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橈骨中段骨折的手術記錄如何寫?
患於多少時間入室後,取仰卧位,施行臂叢麻醉,生效後消毒鋪巾術野,取橈側縱型切口。長8CM ,護膚,止血,鈍性逐層分離,暴露骨折端。術中直視下骨折端的情況。。。。清理骨折斷。試復位,效果滿意,取幾孔鋼板置於骨折處逐一鑽孔,測孔深《記錄孔深*CM。螺釘長度*CM,上螺釘幾顆》。完畢,活動患肢功能正常。固定可靠。C貝下觀察骨折端對位對線情況,內固定情況及螺釘長度情況。無誤,清洗傷口<註明用什麼葯>清點器戒,如數,關閉傷口,逐層縫合至皮.留置引流條.無菌敷料包紮,石膏後托外固定,術畢,術程幾小時,術程順利,麻醉滿意,書中岀血多少?有無輸血?幾時病人安返病房。
2、髕骨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手術步驟
1.體位 仰卧位;
2.切口、顯露 前側U形切口較為適宜,顯露較橫切口充分,術後切口與骨折部分不易發生粘連而影響屈曲功能;
3.探查和清理關節腔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後,向上翻開皮瓣,即可見到髕骨骨折塊。損傷嚴重者,骨折塊的分離較大,兩側的關節囊和股四頭肌擴張部的撕裂亦大。將近、遠兩端骨折塊拉開,即可進入關節腔,顯露並探查股骨前面,徹底清除關節內積血、骨碎屑以及骨折塊間夾有的軟組織;
4.復位 先伸直膝關節,以鬆弛股四頭肌,利用巾鉗夾住骨折塊牽拉對攏,使之復位並由助手暫時保持定位;
5.內固定 對兩骨折塊較大的髕骨橫斷折,常用不銹鋼絲作為內固定物。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下列3種:
⑴環扎固定法:用18~28號不銹鋼絲,以粗圓針引導,緊貼髕骨緣在周圍軟組織內縫合一圈,然後將髕骨折復位,把鋼絲逐漸收緊、擰牢。這方法比較簡單,固定也較完善,但易產生成角畸形,一般適用於移位不太大的骨折或尚能復位的粉碎性骨折;
⑵貫穿固定法:用2mm鑽頭在近側骨折塊斷面上1cm的內外側,垂直於髕骨縱軸,鑽一隧道;用同樣方法,在遠側骨折塊的相應部位也鑽一隧道,8形穿過鋼絲。但須注意隧道應位於髕骨全厚中點的後方。用巾鉗復位、擰緊鋼絲固定之。這種固定直接、有力、比較牢靠,適用於移位較大的骨折。由於鋼絲在髕骨前面交叉,可以防止屈膝時引起的向前成角;
⑶張力帶固定法:用直徑1.5mm的克氏針,自近折塊折面的內、外側鑽入,沿髕骨縱軸,自骨折塊的頂端鑽出,用手搖鑽調整克氏針至針頭剛露出折面。復位後,用同一克氏針從近折塊向遠折塊折面的對應點鑽入,沿髕骨縱軸自遠折塊的下端鑽出。用手搖鑽調整克氏針,使兩端在肌膜外面露出約3~5mm,針尾彎成鉤狀,然後用18~28號鋼絲繞過兩枚克氏針的後面,逐漸收緊擰牢。擰緊時,注意鋼絲應穿過克氏針的後側並收緊。這樣,鋼絲收緊後,克氏針將受到一定的壓力,促使骨折塊互相靠攏,加速癒合;還應注意決不可使縱行跨過骨折線的鋼絲過分偏向側方,從而失去張力帶固定的作用;
6.修復四頭肌擴張部及關節囊 檢查髕骨關節面完全對合,關節腔內無積血及碎骨後,將兩側撕裂的股四頭肌擴張部、關節囊及髕前腱膜用絲線間斷縫合。然後沖洗傷口,逐層縫合。
3、肱骨大結節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手術記錄怎麼寫?
?
4、頜面部CT平掃示:下頜體及右下頜支骨折伴右側顳頜關節脫位。 我在醫院已經做了[下頜骨骨折切復內固定
如果是手術治療了,應該是用鈦板鈦釘固定了。照你這個歲數拿出來的話創傷比較大,放在裡面的比較多,以後注意盡量保護,別咬硬物。當然還有就是主意保護,不要發生感染。其他的也就沒有什麼特別的了。
5、尺骨鷹嘴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手術步驟
1.體位 俯卧位,上肢外展;或仰卧位,上肢置於胸前。
2.切口、顯露 用肘關節後側切口,以骨折處為中心縱行切開皮膚,長約6cm。在皮下可看見移位的骨折端和其淺面撕裂的筋膜。縱行切開筋膜、骨膜以顯露骨折遠段。
3.復位 先把肘關節屈曲,分開骨折端,顯露並探查肘關節腔。清除關節腔內的積血、骨屑以及常夾入折端間的筋膜,然後伸直肘關節,用巾鉗夾住近側骨折塊向下牽拉,即可復位,並用巾鉗保持復位。
4.內固定 一般都選用不銹鋼絲內固定。如近側骨折塊較短,可先在骨折遠側段距離骨折線約1~2cm處,用手搖鑽橫鑽一條隧道。再用圓針引不銹鋼絲,貼近尺骨鷹嘴突邊緣的肱三頭肌腱膜內作半圓形縫合,然後將鋼絲通過骨折遠側段的隧道呈8形交叉(鋼絲交叉於骨折的後方,固定作用強,可直接防止骨折處發生向後成角畸形),檢查復位良好且無筋膜夾入骨折端之間,即可將鋼絲擰緊。移去巾鉗,伸屈肘關節,如復位固定良好,即可剪去多餘的鋼絲,縫合肱三頭肌腱膜後,縫合切口。
如骨折近側段較長,可在骨折的近、遠側各鑽一隧道,穿過鋼絲作8形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