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有外傷骨折

有外傷骨折

發布時間:2020-08-26 07:19:52

1、外傷性骨折有早期和晚期的並發症嗎

早期並發症(1)休克:嚴重損傷,骨折引起大出血或重要器官損傷所致。

(2)脂肪栓塞綜合征:發生於成人,是由於骨折處骸腔內血腫張力過大破壞,脂肪滴進入破裂的靜脈竇內,可引起肺、腦脂肪栓塞。
脛腓骨骨折

(3)重要內臟器官損傷:①肝、脾破裂。②肺損傷。③膀骯和尿道損傷。④直腸損傷。

(4)重要周圍組織損傷:

①重要血管損傷;常見的如伸直型肋骨探上骨折,近側骨折端易造成肪動脈損傷,腔骨上段骨折的腔前或腔後動脈損傷,股骨鑰上骨折,遠側骨折端可致服動脈損傷。

②周圍神經損傷:特別是在神經與其骨緊密相鄰的部位,如肋骨中、下1/3交界處骨折極易損傷緊貼膚骨行走的撓神經,排骨頸骨折易致胖總神經損傷。

③脊髓損傷;為脊柱骨折和脫位的嚴重並發症,多見於脊柱頸段和胸腰段,可出現截癱。

(5)骨筋膜室綜合征:即由骨、骨間膜、肌間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內肌肉和神經因急性缺血而產生的一系列早期癥候群。最多見於前臂掌側和小腿,常由損傷骨折的血腫和組織水腫使其室內內容物體積增加或外包紮過緊、局部壓迫使骨筋膜室容積減小而導致骨筋膜室內壓力增高所致。
晚期並發症(l)墜積性肺炎:多發生於因骨折長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特別是
大臂粉碎性骨折
年老體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思者,有時可因此而危及患者生命,應鼓勵思者及早下床活動。

(2)褥瘡:嚴重骨折後患者長期卧床不起,身體骨突起處受壓,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易形成褥瘡。常見部位有能骨部、破部、足跟部。

(3)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多見於骨盆骨折或下肢骨折,下肢長時間制動,靜脈血迴流緩慢,加之損傷所致血液高凝狀態,易發生血栓形成。應加強活動鍛煉,預防其發生。

(4)感染:開放性骨折特別是污染較重或伴有較嚴重的軟組織損傷者,若清創不徹底,壞死組織殘留或軟組織覆蓋不佳,可能發生感染。處理不當可致化膿性骨髓炎。

(5)損傷性骨化:又稱骨化性肌炎。由於關節扭傷、脫位或關節附近骨折,骨膜剝離形成骨膜下血腫,處理不當使血腫擴大,機化並在關節附近軟組織內廣泛骨化,造成嚴重關節活動功能障礙。特別多見於肘關節。

(6)損傷性關節炎:關節內骨折,關節面遭到破壞,又未能准確復位,骨癒合後使關節面不平整,長期磨損易引起損傷件關節炎,致使關節活動時出現疼痛。

(7)關節僵硬:患肢長時間因定,靜脈和淋巴迴流不暢,關節周圍組織中漿液纖維性滲出和纖維蛋白沉積.發生纖維粘連.並伴有關節變和周圍肌攣縮,致使關節活動障礙。這是骨折和關節損傷最為常見的並發症。及時拆除固定和積極進行功能鍛煉是預防和治療關節僵硬的有效方法。

(8)急性骨萎縮:即損傷所致關節附近的病性骨質疏鬆,亦稱反射性交感神經性骨營養不良c好發於手、足骨折後,典型症狀是疼痛和血管舒縮紊亂。

(9)缺血性骨壞死:骨折使某一骨折段的血液供應被破壞,而發生該骨折段缺血性壞死。常見的有腕舟狀骨骨折後近側骨折段缺血性壞死。

(10)缺血性肌攣縮:多為骨筋膜室綜合征處理不當的嚴重後果,是骨折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它可由骨折和軟組織損傷所致,也常因骨折處理不當造成,特別是外固定過緊。一日發生則難以治療,常致嚴重殘疾。典型的畸形是爪形手和爪形足。

2、外傷後怎麼知道是否發生骨折?

