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顱骨骨折的臨床表現

顱骨骨折的臨床表現

發布時間:2020-08-23 14:33:06

1、顱骨骨折的臨床表現

常系強大打擊或高處墜落在有突出楞角的物體上所致,往往頭皮、顱骨、硬腦膜與腦均同時受累,而引起的開放性顱腦損傷。臨床所見開放性凹陷骨折有洞形骨折及粉碎凹陷骨折兩種類型。
⑴洞形凹陷骨折多為接觸面小的重物打擊所致,多為凶器直接穿透頭皮及顱骨進入顱腔。骨折的形態往往與致傷物形狀相同,是法醫學認定凶器的重要依據。骨碎片常被陷入腦組織深部,造成嚴重的局部腦損傷、出血和異物存留。但由於顱骨整體變形較小,一般都沒有廣泛的顱骨骨折和腦彌散性損傷,因此,洞形骨折的臨床表現常以局部神經缺損為主。
⑵粉碎凹陷骨折伴有著力部骨片凹陷,常為接觸區較大的重物致傷,不僅局部顱骨凹曲變形明顯,引起陷人,同時,顱骨整體變形亦較大,造成多數以著力點為中心的放射狀骨折。硬腦膜常為骨碎片所刺破,腦損傷均較嚴重,除局部有沖擊傷之外,常有對沖性腦挫裂傷或顱內血腫。 顱底骨折絕大多數是線形骨折,多為顱蓋骨折延伸到顱底,個別為凹陷骨折,也可由間接暴力所致。按其發生部位分為:顱前窩、顱中窩、顱後窩骨折。
⑴顱前窩骨折:
累及眶頂和篩骨,可有鼻出血、眶周廣泛瘀血斑(熊貓眼)以及廣泛球結膜下出血等表現。其中「熊貓眼」對診斷又重要意義。若腦膜、骨膜均破裂,則合並腦脊液鼻漏及/或氣顱,使顱腔與外界交通,故有感染可能,應視為開放性損傷。腦脊液鼻漏早期多呈血性,須與鼻衄區別。此外,前窩骨折還常有單側或雙側嗅覺障礙,眶內出血可致眼球突出,若視神經受波及或視神經管骨折,尚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視力障礙。
⑵顱中窩骨折:
中窩骨折往往累及岩骨而若累及蝶骨,可有鼻出血或合並腦脊液鼻滑,腦脊液經蝶竇由鼻孔流出。若累及顳骨岩部,可損傷內耳結構或中耳腔,病人常有第Ⅶ、Ⅷ腦神經損傷,表現為聽力障礙和面神經周圍性癱瘓,腦膜、骨膜及鼓膜均破裂時,則合並腦脊液耳漏,腦脊液經中耳由外耳道流出;若鼓膜完整,腦脊液則經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可誤認為鼻漏。若累及蝶骨和顳骨的內側部,可能損傷垂體或第Ⅱ、Ⅲ、Ⅳ、Ⅴ、Ⅵ腦神經。若骨折傷及頸動脈海綿竇段,可因動靜脈瘺的形成而出現搏動性突眼及顱內雜音;破裂孔或頸內動脈管處的破裂,可發生致命性的鼻出血或耳出血。
⑶顱後窩骨折:
累及顳骨岩部後外側時,多在傷後1—2日出現乳突部皮下瘀血斑(Battle征)。若累及枕骨基底部,可在傷後數小時出現枕下部腫脹及皮下瘀血斑;枕骨大孔或岩尖後緣附近的骨折,可合並後組腦神經(第Ⅸ一Ⅻ腦神經)損傷。

2、顱腦外傷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腦外傷的發生率僅次於四肢骨折,但死亡率和殘廢率卻更高。腦外傷主要包括:頭皮損傷、顱骨骨折,這些外傷都可導致硬腦膜血腫以及直接的腦組織損傷。

腦外傷的主要臨床表現:1頭痛、嘔吐、頭暈和惡心。尤其頭痛越來越重,嘔吐次數越來越多。

2.神志變化。顱腦外傷病人,如果人事不省的時間不超過10~20分鍾,以後一直很清醒,這多半是腦震盪,屬於輕度腦挫傷。傷後一直昏迷,或者傷後昏迷,不久醒來,後又陷入昏迷狀態,這極可能是有硬膜外血腫和嚴重的腦挫傷。

3.瞳孔大小的變化。如果傷者兩眼瞳孔逐漸散大,或者一大一小,昏迷加深,還有偏癱,這是最危險的症狀,常常預示著腦疝即將發生,若不立即就醫搶救可能會很快死亡。

4.如果病人的脈搏越來越緩慢有力,血壓上升,同時呼吸慢而深沉,這是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的表現。

3、車禍造成頭部顱骨骨折,腦疝,能定幾級傷殘?

