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的特點

骨折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0-08-20 03:58:34

1、什麼是骨折

2、骨折分為哪幾種?(根據完整程度)

骨折分類的目的,在於明確骨折的部位和性質,利用臨床上正確、完善地診斷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一)依據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為:

1.開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膚和粘膜破裂,骨折處與外界相通
恥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腸破裂,均為開放性骨折。因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處受到污染。
2.閉合性骨折 骨折處皮膚或粘膜完整,不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沒有污染。

(二)依據骨折的程度分類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全部中斷,管狀骨骨折後形成遠、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骨折段。橫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屬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僅有部分中斷,如顱骨、肩胛骨及長骨的裂縫骨折,兒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屬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據骨折的形態分類

1.橫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發生在骨幹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兩塊以上,稱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呈「T」形或「Y」形時,又稱「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壓縮骨折 松質骨因壓縮而變形,如椎體和跟骨。
4.星狀骨折 多因暴力直接著力於骨面所致,如顱骨及髕骨可發生星狀骨折。
5.凹陷骨折 如顱骨因外力使之發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 發生在長管骨幹骺端皮質骨和松質骨交界處。骨折後,皮質骨嵌插入松質骨內,可發生在股骨頸和肱骨外科頸等處。
7.裂紋骨折 如長骨幹或顱骨傷後可有骨折線,但未通過全部骨質。
8.青枝骨折 多發生在小兒,骨質部分斷裂,骨膜及部分骨質未斷。
9.骨骺分離 通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是骨折的一種。

(四)依據解剖部位來分類

脊柱的椎體骨折,附件骨折,長骨的骨幹骨折,骨骺分離,干骺端骨折,關節內骨折等。

(五)依據骨折前骨組織是否正常分類

1.外傷性骨折  骨結構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稱之為外傷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不同於一般的外傷性骨折,其特點是在發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著影響其結構堅固性的內在因素,這些內在因素使骨結構變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發生骨折的輕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六)依據骨折穩定程度分類

1.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經適當的外固定不易發生再移位者稱穩定性骨折。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長骨橫形骨折等。
2.不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易於發生再移位者稱不穩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幹既是橫骨折,因受肌肉強大的牽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對應,也屬不穩定骨折。

(七)依據骨折後的時間分類

1.新鮮骨折  新發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纖維連接,還可能進行復位者,2~3周以內的骨折。
2.陳舊性骨折  傷後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時限並非恆定,例如兒童肘部骨折,超過10天就很難整復。

3、骨折的專有特徵?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發生改變,主要表現為縮短
(2)異常活動:正常情況下肢體不能活動的部位,骨折後出現不正常的活動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後,兩骨折端相互摩擦時,可產生骨擯音或骨擦感
以上三種體征只要發現其中之一,即可確診,但未見此三種體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縫骨折。

4、骨折有什麼特徵

骨折特有的體征是:傷處有 1.骨擦感 2.反常活動 3.局部畸形

其中「骨擦感」最能說明問題

有的時侯剛骨折時並不怎麼疼痛的 而是感覺是麻木

5、骨折和扭傷有什麼特點?怎樣區分?

