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登山杖骨折

登山杖骨折

發布時間:2020-03-24 02:34:26

1、我是一名公務員,日前在參加單位登山戶外俱樂部的活動從高處跳下時不慎右足跟骨骨折,請問是否算公傷?活

當然算了,你們是跟拓展公司去的還是自己組織的。拓展公司應該都有沒保險,當時我組織的活動找的武漢尖峰拓展,他們出發前還給我看過他們的保險單。。。絕對算工傷,單位,俱樂部都應該有賠的。

2、第二腳趾骨裂70天後可爬山嗎

不安全,應為那樣的負重太重了,不太安全。70天的骨折情況應該是可以了,但是負重過大還是有一定危險的。實在想去的話,最好拄個好一些的,登山拐杖。

3、如何正確選用合適的登山杖呢?

登山杖的選擇

登山杖是必不可少的登山工具,有助於登山者的安全和順利登山。選擇登山杖,可以從以下方面去考量:

一是好的手腕帶。手腕帶最好是軟的,還有一些彈性。可以簡單地調整到需要的牢固程度,不容易脫落。

二是合適的手柄。手柄的尺寸和形狀要吻合你的手,無論是戴手套還是不戴手套。

三是手柄的材料。手柄的材料要讓你容易掌握。採用軟木和泡沫塑料手柄的登山杖,通常是手心容易出汗或經常在雨天中徒步者的首選,因為,這些材料即便是濕了,也有比較好的摩擦力。採用橡膠材料的手柄,使得時候會比較滑,但是它的手感很好。採用塑料和木頭製成的手柄通常會比較滑,手感也不是特別好,但耐用、強度好。

四是長度。登山杖都是可以調節長度的。調節的越多,給你帶來的好處就越多。下山的時候,要長一些;上山的時候要短一些;當不用的時候,可以收縮的更短,並且能方便地綁到你的背包上。

【小知識】登山杖的優缺點

優點:增加上坡時的力量,減少體能消耗;下山時則能提高穩定性,減少膝蓋、腿部關節的磨損;幫助通過土質松軟的區域,增加身體的平衡性。

缺點:如果操作技術不熟練則省力效果一般;束縛手去做其它事情。

登山杖的使用

1.在相對平緩的山地使用

在走平地及平緩的上坡時,就像平常走路一樣,採取相同的節奏,右手臂在左腳向前同時順勢將登山杖往前帶,但是杖尖不要超過身體前面,然後頂住地面向後推,左手跟右手交互做一樣的動作。

2.在下坡時使用

在下坡時,由於沖擊力比較大,就需要用登山杖來減輕腿部的負荷;登山杖的位置一定要放在身體前面,而且要比前腳先著地才能達到分擔力量的效果,此時身體一定會向前傾斜,這個動作並不是我們下坡的自然動作,因此要經常練習,同時要自己感覺登山杖要放多遠的位置,才能達到減緩腿部壓力的效果,而且不會拖慢原來行進的速度和節奏。必要的時候,可以根據個人的感覺來加長登山杖的長度。

3.在較傾斜的陡坡上使用

這時,動作也和平常走路一樣,但手臂要往前將登山杖的位置放在身體的前面,利用登山杖支撐身體往上,來減輕腿部的壓力,必要時可同時使用兩支登山杖來做爬升的動作,推身體往上的時候,手掌可放在杖的頂部加強推的力量。

【小竅門】怎樣調整登山杖長度

登山杖一般有三節,其中兩節是可以調整的,開始先將登山杖全部旋松;將靠近底端的支桿伸長到最大限制的長度,然後鎖緊。登山杖上面都有刻度可以參考。

調節時,持登山杖站在平面上調整,手臂自然垂下,以手肘為支點,將前臂上舉到跟上臂成90,調整第二節支桿的長度,將登山杖的尖端向下調整到剛接觸地面;或者將登山杖頭置於腋下5?8cm,然後將杖尖下向調整到接觸地面為止。將登山杖的支桿全部鎖緊。另一隻尚未調整的登山杖比對鎖定長度的登山杖調整到相同長度即可。

調整登山杖時不應該超過登山杖上所顯示的最大調整長度,在購買登山杖時可先做長度調整以確定是否買到合適長度的登山杖。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登山杖長度適用於平地及30以內的緩坡上行。陡坡上行和下山需根據實地坡度縮短和拉長。

腕帶的使用

許多人使用登山杖時,都是緊緊地抓著把手施力,認為腕帶的作用,就是讓登山杖不會離開自己的手腕。這顯然是錯誤的,只會讓你的手指感到酸痛和疲勞。

下坡時,登山杖所承受的沖擊力應藉由腕帶傳導到手臂上;而上坡時,手臂的推力應由腕帶傳到登山杖產生上坡的助力。為此,手腕穿過腕帶時不應該直接從腕帶上方伸進去抓住把手,而是應該把腕帶拿起來,從腕帶的下方穿入,將帶子壓在我們的手掌之中,然後再輕輕的抓住把手即可,透過腕帶來支撐登山杖,而不是緊緊地抓著把手施力。如果有帶扣,做稍微的調整,記得不要影響到登山杖的操作。

