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處腫硬

骨折處腫硬

發布時間:2021-01-02 17:42:58

1、骨折後下地走路一段時間又腫起來是怎麼回事?

傷勁動骨一百天,老話這么說的.你才恢復了50天,就學人家出來穿襪子出來走路,那有不腫的道理!不過,要沒有引起骨頭的錯位就沒必要去看醫生了,看了醫生他也會讓你好好保養,疼痛期過了應該就會好起來的。你年齡還小(可能吧),多在床上爬幾天,將來肯定恢復的比較完全。

至於如何處理~

日常生活中,因走路不慎腳被扭傷是經常發生的,該怎樣治療它呢?
一、分清傷勢的輕重。如果腳扭傷後能持重站立,勉強走路,說明扭傷為輕度,可自己處置;如果腳扭傷後足踝活動時有劇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按著疼的地方在骨頭上,並逐漸腫起來,說明可能扭傷到骨頭,應立即去醫院攝片診治。
二、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扭傷初期,破裂的小血管在流血,此時可用冷敷,使血管收縮凝血,控制傷勢發展。24小時後,破裂血管流血停止,這時可用熱敷,促使扭傷處周圍的淤血消散。
三、正確按揉扭傷局部。扭傷初期,以在血腫處做持續的按法為好;24小時後做揉法,以腫處為中心,向周圍各個方向擦揉。
四、適當進行活動。在扭傷初期,腫脹和疼痛逐漸加重,應停止活動,抬高患肢。待病情趨於穩定後,只要不是很痛,可逐步加大足踝部的活動。
五、合理用葯。扭傷初期,不需內服葯,不宜外敷活血的葯物,以免血流更多,腫脹更大,必要時用點「好得快」噴灑傷處,會感到舒服點。24小時後,內服些雲南白葯、跌打丸、活血止痛散,再外敷五虎丹,消腫後就不必內服和外敷葯物了。
六、如扭傷傷到骨頭,醫生給打上石膏後,一定要注意:
1、剛上石膏約10、20分鍾內,不能隨便移動患足。因為此時石膏還未發硬,易變形。
2、上好石膏的最初24小時內,應注意石膏的松緊。
3、足部上石膏後,一般不宜著地行走。
4、夏天上石膏,足應放在涼爽處,防止足汗過多而積聚在石膏內。
5、冬天上石膏,就注意患肢保暖,在石膏外的足端不能凍傷。
6、如上石膏後疼痛加劇應及時請醫生檢查。

2、手臂骨折,上了鋼板後,引流管處一直化膿,現在一年了,身體出現關節腫漲,身體僵硬的症狀,是怎麼回事?

你說的情況考慮為術後的感染,現在可以繼續生產,在骨折大致癒合後可以早點取出鋼板。

3、大腿肌肉腫硬怎麼回事?

骨折移位的診斷主要依據受傷史、臨床表現和X線胸片檢查。按壓胸骨或肋骨的非骨折部位(胸廓擠壓試驗)而出現骨折處疼痛(間接壓痛),或直接按壓肋骨骨折處出現直接壓痛陽性或可同時聽到骨擦音、手感覺到骨摩擦感和肋骨異常動度,很有診斷價值。X線胸片上大都能夠顯示肋骨骨折,但是,對於肋軟骨骨折、「柳枝骨折」、骨折無錯位、或肋骨中段骨折在胸片上因兩側的肋骨相互重疊處,均不易發現,應結合臨床表現來判斷以免漏診。無合並損傷的肋骨骨折稱為單純性肋骨骨折。除了合並胸膜和肺損傷及其所引起的血胸或(和)氣胸之外,還常合並其他胸部損傷或胸部以外部位的損傷,診斷中尤應注意。第1或第2肋骨骨折常合並鎖骨或肩胛骨骨折,並可能合並胸內臟器及大血管損傷、支氣管或氣管斷裂、或心臟挫傷,還常合並顱腦傷;下胸部肋骨骨折可能合並腹內臟器損傷,特別是肝、脾和腎破裂,還應注意合並脊柱和骨盆骨折。但是,當第7肋以下的肋骨骨折時,由於骨折移位處肋間神經受刺激,產生傳導性腹痛,應注意與腹腔臟器損傷所引起的示位性腹痛相鑒別。

這個是被撞後的正常現在,如果骨頭沒有受傷的話,那就是軟組織挫傷了,
般的軟組織挫傷,用了紅花油等活血化瘀及止痛的葯物的話都會有所好轉的,但是不排除嚴重的挫傷,這個到醫院檢查倒不是太必要,主要是患肢要休息,盡量做緩和的運動,避免劇烈運動,時間到了自然會好的,另外那些葯還是可以繼續用的!