骨折系指由於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地或完全地斷裂的一種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壓痛,局部腫脹和出現瘀斑,肢體功能部位或完全喪失,完全性骨質尚可出現肢體畸形及異常活動。骨折分類的目的,在於明確骨折的部位和性質,利用臨床上正確、完善地診斷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一)依據骨折是否和外界相通可分為:
1.開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膚和粘膜破裂,骨折處與外界相通恥骨骨折引起的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引起的直腸破裂,均為開放性骨折。因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處受到污染。
2.閉合性骨折 骨折處皮膚或粘膜完整,不與外界相通。此類骨折沒有污染。
(二)依據骨折的程度分類
1.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全部中斷,管狀骨骨折後形成遠、近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骨折段。橫形、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均屬完全性骨折。
2.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僅有部分中斷,如顱骨、肩胛骨及長骨的裂縫骨折,兒童的青枝骨折等均屬不完全性骨折。
(三)依據骨折的形態分類
1.橫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 多發生在骨幹部。
2.粉碎性骨折 骨碎裂成兩塊以上,稱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呈「T」形或「Y」形時,又稱「T」形骨折或「Y」形骨折。
3.壓縮骨折 松質骨因壓縮而變形,如椎體和跟骨。
4.星狀骨折 多因暴力直接著力於骨面所致,如顱骨及髕骨可發生星狀骨折。
5.凹陷骨折 如顱骨因外力使之發生部分凹陷。
6.嵌入骨折 發生在長管骨幹骺端皮質骨和松質骨交界處。骨折後,皮質骨嵌插入松質骨內,可發生在股骨頸和肱骨外科頸等處。
7.裂紋骨折 如長骨幹或顱骨傷後可有骨折線,但未通過全部骨質。
8.青枝骨折 多發生在小兒,骨質部分斷裂,骨膜及部分骨質未斷。
9.骨骺分離 通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是骨折的一種。
(四)依據解剖部位來分類
如脊柱的椎體骨折,附件骨折,長骨的骨幹骨折,骨骺分離,干骺端骨折,關節內骨折等。
(五)依據骨折前骨組織是否正常分類
1.外傷性骨折  骨結構正常,因暴力引起的骨折,稱之為外傷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不同於一般的外傷性骨折,其特點是在發生骨折以前,骨本身即已存在著影響其結構堅固性的內在因素,這些內在因素使骨結構變得薄弱,在不足以引起正常骨骼發生骨折的輕微外力作用下,即可造成骨折。
(六)依據骨折穩定程度分類
1.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經適當的外固定不易發生再移位者稱穩定性骨折。如裂縫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長骨橫形骨折等。
2.不穩定性骨折  骨折復位後易於發生再移位者稱不穩定骨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股骨幹既是橫骨折,因受肌肉強大的牽拉力,不能保持良好對應,也屬不穩定骨折。
(七)依據骨折後的時間分類
1.新鮮骨折  新發生的骨折和尚未充分地纖維連接,還可能進行復位者,2~3周以內的骨折。
2.陳舊性骨折  傷後三周以上的骨折,三周的時限並非恆定,例如兒童肘部骨折,超過10天就很難整復。
扭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之一。多在外力作用下,使關節發生超常范圍的活動,造成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損傷。關節出現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關節功能障礙等症狀,其程度隨損傷程度而加重。輕者發生韌帶部分纖維斷裂,重者則韌帶纖維完全斷裂,並引起關節脫位或半脫位,同時合並關節內滑漠和軟骨損傷。在運動中較為常見。

【概念】
扭傷(sprain)是指四肢關節或軀體部的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韌帶、血管等)損傷,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等情況。臨床主要表現為損傷部位疼痛腫脹和關節活動受限,多發於腰、踝、膝、肩、腕等關節
【病因病機】
多由劇烈運動或負重持重時姿勢不當,或不慎跌仆、牽拉和過度扭轉等原因,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脈受損,以致經絡不通,經氣運行受阻,瘀血壅滯局部而成。

6、骨折可以分為哪幾種類型呢

這種疾病只要態度正確,並且在治療過程中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按時吃葯,按時就寢,對剛剛緩解的症狀不僥幸,不放棄,持之以恆的接受骨科醫院的治療。骨折的類型可以分為:1。橫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多發生在骨幹部,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2。粉碎性骨折骨碎裂成兩塊以上,稱粉碎性骨折。骨折線呈T形或Y形時,又稱T形骨折或Y形骨折,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3。壓縮骨折松質骨因壓縮而變形,如椎體和跟骨,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4。星狀骨折多因暴力直接著力於骨面所致,如顱骨及髕骨可發生星狀骨折。5。嵌入骨折發生在長管骨幹骺端皮質骨和松質骨交界處。骨折後,皮質骨嵌插入松質骨內,可發生在股骨頸和肱骨外科頸等處,這是骨折的類型之一。6。青枝骨折多發生在小兒,骨質部分斷裂,骨膜及部分骨質未斷,這也是骨折的類型之一。

7、兒童骨折特點是?

