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可以背小腿骨折病人嗎

可以背小腿骨折病人嗎

發布時間:2020-03-24 11:51:15

1、骨折怎麼調養

1、骨折後應該盡早送醫院診治,四肢骨折搬運時需用竹片或木板適當固定,脊柱骨折則應保持軀干平直、使用床板等運送。

2、對四肢骨折採用非手術治療的患者,醫生會給予整復並做夾板或石膏外固定。在固定後我們要密切注意手指、或足趾的顏色、溫度、感覺和自主活動情況,一旦手指或足趾發暗或蒼白、疼痛加劇、麻木或感覺遲鈍,則說明外固定過緊,應該找醫生重新調整松緊度。在生活中,可以抬高患肢,促進血液的迴流,減輕腫脹。

3、對四肢骨折採用手術內固定的患者,術後除了注意手指或足趾的顏色、溫度、感覺和自主活動情況外,還要注意傷口的滲血滲液情況,如敷料濕透,應該找醫生換葯重新包紮。

4、要鼓勵卧床患者定期坐起,做深呼吸、拍背等護理,避免肺部感染;保持飲水量,防止泌尿系感染和結石的發生。

5、醫生會為骨折病人制定相應的功能鍛煉計劃,鍛煉時要循序漸進,不可盲目粗暴,急於求成。在骨折早期(1~2周),主要是做肌肉的等長收縮,比如上肢骨折做握拳、活動手指等動作,下肢骨折做股四頭肌、小腿肌肉的等長收縮。骨折中期(3~6周),繼續做肌肉收縮鍛煉,在醫護人員或健肢的幫助下,逐步恢復骨折部上下關節的活動,由被動到主動,逐漸加大活動范圍和力量。骨折的後期(骨折臨床癒合以後),宜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活動、逐漸增加肢體承重,使關節活動范圍和肢體力量逐漸恢復正常。

6、為了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的飲食可以按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配合不同的食療,促進血腫的吸收和骨痂的生成。

2、下肢骨折應怎樣進行急救?

1.大腿骨折:大腿骨,醫生叫它股骨。跌傷、暴力打擊或者受車輛撞擊等,都可引起股骨骨折。

(1)判斷方法:

①下肢不能活動。

②骨折的地方很痛,一動就會疼痛難忍。

③可能出現畸形,折成一個角度,腿往外扭轉。

④傷肢比健肢短。

⑤有時還可能有傷口,成開放性骨折。

⑥重傷病人可同時有休克出現。

(2)急救方法:

①牽引手法:一手先托住傷腿足跟;另一手拉住足背,順著大腿方向(這是指病人仰卧時的方向)牽拉傷腿,用力要大,但須緩慢,一點點地加力,要移動它,必須用所不的萬式做牽引:雙手托住傷肢的腳脖和腳背,用力拉向自己。

如果要提起傷腿,除了一人牽引,還需要有一人在大腿下面和小腿肚處托住,然後再提起。

②夾板固定:先將傷腿伸直,和健肢並攏,兩肢碰在一起。用4~7塊三角巾(疊成寬條)或寬布條(圍巾、毛巾也可以),一條放在心口處,一條放在大腿根,一條放在膝蓋,一條在小腿。三角巾都要攤平,壓在身子下面,兩頭在身子兩旁外露。

找兩塊窄長木板條(一塊較短)。每塊木板的一頭用棉花墊(毛巾或疊好的布塊)包住。長的一塊塞入腋窩,短的一塊塞入胯下。兩塊木板,正好夾住大腿的內外兩面。如沒有兩塊木板,有長的一塊也可,但需多一塊三角巾,把雙足捆綁在一起。

用幾塊棉花墊,塞在肢體旁和腳脖處,以免突出的骨塊相碰產生疼痛。接著,分別給每塊三角巾的兩頭打結,固定夾板。

③搬運方法:找三個人,並排單腿跪地,跪在病人同一邊的身旁。一人托頭和上背;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住大腿和小腿。一齊起立,一起放下,將病人仰放在擔架上,然後抬送至醫院。

