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青枝骨折的症狀

青枝骨折的症狀

發布時間:2021-01-08 06:16:29

1、佝僂病的表現有哪些?

犬佝僂病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障礙,骨骼鈣化不全,骨鹽沉積不足的一種營養性骨病。表現在生長過程中的成骨障礙。本病初期症狀為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出現異嗜,被毛無光澤,逐漸消瘦,生長發育緩慢。以後表現為四肢跖部著地,趾間開張,關節腫脹,前肢腕關節變形及疼痛,呈雙關節狀態,嚴重跛行。長骨變形彎曲,呈「X」或「0」形腿。骨骼疏鬆、腫脹、變形、肋骨與肋軟骨結合部呈患珠狀腫。

治療:加強戶外活動,多曬太陽。

(1)食物中添加魚肝油,5~10毫升/天;或食物中添加骨粉、貝殼粉、鈣粉。

(2)肌肉注射維生素D33萬~5萬單位/千克體重,隔3~4天注射1次。

(3)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10毫升,每天1次,連用3~5天。

(4)壯骨粉沖劑1~2包內服,每日2次。

2、腳掌骨折的症狀是什麼

你好,骨折後患處會疼腫明顯,不能正常行走活動,這時可考慮為骨折,不過最好去拍片看看會更放心些,因為骨折後,就不能再下地活動了,以免斷處移位和錯位,骨頭錯位了只能手術復位固定了。如果拍片確認是骨折,斷處對位良好的情況下,採用夾板體外固定就可以(不必手術),骨頭固定好後再用中葯快速接骨,治療大概在35天左右可基本康復了,恢復正常生活活動。如果拍片骨頭沒有損傷,那麼現在出現的症狀則考慮為軟骨損傷,軟骨屬於軟組織范疇,損傷後不治療或得不到好的中葯治療一般是很難痊癒的,在骨外傷中,骨折並不難治,難治的是軟組織。你的問題建議盡快拍片確診,不管是什麼組織損傷都需要及時治療,單靠在家靜養或外擦一些簡單的活血化淤葯物是很難康復的,時間耽誤久了只會給以後的治療增加困難。 在沒有治療前,最好多休息不要活動患處,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葯物忌用。 胡氏骨科祝你早日康復!

3、關於臨床醫學的問題

1.穩定性骨折--如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輕度椎體壓縮性骨折、橫形骨折等。常見的如單根肋骨骨折、遠節指、趾骨折等。非穩定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嚴重的椎體壓縮性骨折、合並脫位的骨折等。常見的如尺撓骨雙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摺合並掌腕關節脫位等。

2.與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等有氣道阻塞的疾病密切相關.

3.在安靜狀態下健康成人心率大約平均75次/分鍾。

4.人體正常的呼吸頻率為: 16次~18次/分鍾

5.成人瞳孔直徑一般為2.5~4mm,呈正圓形,兩側等大,用葯物縮瞳或擴瞳時,最小可到0.5mm,最大可到8mm。

6.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7.尿細菌培養及菌落計數是診斷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據。

8.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約佔60%~80%,其次為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克雷白桿菌、產氣桿菌、產鹼桿菌、糞鏈球菌、葡萄球菌或綠膿桿菌。偶爾還可由真菌、病毒、寄生蟲等致病。

9.(1)感染。(2)循環衰竭或急性腎功能衰竭。(3)血栓、栓塞性合並症。(4)其他。由於長期過度限鈉及利尿等可導致低鈉血症、低血鉀等電解質紊亂;由於蛋白質從尿中排出過多,而出現蛋白質及與之結合的微量元素如鋅、銅等的丟失,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傷口癒合緩慢、貧血等並發症;也可出現維生素D缺乏,鈣、磷代謝障礙等。

