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上石膏

骨折上石膏

發布時間:2020-08-26 23:47:54

1、骨折後打石膏的步驟

臨床上是用石膏綳帶來打石膏的。
石膏綳帶由紗布浸透生石灰水作成。
打石膏時,先根據部位大小將一定量的石膏綳帶反復折疊到一定厚度,然後在水裡浸濕,迅速覆蓋到固定部位(固定部位事先要墊上棉花和紗布),待石膏變硬後用普通綳帶固定到功能位就可以了。(注意:一定要在五分鍾內完成,否則石膏綳帶就會變硬,無法使用了)

2、一般骨折了,打上石膏大概多久能好

這個要看個體差異,骨折部位、骨折類型。老年人長得慢,中青年、小孩長快些。一般來說打石膏半月到一月左右可以取。。。三個月差不多可以好了。

3、腳踝骨折打上石膏之後需要注意些什麼?

1、抬高患肢。抬高患肢可以促進靜脈迴流,這樣可以更快更好的消腫。一般來說,水腫會在3天左右最明顯,如果沒其他的問題的話,1周左右開始減輕,這段時間抬高患肢,效果比打針吃葯更好。抬高的程度一般高於心臟就可以了,當然,適當的提高高度,可能效果更佳。
2、患肢應該堅持進行功能鍛煉。鍛煉應該從打石膏的那一天開始,直到骨折完全癒合。充足而適合的功能鍛煉,可以有效改善血流循環,促進消腫,同時還可以防止肌肉萎縮。主要分為2個階段:
石膏固定階段,除了鍛煉可以活動的關節之外,被固定的關節同樣需要活動。由於關節被固定,所以,鍛煉的時候關節是不應該有活動的,但鍛煉的目的是讓肌肉收縮,所以,只要你的患肢肌肉收縮了就可以達到鍛煉目的。當然,鍛煉的時候一般是會伴隨一定程度的疼痛的,您必須克服。還有,鍛煉的時候不宜過於劇烈。
第二個階段是拆除石膏固定後。一般人在拆除石膏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這個時期的鍛煉尤其重要,因為關節活動功能恢復得越早,疼痛的程度越輕。別抱有:「等不疼了再鍛煉」的想法,關節僵硬的時間越久,恢復越困難。
3、傷後由於肢體會腫脹,在早期,石膏固定可能會很緊,過緊的固定可以導致患肢血流障礙,有的病人可能會出現肢體缺血甚至壞死,所以,早期多到醫院讓醫生觀察石膏的松緊度是很有必要的。當患肢消腫以後,石膏可能會松動,松動的石膏將失去固定的效果,同樣應該到醫院重新調整石膏。
4、固定良好的石膏,對於翻身等活動是完全可以承受的,所以您不必擔心,完全可以適當的活動患肢。
5、從第一點上可以看得出,患肢高度越低,水腫持續的時間會更長、程度會越重,所以,明顯的水腫期,建議您先別急行走,等到水腫減輕以後可以扶拐杖行走。剛開始行走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已經消腫的患肢再次腫脹,如果腫脹得不是很明顯,您可以抬高患肢,一般在第二天會消腫。
6、至於正常行走的時間,請您定期拍片檢查,依據拍片結果才能更好的判斷。
最後祝您早日康復
僅供參考。

4、骨折後上石膏起什麼用

固定和保護骨折部位,目的是讓骨頭在正常的位置內,讓它慢慢的自己癒合恢復,現在的中醫有好多正骨位是採用特製的自然材料———樹皮來起固定作用的。

5、腳骨折了上夾板好還是上石膏好?

石膏和夾板各有優劣的,使用石膏還是夾板要看骨折的情況,聽醫生的建議。
傳統的夾板固定是利用具有彈性的杉樹皮、柳木板、竹板或塑料板,加上固定墊,綁在骨折部肢體的外面,以固定骨折,固定范圍較石膏綳帶為小。一般不包括骨折的上下關節,便於及時進行鍛煉,防止發生關節僵硬並發症。小夾板固定的缺點是不易塑形,不適合關節附近骨折的固定,綁扎太松或固定墊使用不當而失去固定的作用,導致骨折再次發生移位,或綁扎得太緊而產生壓迫性潰爛、缺血性肌萎縮,甚至產生肢體壞疽等不良後果。
石膏綳帶用無水硫酸鈣的細粉來撒布在特製的稀孔紗布綳帶上做成,經水浸泡結晶後纏繞在肢體上,凝固成堅固的硬殼,對骨折肢體起有效的固定作用。其優點是能夠根據肢體的形狀而塑形,因而固定作用確實可靠。其缺點是無彈性,又不能隨時調整松緊度,也不適於使用固定墊,故固定范圍較大,一般須超過骨折部的上下關節,使這些關節在骨折固定期內無法進行活動鍛煉。如不注意加強被固定肢體的舒縮活動,拆除石膏綳帶後,可產生關節僵硬等後遺症,妨礙患肢功能迅速恢復。

6、骨折石膏的主要作用

要打的,打了以後,就可以把你的腳充分的限制死。牢牢的固定住,以便於骨頭盡快癒合。還有,加上這個東西,讓你明白,這個腿,需要格外小心。所以,進一步提醒你要保護好傷腿。很有必要的

7、有些地方骨折了不能上石膏,怎麼辦

一般來說,不能使用石膏時,如果骨折端對位對線好的前提下,可以考慮使用夾板或卧床休息等制動,譬如骶尾椎骨折了,一般都不手術,都是保守治療為主,但是臀部那裡石膏和夾板都用不了,所以一般卧床休息就行了。所以要根據骨折的部位具體分析後,制訂治療的方案和固定類型,要靈活處理,祝願你早日康復!

與骨折上石膏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