2.小腿骨折:外力打擊或從高處跌下時腳著地,或者腳著地後猛力一扭,都能引起小腿骨折。

(1)判斷方法:

①腳往外扭。

②受傷後的小腿比沒受傷的小腿短。

③傷處腫、痛,不能活動。

(2)急救要點:

①牽引方法:和大腿骨折相同。

②夾板固定的做法:找一塊長木板條,一面墊上棉花或衣服,外纏布條,用來貼在傷腿的外方或下方,夾板的一頭放到大腿上部,另一頭放到足跟。用4條三角巾分別放在大腿,膝蓋上、下方,腳脖子上方,連腿帶夾板一齊扎緊,注意固定帶放置的位置,一條在腳脖,另在膝關節的上下各一條,再在大腿根處放一條,一共4條。夾板外面要用布塊或軟毯裹住。

如用兩塊夾板,夾住傷肢的內外兩面(板和腿之間一定要墊好棉片或布塊),這樣,更牢靠,更結實。

③運送:病人應該仰卧在擔架上,運送至醫院。

五、脊柱骨折如何急救

由於脊椎管內有脊髓,如有損傷常會引起截癱。

(1)判斷方法:

①從高空摔下,臀或四肢先著地。

②重物從高空直接砸壓在頭或肩部。

③暴力直接沖擊在脊柱上。

④正處於彎腰弓背時受到擠壓。

⑤背腰部的脊椎有壓痛、腫脹、畸形。

⑥雙下肢麻木,活動無力。

(2)急救方法:

①如傷者被瓦礫、土方等壓住時,不要硬拉強拽暴露在外面的肢體,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損傷。立即將壓在傷者身上的東西搬掉。

頸椎骨折要用衣物、枕頭擠在頭兩側,使其固定不亂動。

③如胸腰脊柱骨折,應使傷者平卧在硬板床上,身體兩側用枕頭、磚頭、衣物塞緊,固定脊柱為正;搬運時需3人同時工作,具體做法是:3人都蹲在傷者的面前,一人托肩背,一人托腰臀,一人托下肢,協同動作,將病人仰卧位放在硬板擔架上。腰部用衣褥墊起。

④身體創口部分進行包紮,沖洗創口,止血包紮。完全或不完全骨折損傷均在現場做好固定且防止並發症,特別要以最快方式送往醫院,在途中應嚴密觀察。

六、肋骨骨折如何急救

(1)觀察:

①神志是否清楚,口鼻內有無血、泥痰等異物堵塞。

②前後胸有無破口。

③有沒有呼吸困難。

④有否血胸和氣胸。

(2)判斷方法:

①單純骨折。只有肋骨骨折,胸部無傷口,局部有疼痛,呼吸急促,皮膚有血腫。

②多發性骨折。多發性肋骨骨折,吸氣時胸廓下陷,胸部多有創口,劇痛,呼吸困難。這種骨折常並發血胸和氣胸,搶救不及時會很快死亡。

(3)急救方法:

①單純肋骨骨折,急救應做的處理是:固定胸部。准備寬約七八厘米,長約病人胸圍3/4的橡皮膏三四條。請病人盡量呼氣憋住。急救者迅速將橡皮膏從下胸粘起,將一條橡皮膏從健側(即非骨折的一邊)後背肩胛骨下方粘住一頭,將橡皮膏拉緊,順著胸廓轉到健側乳頭附近。這時,可讓病人呼吸幾口氣,再次盡力呼氣後憋住,將一條橡皮膏自下往上地粘貼,下一條橡皮膏應壓住上一條橡皮膏兩三厘米。

②多發性骨折用寬布或寬膠布圍繞胸腔半徑固定住即可,防止再受傷害,並速請醫生處理。

③有條件時吸氧。

④遇氣胸時,急救處理後速送醫院。

2003年12月11日,兩輛汽車在高速公路相撞,造成5人受傷。一位路過的醫生見狀,立刻打了報警電話,並對傷員採取了必要的現場急救措施。其中一名傷員下肢骨折,必須用夾板固定,但是當時又找不到材料,情急之下,這位醫生找來一塊汽車上被撞掉的硬質殘片作為夾板,對傷員進行了急救處理。

