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小腿骨折包紮圖片

小腿骨折包紮圖片

發布時間:2021-01-15 14:42:23

1、小腿骨折包紮英文短文

F

2、小腿粉碎性骨折,可由於包紮的緣故膝蓋部位不能打彎怎麼辦?

多年前我因為車禍骨折,愈後拆除了鋼板,膝蓋不能彎曲,醫生說要很多年後才能恢復,我出院後依照醫書,用童子便燒熏膝蓋處,熏後又努力彎曲膝蓋,堅持一個星期,膝蓋就可以彎曲正常了,這是我的切身經驗,不知道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

3、傷員上肢出血,且沒有骨折和關節損傷時,可採用加壓包紮止血法止血。這個是錯的,請問為什麼啊

這道題有三個條件:1.上肢出血;2.無骨折;3.無關節損傷。但缺失的條件是:什麼部位?一般而言,對上述三個條件成立的上肢出血,之所以不採取加壓包紮止血,是因為不能因加壓包紮造成肢端缺血壞死。而骨折、關節損傷的情況下,加壓包紮,有可能致缺血和神經損傷。臨床實際工作中,包紮以達到止血為目的,又要兼顧肢體供血和是否加重神經損傷。

4、誰給我一張腳受傷的圖片,必須是真實的那種

有。

崴腳也就是突然受到了外力,從而讓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肉受到損傷。跑步的時候總是崴腳可能是沒有做好熱身運動,崴腳後要及時做好處理,以免導致局部的腫脹。

崴腳後應該立即停止運動和走動,防止對腳踝帶來二次傷害。及時使用冰袋或者冷毛巾對局部進行冷敷,反復敷5次左右,每隔兩個小時要敷一次。冷敷之後再使用棉花或者綳帶進行加壓和包紮並且把肢體抬高。崴腳後24小時之內毛細血管處於破裂狀態,選擇合適的冷敷能夠促進血管的收縮,達到了止血止痛的效果,防止出現瘀腫。

崴腳24~48個小時之後,可以使用熱水袋或者熱毛巾對局部進行熱敷,每天熱敷兩次左右,這樣能夠幫助吸收炎症。通過熱敷能夠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了淤血的吸收,加快了扭傷腳踝的恢復。

(4)小腿骨折包紮圖片擴展資料:

扭傷之後不能再使用傷腳走路,輕度扭傷可以選擇張力綳帶,把受傷的部位包紮起來,平時多注意休息,如果必須下地的話要使用腳後跟著地。如果嚴重的話應該選擇石膏來固定,限制腳部的活動來幫助傷口的癒合。

平時可以多做一些小動作,防止出現習慣性的崴腳,推薦選擇抓毛巾,具體的方法是輕輕的踩住毛巾,用力模擬手抓東西的動作,把毛巾抓起來,這樣能夠加強足底肌。每次運動的時候要有10分鍾的熱身運動,這樣能夠讓腳踝的韌帶和關節得到充分的活動以及拉伸,防止跑步過程中出現崴腳的情況。

5、求運動中出現的急性骨折(閉合性、開放性)的救護方法!