受傷之後,立刻用冰塊敷,越早越好,這樣防止腫起來.

般24小時內不要敷熱水,一直使用冷水敷.

24—48小時之後,採用熱水敷,輔助按摩,按摩注意節奏很重要.

適當外用點擦劑,比如雲南白葯這些.
這樣一般2個星期會好的差不多. 祝你早日康復!

4、手腕骨折做手術後消腫後又腫了

你是手臂吊繩時間長了,腕部骨折處與石膏相互擠壓,迴流的靜脈受壓。遠端的手指手掌引起水腫,回家休息平卧手臂抬高,也可以鬆鬆綁的石膏綳帶。就可以了。口服【維腦路通片2片一天3次】撫順醫生劉作文

5、骨折腫脹問題

骨折後會傷及局部軟組織,局部組織在受到外界傷害後會發生周圍血管壁的通透性改變,當損傷發生後,血管內的水分通過擴大的內皮細胞間隙進入到組織間間隙,從而使組織間隙液變多,形成「腫」。

關於骨折和手術後肢體腫脹的大致原因闡述如下:

(1)血液迴流受阻:無論下肢骨折還是下肢手術,對局部組織都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損傷,特別是對下肢血管系統的損傷更為明顯。創傷使靜脈血管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動脈血管壁遭到破壞,從而誘發血栓形成,創傷還使局部毛細血管受到廣泛的挫傷或破壞,妨礙了血液及其他體液的迴流,使下肢組織中的血液和體液增加,從而造成下肢腫脹。在上述諸多因素中,動脈血栓是最危險的,一旦血栓從血管壁上脫落,進入血流到達重要的臟器(如肺部、心臟),會造成重要臟器血管栓塞,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2)血液流動速度變慢:創傷或手術後一般都需卧床休息,運動量明顯減少。這就直接造成血液流動速度變慢。特別是下肢,一旦做手術或被固定,很少主動活動,使血液流動速度的改變更為明顯。血流緩慢直接導致下肢回心血量的減少,使部分血液淤滯在下肢,出現腫脹現象。

(3)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減弱:人體下肢的主要血管均在下肢肌肉的間隙中走行,下肢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運動,客觀上對血管有一個擠壓作用,促使血管內的血液加速流動。所以說,肌肉對血管的擠壓是血液流動的動力之一,所以有人將肌肉稱為「第二心臟」。當人體出現創傷、骨折或下肢手術後,在短期內必然使肌肉處於休息狀態,使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減弱。這也是造成血液迴流障礙,下肢腫脹的主要原因。

(4)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處於高凝狀態:骨折和手術都會造成身體失血,失血的結果是血液濃縮,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緩慢。在此條件下,很容易造成血栓形成等情況。此外,失血、血管壁的損傷及損傷後身體內的代謝紊亂,也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血小板容易聚集,凝血因子容易被激活,這也是造成下肢腫脹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腫脹形成和骨折並沒有關系。但是有一點,腫脹時間長說明血液迴流差,而骨折的回復是需要血液循環提供養分,帶走代謝廢物,所以老是腫脹還有點影響。
一般骨折有三個時期:血腫機化期1-2周,原始骨枷形成期4-8周,骨枷改造塑性期8周後,一般只要過了第二個階段就沒有問題了。所以建議你至少6周後才下地活動。而且運動量不要太大,逐步增加為宜。

6、骨折後為什麼會腫

骨折後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
骨折局部可出現腫脹,瘀血,變形和功能障礙,這個是很常見的
骨折後病人需要吃些易消化、富有營養、清淡的食物,適合採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要多多吃一些動物的肝、肚、排骨湯、雞、蛋、魚肉及豆製品、牛奶,並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適當運動
祝早日康復

與骨折處腫硬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