【小提示】什麼時候不宜使用腕帶

在陡峭下山路段,如不慎滑跌,手腕套著登山杖會嚴重阻礙應急反應動作,並且登山杖可能傷及人身。在上述路段,勿將手腕套入腕帶。

登山的姿勢

1.重心穩定

登山步伐要採用不同於平地的步法行走,通常在平地路面行走的雙腳是自然沿水平方向擺動提出去的,而山路的高低起伏凹凸不平,有時候甚至還有滾動的石頭,登山時最重要的就是「步行姿勢」與「步伐」。在登山時,頭、腰、腳要保持在同一條重力線上,並經常把這條線當作是身體的軸心來移動著走。個體方法是,將一隻腳膝蓋抬起、另一隻腳著地取得平衡,此時肩膀不要用力,步行的重心要從後腳轉為前腳時,要將頭部與腰部重心移向前,前腳膝蓋不要往前突出,再向前踏出後腳,重新製造一個重心。這樣頭、腰、腳重心不斷移動交替行走的方法就是正確的步行姿勢。上山中心前移,下山重心放在後腳。

2.小步慢走

不論上山或下山,最基本的就是步伐要小。這樣的徒步方法,即使不看眼前的狀況也能以同樣的步伐往前走,除了容易保持平衡外,也可減輕疲勞。徒步行走不單是腿部運動,而是種全身運動。可以通過擺臂來平衡身體、調整步伐,控制節奏。

3.穩踏勻速

登山時,背部肩沉背挺,全腳掌觸地,踏穩腳步再移動重心,盡量保持勻速。最好的速度是走而不喘,盡量用個人中等負荷心跳脈搏次數行走,中等負荷運動強度心跳=(180-年齡)60?70%。

4.上下有別

遇到較斜的上坡道時,最重要的是腳要采外八字步走,亦即腳尖向外打開走。你不妨將腳實際放在陡坡上試試看就很容易得知,若直接將整個腳踩在上斜坡時,腳尖因為是在比腳後跟還高的位置,所以腳踝急激彎曲而無法勻整協調穩定。相反地,如果對著斜面打開腳尖,把腳往橫著踩,腳尖與腳踝變成幾乎同一個高度,因而腳踝會變得輕松且容易擺動。下坡則要謹慎,即使是緩坡,也可能會有跌倒的危險,所以一定要一步一步用小碎步確實走才行。下雨過後的路面特別濕滑,更容易滑到,更需要小心。步伐要比上坡時小一些,如果小步走,就算腳不小心滑了一下也能馬上恢復平衡,防止跌倒。

5.高地勿跳

下行比膝蓋略高的台階地。在行走中,經常遇見同膝蓋高或比膝蓋略高的台階地,或者是斜坡上露出很大的高度落差坡度等。走這種落差很高的台階地形時,要嚴禁突然往下彈跳,跳著下,不僅會滑倒、扭傷腳踝、還會有挫傷或骨折的危險性。正確的下行步法是利用邊上樹根類的植物緊緊抓住,穩住身體重心把腳順利往下掂著地,或者坐在地上慢慢滑下去著地。

【小知識】怎樣渡河過橋

渡河:當摸不清河水深淺時,用一根與自己身高差不多的小木棍在前探路。避免光腳,穿鞋比較安全。河中有石頭可踏時,要選擇乾燥的石塊走,潮濕的石頭容易滑倒。並且確定石頭不易搖動,再移動重心。有些石頭容易搖動,會造成骨折等意外事故。

過獨木橋:腳步跨開同肩寬,並以外八字走路,眼睛看前方一公尺處,一步步牢固貼在橋上,迅速走路。如果橋身不長,稍微快點會比慢走好得多,只要保持平衡就能很快的通過。

上吊橋:吊橋比較容易左右搖晃,人最好是一個個地過,切記不可擁擠,以免發生危險。同時不要改變走路的速度,有節奏性地走過去。

4、如何幫助老人選擇合適的拐杖

老人拐杖被稱為老人的「第三隻腳」。老人手杖對於老人之重要,由此可見一斑。老人拐杖是年邁、行動不便者的必需之物。常見的老人拐杖種類有哪些,又怎麼挑選老人拐杖呢?小編是設計開發生產老人拐杖的專業人士,結合行業經驗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下!

