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與脫位的症狀是?
骨折的症狀是:骨折發生後,骨折部位可產生疼痛、腫脹、瘀斑、功能障礙及畸形等症狀。骨折後出血與組織的損傷性水腫即產生腫脹,血液滲到皮下形成瘀斑。在骨折的同時可伴有血管和神經損傷,可見肢體遠端感覺麻木、運動障礙等症。骨折後可因劇烈疼痛、出血過多或並發頭、胸、腹部臟器損傷而致休克。骨折因受害部位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內臟組織損傷,顱骨骨折可刺破肺部而引起氣胸、血胸,下肋部骨折可引起肝、肺、腸曲的破裂及腹膜刺激症狀,骨盆骨折可出現血尿和排尿困難等症狀。
關節脫位的症狀是: 脫位部位的關節都有明顯的疼痛,這是由於關節脫位時造成了關節囊及韌帶的撕裂,從而產生了劇烈的疼痛。同時由於血管的破裂還會造成受傷關節的腫脹。出血量較多時還會形成血腫。因此,關節脫位時疼痛、腫脹是最常見的表現。其次受傷關節的功能障礙和畸形則是關節脫位時的特有體征。肩關節前脫位時,患側的肩部常是典型的摲郊鐢畸形,上肢輕度向外伸展。同時肩關節的功能活動明顯受到限制,如果使傷側的肘部貼緊胸壁,則手部能觸摸到對側的肩部。如有這種特殊的體征,表示有肩關節脫位。在全身各關節中,肘關節脫位最多見,常為後脫位,此時尺骨的鷹嘴部向後突出,肘後的三角失去了正常的關系。傷側的前臂縮短,肘關節的功能屈伸活動明顯受到影響。出現了這些情況就可以判斷肘關節脫臼。 髖關節脫位發生率較低,以後脫位較常見,多由間接暴力所致脫位時,患側下肢縮短,並有屈曲、內收的畸形。
2、怎樣正確處理運動脫臼和骨折?
脫臼
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如脫臼部位在肩部,可把傷者肘部彎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掛在頸上,再用一條寬頻纏過腦部,在對側腦作結。如脫臼部位在髖部,則應立即讓傷者躺在軟卧上送往醫院。
骨折
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
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骨折後肢體不穩定,容易移動,會加重損傷和劇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如一時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關節固定於軀幹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於對側的肢體上。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干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可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昏迷者應俯卧,頭轉向一側,以免嘔吐時將嘔吐物吸入肺內。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讓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
3、關節脫位和扭傷有時與骨折同時發生受傷的部位出現在哪四個地方在現場不易區分?
關節脫位和扭傷有時與骨折同時發生,受傷的部位出現腫脹、疼痛、畸形、活動受限等,在現場不易區分。
一級扭傷
韌帶輕微撕裂,可感到中等局部疼痛且可見輕微腫脹和肌肉痙攣,關節功能受影響較小。通過正確的治療和護理,一級扭傷的康復一般需要2~3周。
二級扭傷
韌帶纖維局部撕裂較為嚴重,在負重、壓力測試甚至不活動時會有疼痛感。此類扭傷會導致部分功能喪失,且出現的腫脹較大,二級扭傷的康復需要3〜6周。
三級扭傷
韌帶纖維完全斷裂,痛感強烈,功能嚴重受損,關節穩定性喪失和肌肉痙攣。關節周圍迅速岀現腫脹現象,扭傷突發時可能會有聲響。三級扭傷的康復需要3~4個月,如果進行手術則會需要更多時間。
(3)骨折跟脫臼擴展資料骨與骨之間,由關節囊及韌帶連接而成為關節。關節脫位,通常是因外傷而致關節囊破裂及韌帶損傷,使兩骨之間的正常關系發生改變。這種脫位又稱外傷性關節脫位。如果脫位的關節面彼此完全不相接觸,叫做完全脫位,如果尚有部分接觸者,即稱不完全脫位。
關節脫位的原因有直接外力和間接外力,以間接外力為多見。脫位關節以肩、肘、髖和下巴、手指等部位最易發生。脫位主要是傷後關節畸形、疼痛,無伴發骨折時,局部血腫不明顯,在淺表的關節可摸到光滑的關節面,關節活動喪失,有時伴有血管神經受累。一般發生脫位時,可能會發生突然的聲音,但如果是嬰幼兒便很難發覺。
所以,當老人受傷後,關節脫位、疼痛、活動困難或不能活動,都應該引起注意。老人關節脫位通常影響活動的關節,如踝、膝、髖、腕、肘,但最常見的是肩和手指關節。不活動的關節,如在骨盆的關節,當使關節固定在一起的韌帶被牽拉或撕裂時,也能被分開。椎骨的脫位如果損害神經或脊髓就能危及生命。顯著的椎骨間脫位,損傷脊髓,導致癱瘓。
4、骨折和脫臼有什麼不同啊
5、手腕脫臼和骨折的症狀有哪些區別?
所謂的脫臼就是人體某個位置的關節因為受傷因素失去了原來的位置的一種表現,在脫位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臨床上面的表現的,下面說的這些就是相應的一些症狀。首先就是可能有受傷的病史,比如說跌倒或者是撞擊傷,然後在受傷的位置關節處有一些明顯的腫脹疼痛,同時肢體可能不能活動,如果在被動活動的時候這個疼痛可能是進一步的加重的。另外從外形上看局部可能有明顯的畸形,關節失去了原來的狀態。上面說的這些就是關節脫位以後的一些臨床表現,但是如果想完全的確定還是需要到醫院去拍片檢查才可以的。
骨折的主要症狀有全身表現,異常運動,畸形,股摩擦聲音和骨摩擦感。也就是說,如出現骨折,骨折處會有發熱的情況就是因為骨折處有大量內出血,血腫吸收時體溫略有升高,但一般情況不超過38攝氏度,開放性骨折體溫升高時,應考慮感染的可能性;普及型由於骨折端錯位,肢體形態會改變骨折端位移,改變骨折處的形態會表現為縮短、扭曲、成角等
骨折可引發局部青紫、瘀斑、腫脹、畸形或局部異常活動等症狀,脫臼相對骨折症狀較輕,兩者可同時出現。不同部位脫位後情況不同,臨床最常見的脫臼為肩關節脫位,可致方肩畸形,需彈性固定局部關節;肘關節脫位可使肘後三角關系改變,引發局部畸形,需彈性固定或半屈曲位固定。建議患者有骨折或脫臼症狀時,及時就醫經專業醫生檢查診斷,明確是骨折或脫臼,行針對性治療。
手腕脫臼或骨折應該由正規醫院的專業醫生來治療,所以患者出現手腕脫臼的現象之後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拍X光片了解脫臼的情況,可以做牽引、折頂、拔伸、屈腕等復位方式,一般會在麻醉的情況下進行復位,關節成功復位之後還需要通過石膏或者支具進行外固定,以免患者出現再次移位的現象,同時也要根據醫囑使用活血、水腫、止痛的葯物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