骨折創傷現場急救的目的是搶救生命,保護患肢,避免或減輕再次損傷或污染。然後在醫療監護下,將病人送往醫院,繼續進行全面的救護治療工作。
意外傷害造成骨折的同時,往往還會合並身體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傷,如心搏或呼吸驟停、休克、大出血、氣胸、顱腦損傷等,嚴重者常危及生命。因此應根據傷勢輕重緩急區別分類,並決定急救治療的重點和安排。若有下列症狀之一者即為重傷:創傷後即昏迷者;胸部擠壓傷:伴有內臟損傷或不能排除內臟損傷;呼吸功能障礙;四肢癱瘓或雙下肢癱瘓;骨盆骨折有進行性出血、休克。
一、急救與一般護理
1、首先用正確的方法將病人脫離危險境地。如病人肢體被機器捲入,應立即斷電停機,並盡一切可能將機器拆開,使受壓肢體解脫,切忌倒轉或硬拽。被重物壓傷者,應先移開重物,避免軀干扭轉,平托軀干移至硬板上後轉送醫院。
2、對估計有生命危險的嚴重損傷病人,應以搶救生命為第一原則,迅速送病人到醫院,就近治療,爭取時間。同時對有出血傷口需立即止血:開放性氣胸需堵塞傷口。
3、凡可疑骨折的傷員均按骨折處理。一般情況下,夾板固定是最為簡單易行的方法。
4、對閉合性骨折傷員不必脫去衣服或鞋襪,以免過多搬動傷肢而增加痛苦。對露出傷口的骨折不應還納,以免將污染物帶進傷口深處而加重污染。對離斷肢體,用無菌敷料包好後放在塑料袋裡,並置於冰塊中妥善保存,同傷員一起送往醫院。
二、創傷止血
創傷後引起大出血往往可導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必須重視現場急救中的止血措施。動脈出血為鮮紅色,是噴射狀,短時間內即可出現生命危險。靜脈出血為暗紅色,均勻持續向傷口外涌流,危險性不及動脈出血大,但時間久,也可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指壓止血法:用手指將傷口近心端的動脈壓向深部骨骼,以阻斷血流,從而達到臨時止血的目的。
(1)前頭部出血:救護者或病人自己用拇指壓迫耳屏前方,對著下頜關節部位的顳淺動脈按壓。
(2)後頭部出血:按壓耳後突起下稍外側的耳後動脈。
(3)顏面部出血:壓迫下頜角前方1.2厘米處的面動脈。
(4)頸部出血:在喉結之下,胸鎖乳突肌前緣可摸到頸總動脈搏動,將其壓向頸椎即可止血,但禁止同時按壓雙側頸總動脈。
(5)上肢出血:上肢出血時在鎖骨上窩凹陷處向下、向後摸到搏動的鎖骨下動脈,用拇指按壓。
(6)前臂出血,在上臂內側動脈搏動最明顯處,將肱動脈壓向肱骨。
(7)手掌部出血,用手壓迫手腕內外側的尺、橈動脈上。
(8)下肢出血:在腹股溝中點稍下方(大腿根部)摸到股動脈,用雙手拇指重疊加壓將股動脈壓向股骨。
(9)小腿出血:按壓腘窩中部的腘動脈。足部出血,在踝關節下方的脛後動脈和足背的脛前動脈進行壓迫。
2、加壓包紮止血法:在病人傷口處墊上無菌消毒敷料或干凈手絹,用力加以包紮,以能止血為度,但注意僅僅壓迫靜脈,保證動脈繼續流動。
3、止血帶止血法:用止血帶是一種臨時性措施,由於易引起組織壞死應慎用,主要用於經其他方法而不能控制的出血。
(1)可用橡皮止血帶、布條止血帶,忌用繩子、鐵絲、電線等。
(2)常用止血帶部位是上臂和大腿上1/3。前臂及小腿不宜上止血帶。
(3)上止血帶前必須抬高肢體2分鍾左右,使靜脈血迴流。
(4)止血帶不能直接扎在皮膚上,應放置襯墊物,如棉花、布墊等。
(5)上止血帶松緊適度,以摸不到遠端動脈搏動為准。
(6)上止血帶後每隔15~30分鍾放鬆一次,每次1~3分鍾。縛扎時間不超過1小時,並作好標記。派專人負責松解和上止血帶。
三、包紮傷口
包紮的目的是保護創口,減少污染,固定骨折和減輕疼痛。一般用綳帶包紮,急救時,如頭部、肩部、材,用干凈衣服、毛巾、手絹等材料代替。