傷口的包紮

包紮的目的是保護傷口、減少污染、固定敷料和幫助止血。無論何種包紮法,均要求包好後固定不移動和松緊適度,並盡量注意無菌操作。

3、小腿骨折病人需要吃什麼

骨折病人的飲食調養
對骨折病人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患者和家屬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醫生請教。
其實,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
【飲食療法】

方1 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於活血化瘀期。

方2 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方3 豬脊骨一具,洗凈,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方4 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方5 烏雄雞1隻(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凈,「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燉,熟後用醬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方8 紫丹參50克,洗凈,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余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於骨折接骨。

【禁忌食品】

(1)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卧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於長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癒合。尤其對於骨折後卧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癒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癒合,反而會使骨折癒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慾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卧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

(6)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鹼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7)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癒合不利。

(8)骨折禁飲果子露。
骨折與一般皮肉損傷不同,堅硬的骨質癒合時間比較長,短則1個月,長則半年以上。在醫院對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後,常需在家繼續休養、康復。做好家庭護理,促進癒合,尤其重要。
「民以食為天」,骨折病人也一樣。讓骨折病人吃好,是家庭護理中很重要的一條。
絕大部分骨折雖無內臟損傷,但由於經歷了創傷或手術的打擊、終日休息、運動減少,原先的生活規律被打亂,可能胃口不好,受傷後短時期內較為明顯。老年患者和體質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病人飲食花樣、調配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以刺激食慾。手臂活動不便的,還要喂飯。適當多吃一些西紅柿、莧菜、青菜、捲心菜、胡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纖維骨痂生長和傷口癒合。
骨骼異常堅硬,主要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構成。無機物佔比例最多的是鈣。人體內99%的鈣集中在骨骼內。受傷發生骨折後,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讓傷員多吃些鈣質,以加快癒合。不知從何時起,骨頭湯成了骨折傷員的最好補品。但是,根據醫療經驗及實驗研究,卻沒有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骨折後受傷部位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組織偏於酸性,骨折端可發生脫鈣。但這些脫出的鈣質並沒有被運走、排泄,而是溶解在周圍。等到局部創傷性炎症恢復正常後,便作為修復骨折的主要材料沉積下來。
根據最近的研究成果,骨折病人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這幾種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經測定,骨折後病人體內上述物質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因此,在骨折早期適當補充,可能有利於癒合。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粉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骨折病人可適當多吃。除此以外,也可服用含有這些物質的葯物。
骨折早期因憂思少動,氣機郁滯,無力推運,常有大便秘結,卧床病人更多見。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
骨折病人不需「忌口」,對飲食沒有什麼特殊的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提出的,就是不要吸煙。聲名狼藉的香煙與很多疾病有關,包括心臟病和癌症,並可損害皮膚傷口的癒合能力。

4、小腿骨折病人的護理

骨折病人的護理很重要,因為後期如果恢復不當會引起股骨頭壞死或者是其它的並發症,護理要注意平時適當的鍛煉,不能一味的卧床休息,下面我來具體介紹一下骨折病人護理應該怎麼做。
1、骨折病人的護理首先盡量扶雙拐行走,減輕髖臼與股骨頭之間的壓力,增加血液循環。減輕體重對股骨頭的壓力,減輕或者避免股骨頭的塌陷,這是相對的靜。動是指髖關節的功能鍛煉,一般在不負重的前提下,對改善局部循環,減少破骨細胞活躍,減少脫鈣。
2、注意身體不要過胖,適當控制飲食,飲食要營養豐富。減少高脂肪飲食、動物內臟,注意血液中的膽固醇。
3、骨折病人的護理在治療期間必須戒酒,戒煙。因為煙酒對身體健康危害極大,不利於骨骼癒合。
4、骨折病人的護理,老年人走路時要腳下留神,特別注意所用拐杖,一定要防滑,避免跌跤,避免骨折。
以上就是關於骨折病人的護理的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願早日恢復健康。

5、下肢骨折怎麼急救?