工具/原料

百度、淘寶

清晰的頭腦

方法/步驟

確定要購買的拐杖的類型,常見的3種老人拐杖

1、經常看見老年人用的那種「問號式」的拐杖。

2、登山用的拐杖。它略顯專業,目前很多老年人用它來登山。

3、醫學器械類的拐杖。它們是給特殊人群設計的,如骨折或是卒中後遺症的患者。

挑選老人手杖時需要考慮因素一, 老人拐杖的長度

長度合適的老人拐杖,行走起來更舒服、更安全,也讓手臂、肩膀、背部得到充分鍛煉。

老人拐杖正確長度的測定:穿平底鞋站在平地上,站直後,兩手自然下垂,取立正姿勢,胳膊肘應有20度的彎曲,然後測出手腕部皮膚橫紋至地面的距離。這個尺寸,就是您的手杖的理想長度。也可以參考這個公式:手杖長度=0、72×身高。這樣的長度才能更好地維持身體平衡。

提示:一般老年人用的拐杖,拄起時高度不應超過自己的腰部。

手杖拐度不合適的後果:老人拐杖太長時會增加肘關節的彎曲程度,增加上臂三頭肌的負擔;也會使手腕往外溜,握力降低;還會使肩膀往上提,造成脊柱側彎。老人拐杖太短時肘關節要完全伸直,前行時軀干要跟著往前彎,這樣不但加重腰部肌肉的負擔,也會增加上下樓梯的困難。

挑選老人手杖時需要考慮因素二,  老人拐杖的材質

一般拐杖大多為木頭、藤、竹或鋁合金制的,高級的拐杖還有碳纖維材料的。材料的種類雖然多,但所有的拐杖必須又輕又靈活,這樣用起來才不會感到累。選擇時還要注意,拐杖材料的承重性能也要特別好。

挑選老人拐杖時需要考慮因素三,  拐杖的端部

拐杖底部有個「尖頭」,好的尖頭觸到地面,形成的角度會讓使用者很舒服,而且也防滑。不論是何種材料的拐杖,在與地面接觸的部位都必須加防滑墊,這樣才能避免打滑。

挑選老人拐杖時需要考慮因素四, 老人拐杖的握柄

老人拐杖的握柄部分不宜太小,否則對使用者的手關節不利;如果您的手掌容易出汗,避免使用塑料的握柄,軟木或乳膠質的拐杖最好抓。

6

挑選老人拐杖時需要考慮因素五,包裝

如果是挑選拐杖給老人祝壽送禮的話,也要考慮拐杖的包裝。用來送禮的話,包裝要精美,上檔次。

5、周末小明在野外登山時發生了前肢骨折有沒有攜帶任何醫療器械我們應該怎樣幫助?

應該將前肢用樹枝用布條(把衣服絲掉)固定好,再到當地醫院救援。

6、1周末,小明在野外登山時,發生了前臂骨折,又沒有攜帶任何醫療器械,我們應該怎麼做?

發生了骨折後,你們不要任何幫助。讓他的那個胳膊制動,然後送她到醫院去。拍片看骨科醫生

7、怎樣避免爬山膝蓋疼

1.下山一定不要跑,不要跳,速度要慢,要小心。下山猛沖對膝蓋是最致命的。正確的下山方法是:重心偏後並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不是重心放在前腳上往下砸),永遠要有一隻腳支撐在地面上。

2.盡可能減少負重。出發之前一定量力而行,即使是去爬座小山,直立行走的時間超過4個小時也是很正常的。一般情況下負重超過體重的1/4重量,下山就要從保護膝蓋的角度控制節奏了,即使是特殊情況,負重也盡量不要超過體重的1/3。

3.開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包括拉伸,讓關節、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潤滑液的分泌。

4.使用肌肉效能貼和登山杖。登山杖要選可靠的,最好是兩根,上臂盡量多的分擔腿的負重。如果覺得帶登山杖很麻煩,就可以考慮在登山前在膝蓋上貼上肌肉效能貼,很輕便同時也能很好的保護膝關節,避免受傷。

5.出發之前要正確的評估自己的體力和戶外能力,確定自己是否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進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蓋,挑戰新難度也是要循序漸進。

6.選擇合適的登山鞋鞋,並且記住一般松軟的土地、草地、碎石坡、雪地對膝蓋都相對友好,不過要注意防滑,還有走碎石路的時候一定要照顧走在你下面的人。

7.不要「鎖關節」,當大腿過度勞累的時候,走路時就會不自覺的鎖關節,就是把腿部伸的筆直,這樣可以減輕大腿肌肉的負擔,暫時放鬆肌肉,但是卻很容易造成膝勞損,膝沖擊傷,腳踝勞損和腳踝扭傷。

8、右大腿骨折,術後兩個半月,醫生說可以開始負重練習,可不可以用登山杖做輔助

你好,骨折後期康復鍛煉,也是很重要的,但是要有序循序漸進,開始負重練習,不能過快,還是先練習站立把,開始時使用雙拐輔助。

與登山杖骨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