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骨折術後功能鍛煉

發布時間:2020-08-18 01:34:55

1、求下肢骨折術後功能鍛煉指導!!!

下肢骨骨折膝關節康復護理
下肢骨折術後,患者因擔心過早運動影響骨折癒合,往往習慣性制動限制了膝關節的活動。長時間的制動後表現為膝關節屈曲、伸展受限,常伴有股四頭肌攣縮、肌力下降,以及關節囊及四周組織的粘連,導致膝關節的僵硬,下肢骨折術後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對改善和消除創傷後膝關節功能障礙取得較好效果。
1.術後第1d即開始指導患肢股四頭肌的靜力收縮及足趾、踝關節的伸曲活動,每次維持5~10s,每組作50次,作3~5組/d,每次練習量以不引起肌肉酸痛為度。
2.關節松動手法:根據骨折類型及癒合情況對患膝進行關節松動手法治療,重點是改善膝關節的活動范圍。首先髕骨松動練習,患者取仰卧位,患膝稍屈曲,膝下墊薄枕,以雙手拇指抵於髕骨的上、下、左、右邊緣,使髕骨向上、下、左、右滑動,時間15~20min,1次/d。膝關節被動屈曲練習,患者取俯卧位,醫護人員一手固定大腿遠端,一手握小腿遠端,緩慢向膝關節屈曲方向加力,患者感到酸脹疼痛時持續30~40s,休息1~2min後繼續重復,1~2次/d。
3.採用O

2、骨折術後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臨床上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同樣的骨折,同樣的醫生做手術,恢復的效果卻千差萬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骨折術後的功能鍛煉沒有跟上。功能鍛煉對於術後恢復起著重要作用。常可分為以下幾階段進行鍛煉,對於孩子骨折宜在家長監督和指導下進行。

第一階段:骨折炎症消退期功能鍛煉。

患處局部腫脹、疼痛、大都術後輔以石膏或其他外固定,軟組織正處於修復階段,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使腫脹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粘連。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處肌肉做舒縮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握拳、提肩活動,握拳時使整個上肢肌肉用力,而後放鬆,活動肩關節時要用另一隻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關節的環行活動。下肢骨折患者可做股四頭肌收縮動作,使整個下肢肌肉用力後再放鬆,但不一定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動作。

第二階段:骨痂形成期功能鍛煉。

患肢腫脹消退,局部疼痛逐步消失,軟組織損傷已漸修復,部分患者己拆除外固定,骨折斷端部分纖維連接並在逐漸形成骨痂,骨折的部位日趨穩定。此期鍛煉的形式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的收縮活動外,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進行骨折附近的關節功能鍛煉;上肢骨折患者除做握拳、活動肩關節動作外,還可作一些主動性的關節伸屈活動,如活動腕關節、肘關節,整個上肢的伸屈、外展、內收,先由簡單動;作開始,逐漸增加,動作須柔和緩慢,隨著骨折的癒合,活動次數可適當增加。下肢骨折患者可進行抬腿和髖關節伸屈活動,並可上下肢結合,進行攀扶站立,逐步開始輕度負重活動。下肢股骨骨折患者,在第4 周後,可用雙手撐床,作抬臀,伸屈髖、膝關節等動作。到4 ~ 6 周後,可遵醫囑起床扶拐活動,但不能負重。

第三階段:骨痂成熟期功能鍛煉。

這時患處軟組織已恢復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夠的骨痂,外固定一般已拆除,一般接近臨床癒合,除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某一方面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動都可以進行,活動的次數及范圍可擴大。

第四階段:臨床癒合期功能鍛煉。

此期患者的骨折已達臨床癒合,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運動,使各共節迅速恢復正常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下肢骨折患者可作上下坡、上下樓活動,在拐杖或手杖保護下,做一些負重的活動。

