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處理原則

骨折處理原則

發布時間:2020-08-26 09:30:08

1、中醫骨科中對骨折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中醫治療骨折主要還是靠手法復位、夾板固定、皮牽引、骨牽引、石膏固定等。具體要看是什麼部位的骨折。當然中醫也有手術,如治療跟骨骨折就有撬拔術,不用開口子的那種。在就是養。骨折後期可以喝些骨頭湯以促進鈣質的吸收還可以口服葯物。中葯西葯皆可。

2、骨折急救原則

1.骨折發生後,應當迅速使用夾板固定患處。如果不固定,讓骨折部位亂動,有可能操作神經血管,造成麻痹。但是,骨折時,由於局部有內出血而不斷腫脹,所以不應固定過緊,不然會壓迫血管引起淤血。2.固定方法可以用木板附在患肢一側,在木板和肢體之間墊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軟物品,再用帶子綁好。松緊要適度。木板要長出骨折部位上下兩個關節,做超過關節固定,這樣才能徹底固定患肢。如果家中沒有木板可用樹枝、擀麵杖、雨傘、報紙卷等物品代替。3.皮膚有破口的開放性骨折,由於出血嚴重,可用干凈消毒紗布壓迫,在紗布外面再用夾板。壓迫止不住血時,可用止血帶,並在止血帶上標明止血的時間。4.大腿骨折時,內出血可達1000毫升(人體總血量大約4000毫升)。包紮固定過緊也能引起神經麻痹,鑄成不可挽回的後果。當用夾板、綳帶固定後,每隔30分鍾用手指插進去查看一下,以確認是否松緊適當。

3、骨折患者康復治療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整復固定功能訓練作業治療的作用,主要在於加速骨與軟組織的癒合,縮短療程,並促進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

4、骨折固定的原則是什麼

(1)凡疑有骨折的傷員,都應按骨折處理。(2)除有生命危險,如面臨爆炸、起火、有毒氣體、淹溺等,均應就地搶救。(3)有大出血時,應先止血、包紮,然後固定骨折部位。(4)發現傷員休克或昏迷時,應先搶救生命,然後再處理骨折。(5)骨折固定時,不要盲目復位,以免加重損傷程度。(6)嚴禁將露在傷口外面的骨折斷端送回到傷口內。(7)包紮松緊要適當,以不影響正常的血液循環,又能起到固定作用為宜。四肢骨折固定時,要露出手指或腳趾,以便於觀察傷肢血液循環情況。(8)用來固定骨折的夾板不可與皮膚直接接觸,要用紗布、棉花等柔軟物品墊在夾板與皮膚之間,在夾板兩端及骨骼突起部位也應加軟墊。(9)固定骨折所需夾板的長度與寬度,要與骨折肢體相適合。其長度一般需超過上下兩個關節。

5、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骨折是運動創傷中較為嚴重的傷害事故,它是指由暴力引起的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被破壞所致,通常多發部位為四肢長骨。骨折按其傷口有無和外界相通,可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按照骨折部位有無完全斷裂,又可分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

6、骨折的急救原則是什麼?

3、妥善固定:此為骨折急救處理時員重要的一項。妥善固定後可避免骨折端在搬運時移動而更多地損傷血管、神經等;可止痛,防止休克;便於運輸。

7、骨折治療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骨折治療應遵循以下3個原則:①盡可能達到解剖復位,至少不能低於功能復位;②合適的固定,以維持已經整復的位置;③早期康復,恢復功能

骨折治療原則也是骨折康復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8、簡述骨折治療原則及其常用方法。

原則:復位、固定、功能鍛煉
復位:是將骨折後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以重新恢復骨骼的支架作用。復位的方法有閉合復位和手術復位、外固定架復位。
固定:骨折復位後,因為其不穩定,容易發生再移位,因此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固定在滿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漸癒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綳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這些叫外固定。如果通過手術切開上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就叫內固定。
功能鍛煉:通過受傷肢體肌肉收縮,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癒合,防止肌肉萎縮,通過主動或被動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等,使受傷肢體的功能盡快恢復到骨折前的正常狀態。

與骨折處理原則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