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病人的護理有哪些注意事項?
骨折病人有的需住院手術治療,有的經門診復位、石膏固定或其他處理後,即可回家休養治療。骨折的癒合過程緩慢,一般要6~8周才能達到臨床癒合階段,老年人更長一些,大多需要卧床休養,所以家庭護理顯得極為重要。
(1)首先要解除病人骨折後的種種顧慮,減輕心理上的壓力,多數病人骨折後心理都較為復雜、這些復雜心理可使病人吃不好,睡不好,更不用說配合治療進行功能鍛煉。護理人員必須耐心地、親切地進行說服、鼓勵,講明只有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才能恢復功能,才能早日減輕痛苦。
(2)骨折後常因制動體位、疼痛而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大小便不方便,又使病人不願多飲水和進食,家人應耐心勸慰,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和愛好,調節花式品種,多吃易消化的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豆製品、肉、魚蛋類、以及水果蔬菜,以增強骨折創傷的修復力。還要適當進食纖維素食物,以利通便。上肢骨折者需護理喂飯、喂水。
(3)因骨折長期卧床的病人,往往對大小便發愁,一怕大便困難,二怕吃多、便多、尿多,增加他人的麻煩,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做到勤問、勤看、勤處理,協助床上大小便,女病人便後應清洗會陰肛門部。鼓勵病人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的形成。排便有困難的,每日做腹部按摩,適當服用緩瀉劑,如石蠟油或中葯麻仁丸等。
(4)為使卧床骨析病人舒服,心情愉快,應做到「3短」、「3潔」。「3短」是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3潔」是頭足會陰清潔、口腔皮膚清潔、床鋪清潔。為此,應定期給予洗頭、洗腳、擦澡、剪指甲、剃頭剃須,及時更換被服。卧床病人應每日作深呼吸運動,定時拍背以利排痰,注意保暖,防止進食嗆咳或誤咽入氣管,在確保骨折部位固定的前提下,盡量有計劃地變換體位,長期受壓處皮膚要給以按摩,有利於預防褥瘡和肺炎。
(5)隨時注意病人卧床的姿勢正確,如腰椎骨折的應處於腰椎過伸位仰卧姿勢,硬板床腰部可墊以枕頭。經常檢查患肢的情況,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的患肢皮膚有無受壓,指(趾)端的顏色、溫度有無改變,以及石膏是否過松或過緊的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妥善處理。
一般固定的患肢,可用枕頭或被褥抬高,以高於心臟水平為宜,但以不使對好的骨頭移位為原則,有利於消腫和血液迴流。保持石膏內部清潔,如病人感到石膏內皮膚發癢,可以鈍頭的織絨線針伸進去輕輕的上下移動止癢(有傷口者不能用),對下肢股骨骨折的病人要保持患肢踝關節呈90°屈曲,防止足下垂,為防止肢體外旋和內收,可在鞋底跟上釘一橫板條,保持有效的牽引力。
(6)骨折的癒合,需要復位後確實的固定,這與功能鍛煉是一對矛盾,要處理好這矛盾,主要是正確地開展功能鍛煉,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輕而重,逐步增加,才能既避免患肢肌肉萎縮或關節僵直,又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骨折的癒合。應鼓勵、指導和督促病人在不同的階段作不同程度的功能鍛煉。
骨折後1~2周:主要開展肌肉收縮鍛煉,上肢作握掌、提肩,下肢作踝關節伸屈、趾關節活動和作股四頭肌綳緊收縮鍛煉(在關節不活動的前提下),如因疼痛而煉不起來,可囑其先煉健肢,再一起煉患肢。
骨折後3~6周:除繼續鍛煉肌肉收縮外,可開始較多個關節活動,上肢握拳頭,繼而可練習肩關節伸屈。下肢可逐步練習伸屈髖、膝關節和試驗抬腿,四周後可扶拐離床,患肢不著地行走,但必須有人從旁扶持,以免再跌倒。
骨折後6~8周,可增加全面鍛煉次數及活動范圍。
(7)骨折癒合後,拆去石膏或夾板,經長期石膏包紮的皮膚乾燥脫屑,應給用刺激性小的肥皂和溫水清洗後塗以冷霜,保護皮膚,如有腫脹,可在睡眠時抬高患肢或穿彈性長統襪,以利血液迴流,減輕水腫。恢復後的患肢,仍應繼續鍛煉,爭取及早恢復關節功能,肌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2、腰椎壓縮性骨折手術後的護理
手術後最重要的是翻身,2小時一次。就是臀部和肩膀必須一起翻動,不能使脊柱扭轉。做好口腔護理,不要感冒了,防止肺部感染。床上排尿。不要憋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如果神經損傷重,做做高壓氧會有些效果。其實家屬做好翻身就好了。腿能動就要盡量的活動。就如鍛煉股四頭肌等。不能就幫助鍛煉。清淡易消化飲食。其他的交給醫生。
3、骨科的術前術後護理
[術前准備]
1.按一般外科護理常規。