大腿骨折:大腿骨,醫生叫它股骨。跌傷、暴力打擊或者受車輛撞擊等,都可引起股骨骨折。

(1)判斷方法

①下肢不能活動。

②骨折的地方很痛,一動就會疼痛難忍。

③可能出現畸形,折成一個角度,腿往外扭轉。

④傷肢比健肢短。

⑤有時還可能有傷口,成開放性骨折。

⑥重傷病人可同時有休克出現。

(2)急救方法

①牽引手法:一手先托住傷腿足跟;另一手拉住足背,順著大腿方向(這是指病人仰卧時的方向)牽拉傷腿,用力要大,但須緩慢,一點點地加力,要移動它,必須用這種方式做牽引:雙手托住傷肢的腳脖和腳背,用力拉向自己。

如果要提起傷腿,除了一人牽引,還需要有一人在大腿下面和小腿肚處托住,然後再提起。

②夾板固定:先將傷腿伸直,和健肢並攏,兩肢碰在一起。用4~7塊三角巾(疊成寬條)或寬布條(圍巾、毛巾也可以),一條放在心口處,一條放在大腿根,一條放在膝蓋,一條在小腿。三角巾都要攤平,壓在身子下面,兩頭在身子兩旁外露。

找兩塊窄長木板條(一塊較短)。每塊木板的一頭用棉花墊(毛巾或疊好的布塊)包住。長的一塊塞人腋窩,短的一塊塞人胯下。兩塊木板,正好夾住大腿的內外兩面。如沒有兩塊木板,有長的一塊也可,但需多一塊三角巾,把雙足捆綁在一起。

用幾塊棉花墊,塞在肢體旁和腳脖處,以免突出的骨塊相碰產生疼痛。接著,分別給每塊三角巾的兩頭打結,固定夾板。

③搬運方法:找三個人,並排單腿跪地,跪在病人同一邊的身旁。一人托頭和上背;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住大腿和小腿。一齊起立,一起放下,將病人仰放在擔架上,然後抬送至醫院。

2.小腿骨折:外力打擊或從高處跌下時腳著地,或者腳著地後猛力一扭,都能引起小腿骨折。

(1)判斷方法。

①腳往外扭。

②受傷後的小腿比沒受傷的小腿短。

③傷處腫、痛,不能活動。

(2)急救要點。

①牽引方法:和大腿骨折相同。

②夾板固定的做法:找一塊長木板條,一面墊上棉花或衣服,外纏布條,用來貼在傷腿的外方或下方,夾板的一頭放到大腿上部,另一頭放到足跟。用四條三角巾分別放在大腿,膝蓋上、下方,腳脖子上方,連腿帶夾板一齊扎緊,注意固定帶放置的位置,一條在腳脖,另在膝關節的上下各一條,再在大腿根處放一條,一共四條。夾板外面要用布塊或軟毯裹住。

如用兩塊夾板,夾住傷肢的內外兩面(板和腿之間一定要墊好棉片或布塊),這樣,更牢靠,更結實。

③運送:病人應該仰卧在擔架上,運送至醫院。

6、小腿骨折要多少天可以恢復?