10.急性腎盂腎炎的典型症狀是發熱、寒戰、腰痛、腎區叩痛、尿急、尿頻等。

4、活動性佝僂病是什麼病?嚴重嗎,

臨床表現 佝僂病臨床表現包括非特異性症狀、骨骼特徵改變和其他系統改變。 佝僂病活動期分為早期、激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 早期: 多見於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以內)嬰兒。可有多汗、枕禿、易激惹、夜驚等非特異性神經精神症狀。此期無骨骼病變。血鈣、血磷正常或稍低,鹼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 降低。骨X線片長骨幹骺端無異常或見臨時鈣化帶模糊變薄、干骺端稍增寬。 激期: 骨骼體征: <6個月嬰兒,可見顱骨軟化體征(乒乓感); > 6個月嬰兒,可見方顱、手(足)鐲、肋串珠、肋軟骨溝、雞胸、O型腿、X形腿等體征。血鈣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顯下降,AKP增高。血25-(OH)D 、1,25-(OH)2D 顯著降低.骨X線片長骨骺端增寬,臨時鈣化帶消失,呈毛刷狀或杯口狀,骨骺軟骨盤加寬> 2mm。 恢復期:早期或活動期患兒經日光照射或治療後症狀消失,體徵逐漸減輕或消失。血鈣、血磷、AKP 、 25-(OH)D 、1,25-(OH)2D 逐漸恢復正常。骨X線片長骨幹骺端臨時鈣化帶重現、增寬、密度增加,骨骺軟骨盤<2mm。 後遺症期:多見於3歲以後的兒童,因嬰幼兒期嚴重佝僂病,可遺留不同程度的骨骼變形。一般無臨床症狀,血生化檢查正常。 VitD缺乏除骨骼病變化,還可影響其他組織器官,使運動發育延遲,如肌肉鬆弛、肌力(肌張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反復感染。兒童VitD缺乏可能與某些成人期慢性疾病有關,如糖尿病、哮喘、多發性硬化等。 VitD缺乏高危因素、臨床症狀與體征有助於診斷,確診需血生化、骨X線攝片。血清25-(OH)D 是VitD營養狀況的最佳指標,應逐步開展。 鑒別診斷 VitD缺乏性佝僂病需與其他非VitD缺乏性佝僂病(如腎性骨營養障礙、腎小管性酸中毒、低血磷抗VitD性佝僂病、范可尼綜合征),內分泌、骨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低、軟骨發育不全、黏多糖病)等鑒別。 兒童患慢性腹瀉或肝膽、胰腺疾病或服用抗癲癇葯物可影響VitD在體內的吸收、代謝、羥化,導致繼發性VitD缺乏,亦需鑒別。 兒童佝僂病治療療效監測 治療目的為控制病情及防止骨骼畸形,治療原則以口服為主。 VitD制劑選擇、劑量大小、療程長短、單次或多次,途徑(口服或肌注)應根據患兒具體情況而定,強調個體化給葯。 劑量為2000-4000U/d (50-100μg/d)時,1個月後改為400U/d(10μg/d)。 口服困難或腹瀉等影響吸收時,可採用大劑量突擊療法, VitD15-30萬U(3.75-7.5mg)/次,肌注,1-3個月後VitD再以400U/d(10μg/d)維持.用葯1個月後應隨訪,如症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均無改善時應考慮其他疾病、注意鑒別診斷,同時應避免高鈣血症、高鈣尿症及VitD過量。 活動性病例在冬春季較多見。發病率北方較南方高,工業性城市較農村高。本病預後一般良好,嚴重者可發生骨骼畸形。本病屬中醫「五遲」、「五軟」、「雞胸」等范疇。 本病多見於3月一2歲小兒.主要表現為正處於生長中的骨骼的病變、肌肉鬆弛和神經興奮性的改變。佝僂病的骨骼改變常在維生素D缺乏後數月出現,患有骨軟化症孕婦的母乳喂養兒可在出生後2個月內出現佝樓病症狀。重症佝僂病患兒還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礙,並可影響智能發育和免疫功能。本病在臨床上可分期如下: (一)初期多見於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的嬰兒,主要表現神經興奮性增高,如易激惹、煩惱、夜間啼哭、睡眠不安、汗多刺激頭皮而搖頭出現枕禿等。這些非特異性症狀可作為臨床早期診斷的參考依據。此期常無骨胳病變,X線骨片可正常、或鈣化帶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鈣、血磷降低,鹼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二)激期維生素D缺乏的嬰兒如不經治療,症狀會繼續加重,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鈣、磷代謝失常和典型的骨骼改變。<6月的佝僂病嬰兒以顱骨改變為主,顱骨薄、前鹵邊緣較軟,檢查者用指尖輕輕壓迫枕骨或頂骨的後部,可有壓乒乓球樣的感覺;6月齡以後,盡管病情仍在進展,但顱骨軟化逐漸消失、額骨和頂骨雙側骨樣組織增生呈對稱性隆起,至7-8個月時變成「方盒樣』頭型即方頭,嚴重時呈鞍狀或十字狀顱形,頭圍也較正常增大。「方盒樣」頭應與前額寬大的頭型區別。胸廓骨骼改變多見於1歲左右患兒,肋骨骨骺端因骨樣組織堆積而膨大,於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可捫及圓形隆起。以第7-10肋骨最明顯,從上至下如串珠樣突起,稱佝僂病串珠(rachiticrosary);肋骨骺部內陷,胸骨向前突起,形成雞胸樣畸形,如胸骨劍突部向內凹陷,即成漏斗胸;膈肌附著處的肋骨受牽拉而內陷,形成一道橫溝,稱為郝氏溝(Harrisongroove),這些胸廓病變都會影響呼吸功能。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鈍圓形環狀隆起。稱佝僂病手、足鐲;由於骨質軟化與肌肉關節鬆弛,小兒雙下肢在開始站立與行走後因負重可出現股骨、脛骨、腓骨彎曲.形成嚴重膝內翻(「O」型)或膝外翻(「X」型)畸形。正常1歲內小兒亦可有生理性彎曲和輕微的姿勢變化,如足尖向內、或向外等,以後會自然矯正.須予以鑒別。患兒在會坐和站立後,因韌帶鬆弛可致脊柱畸形。嚴重低血磷導致肌肉糖代謝障礙,使全身肌肉鬆弛、乏力,肌張力降低,坐、立、行等運動功能發育落後,腹肌張力低下致腹部膨隆如蛙腹。重症患兒腦發育亦受累,表情淡漠,語言發育遲緩,條件反射形成緩慢;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貧血常見。此期血生化檢測除血清鈣稍低外,其餘指標改變更加顯著;x線長骨片顯示骨髓端鈣化帶消失,呈杯口狀、毛刷樣改變,骨骺軟骨帶增寬(>2mm),骨質稀疏,骨皮質變薄,可有骨幹彎曲變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無臨床症狀。 (三)恢復期患兒經治療和日光照射後,臨床症狀和體征會逐漸減輕、消失;血清鈣、磷濃度逐漸恢復正常,鹼性磷酸酶約需l-2月降至正常水平;骨骺X線影象在治療2-3周後有所改善;出現不規則的鈣化線,以後鈣化帶緻密增厚,骨質密度逐漸恢復正常。 (四)後遺症期嬰幼兒期重症佝僂病可殘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多見於>2歲的兒童。無任何臨床症狀,血生化正常,其骨骺干骺端活動性病變不復存在。