顱骨骨折在閉合性顱腦損傷中佔15%,在重型顱腦損傷中佔70%。顱骨骨折的重要性不在骨折本身,而在於骨折所造成的腦膜、腦膜血管瘤,腦血管和顱神等的損害。顱腦損傷伴有顱骨骨折時,表示作用於頭部的暴力較大,腦損傷也較重。1、骨折形成的因素(1)骨折的形成主要取決於暴力的大小,作用的方向,物體與顱骨接觸的面積和顱骨結構特點(骨質的厚度和彈性)。(2)骨折幾乎都為全層骨折,即外板、板障和內板均同時骨折。(3)致傷物速度、接觸面積大小與骨折性質有關。物體擊中頭部的加速傷,可有以下情況:①致傷物與頭部接觸面積大,速度慢,多產生線形骨折。②致傷與頭部接觸面積大,速度快,多產生環形凹陷骨折或粉碎骨折。③致傷物與頭部接觸面積小,速度慢,容易造成錐形凹陷骨折,速度快則造成洞形骨折。(4)暴力作用方向與骨折性質的關系:暴力垂直作用於顱蓋部,多產生凹陷骨折或粉碎性骨折;暴力斜行或切線作用於顱蓋部,多產生線形骨折。(5)暴力作用於頭的各部位與骨折分布的關系:①暴力擊中於前額部,多產生顱骨垂直部和顱前凹的前後縱行骨折,其次為前後斜行骨折。②暴力作用於顳部,以左右方向的橫行骨折多見,骨折線可能性由顳骨鱗部延伸到顱中凹底,亦可經過蝶骨到達對側顱中凹底。③暴力作用於頂部,骨折線多發生在顱蓋的一側,亦可發生橫過中線的兩側性骨折,有的可延伸到顱中凹底。④暴力作用於枕部,如著力點在一側枕部多見後前方向的縱行骨折,或後前方向的斜行骨折。骨折線由枕骨著力處向顱後窩延伸,骨折線亦可經顳骨岩部,延伸到顱中窩,有時可見到枕乳縫或人字縫下部的顱縫分離。⑤暴力沖擊點愈近顱底水平,顱蓋和顱底聯合骨折的發生率愈高。2、骨折分類(1)按骨折的形狀分類:①線形骨折:骨折呈線條形,大多是單一的骨折線,分枝狀、放射狀和多發線形骨折。②凹陷骨折:為外傷直接沖擊顱蓋所造成,間接暴力沿脊柱上傳造成枕骨大孔區環形凹陷骨折,嬰幼兒乒乓球性骨折為凹陷骨折。③粉碎骨折:暴力直接沖擊顱蓋部所造成。一般暴力較大,與頭部接觸面積廣,形成多條骨折線,分隔成多數骨碎塊。局部腦膜撕裂和腦組織常有廣泛的挫裂傷,可合並各類型的顱內血腫,癲癇發生率也較高。(2)按骨折部位分類:①顱蓋骨折,為暴力直接沖擊顱蓋部所致,骨折多位於顱蓋范圍內,也常延伸到顱底。②顱底骨折,大多數是顱蓋骨折的延伸部分,單純發生在顱底的骨折少見。3、臨床表現顱骨骨折主要靠局部腫脹、壓痛、眼、耳鼻出血和流液、顱神經損傷和受壓等症狀。(1)顱蓋骨折:表現為骨折局部的頭皮腫脹和壓痛、顱蓋板障出血可積聚到硬腦膜外腔或骨膜下,顱骨骨膜下血腫,其邊緣多以顱縫為界限。當骨膜被撕裂時,血液流入帽狀腱膜下層,血腫分布更為廣泛,缺乏明顯邊界。較大的骨膜下或帽狀腱膜下血腫,應結合病人的臨床表現,警惕合並硬腦膜外血腫。凹陷骨折時當骨片下陷較深,刺破硬腦膜,損傷和壓迫腦組織,可有偏癱、失語、偏側感覺障礙和局灶性癲癇等表現。骨折常伴有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出現頭痛,頸強直和克氏征陽性等腦膜刺激症狀;如合並顱內血腫時,常有進行性意識障礙,出現腦局部症狀和顱內壓增高症狀等。(2)顱底骨折:臨床表現主要來自骨折所經過的不同顱窩和其向傷和神經和血管等組織。