受到外傷後,患者常會感到在受傷的部位有腫脹、疼痛或不敢活動的情況,有些患者在損傷的部位出現了和未損傷的部位不一樣的畸形,如「腳歪了」或「腿偏斜」了,或在傷腿活動時事能聽到骨錯動的響聲,臨床稱之為「骨擦音」,有這樣的情況時就能較肯定的說是發生了骨折。如果沒有上面說的兩種情況,但是損傷的肢體不敢用力,特別是下肢不敢踩地,也應高度懷疑是否有無錯位的裂縫骨折,尤其是在兒童。老年人的髖部發生骨折,最典型的是所謂「髖骨軸骨折」(股骨頸骨折),有人甚至到醫院就診時,主訴的是膝關節疼痛,還能跛行走路,醫生一定會檢查是否有髖部骨折,尤其是股骨頸骨折。如果早期未注意,而作為一般性的扭傷處理,骨折若發生錯位就給治療帶來困難,患者也會十分痛苦。

3、怎樣區分病理性骨折和外傷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 是指在某些疾病基礎上出現的骨折。發生率最高的原發疾病是結核、腫瘤和骨質疏鬆。骨頭預先被某些病侵蝕、破壞、蛀空,再遇到輕微的外力,甚至沒有外力只因自身的重力作用就可以自發骨折。
【外傷性骨折】指骨骼由於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斷裂,同時還易引起傷肢的肌腱損傷、神經損傷、血管損傷、關節脫位,嚴重的還可引起內臟損傷、休克甚至死亡。
【區分】從片子上可以看出病理性骨折的骨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比如說骨囊腫生長過大,骨質可以變得和白紙一樣薄;而外傷性骨折除了骨折端與病理性骨折一樣之外,沒有上述的這些變化。

4、外傷骨折問題

是重傷,但可恢復的,請放心吧

5、有傷口或骨折不宜吃什麼

適宜傷口癒合的食物

鋅 缺鋅會使纖維細胞功能下降。鋅主要存在於木耳、海帶等食物中。

脂肪 脂類的缺乏會導致傷口癒合缺損。魚油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對傷口癒合有一定益處。

葡萄糖 糖是人體主要的供能者,供給充足的能量是傷口癒合不可缺少的。在傷口癒合期可多吃含糖豐富的水果,既增加糖分,又能攝取足量的維生素。

蛋白質 飲食中增加蛋白質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機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有各種瘦肉、牛奶、蛋類等。

維生素A 能夠促進傷口癒合。它主要存在於魚油、胡蘿卜、西紅柿等食物中。

維生素C 可以促使傷口癒合。存在於各種蔬菜、水果中,大棗、辣椒是維生素C的寶庫。

不利於傷口癒合食物比如獐肉、腐乳、蔥、辣椒、韭菜等因為它們容易引發感染、不利於傷口癒合。

6、外傷輕微骨折

打石膏1.5個月,或買個支具,走路時帶上,休息時候拿掉。吃接骨葯

7、骨折屬於外傷范圍嗎?

骨折肯定是外傷或者病理性引起,當然你說的情況肯定是外傷引起,首診醫生沒有給你做檢查就問你打不打石膏,那他就失責了,什麼檢查都沒有做嗎?哪怕拍個簡單的X片就可以看出骨折與否。懷疑骨折的依據呢,既然懷疑骨折為什麼就不固定呢?首診的醫生絕對有責。不能因為叫你簽字了他就沒有責任,現在打醫療官司都是醫院舉反證,就是醫院要證明在診療過程中無過失,首診醫生連X片檢查都沒有,這就是過失,既然有過失就有責任。

8、為什麼在外傷兩周後照X線片才發現有骨折?而當時照片沒有骨折?

通常在傷後被懷疑有骨折根據骨折後的形態和程度可以將骨折分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性的骨折,其中不完全骨折或是完全骨折而沒有移位時,由於骨骼的形態沒有被改變,一些細微的骨折線又超出了X線片的顯像范圍,這就可能在X線片上卻看不到骨折的情況。但由於骨折的反應,開始階段由於骨折端局部血液供應的破壞,由於缺血和損傷造成骨折端有幾毫米的骨質發生壞死、吸收。這個分解吸收的過程通常需要兩周左右的時間,所以在兩周後再次拍片時,就會發現清晰增寬的骨折線。因此當外傷後當時拍片沒有發現骨折,又高度懷疑有骨折時,一定要在兩周後再次拍片。同時在此期間要聽從醫生的建議,很好的保護、固定,以免骨折移位。

9、有外傷史不能參加什麼?骨折過不能幹什麼?

您好,這個沒有什麼明顯的禁忌的,因為骨折後的癒合是完全癒合的,跟正常人是一樣的。

與有外傷骨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