你好,骨折的癒合是需要一定時間的,正常情況小腿骨折後42天才可形成較牢固的骨性連接,三個月才能基本恢復正常

7、請問醫生,小腿骨折病人,術後4個月長了新的骨痂不到一半,現在5個多月,還有19天六個月,現在可以小

指導意見:
你好,你說的情況是需要你給予補鈣治療的,你可以到醫院給予觀察治療的

8、骨折病人現場如何轉運

必須馬上轉移傷者的情況 交通事故的現聲人多,不利於急救,必須馬上把受傷者轉移到安全地方作處理。 火災和煤氣中毒現場,溫度高和溫度低,對受傷者影響甚大,易使病情惡化,也必須馬上轉移到能進行急救處理的地方。 暫時不動體位的情況 骨折病人,尤其是頸、胸、腰部和脊椎骨折,可用毛巾或布條簡易固定,移動時要保持平穩。 對腦中風者,絕對不能移動,如倒在狹小的廁所或浴缸里,也可輕輕地移至附近的可以開展急救的地方,讓病人保持昏睡體位,注意保暖,等候救護車。如何安全轉運傷者: 救護人員進入災害性現場發現傷者後,應迅速攜帶傷者脫離充滿毒氣的房間、失火的樓房、或即將倒塌的建築物等危險現場。 在搬運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救護方法即可保證救護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可避免因搬運造成傷者更大的損傷。 下面介紹幾種搬運傷者的方法: (1)背負法:多用於傷者不能自行行走,救護人員只有一人之時。對於失去意識神志不清的傷者,可採用交叉雙臂緊握手腕的背負法。這樣可以使傷者緊貼救護者,減少行走時搖動能給傷者帶來的損傷。 對於神志清醒的傷者可採用普通背負法,只要抓緊傷者的手腕使其不要左右搖晃即可。當救護者需要攀附其他物體才能保持平衡脫離險境時,可將傷者橫扛在肩上,用一隻手臂固定傷者,另一隻手臂用於攀附。 ◆注意:以上三種方法不適用於脊柱骨折、股骨幹骨折和胸部損傷的傷者。 (2)抱持法:救護者一手抱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將傷者抱起。若傷者還有意識可讓其一手抱著救護者的頸部。 (3)拖拉法:如果傷者較重,—人無法背負或抱持時。救護者可從後面抱住傷者將其拖出。也可用大毛巾將傷者包好,然後拉住毛巾的—角將傷者拉走。 (4)雙人搬運法 椅托法:兩名救護者面對面分別站在傷者兩側,各伸出一隻手放於傷者大腿之下並相至握緊,另一隻手彼此交替搭在對方肩上,起支持傷者背部的作用。雙人拉車法:兩名救護者,一個站在傷者的頭部兩手伸於腋下,將其抱入懷中;另一人站在傷者的兩腿之間,抱住雙腿。兩人步調一致將傷者抬起運走。 (5) 脊柱損傷搬運法:對於損傷嚴重的患者,象頭頸部骨折、脊柱骨折、大腿骨折、開放性胸腹外傷等,必需要有多名救護人員協同參加並應用器械,才能防止因搬運不當而造成的傷殘或死亡。 對疑有脊柱骨折的傷者,均應按脊柱骨折處理。脊柱受傷後,不要隨意翻身、扭曲。在進行急救時,上述方法均不得使用。因為這些方法都將增加受傷脊柱的彎曲,使失去脊柱保護的脊髓受到擠壓、伸拉的損傷,輕者造成截癱,重者可因高位頸髓損傷呼吸功能喪失而立即死亡。 正確的搬運方法是:先將傷者雙下肢伸直,上肢也要伸直放在身旁,硬木板放在傷者一側,用於搬運傷者的必需為硬木板、門板或黑板,且不能覆蓋棉被、海綿等柔軟物品。至少三名救護人員水平托起傷者軀干,由一人指揮整體運動,平起平放地將傷者移至木板上。

9、大腿骨折的病人 只能平躺在床 久了背痛怎麼辦?

