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老年骨折有哪些固定方法?
骨折固定如沒有現成的夾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棒、竹板、手杖、傘以及樹枝等。常見中老年骨折固定方法如下:①大腿骨折:將傷腿拉直,夾板長度上至腋窩,下過腳跟。兩塊夾板放於大腿內、外側,用綳帶或三角巾纏繞固定。
②小腿骨折:將傷肢拉直,夾板長度上至膝關節、下過腳跟。兩塊夾板放於小腿內、外側,用綳帶或三角巾纏繞固定。
③前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狀,夾板長度上至肘關節,下過手心。兩塊夾板放於前臂內、外側,用綳帶纏繞固定,然後用三角巾懸吊傷肢。
④上臂骨折:上肢呈屈肘狀,夾板長度上稍高於肩,下過肘關節。如有兩塊夾板,則一塊夾板放在臂內側,另一塊放在臂外側;如一塊夾板固定,則夾板放在臂外側,用綳帶來回纏繞固定,用三角巾懸吊傷肢。
⑤脊柱骨折:嚴禁亂加搬動,應在保持脊柱安定的狀況下,輕巧平穩地移至硬板擔架上,用三角巾固定,轉至醫院。如扶持傷員走動,或躺在軟擔架上,脊柱骨折會加重並引起神經損傷,發生截癱。
2、骨折在什麼情況下選擇用內固定和外支架
內固定就是開刀上鋼板或鋼釘直接在體內固定斷骨,不讓斷處移位錯位。一般骨頭中段骨折,在沒有移位和錯位的情況下,可以不用手術內固定,直接上夾板在體外固定就可以了,不管是鋼板體內固定還是夾板外固定,它們的作用都只是起到固定斷骨,不讓斷處移位而已,對骨頭的生長沒有促進作用。就算手術上鋼板固定再好再牢固,斷骨不生長都是沒有用的。骨折需要的不僅僅是固定,而是治療,能讓斷處在短時間內快速生長癒合這才是治療的重點,你的畢竟是股骨頸骨折,這個部位生長是比較緩慢的,而且也是最容易壞死的,就算骨頭固定好仍需要積極治療,讓斷骨盡快生長癒合達到徹底康復。要不然時間耽誤久了,骨折長期得不到癒合就會容易壞死了。建議選用中國傳統中醫治療,早期一個月內的骨折,用葯5至7天疼痛可基本消除,全程治療在45天左右可基本康復,恢復正常活動。在沒有治療前,多休息不宜活動患處,忌吃高鈣高蛋白食物,西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的葯物忌用。祝早日康復!
3、骨折固定的原則是什麼
(1)凡疑有骨折的傷員,都應按骨折處理。(2)除有生命危險,如面臨爆炸、起火、有毒氣體、淹溺等,均應就地搶救。(3)有大出血時,應先止血、包紮,然後固定骨折部位。(4)發現傷員休克或昏迷時,應先搶救生命,然後再處理骨折。(5)骨折固定時,不要盲目復位,以免加重損傷程度。(6)嚴禁將露在傷口外面的骨折斷端送回到傷口內。(7)包紮松緊要適當,以不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又能起到固定作用為宜。四肢骨折固定時,要露出手指或腳趾,以便於觀察傷肢血液循環情況。(8)用來固定骨折的夾板不可與皮膚直接接觸,要用紗布、棉花等柔軟物品墊在夾板與皮膚之間,在夾板兩端及骨骼突起部位也應加軟墊。(9)固定骨折所需夾板的長度與寬度,要與骨折肢體相適合。其長度一般需超過上下兩個關節。
4、什麼是骨折的固定?
(1)外固定。主要用於骨折經手法復位後的患者,也有些經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需加用外固定者。
①小夾板固定。四肢閉合性冠狀骨折,但股骨骨折因大腿肌牽拉力強大,需結合持續骨牽引;四肢開放性骨折,刨口小,經處理創口已癒合者;四肢陳舊性骨折,仍適合於手法復位者。
②石膏綳帶固定。開放性骨折清創縫合術後,創口癒合之前不宜使用小夾板固定者;某些部位的骨折,小夾板難以固定者,如脊柱骨折;某些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如股骨骨折髓內釘或鋼板螺絲釘固定術後,作為輔助性外固定;畸形矯正後矯形位置的維持和骨關節手術後的固定,如腕關節融合術後;化膿性關節炎和骨髓炎患肢的固定。
③外展架固定。肱骨骨摺合並橈神經損傷或肱骨幹骨折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腫脹嚴重的上肢閉合性骨折和嚴重的上臂和前臂開放性損傷;臂叢神經牽拉傷;肩胛骨骨折;肩、肘關節化膿性關節炎或關節結核。
④皮膚牽引和骨牽引。頸椎骨折脫位—枕頜布托牽引和顱骨牽引;股骨骨折—大腿皮膚牽引或脛骨結節骨牽引;脛骨開放性骨折—跟骨牽引;開放性骨摺合並感染;復位困難的肱骨髁上骨折—尺骨鷹嘴牽引。
持續牽引的方法和牽引重量應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肌肉發達程度、軟組織損傷情況和骨折的部位來選擇。如股骨幹閉合性骨折,脛骨結節骨牽引,其牽引重量一般為體重的l/7 ~ l/8。
⑤外固定器適用於開放性骨折,閉合性骨折伴廣泛軟組織損傷,骨摺合並感染和骨折不癒合,截骨矯形和關節融合術後。
(2)內固定主要用於切開復位後,採用金屬內固定物,如接骨板、螺絲釘、髓內釘和加壓鋼板等將骨折段於解剖復位的位置予以固定。
5、開放性骨折,採用什麼固定?
開放骨折應該按骨折當時在醫院的病情狀況 ,按醫生的建議選擇最佳固定的治療方案。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撫順市石化總醫院醫生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