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的拼音怎麼寫

骨折的拼音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1-01-05 16:32:17

1、在括弧內填上正確的拼音。zhéshé1. 折 ()斷枝 折 ()花落骨 折 ()

1.zhé shé zhé zhé shé
2.huo hé huó hé huó

2、破傷風皮試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疾病。
另外,有一種特殊的破傷風,是由於新生兒斷臍所致,俗稱臍風、撮口,因其常在斷臍後7日左右發病,故又稱「七日風」。
[病原學]
這種細菌廣泛存在於泥土和人畜糞便中,它可通過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如傷口、骨折、燒傷,甚至木刺或銹針刺傷)而侵入人體,並在傷口深部缺氧環境中生長繁殖,產生大量破傷風桿菌病毒,作用於神經系統,引起全身特異性感染。
[流行病學]
[臨床表現]
破傷風一般在細菌入侵後1—2周開始出現症狀(極少數人有短至24小時或長達幾個月才出現症狀的)。
一般在傷後6~10天發病,也有傷後24小時或數周後才發病的。
發病時間短,症狀越嚴重,病人的危險性也就越大。起初先有乏力、頭暈、頭痛、煩躁不安、打呵欠等前驅症狀。接著可出現強烈能的肌肉收縮。首先是面部肌肉開始,張口困難、牙關緊閉;表情肌痙攣,病人出現「苦笑」面容;背部肌肉痙攣,頭後仰出現所謂的「角弓反張」;如發生呼吸肌或噴痙攣,可造成呼吸停止,病人窒息死亡。
這種全身肌肉痙攣持續幾分鍾不等,間隔一段時間又反復發作。任何輕微的刺激如光線、聲響、說話、吹風均可誘發。
[診斷]
[治療]
一旦患了破傷風,應送醫院進行槍救,並隔離病人,保持安靜環境,必要時作氣管切開,保證呼吸道通暢。
應用大劑量破傷風抗毒素,以中和體內毒素。
內治:以祛風定痙為主。先吞服萬靈丹2粒以發汗,再用五虎追風散(蟬衣、南星、天麻、全蠍、僵蠶)煎服,另加0.8-1.5克沖服。服葯前先服黃酒60克作葯引,或用玉真散2—3克分2次吞服,熱陳酒一盅調服;或蟬衣15克(去頭足)研末,陳酒吞服。亦可用紅蓖麻根(鮮)為主葯,每天125—25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幾次口服,兒童劑量酌減。
外治:對傷口出現感染或引流不暢者,應給予清創。清創應在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之後,或將抗毒血清加入麻葯中。在局部浸潤麻醉下進行。清創後外敷玉真散;創口出膿後,改用三三七丹、生肌玉紅膏;膿盡新生,則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
破傷風抗毒素--系用破傷風類毒素免疫馬血漿所製得的抗毒素球蛋白制劑。用於治療及預防破傷風。
皮下注射在上臂三角肌處。同時注射類毒素時,注射部位須分開。肌內注射應在上臂三角或臀大肌外上。皮下、肌注無異常者方可靜脈注射。
靜注應緩慢,開始不超過1ml/分。以後不超過4ml/分,靜注1次不超過40ml,兒童不超過0.8ml/kg,亦可稀釋後靜滴。
用量:
1.預防:皮下或肌注每次1500~3000單位,兒童與成人相同。傷勢重者加1~2倍。經5~6日還可重復。
2.治療:第1次肌內或靜脈注射5萬~20萬單位,兒童與成人同,以後視病情而定,傷口周圍可注抗毒素。初生兒24小時內肌內或靜注2萬~10萬單位。
[預後]
[預防]
參考資料:
燒燙傷後應防破傷風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侵入人體傷口後,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種急性特異性感染。?
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於泥土和人畜糞便中,它通常並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粘膜,但人體皮膚出現外傷時,如開放性損傷、開放性骨折、燒燙傷等,甚至細小的傷口如刺傷,均可能發生破傷風。?
臨床上,破傷風的治療非常困難,死亡率高,而預防的效果極佳,普遍使用破傷風抗毒血清被動免疫法預防的外傷者,發生破傷風的概率只有萬分之一左右。?
燒燙傷屬於開放性創傷,它符合破傷風發病所需的一切因素和條件,特別是嚴重性燒燙傷,創面癒合時間長達數月,都會給破傷風桿菌有機可乘。
所以燒燙傷後也需要常規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破傷風的發生。有少數燒燙傷病人認為,燒燙傷只是皮傷肉不傷,加上害怕打針疼痛而拒絕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這是十分錯誤而且是極其危險的。
破傷風類毒素和破傷風抗毒素能否同用?
