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肱骨骨折的臨床表現
1.肱骨外科頸骨折
局部常出現淤斑,左上臂縱軸叩擊時骨折處有銳角,患肢較健側略短,可出現畸形骨擦音。
2.肱骨幹骨折
患臂腫痛較劇烈,有明顯的壓痛,上臂功能喪失,患者常將前臂依附於胸壁。
3.肱骨髁上骨折
肘部腫脹疼痛,甚至出現張力性水皰,肘部壓痛甚劇,肘關節功能喪失,骨折部位有異常活動和骨擦音。
2、肱骨幹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肱骨外科頸下1 ~ 2cm 至肱骨髁上2cm 段的骨折稱為肱骨幹骨折。在肱骨幹中下1/3 段後外側有橈神經溝,此處骨折容易發生橈神經損傷。
在三角肌止點以上的骨折,近折端受胸大肌、背闊肌、大圓肌的牽拉而向內、向前移位,遠折端因三角肌、喙肱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牽拉而向外、向近端移位。
在三角肌止點以下的骨折,近折端受三角肌的牽拉而向外、向前移位,遠折端因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的牽拉而向近端移位。X 線片可確定骨折類型和移位方向。若合並橈神經損傷,可出現垂腕,各手指掌指關節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後障礙,手背橈側皮膚感覺減退或消失。
3、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幹與肱骨髁的交界處發生的骨折。肱骨幹軸線與肱骨髁軸線之間有30°~ 50°的前傾角,這是容易發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在肱骨髁內、前方有肱動脈、正中神經經過。在神經血管束的淺面有堅韌的肱二頭肌腱膜,後方為肱骨,一旦發生骨折,神經血管容易受到損傷。在肱骨髁的內側有尺神經,外側有橈神經,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側方移位而受到損傷。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於10 歲以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復位時,橈側或尺側移位未得到糾正,或合並了骨骺損傷,骨折癒合後,可出現肘內外翻畸形。
4、肱骨幹骨折的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1.疼痛表現為局部疼痛、環狀壓痛及傳導叩痛等,一般均較明顯。
2.腫脹完全骨折,尤其粉碎型者局部出血可多達200ml以上,加之創傷性反應,因此局部腫脹明顯。
3.畸形在創傷後,患者多先發現上臂出現成角及短縮畸形,除不完全骨折外,一般多較明顯。
4.異常活動亦於傷後立即出現,患者神經干緊貼骨面走行,甚易被擠壓或刺傷;周圍血管亦有可能被損傷。因此在臨床檢查及診斷時務必對肢體遠端的感覺、運動及橈動脈搏動等加以檢查,並與對側對比觀察。凡有此合並症時,應在診斷時註明。
【診斷】
外傷史,局部腫脹,疼痛、環狀壓痛及傳導叩痛,異常活動及成角、短縮畸形。正側位X線能確診骨折及骨折移位。
5、肱骨頭骨折的臨床表現
因屬於關節內骨折,臨床症狀與肱骨大結節骨折略有不同。
1.腫脹
為肩關節彌漫性腫脹,范圍較大。嵌入型者則出血少,因而局部腫脹亦輕。
2.疼痛及傳導叩痛
除局部疼痛及壓痛外,叩擊肘部可出現肩部的傳導痛。
3.活動受限
其活動范圍明顯受限,尤以粉碎性骨折者受限更甚。骨折嵌入較多者,骨折端相對較為穩定者,受限則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