5、佝僂病的三個症狀,三個體征、三個誘因、三個步驟

佝僂病即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於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鈣、磷代謝紊亂,產生的一種以骨骼病變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
佝僂病主要的特徵是生長著的長骨幹骺端軟骨板和骨組織鈣化不全,維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鈣化不全。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歲以內(尤其是3~18個月的)嬰幼兒,可以通過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得以預防。近年來,重度佝僂病的發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僂病患病率高於南方,輕、中度佝僂病發病率仍較高。可以在體檢時發現,也可能首發表現為低鈣驚厥、生長遲緩、萎靡、易激惹或者嬰兒期易於發生呼吸道感染。
病因
1.圍生期維生素D不足
研究指出雖然母親孕後期每日補充400IU的維生素D,對於足月兒血循環中25-OH-D3的影響很小,但是與孕期規律補充的母親相比,孕期母親未補充者,新生兒的維生素D很快就降至缺乏的水平,因此早產、雙胎更易於貯存不足。
2.日照不足
由於城市生活中高大建築阻擋日光照射;大氣污染;寒冷的冬季日照短,紫外線較弱;沒有充足時間的室外活動;或者室外活動時皮膚暴露少;不論是氣候、季節、大氣雲量、緯度、膚色、皮膚暴露都可影響內源性維生素D的生成。
3.生長速度快
如低體重、早產、雙胎、疾病等因素,嬰兒恢復後,生長發育相對更快,需要維生素D多,但體內貯存的維生素D不足,易發生佝僂病。
4.食物中補充維生素D不足
因天然食物中含維生素D少,純母乳喂養,沒有充足的戶外活動,如不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的罹患危險增加。
5.疾病和葯物影響
胃腸道或肝膽疾病影響維生素D吸收,如嬰兒肝炎綜合征、慢性腹瀉等,肝、腎嚴重損害可致維生素D羥化障礙,1,25-OH2-D3生成不足而引起佝僂病。長期服用抗驚厥葯物可使體內維生素D不足,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可刺激肝細胞微粒體的氧化酶系統活性增加,使維生素D和25-OH-D3加速分解為無活性的代謝產物。糖皮質激素有對抗維生素D對鈣的轉運作用。[2-3]

