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股經骨折多久才可以下地走路

股經骨折多久才可以下地走路

發布時間:2020-03-24 11:22:04

1、腰部骨折要多久才能下地走路

至少要休息兩個月。若過早鍛煉、下地行走或護理不當,容易導致骨折不癒合、延遲癒合、畸形癒合甚至不癒合,當然也會影響關節活動度和功能。
骨折的臨床癒合標准
1、局部無壓痛,無縱向扣擊痛;
2、局部無異常活動;
3、X線照片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
4、功能測定:在解除外固定情況下,上肢能平舉1㎏重物達1分鍾,下肢能連續徒手步行3分鍾,並不少於30步。
連續觀察2周,骨折處不變形,則觀察的第1天即為臨床癒合日期。2、4兩項功能的測定必須慎重,以不發生變形或再骨折為原則。
· 成人常見骨折臨床癒合時間參考值
鎖骨骨折 4-6周 肱骨外科頸骨折 4-6周
肱骨幹骨折 4-8周 肱骨髁上骨折 4-6周
橈骨遠端骨折 4-6周 股骨頸骨折 12-24周
股骨轉子間骨折 8-12周 股骨幹骨折 8-12周
髕骨骨折 4-6周 脛腓骨骨折 8-10周
踝部骨折 4-6周

2、急!!!股骨頸骨折術後多久可以下地杵拐走路?下面有具體描述

股骨頸骨折:股骨是由股骨頭、股骨頸、股骨乾和股骨髁組成。股骨頸前面全部在關節囊內,後面只有內側2/3部分在關節囊內。股骨頭和股骨頸血液供應來自關節囊內的小動脈,股骨幹滋養動脈和圓韌帶小動脈。若外傷將血運供應破壞,既影響骨折的癒合,造成股骨頭缺血性無菌性壞死。股骨頸骨折多發生於老年人。因為老年人骨質疏鬆,股骨頸脆弱,即使輕微外傷如平地滑倒或患肢突然扭轉,都可以引起骨折。股骨頸骨折一般需要12-24周才能達到臨床癒合。骨折分外展型、內收型、基底部骨折。外展型骨折:有斷端嵌入,一般較穩定。可以用接骨葯外敷、口服治療,加牽引。8周以後,扶雙拐下地漸次負重,直至骨折堅固癒合,時間需要3個月。基底部骨折:易於整復和癒合,用接骨葯外敷、口服治療,加牽引。8周以後,扶雙拐下地漸次負重,3個月後,骨性癒合後,才能棄拐行走。內收型骨折:多採取手法復位,三翼釘內固定。口服接骨葯幫助癒合治療。股骨頸骨折,最主要的是病情恢復的時間長,防止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發生是主要的。中葯接骨葯是預防股骨頭壞死發生的良葯,希望患者治療時選擇。
患者的注意事項:在沒有癒合前,不能盤膝而坐,不許側卧,不能過早下地負重,否則影響斷端的穩定或造成畸形。應用牽引治療的,需要特別注意患肢必須牽引在外展位,外展不可少於40°。治療中,應置患肢於功能位。並注意膝關節功能活動,以免發生膝關節僵硬。僵硬時用骨傷葯治療。

3、骨股經骨折7個月了,下地走路用不用助雙拐,走路疼不

骨折七個月,應該骨折部位已經癒合,如果還沒有下地活動,現在需要進行功能鍛煉了,可以不用拐杖

4、股骨頸骨折術後多久可以長好,多久可以下床?

一般護理
(1)體位護理:患者取去枕仰卧位,下肢稍外展,穿丁字鞋防旋或兩腿間置外展支架,避免屈曲,內旋動作。6~8 h後可低枕平卧,術後第二天可半靠坐起。
(2)生命體征護理:密切觀測生命體征直至穩定,必要時ICU監護24~48 h,觀察電子鎮痛泵的使用效果,老年患者對失血敏感,手術耐受性差可及時給予少量、多次輸血,及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纖維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術後有發生全身情況惡化的危險,要控制好糖的攝入量,監測血糖,將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
(3)引流管護理:妥善固定切口負壓引流管,保持切口負壓引流通暢,防止引流管脫落、扭曲,定時擠壓引流管,每2 小時1次,每班觀察負壓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並記錄,保持引流口敷料清潔,如有滲出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更換術區輔料,對於皮膚敏感的患者准備防過敏紙質膠布,防止皮膚破潰給患者帶來的疼痛。引流液減少至〈50 ml/d可拔除引流管,並將引流管殘端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
(4)患肢護理:密切注意傷口和肢端血循環情況,注意觀察傷口有無滲血,敷料包紮松緊度,傷口周圍皮膚張力,待患者麻醉葯作用消退後及時評估患肢感覺和運動功能。
(5)疼痛的護理:做好患者術前、術後的心裡護理,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加強心理護理 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反應,因此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尊重患者的人格主動詢問,相信患者的主訴,並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感到護士在分擔他們的痛苦,讓患者有信任感、依賴感、安全感,消除對疼痛的恐懼、焦慮。同時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環境,舒適的卧位。保持病房安靜整潔,有利於患者休息和睡眠,可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合理用葯 盡量早用止痛葯,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葯物,而不是等到疼痛難忍時再給葯。預防性用葯較疼痛劇烈時用葯量小,鎮痛效果好。分散注意力,如:與患者談論一場精彩的體育比賽。也可聽聽音樂,音樂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具備鎮痛及鬆弛的能力,鼓勵患者聽一些舒緩優美的音樂,可「忽視」疼痛感覺,提高對疼痛的耐受力,從而忘記手術造成的疼痛。硬膜外鎮痛泵給葯止痛 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發展,硬膜外鎮痛方法已廣泛應用於臨床,鎮痛效果良好。但在使用硬膜外鎮痛泵時還應注意觀察病人有無惡心及尿瀦留,注意監測血壓、脈搏、面色。並注意觀察呼吸的頻率及深度,防止低血壓及呼吸抑制的發生。
(6)心理護理:動態觀察患者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尊重患者的個人生活習慣,保護患者隱私,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在術前要告知手術費用,使患者有充分的准備。心理護理貫穿護理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每項操作都要做好相應的告知工作,使患者沒有疑慮,感到舒適放心,更好的配合醫療及護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復。