用綳帶包紮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包紮四肢時應從肢體遠端向近端包紮,以促進靜脈迴流,並露出指(趾)尖,以便觀察血液循環情況。
2、綳帶纏繞時每一周綳帶應遮壓前面綳帶寬度的1/2,以充分固定。包紮開始和終了必須纏繞2周,防止脫落鬆散。
四、骨折固定
骨折固定的目的是避免增加傷害,防止骨折端在搬運過程中移位,損傷周圍神經、血管等軟組織和內臟,同時減輕疼痛,便於運送病員。急救過程中的固定首先需要判別斷是否有骨折的存在。
骨折損傷,通常具有以下特徵:首先有明確的肢體或頸、腰、髖部外傷史。傷後受傷部位立即出現腫、痛各式各樣功能障礙。如果是完全性骨折,可以出現明顯的畸形。有時還可以搬動傷員時感覺到骨擦音或骨擦感,即骨折端互相摩擦的聲音和障礙。換言之,在較嚴重的外傷以後,如果傷員某一部位出現腫、痛和功能障礙,就可以按照骨折傷處理,給予適當的外固定,然後再將傷員送至醫院治療。
車禍及生活中常見並需要在現場進行固定的,有鎖骨、上臂肱骨、前臂尺橈骨、大腿股骨、小腿脛腓骨、頸椎骨、腰椎骨和骨盆等骨折。顱骨和手、足小骨的骨折,可以僅做臨時包紮,不一定要現場固定。
1、鎖骨骨折固定:鎖骨骨折多因摔傷或車禍引起,傷後肩上可以腫脹,觸壓或上肢活動時劇烈疼痛,有時可有明顯隆起等畸形。現場僅將傷側上肢用三角巾、圍巾或衣襟上翻包紮懸吊,並限制傷肢活動即可。
2、上臂肱骨骨折固定:肱骨在外傷骨折後,可以出現上臂的腫脹、淤血、活動障礙及疼痛,有時可有明顯畸形存在。如症狀不典型,檢查可將傷肢伸直並使手腕盡量背伸,輕扣手掌根,力量傳導至上臂骨折部位,可引起疼痛。肱骨骨折在現場可用木板木棍兒、雜志、書本、硬紙夾等敷於上壁內外側,用三角巾疊成帶狀或其他布帶、領帶、皮帶等環繞綁扎3--4匝,然後再用三角巾或綳帶等將上壁懸吊並固定在軀幹上。注意所有硬質外固定物均應在用柔軟的毛巾等敷料襯墊後使用,不要直接敷在肢體上,防止損傷皮膚、軟組織及血管神經。在沒有木板等物品的時候,可以用多根布帶將上臂綁扎固定在軀幹上,然後再屈肘懸吊即可。
3、前臂骨折固定:前臂有尺、橈兩根長骨,如果單根骨骨折,相對比較穩定,可以僅用三角巾等將傷肢懸吊固定即可:如果尺、橈骨雙骨折,其固定的原則與上臂骨折相同。也可以簡單用書本、雜志等物托於前臂下方,然後直接懸吊固定。注意應將肘、腕全部固定,才能真正起到前臂骨折固定作用,兩端任一關節運動,都可以帶動骨折斷端活動。另外,前臂肌間隙狹小,骨折出血腫脹嚴重,可以造成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即壓迫動脈血管,使肌肉缺血壞死。所以,綁扎固定時應松緊適當,並及時調整固定帶。
4、大腿股骨骨折固定:股骨粗大,多因車禍、高空墜落或重物砸傷等巨大外力打擊造成骨折,因此,常合並有軟組織嚴重損傷或大出血。股骨閉合骨折(皮膚沒有破裂)就可以出血800毫升以上,開放骨折出血會更為嚴重。如不及時固定,可因骨折斷端活動而加重出血,經常出現血壓下降或休克等症狀。股骨骨折後,通常大腿腫脹嚴重,可以出現成角畸形或短縮,局部疼痛劇烈,不能站立行走,甚至不能挪動。可以用一塊長木板或木棍等,從傷側腋下直到足跟敷於大腿外側;另一塊木板從大腿根部到內側足跟敷於大腿內側,用6~8根布帶分別在胸部、腰間、髖部、大腿、膝關節、小腿等處綁扎固定,最後將踝關節「8」字固定於90度位。注意所有骨性突起的部位,例如季肋、髖、膝、踝等,務必用於毛巾等敷料襯墊,防止磨損皮膚軟組織。在只有一塊板時,可將木板敷於大腿外側固定:如果沒有外固定物,可以在兩腿間襯墊衣物,然後用領帶、皮帶或其他布帶等將兩下肢綁扎到一起,利用健側肢體作為外固定物。此法也可用於小腿骨折的固定。