破傷風類毒素是用來預防破傷風的一種免疫疫苗。為了防止破傷風病的發生,醫生給病人注射一定量的破傷風類毒素,從而達到預防破傷風病的目的。
而破傷風抗毒素是用對破傷風病具有免疫力的人或動物血清經加工精製而成的免疫抗體,注射到人體後,可直接對破傷風起到抵抗的作用,但這種抗毒素是被動的,而且在體內只能維持很短時間,因此,最根本的還是應該注射破傷風類毒素,以使體內產生自動免疫抗體,從而達到長久的預防皮傷風的目的。
破傷風類毒素是用破傷風菌經減毒加工處理後製成的疫苗,注射到人體後需要經過一定時間後人體才會產生自動免疫力。因此,如果人體未接種過破傷風類毒素而發生外傷,或是剛剛注射破傷風類毒素而自身尚產生免疫抗體時發生外傷,為防止感染破傷風,應首先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以使被動免疫和自動免疫銜接起來,從而達到預防破傷風的目的。若已經注射過破傷風類毒素的人類發生外傷後,沒有必要再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因為做為類毒素的抗原和抗毒素的抗體同時注射後也會發生拮抗作用而使相互作用降低,失去免疫效果。
科技之光
新生兒破傷風對小兒智力有影響嗎?
新生兒破傷風是新生兒出生後臍部感染破傷風桿菌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以牙關緊閉和全身肌肉抽筋為特徵。
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於人和動物的糞便中。這種細菌抵抗力強,普通消毒葯物對其無效,需要用高壓消毒或含碘的消毒葯物才能將其殺死。接生時如用被破傷風桿菌污染,而且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剪刀、線繩剪斷或結扎臍帶,細菌即可從臍部進入血液引起疾病。
如果臍部感染了破傷風桿菌,大約在7天左右出現症狀,故俗稱「七日風」,症狀出現越早,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一般新生兒以哭鬧不安起病,患兒想吃奶,但口張不大,吃奶困難。此後第2天就出現面部肌肉抽動,口角向外牽引,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僵硬並出現抽筋。此時小兒對任何刺激如聲音、強光、撫摸、喂水、打針等都可誘發抽筋。當呼吸肌、喉肌痙攣時,患兒可出現呼吸困難、青紫、窒息。如果本病不能及時、有效地治療,患兒抽筋次數會越來越多,嚴重缺氧可致腦細胞缺氧壞死,部分患兒可由於缺氧、窒息、繼發感染而死亡,存活者智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破傷風死亡率高,病情嚴重。故我們應該嚴格實行科學接生法,接生員的手以及接生用具均應嚴格消毒,防止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生。
外傷忌打破傷風抗毒素
兒童生性活潑好動,日常生活中難免發生外傷。為了預防破傷風的發生,就診時家長常要求注射TAT(破傷風抗毒素),其實大可不必。
TAT雖然有預防破傷風發生的作用,但它是一種異種蛋白的抗毒素血清,反復注射後會刺激人體對其產生相應抗體,不僅可使葯效下降,而且患兒還易發生過敏反應,甚至會得血清病,如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死亡。
事實上,只要注射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俗稱「白、百、破」)三聯疫苗的6歲以下兒童,其體內已有足夠抵抗破傷風毒素的抗體存在,外傷後不需再注射TAT。因而,當您的孩子發生外傷後,去醫院看病時,應帶上孩子的預防接種卡,以供醫生參考。
其實,孩子如只是輕微的外傷,可先進行簡單的家庭護理,以防感染。首先,用冷開水或碘酒清洗傷口,然後用創可貼或消毒紗布包紮,也可擦些紅葯水。重要的是應避免傷口接觸水,以免發炎。但若有異物進入皮膚或有傷口化膿等症狀,應立即送醫院外科處理,以免發生意外。
(曹霞)
破傷風抗毒素使用說明書
[葯品名稱]
通用名:破傷風抗毒素
商品名:
英文名:Tetanus
Antitoxin
漢語拼音:Poshangfeng
Kangsu
主要組成成分:經胃酶消化後的馬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性狀]
本品為無色或淡黃色的澄明液體,含少量防腐劑,久置可析出少量能搖散的沉澱。
[葯理作用]
本品含特異性抗體,具有中和破傷風毒素的作用,可用於破傷風梭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
[適應症]
用於預防和治療破傷風。已出現破傷風或其可疑症狀時,應在進行外科處理及其他療法的同時,及時使用抗毒素治療。開放性外傷(特別是創口深、污染嚴重者)有感染破傷風的危險時,應及時進行預防。凡已接受過破傷風類毒素免疫注射者,應在受傷後再注射1針類毒素加強免疫,不必注射抗毒素;未接受過類毒素免疫或免疫史不清者,須注射抗毒素預防,但也應同時開始類毒素預防注射,以獲得持久免疫。
