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的現場急救

骨折的現場急救

發布時間:2020-08-24 04:29:44

1、骨折現場急救

骨折的急救:
(一)一般處理:凡有骨折可疑的病人,均應按骨折處理。首先搶救生命。閉合性骨折有穿破皮膚,損傷血管、神經的危險時,應盡量消除顯著的移位,然後用夾板固定。
(二)創口包紮:若骨折端已戳出創口,並已污染,但未壓迫血管神經時,不應立即復位,以免將污物帶進創口深處。若在包紮創口時骨折端已自行滑回創口內,須向負責醫師說明,促其注意。
(三)妥善固定:骨折急救處理時最重要的一項。急救固定的目的有三:(1)避免骨折端在搬運時移動而更多地損傷軟組織、血管、神經或內臟;(2)骨折固定後即可止痛,有利於防止休克;(3)便於運輸。
(四)迅速運輸
治療骨折的原則:復位、固定和功能鍛煉。

2、骨折現場如何急救

骨折的急救很重要,處理不當能加重損傷,增加病人的痛苦,甚至形成殘廢影響生命。那麼發生骨折該如何急救呢? 急救應在現場進行,首先扼要地了解傷情,先查生命體征,後查局部傷情,以確定損傷性質、部位和范圍。要觀察有無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難、紫紺、異常呼吸等現象;注意病人有無休克;有無傷口出血及內出血;注意病人的精神狀態,有無瞳孔、眼、耳、鼻出血,及顱腦損傷體征;有無胸、腹、盆腔內臟損傷;有無脊髓、周圍神經損傷及肢體癱瘓,注意肢體有無腫脹、疼痛、畸形及功能喪失表現,確定是否有骨折及脫位。急救處理應包括: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 ②防止休克 嚴重或多發骨折及合並有其他創傷病人更易休克,要注意預防,更要早發現,早處理。防止休克包括:止痛,固定患肢有止痛、止血、減輕組織損害和休克的作用;止血,內或外出血為損傷性休克主要原因,不加以控制會加重休克,一般傷口局部加壓包紮,即可止血。 對於四肢大出血,不能控制者,可上止血帶,但綁扎的部位要正確,松緊要合適,否則會加重出血,上止血帶時間最長不能超過二小時,應每隔一小時左右放鬆一次,但不可冒再次大出血危險,輕易將止血帶放鬆。在可能條件下,應立即輸液、輸血和給氧。 ③骨折肢體臨時固定: ·上肢骨折主要用夾板固定,用三角巾懸吊,並將傷肢用綳帶固定在胸壁上; ·下肢骨折主要用半環托馬斯架固定或綁在健腿上,膝以下骨折固定在小夾板上; ·疑有脊柱及骨盆骨折損傷時,應盡量避免骨折處有移動,以免引起或加重損傷。 ·不論病人是仰卧或俯卧,盡量不變動原來位置將四肢理直,准備好硬板擔架後,由兩人輕輕將病人滾翻到木板上仰卧,用寬布帶捆在擔架上。 ·如骨折位於頸部,則一人必須把住下頦和枕部略加牽引。滾翻時脊柱應保持中立位。腰或頸下墊一小布卷則更好。

3、骨折急救有哪些要點?

骨折急救有哪些要點:1.處理傷口。

(1)對於出血傷口或大面積軟組織撕裂傷,應立即用急救包、綳帶或清潔布等予以壓迫包紮,絕大多數可達到止血的目的。有條件者,在包紮前先用雙氧水和涼開水清洗傷口,再用酒精消毒,作初期清創處理。

(2)對傷口處外露的骨折斷端、肌肉等組織,切忌把它們送回傷口內,因為已被污染,會將細菌和異物帶進傷口深部而引起化膿性感染。如有條件,可用消毒液沖洗傷口後,再用無菌敷料或干凈布暫時包紮,送到醫院後再作進一步處理。

(3)骨折部位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腫,即使起初包紮得很好,也會變得不舒服,所以每隔30分鍾要重新包紮一次。

2.固定斷骨。

及時正確地固定斷骨,可減少傷者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的繼發損傷,同時也便於傷者的搬運和轉送。

(1)固定斷骨的工具可就地取材,如棍、樹枝、木板、拐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但其長短要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或不使斷骨處錯動為准。

(2)如一時找不到固定的硬物,也可用布帶直接將傷肢綁在身上。

3.適當止痛。

骨折會使人疼痛難忍,特別是有多處骨折,容易導致傷者發生疼痛性休克,因此,可以給傷者口服止痛片等止痛處理。

4.安全轉運。

經過現場緊急處理後,應將傷者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進一步救治。

(1)轉運傷者過程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撞傷處,以減少傷者的疼痛。同時還要注意傷者的保暖和適當的體位,昏迷傷者要保持呼吸道暢通。

(2)抬運傷者時,要多人同時緩緩用力平托;運送時,必須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擔架或繩床。木板上可墊棉被,但不能用枕頭,頸椎骨折傷者的頭必須放正,兩旁用沙袋將頭夾住,不能讓頭隨便晃動。

(3)脊柱骨折或頸部骨折時,除非是特殊情況(如室內失火),否則應讓傷者留在原地,等待攜有醫療器材的醫護人員來搬動,不要隨便搬動骨折患者。如果病人的意識已經喪失,最基本的處理是保證呼吸道通暢;若沒有呼吸應進行人工呼吸。

4、骨折現場急救的目的在於什麼

骨折創傷現場急救的目的是搶救生命,保護患肢,避免或減輕再次損傷或污染。然後在醫療監護下,將病人送往醫院,繼續進行全面的救護治療工作。
意外傷害造成骨折的同時,往往還會合並身體其他組織器官的損傷,如心搏或呼吸驟停、休克、大出血、氣胸、顱腦損傷等,嚴重者常危及生命。因此應根據傷勢輕重緩急區別分類,並決定急救治療的重點和安排。若有下列症狀之一者即為重傷:創傷後即昏迷者;胸部擠壓傷:伴有內臟損傷或不能排除內臟損傷;呼吸功能障礙;四肢癱瘓或雙下肢癱瘓;骨盆骨折有進行性出血、休克。

5、肋骨骨折現場急救措施有哪些

肋骨骨折現場急救措施有:
(1)
搶救生命:骨折往往合並其他組織和器官的損傷,若發現病人呼吸困難、窒
息、大出血等,應立即就地急救。
(2)
止血和包紮:發現傷口,可用無菌敷料或用當時認為最清潔的布類包紮,以
免傷口進一步污染;避免回納外露的骨折斷端;若創口出血,予以壓迫包紮或用止血帶壓迫,並記錄時間,止血帶應每隔30〜60min放鬆1次,放鬆的時間以恢復局
部血流、組織略有新鮮滲血為宜。
(3)
固定、制動和轉運:對疑有骨折的病人,可利用夾板、木板、自身肢體等固定
受傷的肢體;對疑有脊柱骨折的病人應盡量避免移動,搬運時應採取滾動法或平托法移上擔架、木板或門板;頸椎受傷者需在頸兩側加墊固定。經上述初步處理後迅
速將病人轉運到就近醫院進行後續治療。

6、骨折急救要點有哪些?

※止血:可採用指壓、包紮、止血帶等辦法止血。

※包紮:對開放性骨折用消毒紗布加壓包紮,暴露在外的骨端不可送回。

※固定:以舊衣服等軟物襯墊著夾上夾板,無夾板時也可用木棍等代用,把傷肢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

※治療:如有條件,可在清創、止痛後再送醫院治療。

與骨折的現場急救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