5、小腿脛腓骨骨折固定:小腿脛骨前方緊貼皮下,發生骨折後極易穿破皮膚造成開放骨折或骨外露,需要積極止血並盡早固定。另外,小腿和前臂相似,閉合骨折後出血腫脹易造成骨筋膜室綜合征,引起肌肉缺血壞死。所以,固定時也應注意不要綁扎過緊,防止肢體遠端血供不良。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與大腿相似,可以用木板木棍兒或紙板、雜志等敷於腿內、外側,然後用布帶綁扎5~6匝固定,最後將雙踝成90度「8」字綳帶固定。外固定物下面同樣須用布料或衣服襯墊,防止皮膚軟組織磨損;木板長度亦需超過小腿上下的膝、踝關節,才能真正起到固定的作用。在不能找到外固定物的情況下,同樣可以將傷肢與對側健肢綁扎固定。
6、骨盆骨折固定:骨盆是連續軀乾和下肢的重要支撐結構,當髖部或骶尾部被擠壓、撞擊或砸傷時,常可以將骨盆的完整性破壞。骨盆骨折如果沒有損傷盆腔內的臟器,其早期最大的危險是骨折斷端在搬動時互相錯動引起大出血,使傷員休剋死亡。所以在車禍或其他嚴重外傷後,如果傷員雙髖擠壓疼痛,懷疑有骨盆骨折時,應盡快給予包紮固定。可以用衣服、床單、苫布或三角巾等兜住整個臀部,並在兩髖前打結系緊,使骨折骨盆被環繞加壓固定。然後使傷員平卧硬板上,取屈膝位,膝下用衣物等墊實,以減輕傷員的疼痛。
7、胸、腰椎骨折固定:胸、腰椎骨折也是外傷中常見的損傷,在上下椎體間失去原有骨性鎖定聯結結構的情況下,甚至一點輕微的椎體旋轉或屈曲都可能損傷脊髓而造成截癱。所以,當檢查傷員發現腰背部壓痛明顯,局部腫脹,活動困難的時候,就應該按照腰椎骨折進行處理。可以將傷員平仰卧在與肩同寬的木板或長桌面上,用衣物將其頭頸、腰下膝下及足踝部空虛處墊實,然後分別在額、肩、胸、髖、大腿、小腿及踝部用布帶扎緊固定。注意在搬動傷員的時候,要將其當作原木一樣來處理,嚴禁脊柱彎曲或扭轉。多人抬動擔架運送傷員的時候,可將其置於俯卧位,使脊柱輕度背伸;而不要置傷員於仰卧位,使其脊柱呈屈曲狀。脊柱通常是因為外力使其過度屈曲而受傷,故在傷後搬運時,應盡量防止重復受傷的機制。
8、骨折固定時的注意事項
(1)對開放性骨折應先進行有效止血和傷口包紮,然後再固定。
(2)固定時,應在夾板與骨突處及關節處放些軟墊墊好,以免壓迫過久皮膚壞死。
(3)傷肢固定應超過骨折上、下兩個關節。
(4)紗布纏繞不要過緊。四肢固定要露出手指或足趾,以便觀察肢體的血液循環情況。
五、骨折病人的搬運
搬運轉送病人時,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和工具。
病情較輕,轉運路程短,可採用徒手搬運法,如扶持法、抱扶法、雙人拉車式、平抱式等。如懷疑有胸椎骨折,必須3人配合搬運,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扶住腰部和臀部,另一人托起雙下肢,三人同時把病人輕輕平托起或滾到硬板上,絕對不能讓傷員軀干扭曲、屈曲。對懷疑有頸椎損傷的病員,應由3~4人搬運,不能用滾動法,只能用平托法。由一人專托扶病員頭部,保持中立位,並沿身體縱軸方向略加牽引,絕對不能轉動頭部,並由其他2~3人平托搬運到擔架上,頸下放一小枕頭,頭部左右用軟墊或沙袋固定。對骨盆骨折病員可用軟墊襯在臀部兩旁,用寬布單(或褲子)托住傷員臀部搬運。
轉運途中的護理:
1、位置安放要正確,確保身體和擔架固定牢固。昏迷、煩躁者應用布帶約束,避免再次損傷。
2、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吸氧。運送途中經常測脈搏、呼吸,檢查瞳孔及傷口出血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3、對骨折固定及上止血帶的病人,每隔30分鍾觀察肢體遠端血運情況,若發現青紫或蒼白要及時松解。
4、對轉運途中的傷情變化、採取的措施、止血帶時間等,均應記錄在本子上,以便為醫生救護時提供線索。

與小腿骨折包紮圖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