①顱前窩骨折:前額部皮膚有挫傷和腫脹,骨折線可橫過眶上壁、篩板、額竇和視神經管。當出血時入眶內,可見眼瞼和結膜下瘀血,出現一側或二側黑膜。骨折線通過額竇或篩竇時,常產生鼻出血和腦脊液鼻漏,氣體由副鼻竇經骨折線進入顱腔內,氣體分布於蛛網膜下腔,腦內或腦室內,稱為外傷性顱內積氣。骨折線累及篩板,撕裂嗅神經導致嗅覺喪失。當骨折線經過視神經管時,可因損傷或壓迫視神經而致視力減退或喪失。顱前顱骨折也常伴有硬腦膜撕裂,額極和額葉底面的腦挫裂傷,可產生各種類型的顱內血腫。②顱中窩骨折:臨床常見到顳部軟組織腫脹,骨折線多限於一側顱中窩底,有時經蝶骨體達對側顱中窩底。當骨折累及顳骨岩部時,往往損傷面神經和聽神經,出現周圍性面癱、聽力喪失、眩暈或平衡障礙等。如骨折經過中耳和伴有鼓膜破裂時,多產生耳出血和及脊液耳漏。骨折線經過蝶骨,其骨突或骨折片損傷頸內動脈時,可產生頸內動脈--海綿竇瘺,表現頭部或眶部連系性雜音,搏動性眼球突出,眼球運動受限和視力進行性減退等。頸內動脈損傷亦可形成海綿竇段頸內動脈瘤,動脈瘤破裂後又形成頸內動脈--海綿竇瘺。當眶上裂骨折時,可損傷動眼、滑車和外展神經,以及三叉神經第一支,出現眼球運動障礙和前額部感覺障礙,為眶上裂綜合征。顱中窩骨折,如損傷下丘腦的視上核和垂體柄時,可產生外傷性尿崩症,出現長期多飲、多尿。③顱後窩骨折:除著力點皮挫傷外,數小時內可在枕下或乳突部出現皮下瘀血,骨折線經過枕骨鱗部和基底部,亦可經過顳骨岩部向前在顱中窩底。骨折線累及斜坡時,可於咽後壁見到粘膜下瘀血,如骨折線經過頸內靜脈孔或舌下神經孔,可分別出現下咽困難、聲間嘶啞或舌肌癱瘓。骨折累及枕骨大孔,可出現延髓損傷症狀,嚴重時,傷後立即出現深昏迷,四肢弛緩,呼吸困難,甚至死亡。4、診斷顱骨X線檢查可以確定有無骨折和其類型,也可根據骨折線的走行判斷顱內結構的損傷情況,以及合並顱內血腫的可能性。5、治療顱蓋和顱底的線形骨折,骨折本身不需特殊治療。顱底骨折伴有腦液鼻漏或耳漏,行保守治療並預防感染,數周以上不癒合者,應考慮修補手術。對於顱底骨折並發頸內動脈---海棉竇瘺,亦需手術治療。凹陷骨折,陷入深度超0.5cm,出現壓迫症狀,行手術復位,粉碎骨折清除術。6、護理(1)顱底骨折入院病人,按醫囑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改變,早期發現腦疝,及時進行手術治療。(2)顱底骨摺合並腦脊液漏者,要絕卧床休息。(3)有腦脊液漏者,枕下應墊無菌小巾,一切操作應按無菌傷口處理,防止感染。(4)病人的卧位,向患側卧,便於引流。(5)鼻漏者禁用手掏、堵塞,不能用力咳嗽、打噴嚏,防污染有腦脊液逆流入顱內,造成顱內感染積氣。(6)顱底骨折病人禁止做腰穿,已有顱內感染者例外。(7)保持耳、鼻的局部清潔,每日用雙氧水、鹽水棉球清潔局部。(8)顱底骨折累及顳骨岩部而損傷了聽神經,病人聽力喪失,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病人,加強生活護理。(9)重症腦挫傷合並鼻漏,禁止從鼻腔吸痰,鼻漏未停止,不能從鼻腔插各種管道。(10)中顱窩底骨折損傷下丘腦而產生尿崩症時除給予葯物控制,還要供給充足的飲水。

