者找點葯物揉揉。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有些以前認為捏捏,揉揉,然後膏起來的做法被否定,有些做法還在延續。但無論怎麼發展,作為骨折治療的三大原則(復位、固定、功能百鍛煉)之一,固定這一原則是始終不變的。只有固定確實有效,骨折才能良好的癒合。 目前骨折固定的方式分兩大類,即外固定和內固定。外固定有石膏、小夾板、高分子材料、外固定支架等。內固定有各種度類型的鋼板、螺釘、髓內釘、記憶合金材料、生物可吸收材料等。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受傷,身邊沒有專業人員時,就近可以取得的材料如雨傘、木棍、書本等均可以臨時外固定,野外不能取得外固定材料時,下肢傷後知可與對側肢體固定,上肢可與胸壁固定,盡快送往醫院請專業人員。受傷後不要自行嘗試行走道或活動肢體來判斷有沒有骨折,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導致損傷進一步加重。(孫建峰)
6、骨折的各類固定方式及其優缺點。
骨折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和內固定。
一。外固定:1.小夾板固定。指征:四肢閉合性管狀骨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牽拉力強大,需結合持續骨牽引;四肢開放性骨折,創口小,經處理創口已癒合者;四肢陳舊性骨折,仍適合於手法復位者。優點:具有固定可靠、骨折癒合快、功能恢復好、治療費用低、並發症少等優點。缺點:綁太松或固定墊使用不當,易使骨折再移位,太緊可產生壓迫性潰瘍、缺血性肌痙攣,甚至肢體壞疽。
2.石膏綳帶固定。指征:開放性骨折清創縫合術後,創口癒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夾板固定者;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夾板難以固定者;某些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如股骨骨折髓內釘或鋼板螺絲釘固定術後,作為輔助性外固定;畸形矯正後矯形位置的維持和骨關節術後的固定,如腕關節融合術後;化膿性關節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優點:可根據肢體的形狀塑形,固定作用確實可靠,可維持較長時間。缺點:無彈性,不能調節松緊程度,固定范圍較大,一般需超過骨折部的上下關節,無法進行關節活動功能鍛煉,易引起關節僵硬。
3.外展架固定。指征:肱骨骨摺合並橈神經損傷或肱骨幹骨折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後;腫脹嚴重的上肢閉合性骨折和嚴重的上臂或前臂開放性損傷;臂叢神經牽拉傷;肩胛骨骨折;肩、肘關節化膿性關節炎或關節結核。
4.持續牽引。指征:頸椎骨折脫位使用枕頜布托牽引或顱骨牽引;股骨骨折使用大腿皮膚牽引或脛骨結節牽引;脛骨開放性骨折使用跟骨牽引;開放性骨摺合並感染;復位困難的肱骨髁上骨折使用尺骨鷹嘴骨牽引。持續牽引方法和牽引重量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肌肉發達程度、軟組織損傷情況和骨折的部位來選擇,牽引重量太小,達不到固定和復位的目的。太重會導致骨折分離移位。
5.外固定器。適用於:開放性骨折;閉合性骨折伴廣泛軟組織損傷;骨摺合並感染和骨折不癒合;截骨矯形或關節融合術後。優點是固定可靠,易於處理傷口,不限制關節活動,可行早期功能鍛煉。
二。內固定。主要用於切開復位後,採用金屬內固定物,如接骨板、螺絲釘、髓內釘、帶鎖髓內釘和加壓鋼板等,將骨折段於解剖復位的位置予以固定。有些骨折如股骨頸骨折,可於手法復位後,在X線監視下,從股骨大轉子下方,向股骨頸傳入三刃釘或鋼針做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