1.大腿骨折即為股骨骨折,治療要根據受損情況,骨折部位,骨折分型。
2.一般主張髓內釘固定,鋼板也可以,當然細分的話有很多。
3.為什麼說內固定及骨折部位,是因為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內固定,穩定程度不同,石膏固定的時間也不同,當然卧床的姿勢也不同。如:股骨頸骨折,要是換髖的話很早就可以下地了(一般1-2周),做各種髓內釘也都基本可以早期下地,但要是牽引的話那就要很久了。股骨乾的話也是如此,主要遵醫囑,手術醫生是最了解你的情況了。
4.重點:卧床的護理:1)卧姿要求不高,制動患肢即可,可以經常翻身的,也可以半卧位。當然堅強的內固定或者外固定的話也是可以下地的,但是要根據情況,最晚是3個月後完全負重,這之前都可以下地不負重或者半負重。2)經常按摩不適,僵硬的地方,背痛就按摩下,條件好就買個按摩器,不行就自己按,患肢也一定要按摩,防止血栓形成。3)不要老是壓著臀部,要翻身防止褥瘡。4)在床上也可以活動患肢,這個要遵醫囑,根據實際情況了。
總之單純大腿骨折,只要是有處理,無論是什麼固定方式都不會嚴格要求平躺的,腰部的活動基本不會影響骨折,大可盡情的調整防止肌肉僵硬,勞損等引起的不適。

10、下肢骨折的護理是怎樣的?

【知識概述】下肢以股骨頸、股昔粗隆、股骨幹及小腿等部位易發生骨折。骨折後以小夾板或石膏外固定,並多採用皮膚或骨骼牽引使骨折復位。如應用上述方法骨折斷端仍不能達到滿意對位或癒合時,則採取手術治療。小夾板和石膏外固定後護理與上肢骨折的護理基本相同。股骨頸或粗隆部骨折則由於老年人感覺反應較遲鈍,自主生活能力低下,不易配合治療,因此要求醫護人員協助病人保持正確體位和進行功能鍛煉。對卧床時間長者,防止褥瘡、體位性畸形、肺炎等並發症尤為重要,需要加強基礎護理。
【注意事項】1採用皮膚牽引治療股骨頸外展型骨折的護理。①傷肢體位須保持稍外展(15~30°)中立位,嚴防患肢外旋,②鼓勵病人在床上練習活動。
2採用三翼釘內固定手術治療股骨頸內收型骨折,除一般護理外,患肢應保持外展中立位,並注意傷口的清潔。
3骨骼牽引治療下肢骨折的病人,在護理時重點放在保持牽引的有效作用。牽引重量對病情及治療影響很大,要隨時觀察影響牽引重量懸空的原因。①牽引繩索長短不合適,致使重錘落地面或使懸空的重量托起,②牽引繩索與傷肢力線呈直線,應避免被褥壓在牽引繩上而改變了牽引方向和力的平衡,③牽引後要將床尾抬高15~20厘米,以保持軀乾的反牽引作用力;④牽引是以不銹鋼針經皮膚穿入骨骼,所以應保持牽引針孔部位皮膚的清潔,不使之污染;⑤穿針松動而向一側移位時,應及時消毒並送回原位,切不可隨意將穿針推回,以免增加感染的機會。
4髖部骨折的「三防三不」護理。①「三防」即骨突起部位墊薄枕或海綿墊,以防止褥瘡。鼓勵病人多練咳嗽及深呼吸運動,經常拍背,注意保暖以防止肺炎。多飲白開水,保持陰部清潔,防止泌尿系感染。②「三不」即不盤腿,不側卧,傷肢著地不負重。
這樣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防止骨折斷端的慢性錯位。
5股骨幹或小腿骨折除採用骨骼牽引外,傷肢常用托馬斯氏架、勃郎氏架或其他金屬支架托起,保持髖、膝關節一定的彎曲角度。在護理中應注意。①保持支架上托布的平整,②傷肢抬高到與心臟水平位後放在支架上,這樣有利於血液循環,促進腫脹消退,保持骨折的對位,有利於骨折癒合。
6下肢骨折無論採用什麼治療方法,在休養期間要鼓勵病人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①利用床上的支架拉手,活動上肢及練習坐位、松臀、離床等運動,②防止腿部肌肉萎縮,積極練習股四頭肌收縮活動及踝關節的屈伸運動,防止足下垂畸形;③骨折初步癒合欲離床活動時,若一側肢體完全不能負重,必須用雙拐,防止跌倒;④上、下床時要縮短患肢與床、地面的距離,防止因傷肢重力影響而使骨折錯位;⑤功能鍛煉要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地進行,不可操之過急。

與可以背小腿骨折病人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