4、顱腦外傷有哪些臨床表現?

腦外傷的發生率僅次於四肢骨折,但死亡率和殘廢率卻更高。腦外傷主要包括:頭皮損傷、顱骨骨折,這些外傷都可導致硬腦膜血腫以及直接的腦組織損傷。

1.頭痛、嘔吐、頭暈和惡心。尤其頭痛越來越重,嘔吐次數越來越多。

2.神志變化。顱腦外傷病人,如果人事不省的時間不超過10~20分鍾,以後一直很清醒,這多半是腦震盪,屬於輕度腦挫傷。傷後一直昏迷,或者傷後昏迷,不久醒來,後又陷入昏迷狀態,這極可能是有硬膜外血腫和嚴重的腦挫傷。

3.瞳孔大小的變化。如果傷者兩眼瞳孔逐漸散大,或者一大一小,昏迷加深,還有偏癱,這是最危險的症狀,常常預示著腦疝即將發生,若不立即就醫搶救可能會很快死亡。

4.如果病人的脈搏越來越緩慢有力,血壓上升,同時呼吸慢而深沉,這是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的表現。

5、顱底骨折有何臨床表現?

顱底骨折的產生多因為顱蓋骨折的延伸,但也有是暴力直接作用的結果。在顱底有幾處薄弱的區域,如蝶竇、蝶骨翼的內側部、顳骨岩尖部,這些區域易發生骨折,骨折的類型則取決於外力的方向、局部骨結構和顱底的孔隙。顱底骨折一般皆屬線性骨折。顱底與硬腦膜粘連緊密,骨折時易致硬腦膜撕裂,加之顱底孔道眾多,骨折線又常累及副鼻竇,皆可使蛛網膜下腔與外界相通,故顱底骨折多具開放性質,稱「內開放性骨折」。顱底骨折的臨床表現為相應部位的軟組織出血、顱神經損傷、腦脊液漏和腦損傷。顱前、中、後窩解剖結構不同,骨折後臨床表現亦各具特點。典型的顱前窩骨折具有「熊貓眼」,伴有腦脊液鼻漏和嗅、視神經的損傷。顱中窩骨折多以岩尖部骨折為主,岩尖部骨折佔全部顱骨骨折的15%~48%。它又可分為橫行骨折(5%~30%)和縱行骨折(70%~90%)。一半的橫行骨折病人可有第5、6、7或8對顱神經的損傷,而縱行骨折則往往造成傳導性耳聾。兩者皆可表現出腦脊液耳漏、鼓室積血和Battle征。顱後窩骨折可有乳突皮下淤血和頸部肌肉腫脹,少數可有後組顱神經的損傷。顱底骨折多憑臨床症狀體征診斷,顱底攝片診斷率不高。治療主要是預防顱內感染,合並腦損傷者按腦損傷原則處理。

6、顱底骨折 臨床表現

顱骨骨折

顱骨受到暴力作用後,當暴力強度超過其彈性限度而發生骨折稱為顱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skull)。
顱骨骨折在顱腦損傷中的重要性不在骨折本身,而在於骨折造成的顱內血管、腦組織等損傷。
顱骨骨折按其發生部位可分為顱蓋骨折及顱前凹骨折、顱中凹骨折、顱後凹骨折;按骨折的形狀可分為線形骨折、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及穿入性骨折。

[病因]
常為直接暴力損傷所致。
[臨床表現]
骨折局部的頭皮損傷、壓痛及頭皮血腫等。
顱底骨折的可有眼、耳、鼻出血和流液,顱神經損傷、腦損傷及受壓等症狀。

[診斷要點]
(1)有引起顱骨骨折的外傷史。
(2)骨折局部頭皮損、壓痛及頭皮血腫等局部症狀。
(3)顱底骨折時可有耳、鼻、眼出血和流液,顱神經損傷,腦損傷及受壓等症狀。
(4)顱骨X線檢查可確定有無骨折和其類型。
參考資料:http://www.dqt.com.cn/

7、顱骨損傷有哪些分類?