兒童骨折有以下特點
1.兒童骨骼應變塑形能力強,骨膜厚,骨折後往往一側骨膜保持連續性,粉碎性骨折與開放性骨折比成人要少。
2.兒童骨骼自然修復癒合能力很強,極少發生骨折不癒合。兒童骨折後骨不連絕大多數發生在切開復位、內固定應用不當,多是醫源性並發症。
3.兒童骨骼有很好的塑形能力,骨折後即使不能完全復位,在一定范圍內也可以通過生長發育調整恢復,不會影響功能。

8、手部骨折特點

手部骨折,包括指骨骨折、掌骨骨折和腕骨骨折,指骨骨折又有末節的、中節的、近節的,另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骨折。其特點:
1、骨質小,關節多,解剖比較復雜。
2、手的活動要求靈活、精細、復雜,功能十分重要。
3、手部骨折復位容易固定難。 手指比較細小,容易抓捏、牽引、做手部復位。但由於指骨上有很多肌肉附著點,復位後由於肌肉的牽拉,很容易又移位。
4、手部骨關節損傷易發生肌腱粘連、關節僵直及畸形癒合。 手部一旦骨折,形成斑痕、血腫肌化等等原因,加上關節多,骨折就在關節附近,易造成關節損傷,最後造成屈曲畸形或伸直位畸形。
骨折處理不當會給手的功能帶來很大影響。 如固定范圍過大、打石膏范圍過大、時間過長都會造成關節的廣泛的粘連而影響功能。

9、手部骨折的特點?

手部各種各樣的骨折,包括指骨骨折、掌骨骨折和腕骨骨折,指骨骨折又有末節的、中節的、近節的,另外還有一些特殊類型的骨折。以下敘述手部骨折的特點。

1、骨質小,關節多,解剖比較復雜。

2、手的活動要求靈活、精細、復雜,功能十分重要。

3、手部骨折復位容易固定難。 手指比較細小,容易抓捏、牽引、做手部復位。但由於指骨上有很多肌肉附著點,復位後由於肌肉的牽拉,很容易又移位。

4、手部骨關節損傷易發生肌腱粘連、關節僵直及畸形癒合。 手部一旦骨折,形成斑痕、血腫肌化等等原因,加上關節多,骨折就在關節附近,易造成關節損傷,最後造成屈曲畸形或伸直位畸形。

骨折處理不當會給手的功能帶來很大影響。 如固定范圍過大、打石膏范圍過大、時間過長都會造成關節的廣泛的粘連而影響功能。

10、骨折分幾類?

(1)根據骨折處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分類如下。

①閉合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與外界相通。

②開放性骨折。骨折處皮膚或黏膜破裂,骨折端與外界相通。

(2)根據骨折的程度和形態分類如下。

①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部分中斷,按其形態又可分為如下2 種。

裂縫骨折:骨質發生裂隙,無移位。

青枝骨折:多見於兒童,骨質和骨膜部分斷裂,可有成角畸形。

有時成角畸形不明顯,僅表現為骨皮質劈裂,與青嫩樹枝被折斷時相似而得名。

②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全部中斷,按骨折線的方向及其形態可分為如下8 種。

橫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接近垂直。

斜形骨折:骨折線與骨幹縱軸成一定角度。

螺旋形骨折:骨折線呈螺旋狀。

粉碎性骨折:骨質碎裂成三塊以上。

嵌插骨折:骨折片相互嵌插,多見於干骺端骨折。

壓縮性骨折:骨質因壓縮而變形,多見於松質骨。

凹陷性骨折:骨折片局部下陷。

骨骺分離:經過骨骺的骨折,骨骺的斷面可帶有數量不等的骨組織。

(3)根據骨折端穩定程度分類如下。

①穩定性骨折。骨折斷不易移位或復位後不易再發生移位者。

②不穩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復位後易再移位者。

與骨折的特點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