臨床表現
多見於嬰幼兒,特別是3~18月齡。主要表現為生長最快部位的骨骼改變,並可影響肌肉發育及神經興奮性的改變,年齡不同,臨床表現不同。本病在臨床上可分期如下:
1.初期(早期)
見於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以內小嬰兒。多為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如易激惹、煩鬧、多汗、枕禿等。此期常無骨骼病變,骨骼X線可正常,或鈣化帶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鈣下降,血磷降低,鹼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2.活動期(激期)
當病情繼續加重,出現PTH功能亢進和鈣、磷代謝失常的典型骨骼改變。6月齡以內嬰兒佝僂病以顱骨改變為主,前囟邊緣軟,顱骨薄,輕按有「乒乓球」樣感覺。6月齡以後,骨縫周圍亦可有乒乓球樣感覺,但額骨和頂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漸增厚,至7~8個月時,頭型變成「方顱」,頭圍也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樣組織堆積而膨大,沿肋骨方向於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可觸及圓形隆起,從上至下如串珠樣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顯,稱佝僂病串珠;嚴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鈍圓形環狀隆起,稱手、足鐲。1歲左右的小兒可見到胸骨和鄰近的軟骨向前突起,形成「雞胸樣」畸形;嚴重佝僂病小兒胸廓的下緣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溝或郝氏溝。
患兒會坐與站立後,因韌帶鬆弛可致脊柱畸形。由於骨質軟化與肌肉關節鬆弛,1歲後,開始站立與行走後雙下肢負重,可出現股骨、脛骨、腓骨彎曲,形成嚴重膝內翻(「O」形)或膝外翻(「X」形)樣下肢畸形。可能因為嚴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謝障礙,使全身肌肉鬆弛,肌張力降低和肌力減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鈣稍低外,其餘指標改變更加顯著。X線顯示長骨鈣化帶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樣、杯口狀改變;骨質稀疏,骨皮質變薄;可有骨幹彎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無臨床症狀。
3.恢復期
以上任何期經治療或日光照射後,臨床症狀和體徵逐漸減輕或消失。血鈣、磷逐漸恢復正常,鹼性磷酸酶需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療2~3周後骨骼X線改變有所改善,出現不規則的鈣化線,以後鈣化帶緻密增厚,逐漸恢復正常。
4.後遺症期
多見於2歲以後的兒童。因嬰幼兒期嚴重佝僂病,殘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如O型腿、X型腿、雞胸等。無任何臨床症狀,血生化正常,X線檢查骨骼干骺端病變消失。[4]

診斷
診斷依據臨床表現、血生化及骨骼X線檢查。

鑒別診斷
本病早期的神經興奮性增高的症狀無特異性,需與如下疾病鑒別:
1.軟骨營養不良
是一遺傳性軟骨發育障礙,出生時即可見四肢短、頭大、前額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後凸。根據特殊的體態(短肢型矮小)及骨骼X線作出診斷。
2.低血磷抗維生素D佝僂病
本病多為性連鎖遺傳,亦可為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也有散發病例。為腎小管重吸收磷及腸道吸收磷的原發性缺陷所致。佝僂病的症狀多發生於1歲以後,因而2~3歲後仍有活動性佝僂病表現;血鈣多正常,血磷明顯降低,尿磷增加。對用一般治療劑量維生素D治療佝僂病無效時應與本病鑒別。
3.遠端腎小管性酸中毒
為遠曲小管泌氫不足,從尿中丟失大量鈉、鉀、鈣,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質脫鈣,出現佝僂病體征。患兒骨骼畸形顯著,身材矮小,有代謝性酸中毒,多尿,鹼性尿,除低血鈣、低血磷之外,血鉀亦低,血氨增高,並常有低血鉀症狀。
4.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
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可分二型:Ⅰ型為腎臟1-羥化酶缺陷,使25-OH-D3轉變為1,25-OH2-D3發生障礙,血中25-OH-D3濃度正常;Ⅱ型為靶器官受體缺陷,血中1,25-OH2-D3濃度增高。兩型臨床均有嚴重的佝僂病體征,低鈣血症、低磷血症,鹼性磷酸酶明顯升高及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Ⅰ型患兒可有高氨基酸尿症;Ⅱ型患兒的一個重要特徵為脫發。
5.腎性佝僂病
由於先天或後天原因所致的慢性腎功能障礙,導致鈣磷代謝紊亂,血鈣低,血磷高,甲狀旁腺繼發性功能亢進,骨質普遍脫鈣,骨骼呈佝僂病改變。多於幼兒後期症狀逐漸明顯,形成侏儒狀態。[5]