  顱骨損傷即顱骨骨折,是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於顱骨所致。其形成取決於外力性質、大小和顱骨結構兩方面的因素。顱骨骨折分顱蓋骨折和顱底骨折。那麼,專家對顱骨損傷的分類如下:一、顱蓋骨折:顱蓋部受暴力直接沖擊即可發生顱蓋骨折。顱蓋骨折因發生的形態不同,可分為線形骨折、凹陷骨折和粉碎骨折。發生顱蓋骨折時,骨折局部頭皮腫脹、疼痛。線形骨折的臨床表現取決於伴發的腦損傷症狀。成人凹陷骨折多為粉碎骨折,因骨片塌陷入顱,可引起癲癇發作。嬰幼兒凹陷骨折呈乒乓球凹陷樣骨折。X線攝片、CT檢查可確診。二、顱底骨折:當暴力直接作用於顱蓋造成顱蓋骨折並延伸至顱底時,即引起顱底骨折。顱底骨折因其部位不同,其臨床表現亦不同:1、顱前窩骨折:鼻腔流血及流腦脊液,眼眶周圍皮下淤血即「熊貓眼征」,球結膜下出血,嗅覺和視力減退或消失。2、顱中窩骨折:外耳孔流血及流腦脊液,顳部腫脹,耳後乳突皮下出血及壓痛、面癱、耳鳴、耳聾。3、顱後窩骨折:乳突後及耳後皮下淤血、腫脹、壓痛,枕下部腫脹、淤血。少數有咽後壁出血或血腫。偶有發聲、吞咽障礙或舌癱。專家提示:顱底骨折的診斷與定位,主要依據上述臨床表現來確定。通過腦脊液檢查、X線攝片及CT掃描則可進一步明確診斷。顱骨缺損的治療是施行顱骨修補成形術,但對手術的時機、方法和選用的材料以及適應證與禁忌證均須認真考慮,特別是病人要求修補顱骨缺損的目的,希望解決什麼問題。

8、腦外傷有哪些臨床表現?

腦外傷的發生率僅次於四肢骨折,但死亡率和殘廢率卻更高。腦外傷主要包括:頭皮損傷、顱骨骨折,這些外傷都可導致硬腦膜血腫以及直接的腦組織損傷。

腦外傷的主要臨床表現:

1.頭痛、嘔吐、頭暈和惡心。尤其頭痛越來越重,嘔吐次數越來越多。

2.神志變化。顱腦外傷病人,如果人事不省的時間不超過10~20分鍾,以後一直很清醒,這多半是腦震盪,屬於輕度腦挫傷。傷後一直昏迷,或者傷後昏迷,不久醒來,後又陷入昏迷狀態,這極可能是有硬膜外血腫和嚴重的腦挫傷。

3.瞳孔大小的變化。如果傷者兩眼瞳孔逐漸散大,或者一大一小,昏迷加深,還有偏癱,這是最危險的症狀,常常預示著腦疝即將發生,若不立即就醫搶救可能會很快死亡。

4.如果病人的脈搏越來越緩慢有力,血壓上升,同時呼吸慢而深沉,這是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的表現。

引起顱腦外傷的幾種主要原因:

1.直接暴力又稱為加速傷,如拳擊、棒擊、飛起的石塊等,常引起硬腦膜外血腫。

2.墜落,從車上摔下時頭部著地,又稱為減速傷,常引起硬腦膜下血腫和腦內血腫。

家庭急救法:

1.昏迷病人,必須保持氣道通暢。舌根下墜、嘔吐物是堵塞的主要原因。

2.開放的顱骨骨折或腦已外露,可以將傷口周圍五厘米范圍內的頭發剪去。輕輕地覆蓋無菌紗布,輕輕地包紮。

3.顱底骨折,耳或鼻內流出腦脊液時,處理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用棉花堵塞鼻、耳等處的外漏腦脊液,它具有減低顱內壓,防止鼻、耳等處病菌從傷口逆行進入顱內的作用。