[用法用量]
用法:皮下注射應在上臂三角肌附著處。同時注射類毒素時,注射部位須分開。肌內注射應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經過皮下或肌內注射未發生反應者方可作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應緩慢,開始每分鍾不超過1ml,以後每分鍾不宜超過4ml。一次靜脈注射不應超過40ml,兒童每1kg體重不應超過0.8ml,亦可將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鈉注射液等輸液中靜脈點滴。靜脈注射前將安瓿在溫水中加熱至接近體溫,注射中發生異常反應,應立即停止。
用量:
1.預防:1次皮下或肌內注射1500~3000IU,兒童與成人用量相同;傷勢嚴重者可增加用量1~2倍。經5~6日,如破傷風感染危險未消除,應重復注射。
2.治療:第1次肌內或靜脈注射50000~200000IU,兒童與成人用量相同;以後視病情決定注射劑量與間隔時間,同時還可以將適量的抗毒素注射於傷口周圍的組織中。初生兒破傷風,24小時內分次肌內或靜脈注射20000~100000IU。
[不良反應]
1.過敏休克:可在注射中或注射後數分鍾至數十分鍾內突然發生。患者突然表現沉鬱或煩躁、臉色蒼白或潮紅、胸悶或氣喘、出冷汗、惡心或腹痛、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重者神志昏迷虛脫,如不及時搶救可以迅速死亡。輕者注射腎上腺素後即可緩解;重者需輸液輸氧,使用升壓葯維持血壓,並使用抗過敏葯物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進行搶救。
2.血清病:主要症狀為蕁麻疹、發熱、淋巴結腫大、局部浮腫,偶有蛋白尿、嘔吐、關節痛,注射部位可出現紅斑、瘙癢及水腫。一般系在注射後7~14天發病,稱為延緩型。亦有在注射後2~4天發病,稱為加速型。對血清病應對症療法,可使用鈣劑或抗組織胺葯物,一般數日至十數日即可痊癒。
[禁忌]
過敏試驗為陽性反應者慎用,詳見脫敏注射法。
[注意事項]
1.本品為液體製品。製品混濁、有搖不散的沉澱、異物或安瓿有裂紋、標簽不清,過期失效者均不能使用。安瓿打開後應一次用完。
2.每次注射須保存詳細記錄,包括姓名、性別、年齡、住址、注射次數、上次注射後的反應情況、本次過敏試驗結果及注射後反應情況、所用抗毒素的生產單位名稱及批號等。
3.注射用具及注射部位應嚴格消毒。注射器宜專用,如不能專用,用後應徹底洗凈處理,最好乾烤或高壓蒸汽滅菌。同時注射類毒素時,注射器須分開。
4.使用抗毒素須特別注意防止過敏反應。注射前必須先做過敏試驗並詳細詢問既往過敏史。凡本人及其直系親屬曾有支氣管哮喘、枯草熱、濕疹或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病史,或對某種物質過敏,或本人過去曾注射馬血清制劑者,均須特別提防過敏反應的發生。
(1)過敏試驗:用氯化鈉注射液將抗毒素稀釋10倍(0.1ml抗毒素加0.9ml氯化鈉注射液),在前掌側皮內注射0.05ml,觀察30分鍾。注射部位無明顯反應者,即為陰性,可在嚴密觀察下直接注射抗毒素。如注射部位出現皮丘增大、紅腫、浸潤,特別是形似偽足或有癢感者,為陽性反應,必須用脫敏法進行注射。如注射局部反應特別嚴重或伴有全身症狀,如蕁麻疹、鼻咽刺癢、噴嚏等,則為強陽性反應,應避免使用抗毒素。如必須使用時,則應採用脫敏注射,並做好搶救准備,一旦發生過敏休克,立即搶救。
無過敏史者或過敏反應陰性者,也並非沒有發生過敏休克的可能。為慎重起見,可先注射小量於皮下進行試驗,觀察30分鍾,無異常反應,再將全量注射於皮下或肌內。
(2)脫敏注射法:在一般情況下,可用氯化鈉注射液將抗毒素稀釋10倍,分小量數次作皮下注射,每次注射後觀察30分鍾。第1次可注射10倍稀釋的抗毒素0.2ml,觀察無紫紺、氣喘或顯著呼吸短促、脈搏加速時,即可注射第2次0.4ml,如仍無反應則可注射第3次0.8ml,如仍無反應即可將安瓿中未稀釋的抗毒素全量作皮下或肌內注射。有過敏史或過敏試驗強陽性者,應將第1次注射量和以後的遞增量適當減少,分多次注射,以免發生劇烈反應。
5.門診病人注射抗毒素後,須觀察30分鍾始可離開。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葯]
尚不清楚。
[葯物相互作用]
尚不清楚。
[規格]
預防用1500IU/瓶;治療用10000IU/瓶。
[貯藏]
2~8℃避光乾燥處保存。
[包裝]
[有效期]
抗毒素裝20%(應不低於16%)超量者有效期為5年;抗毒素裝10%(應不低於8%)超量者有效期為3年。
[批准文號]XXXX
[生產企業]
XXXXXXX公司
地址
電話
注:
①[商品名]、[適應症]、[用法用量]、[規格]、[包裝]
、[有效期]由企業按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內容填寫;