功能鍛煉的指導
(1)麻醉清醒後鼓勵並幫助患者作踝關節的被動和主動伸屈運動及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鍛煉,術後1周可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在卧床期間逐步行抗阻外展等長肌力訓練,直腿抬高及臂肌收縮功能鍛煉,以加強外展肌及股四頭肌肌力。
(2)術後8周。1,股骨頸骨折術後康復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髖膝關節屈伸練習,髖關節內收外旋練習,注意屈髖角度逐漸增加,但應小於90度,保持術側髖關節外展位。2,知道下床方法,即先移至健側床邊,健腿先離床並使足部著地,患肢外展屈髖小於45度,由他人協助抬起上身,使患腿離床並使足部著地,再扶住助行器站立。3,上床時按相反順序進行。4周後根據功能恢復情況,也可扶雙拐下地練習步行,上樓時健側先上,下樓時患側先下。
(3)術後8周至3個月。重點訓練髖關節伸展,直腿抬高和單腿平衡練習。每日10-15次,每次1-2分鍾,直至患肢能單腿站立。術後使用雙拐6周後改用單拐4周。囑患者活動量不能過大,堅持鍛煉,方法正確,保持術側髖關節外展位,屈髖小於90度。
(4)3個月後。股骨頸骨折術後康復如無疼痛,跛行,可棄拐長,可從事日常家務勞動。做到三不:不盤腿,不負重,不側卧。四避免:避免重體力活動和奔跑等髖關節大范圍劇烈活動的項目;避免在髖關節內收,內旋位時從坐位上站起;避免在雙膝並攏雙足分開的情況下,身體向術側傾斜取物,接電話等;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面上行走。

和怡在家可以提供專業的出院後護理,和怡在家是上海首家有資質的醫療護理公司。

5、右小腿脛腓骨骨折要多久才能下地走路

脛腓骨骨折是全身骨折癒合較慢的一個部位,如果為脛骨中下三分之一處骨折,癒合時間為三個月左右,如果粉碎嚴重可能時間更長。 你已經做手術了,骨折處已經用鋼板固定,骨折端也就有一定穩定度了,但這種穩定強度並不能支撐身體的體重,更不要說行走活動了。我們醫院象你這樣的做法是:用石膏保護一個半月左右,保護期間並不是讓患肢不要活動,你可以主動抬高患肢,使小腿肌肉收縮煅煉。拆除石膏後先行踝膝活動度的功能煅煉。隨後可以柱拐活動,患肢不要負重,二到三個月後攝片提示骨折有初步癒合後,開始不全負重。直至骨折線消失後才丟拐。 總之,脛骨骨折鋼板固定其牢固度是有限的,不能過早負重,否則很容易出現復位丟失和內固定失效。

6、股骨莖莖骨折需要多久才能下地走路

?

7、骨折多長時間可以下地

建議復查X線片,對比骨癒合情況。一般骨折在3個月後就可以下地行走了。

8、股骨頭骨折需要多久才能下地走路

骨折後多久能正常活動,這要看你選擇的治療方法,如果能採用傳統中醫對症治療,早期骨折用葯7天左右疼痛可以基本減輕,腫也可以逐漸消退,大約30天左右可以基本恢復正常生活活動。40天拍片可以看到大量骨痂生長良好,以X光片為依據。
骨折如果不用中葯幫助骨痂快速生長, 單靠靜養來當治療,這樣的治療十分緩慢。 快則3個月痊癒,慢則6個月痊癒,不過也有些半年以上甚至一年都沒有徹底痊癒的。具體多久能痊癒,都是因人而異。
未治癒前間忌吃鯉魚、公雞、酸筍、姜、高鈣高蛋白食物等,這是經驗所得,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葯物忌用,不宜過早活動,以免加重損傷。

快好骨科祝早日康復

9、骨折多久可以下地走路

你好,根據你的病情描述之前因為小腿 骨折 ,採用鋼板內固定 手術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去復查X光片,看看骨折癒合的怎麼樣了。 一般來說兩個多月的時間骨折線應該模糊了,可以使用拐杖幫助下下地 行走 ,這樣可以鍛煉腿部肌肉又能預防骨折移位,另外多進行踝關節的屈伸鍛煉。一般三個月骨折就能完全癒合,等那時再正常下地行走。願你早日康復

10、股頸骨折內固定後多久可以下地走路

可以用些接骨的中成葯,如麝香接骨膠囊,七厘散,歸龍接骨膠囊,傷科接骨片,散瘀止痛接骨丸等等,都可以選擇服用。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食物主要包括動物肝臟、海產品、蘑菇、雞蛋、豆類、綠葉蔬菜、麥片、芥菜、乳酪等等可適當多吃。有一點要特別提出的,就是不要吸煙,可影響骨骼的癒合能力。

與股經骨折多久才可以下地走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