2.見到耳、鼻流出腦脊液時,嚴禁用水沖洗,可用滅菌棉棍蘸取酒精(70%),對外耳進行消毒。

3.用高枕,使頭處於高位。

4.立即送往醫院,運送時注意,必須用木板或擔架抬送,不能用背負,運送時要盡量減少震動,清醒的病人,適當用高枕,昏迷病人,務必防止氣道不暢及嘔吐物誤吸入肺。

5.遇有昏迷或清醒後再昏迷的患者,要迅速送往醫院,明確有無顱內血腫,爭取手術時間。

9、硬膜外血腫的臨床表現

典型的急性硬膜外血腫常見於青壯年男性顱骨線形骨折的病人,以額顳部和頂顳部最多。硬膜外血腫的臨床表現可因出血速度、血腫部位及年齡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從臨床特徵看,仍有一定規律及共性,即昏迷—清醒—再昏迷。現以幕上急性硬腦膜外血腫為例,概述如下: 由於原發性腦損傷程度不一,這類病人的意識變化,有三種不同情況:
⑴原發性腦損傷較輕,傷後無原發昏迷,至顱內血腫形成後,始出現進行性顱內壓增高及意識障礙,這類病人容易漏診。
⑵原發性腦損傷略重,傷後曾一度昏迷,隨後即完全清醒或有意識好轉,但不久又再次陷入昏迷狀態,這類病人即具有「中間清醒期」的典型病例,容易診斷,但這類病人在臨床中不足1/3。
⑶原發性腦損傷嚴重,傷後持續昏迷,且有進行性加深表現,顱內血腫的徵象常被原發性腦挫裂傷或腦干損傷所掩蓋,較易誤診。 幕上急性硬膜外血腫的早期診斷,應判定在顳葉鉤回疝徵象之前,而不是昏迷加深、瞳孔散大之後,故臨床觀察非常重要。著力部位除頭皮挫傷外,常見頭皮局部腫脹,出血經骨折線到骨膜下,或經破裂的骨膜至帽狀筋膜下形成帽狀筋膜下血腫時,應考慮到顱內血腫的存在;當病人頭痛嘔吐加劇、躁動不安、血壓升高、脈壓差加大及/或出現新的體征時,即應高度懷疑顱內血腫,及時給予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顱骨平片、A型超聲波、腦血管造影或CT掃描等。
CT表現:硬腦膜外血腫絕大多數(85%)都有典型的CT特點:在顱骨內板下方有雙凸形或 硬膜外血腫梭形邊緣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0HU-100HU;有的血腫內可見小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的低密度區,認為是外傷時間太短仍有新鮮出血(較凝血塊的密度低),並與血塊退縮時溢出的血清混合所致;少數血腫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個別血腫可通過分離的骨折縫隙滲到顱外軟組織下;骨窗位常可顯示骨折。此外,血腫可見佔位效應,中線結構移位,病變側腦室受壓,變形和移位。靜脈源形硬膜外血腫因靜脈壓力低,血腫形成晚,CT掃描時血腫可能溶解,表現為略高密度或低密度區。少數病人受傷時無症狀,以後發生慢性硬膜外血腫,這時作增強後掃描可顯示血腫內緣的包膜增強,有助於等密度硬膜外血腫的診斷。
MRI表現:血腫發生的部位多位於直接接受暴力的位置,多有局部骨折,頭皮血腫,一般血腫較局限,不超越顱縫的界限。硬膜外血腫的形態改變和CT相仿。血腫呈雙凸形或梭形,邊界銳利,位於顱骨內板和腦表面之間。血腫的信號強度改變,與血腫的期齡有關。急性期,在T1加權像,血腫信號與腦實質相仿。在T2加權像血腫呈現為低信號。在亞急性和慢性期,在T1和T2加權像均呈高信號。此外,由於血腫佔位效應,患側腦皮質受壓扭曲,即腦回移位征。與顱骨內極距離增大,腦表面(皮質)血管內移等提示腦外佔位病變徵象,得出較明確診斷。 需要和以下疾病鑒別
1.硬膜下血腫:
硬膜下血腫與硬膜外血腫的病因類似,多是外傷致顱骨骨折後板障或者腦膜血管破裂引起,部位是腦膜與顱骨的間隙之間,但不同的是CT表現為范圍較寬的新月形高密度影,可以跨顱縫。
2.大腦半球佔位病變:
如腦內血腫、腦腫瘤、腦膿腫及肉芽腫等佔位病變,均易與慢性硬膜外血腫發生混淆。區別主要在於無頭部外傷史及較為明顯的局限性神經功能缺損體征。確診亦需藉助於CT、MRI或腦血管造影。
蛛網膜下腔血腫:蛛網膜下腔血腫也是顱內佔位的常見原因,可以顱壓增高、意識障礙等表現。蛛網膜下腔血腫可分為外傷性的和自發性兩類:外傷性的可合並硬膜外出血;自發性的常以劇烈、爆炸樣頭痛起病,其病因多為顱內血管畸形或動脈瘤破裂所致。

與顱骨骨折的臨床表現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