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顱底骨折兩周了,還頭痛厲害怎麼辦
首先應該明確,珠網膜囊腫屬於先天性疾病,與三次外傷史沒有必然聯系。
: 累及8個層面,最大4×3cm大小的囊腫已不算小,況且有中線偏移,應該說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對於11個月大的小兒,囟門尚未閉合,因此對腦內容物增大有一定的緩沖作用,所以尚未表現出顱內壓增高的症狀,也就是說現在的一切正常實際上有可能是掩蓋了症狀。從積極的原則上講,在臨床上此種情況已經有了手術的指征,應該進行手術治療。考慮到小兒年齡幼小,亦可短期觀察,確定治療方案。具體方法是過1~2個月復查CT,前後對比,看囊腫有無進展,如果有明顯增大,則需要立即手術治療。
病因
(一)感染:
1.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可繼發於各種類型的腦脊膜炎、腦脊髓炎,特別是病毒等感染引起的漿液性腦膜炎。
2.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感染:全身感染如感冒、流感、風濕、肺炎、結核、敗血症、盆腔感染等,均可能為致病原因。
(二)外傷:
顱腦外傷及脊柱外傷均可發生,外傷可很輕微,顱肌或脊柱可無骨折等改變。
(三)異物進入蛛網膜下腔:
如:蛛網膜下腔出血、抗菌素、麻醉劑、造影劑等。
(四)中樞神經系統有原發病變:
如:腫瘤、脊髓空洞症、視神經炎、多發性硬化等。
(五)顱骨及脊柱病變:如顱底凹陷症、脊柱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症等。
(六)中毒:如鉛中毒、酒精中毒等。
(七)病因不明:有可能是臨床徵象不明顯或病因未查明的非化膿性腦膜炎,特別是病毒感染所引起。
症狀
由於發病部位不同,臨床症狀各不相同。常見的有:
(一)腦蛛網膜炎。
1.後顱凹蛛網膜炎:
(1)背側型:臨床症狀以顱內壓增高為主,出現頭痛、嘔吐、視乳頭水腫等,並可因慢性枕大孔疝而致枕頸部疼痛、頸項強直。
(2)腹側型:眩暈、眼球震顫、病灶側耳聾、耳鳴、周圍性面癱、顏面感覺減退、角膜反射消失以及肢體共濟失調等。
2.大腦半球凸面蛛網膜炎:主要症狀為頭痛和癲癇發作。頭痛可為局限性或彌漫性,一般較輕,有時在頭位改變時可有加重。癲癇多為局限性。局限性的神經損害症狀如偏癱、失語等較少較輕。
3.視交叉蛛網膜炎:以頭痛和視力障礙為主。
(二)脊髓蛛網膜炎。
以胸髓、頸髓病變較多見,早期常為後根刺激症狀,產生神經根受累區域內的根性疼痛,輕重不一,休息後可減輕,常持續數月數年後出現不同程度的脊髓壓迫症狀。
(三)腦脊髓蛛網膜炎。
為腦部和脊髓均有病變,兩者可同時發生,或由脊髓病變逐漸至後顱凹顱底所致,產生相應的脊髓和顱神經損害症狀。
檢查
腦脊液蛋白、細胞數多有增高。
治療
(一)抗感染治療:在疑為或明確是感染所致病例,可給以抗菌素或抗病毒制劑。有的病例即使結核證據不多,也可先給抗結核治療,兩周左右如有療效,中繼續按結核治療。
(二)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可靜脈滴氫化可的松(100~200mg,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或肌注或口服潑尼松、地塞米松等。椎管內注射激素,通常一次使用地塞米松2~5mg,和腦脊液混合後緩慢注射至蛛網膜下腔內,由小量開始,每周2~3次,10次為一療程。糜蛋白酶(5mg)或胰蛋白酶(5~10mg)肌注,每日一次,也可試用以軟化粘連,但療效不理想。
(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可使用菸酸、地巴唑、654-2、山莨菪鹼注射液等。
(四)理療:如視交叉蛛網膜炎可試用經眼球部進行碘離子導入法。
(五)放射治療:多用於脊髓蛛網膜炎及大腦半球凸面蛛網膜炎,劑量宜小,對改善血運有一定幫助,但療效不確。
(六)手術治療:主要用於囊腫切除及手術減壓,對粘連的剝離有一定困難,且療效不確,對和腫瘤難以鑒別者,也可考慮手術探察。
此外還可使用椎管內注射空氣療法,一次酌情注入10~15ml。自小量開始,每注入5ml氣體即放出等量腦脊液,每5~7天一次,對早期病例松解粘連、改善腦脊液循環或許有幫助。顱內壓增高者宜用降壓措施。
聲明:能為您提供健康服務,我們感到非常榮幸。但這些內容僅供參考,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生的指導。
2、顱底骨折兩周了,還頭痛厲害怎麼辦
0.9%氯化鈉250ml,三磷酸胞苷二鈉液40mg,靜滴1次一天,我可沒有什麼從椅子哥,我就師吧我打過的說出來,因為我車禍也是顱底骨折,傷殘顱底骨折8級,眼睛重影10級,我當時就是覺得頭好像包著個東西似的,,還有頭暈,去青島山大打完20多天,這種感覺沒了,不知道這種是不是適合,建議咨詢一下醫生
3、顱底骨折,腦脊液耳漏停止兩個月後頭疼
1.建議不進行中醫治療
2.這個病最怕的就是感染,當然也怕感冒了
3.如果恢復以後合體力勞動沒有多大關系
4.建議抗炎治療,到正規醫院去,如果治療不徹底會加重顱內感染,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