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肱骨踝上骨折

肱骨踝上骨折

發布時間:2020-09-11 00:55:34

1、肱骨踝上骨折與肘關節後脫位鑒別要點有哪些

如果你是大夫的話,這個問題是考點,首先說什麼是肘後三角:肱骨內外上髁與尺骨鷹嘴在肘關節伸直時成一條直線,肘關節屈曲90°時呈等腰三角形,理論上肘關節後脫位時,三角關系紊亂,伸直型髁上骨折時三角關系正常。但是臨床上伸直型髁上骨折與後脫位都有靴型肘畸形,局部腫脹明顯,骨性標志有時根本摸不到,所以也就無法判定肘後三角的關系了。
再有:髁上骨折可伴發肱動脈及正中神經損傷。髁上骨折可以導致前臂骨筋膜室綜合症,可以留下缺血性肌攣縮的遠期並發症,等等。
如果你只想知道是哪傷了的話,拍個片就可以明確診斷了。

2、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前下移位,遠折端向上移位,但肘後三角關系正常。此骨折容易造成肱動脈損傷,出現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導致前臂缺血性肌攣縮。受傷時間短,局部腫脹輕,沒有血循環障礙者,可進行手法復位外固定。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包括:手法復位失敗;小的開放傷口,污染不重;有神經血管損傷。

無論手法復位外固定,還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應嚴密觀察肢體血循環及手的感覺、運動功能。抬高患肢,早期進行手指及腕關節屈伸活動,有利於減輕水腫。4 ~ 6 周後即可開始肘關節屈伸活動;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穩定的患者,術後2 周即可開始肘關節活動。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後下移位,遠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線呈前上斜向後下的斜形骨折。可刺破皮膚形成開放骨折,少有合並神經血管損傷。

3、肱骨髁上骨折屬於輕傷還是輕微傷?

胳膊骨折屬於輕傷。
《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輕傷二級

a)四肢任一大關節功能喪失10%以上。
b)四肢重要神經損傷。
c)四肢重要血管破裂。
d)椎骨骨折或者脊椎脫位(尾椎脫位不影響功能的除外);外傷性椎間盤突出。
e)肢體大關節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
f)四肢長骨骨折;髕骨骨折。
g)骨骺分離。
h)損傷致肢體大關節脫位。
i)第一趾缺失超過趾間關節;除第一趾外,任何二趾缺失超過趾間關節;一趾缺失。
j)兩節趾骨骨折;一節趾骨骨摺合並一跖骨骨折。
k)兩跖骨骨折或者一跖骨完全骨折;距骨、跟骨、骰骨、楔骨或者足舟骨骨折;跖跗關節脫位。
l)肢體皮膚一處創口或者瘢痕長度10.0cm以上;兩處以上創口或者瘢痕長度累計15.0cm以上。

4、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幹與肱骨髁的交界處發生的骨折。肱骨幹軸線與肱骨髁軸線之間有30°~ 50°的前傾角,這是容易發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在肱骨髁內、前方有肱動脈、正中神經經過。在神經血管束的淺面有堅韌的肱二頭肌腱膜,後方為肱骨,一旦發生骨折,神經血管容易受到損傷。在肱骨髁的內側有尺神經,外側有橈神經,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側方移位而受到損傷。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於10 歲以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復位時,橈側或尺側移位未得到糾正,或合並了骨骺損傷,骨折癒合後,可出現肘內外翻畸形。

5、肱骨內上髁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有什麼區別?

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內上髁骨折,兩者斷的地方不一樣;前者在內外髁的近端,後者只限於內上髁;

6、怎麼診斷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的診斷①無移位的髁上骨折。肘部輕度腫脹、疼痛,縱軸叩擊痛。X線片可顯示骨折線,肱骨下端前傾角變小或增大,在前側或後側骨皮質有凹痕。②有移位的髁上骨折。肘部腫脹嚴重,有時皮膚出現水泡,骨擦音,肘關節功能喪失,但肘後三角關系保持正常,即肘伸直位時內外上髁及鷹嘴突三點在同一直線上,屈肘時三點呈等腰三角形。伸直型骨折肘關節呈半屈位,肘部向後突,在肘窩前方可摸突出的近折端。屈曲型骨折肘關節呈屈曲位,在肘後可觸到近折端。通過肘關節正、側位X線片可確定診斷。肱骨髁上骨折的鑒別診斷①肘關節脫位。成年人肱骨下端骨骺已閉合,肱骨髁上骨折與肘關節脫位,在X線片上是容易區別的。兒童有時發生肱骨下端骨骺分離,發生機理與治療和肱骨髁上骨折完全相同,亦稱為低位肱骨髁上骨折。 歲以內兒童,肱骨小頭骨骺及滑車骺尚未出現。當發生肱骨下端骨骺分離時,易誤診為肘關節脫位。可試行復位,肘關節脫位復位後穩定。肱骨下端骨骺分離肘關節伸直時,畸形復。②肱骨小頭骨骺移位。1歲—10歲的兒童,肱骨小頭骨骺已出現,而滑車骨骺尚未出現。若發生肱骨下端骨骺發離,易誤診為肱骨小頭骨骺移位。肱骨下端骨骺分離時,肱橈關節關系正常。在肘關節正位X線片上橈骨縱軸線正通過肱骨小頭中心。肱骨小頭後移位,是肱骨小頭與肱骨端位置異常,橈骨縱軸線不通過肱骨小頭中心,而偏向尺側。

與肱骨踝上骨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