[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等項目如有必要,企業可自行增加內容。

3、骨折的「折」拼音是"she"還是"zhe」二聲

SHE

4、誰知道股骨矩是什麼意思?

股骨矩是指在股骨頸、干連接的內後方,形成緻密的縱形板。

股骨矩板狀面稍呈弧形,沿小轉子的前外側垂直向上,上極與股骨頸後側骨皮質融合,下極與小轉子下方的股骨幹後內側骨皮質融合。

前緣與股骨上端前內側骨皮質相連,後緣在股骨上端外後側相連。股骨矩的存在決定了轉子間骨折(亦稱粗隆間骨折)的穩定性。

(4)骨折的拼音怎麼寫擴展資料

股骨矩位於小粗隆深部到股骨頸中軸後側的一個增厚的骨嵴,在股骨頸與股骨乾的連接處,其上端與股骨頸後側上中1/3 交界處的皮質骨融合,下端與股骨幹上部小粗隆下緣的皮質骨融合。股骨矩游離緣伸向髓腔,呈三菱柱狀。

目前認為股骨矩內側較厚,外側分散為薄層骨板。其內側部又稱緻密部, 由緻密的骨皮質構成, 其基底與股骨內側骨皮質相連;外側部又稱分層部, 由3~5層薄骨板組成。

也有學者將股骨矩分為三個區域承擔不同作用:股骨矩內段皮質骨結構、中部緻密松質骨、外段平行排列骨板。安永勝等通過X 線片研究認為股骨矩可分為四種類型,即弧線型、骨小梁型、斷線型和融合型。

5、筋斷骨折正確讀音拼音

筋斷骨折這四個字得讀音應該是jin an gu zhe,其中折這個字是個多音字,分別讀she和zhe,但在這個四字詞語里,應該是讀zhe。希望能夠幫到你!

6、「斷折」的「折」字的讀音

「折」字的讀音有三種:zhé、shé、zhē。

詞性、詞義及用法不同時,「折」的讀音不同。
作姓氏時讀shé;名詞、量詞讀zhé;動詞有三個讀音,大體上可以根據意義和用法加以區分:

(一)表示翻轉、倒過來倒過去的意思,讀zhē,如折跟頭、折騰。
(二)表示經濟上的虧損,讀shé。如折本。
(三)表示彎曲、回轉、轉變方向、折服、折扣、折疊等意思讀zhé。如折斷、打折、骨折。
(四)表示斷的狀態讀shé,如樹枝折了、皮帶折了。

此外,shé多用於口語中的單音詞,可作補語;zhé一般用於復合詞,可以帶賓語、補語。

綜上所述,「斷折」和「折斷」的讀音截然不同,「折斷」中的「折」表示用「彎曲」的辦法來「斷」。而「斷折」中的「折」並不是表示彎曲,而是表示「斷」的狀態,所以應讀「shé」。

試一試讀下面的句子:
1.老師教我們玩折紙游戲。(zhé)
2.小明從單杠上摔下來,摔折了腿。(shé)
3.今天商店裡在打折,快去買吧。(zhé)
4.演員在舞台上折了一個跟頭。(zhē)

7、骨折,骨頭折了,這里折分別怎麼讀?

骨折,讀 zhé,
骨頭折了,讀shé
都是斷了的意思

與骨折的拼音怎麼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