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後,腫脹的感覺會持續多久
這個不好說,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部位不一樣,後期功能鍛煉的情況也不一樣。腫脹是因為局部血液循環不好,造成的局部充血。一般隨著慢慢的活動,血液循環逐漸改善,症狀也會慢慢減輕的。可以局部經常熱敷一下
2、骨折後胳膊發脹
哈哈,一個半月時間還是短,不建議冷敷這是骨折後24小時內止血的做法,建議熱敷增加血液循環。骨折後腫是正常的,一般3個月徹底康復。
3、骨折手術部位發熱,發脹是什麼原因
提醒你要注意了,術後一個月還有紅、腫、熱、疼等症狀,就要考慮有感染的可能。建議:
1.到正規醫院做一個血常規檢查
2.拍一張X線檢查骨折情況
3.必要時口服或者靜滴一些抗生素
希望你不是術後感染 早日康復
4、為何骨折後十幾天還脹痛
?
5、骨折腫脹問題
骨折後會傷及局部軟組織,局部組織在受到外界傷害後會發生周圍血管壁的通透性改變,當損傷發生後,血管內的水分通過擴大的內皮細胞間隙進入到組織間間隙,從而使組織間隙液變多,形成「腫」。
關於骨折和手術後肢體腫脹的大致原因闡述如下:
(1)血液迴流受阻:無論下肢骨折還是下肢手術,對局部組織都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損傷,特別是對下肢血管系統的損傷更為明顯。創傷使靜脈血管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動脈血管壁遭到破壞,從而誘發血栓形成,創傷還使局部毛細血管受到廣泛的挫傷或破壞,妨礙了血液及其他體液的迴流,使下肢組織中的血液和體液增加,從而造成下肢腫脹。在上述諸多因素中,動脈血栓是最危險的,一旦血栓從血管壁上脫落,進入血流到達重要的臟器(如肺部、心臟),會造成重要臟器血管栓塞,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2)血液流動速度變慢:創傷或手術後一般都需卧床休息,運動量明顯減少。這就直接造成血液流動速度變慢。特別是下肢,一旦做手術或被固定,很少主動活動,使血液流動速度的改變更為明顯。血流緩慢直接導致下肢回心血量的減少,使部分血液淤滯在下肢,出現腫脹現象。
(3)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減弱:人體下肢的主要血管均在下肢肌肉的間隙中走行,下肢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運動,客觀上對血管有一個擠壓作用,促使血管內的血液加速流動。所以說,肌肉對血管的擠壓是血液流動的動力之一,所以有人將肌肉稱為「第二心臟」。當人體出現創傷、骨折或下肢手術後,在短期內必然使肌肉處於休息狀態,使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減弱。這也是造成血液迴流障礙,下肢腫脹的主要原因。
(4)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處於高凝狀態:骨折和手術都會造成身體失血,失血的結果是血液濃縮,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緩慢。在此條件下,很容易造成血栓形成等情況。此外,失血、血管壁的損傷及損傷後身體內的代謝紊亂,也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血小板容易聚集,凝血因子容易被激活,這也是造成下肢腫脹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腫脹形成和骨折並沒有關系。但是有一點,腫脹時間長說明血液迴流差,而骨折的回復是需要血液循環提供養分,帶走代謝廢物,所以老是腫脹還有點影響。
一般骨折有三個時期:血腫機化期1-2周,原始骨枷形成期4-8周,骨枷改造塑性期8周後,一般只要過了第二個階段就沒有問題了。所以建議你至少6周後才下地活動。而且運動量不要太大,逐步增加為宜。
6、骨折地方用手往裡壓的時候有點脹痛!
骨折之後脹痛和腫脹都是很正常的,局部的血運情況不是很好,加上手術再次的損傷,恢復的時間當日就要久些了,如果可以下地的話就多下地活動,不能下地就在床上坐股四頭肌的伸縮活動,腿綳直,靜止的用力,失髕骨上移,堅持3秒左右放鬆,如果可以下地活動就走走路,練習聯系膝關節的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