2.皮膚准備將准備范圍內皮膚汗毛或毛發剃凈,再清洗擦乾,用碘酊塗擦後再用75%乙醇脫碘,或用苯扎溴胺配於手術前日夜或手術日晨塗擦 一次。
3.對全麻病人,術前晚行清水灌腸。
4.術日晨手術部位的開放性傷口應換葯一次。
【術後護理】
1.選用硬板床按照一般外科術後護理常規及麻醉後常規護理。
2.卧位(1)4肢手術後,用支架、枕頭、沙袋等抬高患肢,以利於血液迴流。
(2)對石膏外固定的肢體擺放,應以舒適、有利於靜脈迴流、不引起石膏斷裂或壓迫局部軟組織為原則。
3.嚴密觀察患肢血液循環。
4.骨科手術後一般一0-一4d拆線。
【健康指導】
1.指導病人及時恢復功能鍛煉,目的是恢復局部肢體功能和全身健康,防止並發症,使手術達到預期效果。
一般術後鍛煉可分為3期:
(1)初期:術後一~2周,在醫護人員的輔助下,活動量由輕到重,幅度由小到大。
(2)中期:從手術切口癒合、拆線到去除牽引或外固定用物一段時間,可根據病情需要,在初期鍛煉的基礎上及時增加運動量、強度、時間,並配合簡單的器械或支架輔助鍛煉。
(3)後期:加強對症鍛煉,並配合理療、按摩、針灸等,使肢體功能盡快恢復。
2.鼓勵病人早期床上運動,手拉吊環,抬高身體,增加肺活量及促進循環,防止肺不張。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石膏固定護理
一.石膏綳帶技術常用於下列治療目的:
(一)保形固定:多用於裂紋骨折,為防止骨折出現移位,保證骨折順利癒合,而骨折處的肢體和關節又要保持一種特殊體位,運用小夾板難以達到以上目的,而石膏托或石膏夾板能達到保形固定作用。
(二)臨時固定:有些骨折,經多次整復後對位不好,或肢休腫脹較重,需要先前以體腫脹減輕後再做進一步治療。為防止肢體活動而引起骨折端移動、損傷周圍軟組織和產生劇烈疼痛,可以臨時用石膏托或石膏夾板將患肢臨時固定。
(三)加強內固定的作用:有此骨折需要手術復位,用鋼板或鋼針將骨折斷端固定在一起。手術後仍無原則石膏固定,目的是加強內固定物的作用,以利骨折癒合。
(四)開放性骨折傷口感染後,傷口換葯要經常搬動肢體,這對骨折固定和癒合不利。為此,用石膏管形將患肢固定,在感染傷口處開一個「窗口」,把傷口暴露出來,既可方便換葯,又保證了骨折固定。
一.注意事項
(一).凡新上石膏病人應進行臨床交接班,傾聽病人主訴,並觀察肢端皮膚顏色、溫度、腫脹、感覺及運動情況,遇有血液循環障礙,立即報告醫師,並協助處理。
(二).石膏未乾前搬運病人時,須用手掌托住石膏,忌用手指捏壓,注意保護石膏,不要變形與折斷。
(三).石膏包紮不宜過緊而產生壓迫感。將患肢抬高,預防腫脹、出血,上肢可用枕墊墊起,使患肢高於心臟15cm,抬高下肢可用枕墊或懸吊法。
三.預防褥瘡
(一).經常觀察和檢查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膚,石膏邊緣及足跟、肘部等未包石膏的骨突處,每日按摩2次以促進血循環。檢查有無水腫、擦傷等早期褥瘡症狀,防止褥瘡形成。
(二).要加強按摩,每日 2次用手指蘸 50%乙醇伸入到石膏邊緣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四.出血觀察
(一).石膏裡面切口出血時,可滲到石膏表面,出血多時可沿石膏內壁流到石膏外面,污染床單,所以除了觀察石膏表面外,還要檢查石膏邊緣及床單位有無血跡。
(二).為了判斷石膏表面上的血跡是否在擴大,可沿著血跡邊界用鉛筆做記號,並註明時間,如發現血跡邊界不斷擴大,應報告醫師。駝用石膏綳帶固定技術是治療骨折的方法之一。由於它的可塑性好,能更好適應人體的各種形態,固定效果可靠,因此應用非常廣泛。應用時,根據需要固定肢體的長度,將石膏綳帶製成條狀,放在溫水中浸透,取出後把水擠干、抹平,貼敷在肢體上使其和肢體內外形相適應,再用紗布將石膏綳帶條纏繞在肢體上,保持不動,5-15分鍾後,石膏凝固變堅硬即可。這叫石膏托或石膏夾板。如將石膏綳帶直接放在溫水中浸透,取出將水擠干,直接纏繞在肢體上,待石膏凝固變硬後即可,這種方法叫石膏管型固定。
小夾板固定病人的護理
四肢骨折,特別是上肢和小腿骨折的病人,經整復及小夾板固定後不必住院治療,可回家休養。但是對於用小夾板固定的病人的觀察護理仍然十分重要。病人家屬如不了解小夾板使用後哪些情況是正常的、哪些情況不正常、應注意些什麼,勢必會給病人帶來不應有的後果。因此對應用小夾板固定的病人,正確的家庭護理指導必不可少。
4、大腿骨折術後怎樣護理
1、每天拍背,咳痰,鼓勵咳嗽,深呼吸,預防肺炎; 2、雙上肢、健肢、及患側腳多活動,預防靜脈血栓及肌肉萎縮; 3、患側大腿肌肉等長訓練,綳緊大腿肌肉3-5秒後放鬆,預防肌肉萎縮; 4、睡在可以照到太陽的窗口預防骨質疏鬆; 5、飲食不要油膩,水果蔬菜蛋白質,牛奶雞蛋,; 6、大小便衛生搞好,預防泌尿系感染。 7,定時翻身,預防屁股壓壞,褥瘡
5、鎖骨骨折術後護理
鎖骨手術是小手術,一般順利的話半小時左右能完成,只是麻醉葯效過後會很痛,
只要他能忍受疼痛,可以上課,對身體沒有影響。但是在骨痂末生成前上體育課和日常
生活右手不能提取重物和劇烈運動,以防骨縫加大影響骨痂生成。16歲的少年正在長身體,
一般恢復效快。另外受傷部位最好不要洗冷水,冬天受傷部注意保暖,以防以後風濕。
短期內手舉不過頭,拆釘後要做功能恢復訓練右手才可以盡快舉過頭。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