治療
1.目的在於控制活動期,防止骨骼畸形。治療的原則應根據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口服維生素D一般劑量為每日2000IU~4000IU,或1,25-OH2-D30.5μg~2.0μg,一月後改預防量400IU/日。大劑量治療應有嚴格的適應證。當重症佝僂病有並發症或無法口服者可大劑量肌肉注射維生素D,3個月後改預防量。治療1個月後應復查,如臨床表現、血生化與骨骼X線改變無恢復徵象,應與抗維生素D佝僂病鑒別。
2.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我國每日膳食鈣供給量0~6個月為300mg,7~12個月為400mg,l~3歲為600mg。只要母乳充足或攝入足夠的配方奶,可滿足嬰幼兒的鈣營養。佝僂病的治療一般無需補鈣,除非並發手足搐搦症等低鈣表現。
3.除採用維生素D治療外,應注意加強營養,保證足夠奶量,及時添加轉乳期食品,堅持每日戶外活動。
4.對已有骨骼畸形的後遺症期患兒應加強體格鍛煉,可採用主動或被動運動的方法矯正。對於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高危因素時,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應避免過早的承力性運動(如避免過早練習坐、站、扶掖下蹦跳等)。如已經出現下肢畸形可作肌肉按摩(O型腿按摩外側肌,X型腿按摩內側肌),增加肌張力,以糾正畸形。嚴重骨骼畸形可考慮外科手術矯治。

預防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可預防的疾病,如果嬰幼兒有足夠時間戶外活動,可以預防發病。因此,現認為確保兒童每日獲得維生素D400IU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1.母乳喂養或者部分母乳喂養足月嬰兒,應在生後2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400IU/日,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生後1周開始補充維生素D800IU/日;均補充至2歲。如果生長速度快,即便夏季陽光充足時,也不宜減量或停用維生素D。一般可不加服鈣劑,但乳類攝入不足和營養欠佳時可適當補充微量營養素和鈣劑。
2.非母乳喂養的嬰兒、每日奶量攝入小於1000ml的兒童,應當補充維生素D400IU/日。
3.青少年攝入量達不到維生素D400IU/日者,如奶製品攝入不足、雞蛋或者強化維生素D食物少,應當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IU/日。

6、佝僂病是什麼病?它有什麼症狀?

犬佝僂病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障礙,骨骼鈣化不全,骨鹽沉積不足的一種營養性骨病。表現在生長過程中的成骨障礙。本病初期症狀為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出現異嗜,被毛無光澤,逐漸消瘦,生長發育緩慢。以後表現為四肢跖部著地,趾間開張,關節腫脹,前肢腕關節變形及疼痛,呈雙關節狀態,嚴重跛行。長骨變形彎曲,呈「X」或「0」形腿。骨骼疏鬆、腫脹、變形、肋骨與肋軟骨結合部呈患珠狀腫。

治療:加強戶外活動,多曬太陽。

(1)食物中添加魚肝油,5~10毫升/天;或食物中添加骨粉、貝殼粉、鈣粉。

(2)肌肉注射維生素D33萬~5萬單位/千克體重,隔3~4天注射1次。

(3)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10毫升,每天1次,連用3~5天。

(4)壯骨粉沖劑1~2包內服,每日2次。

7、青枝骨折的症狀是什麼?怎樣判定是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一般是指青少年才有的骨折類型。一般發生在四肢!由於青少年骨骼中有機物的成分大於三分之一,無機物的成分少於三分之二,而使青少年骨骼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 再加上青少年的力量有限,當遭受外力骨折時一般不會發生離斷,而是有一定的骨組織相連,就像春天的嫩嫩的柳條,盡管用了很大的勁來折,可你卻不會把它折斷,總有那麼一些皮,纖維什麼的連在一起!這樣的骨折在外形上有畸形,可不需要手術治療,只用石膏或夾板固定,一個月後可基本痊癒!

與青枝骨折的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