3、骨折後如何康復鍛煉

我知道胳膊骨折後肘關節會變的很僵硬,彎曲伸直角度都變差,然後要每天壓,而且它肌肉記憶變差,就是說頭一天壓過後第二天又會變成原來的樣子,所以要每天反復鍛煉

4、手指骨折後功能鍛煉的問題

鍛煉靠自己,非常辛苦。鍛煉分主動鍛煉和被動鍛煉,被動鍛煉鍛煉就是用好手用力屈伸患指關節,使關節活動松,若關節被動活動不佳,說明患者鍛煉方法不對或不夠刻苦,需要做關節及肌腱松解手術。術後仍舊要刻苦鍛煉,否則手術白做。若關節被動活動良好,主動活動差,需要行肌腱松解,術後效果一般還可以。
在被動活動同時加強自主鍛煉,可以主動屈伸患指及握力器,啞鈴之類輔助自主鍛煉。鍛煉必須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但靠專業醫生每天鍛煉一兩次是不夠的,主要靠自己不停鍛煉。鍛煉時疼痛、腫脹,這是正常情況,疼痛以能夠忍受為限度。可以用中葯或溫水泡洗,口服消腫中成葯及消炎鎮痛葯,減輕關節腫脹。

5、寵物骨折術後怎樣進行功能鍛煉?

貓狗等小動物大多數都屬於天性活潑好動的,即使經歷了疼痛的骨折和骨折手術仍然改變不了好動的天性,這時候有很多寵物的主人為了使寵物盡快康復和避免由於不當運動造成二次損傷,就會選擇長期把寵物關在籠子里或者狹小的空間靜養,盡可能地限制其活動,有的甚至長達半年都不讓寵物得到適當的鍛煉。這樣的做法在骨折癒合的初期是值得倡導的,但是長期缺乏鍛煉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骨折癒合不良等後遺症。本來很成功的骨折手術可能因為缺乏功能鍛煉而造成術後依然出現跛行或者長期難以恢復正常機能。所以,術後的功能鍛煉也是骨折治療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恢復中的狗狗

骨折功能鍛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骨質代謝,加速骨折修復和病肢的功能恢復,是防止發生產生廣泛的病理性骨痂、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關節囊攣縮等後遺症和促進恢復功能的重要保證,同時它也是治療骨折的重要組成部分。

骨折的鍛煉包括早期按摩、牽行運動、伸屈骨折上下未被固定的關節等。骨折的鍛煉可根據骨折的癒合過程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

  早期(血腫炎症機化期):早期階段在骨折後1-2周內,病肢局部腫脹,疼痛,軟組織處於修復階段,很容易發生再移位。功能鍛煉目的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萎縮。可按摩綳帶下方並對關節做輕度屈伸。


狗狗

中期(原始骨痂形成期): 中期階段在骨折2周以後,一般正常經過的骨折,2周後局部腫脹消退、疼痛消失、軟組織修復,骨折端已被纖維連接且正形成骨痂。此期應開始進行骨折上、下關節活動。目的是改善血液循環和防止肌萎縮和關節僵硬。可以在關在小的空間內任由其自由活動,地面要乾燥清潔。或者是逐步進行牽行,根據寵物情況,每次10-15分鍾,每天1-2次,隨病情好轉時間逐漸延長。一般最初幾天會有全身反應並且跛行會加重,但以後可逐漸好轉。


恢復中的金毛犬

後期(骨痂改造塑形期):此期繼續加強骨折周圍及全身關節的活動,以加強患肢主動活動為主,促進關節活動范圍和肌肉力量的恢復。


游泳中的金毛犬

寵物骨折的治療並不是簡單的復位、固定和等待康復就可以的,骨折後功能鍛煉在骨折的治療中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三分治療,七分鍛煉"的說法很形象的說明了這一點。鍛煉的好處很多,不但可以幫助康復,還能夠讓愛寵更快地恢復健康。骨折後的鍛煉還有兩點好處:

第一,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骨折後,骨折處的軟組織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腫,傷肢會出現腫塊。腫塊如果不及時消除,就會導致相應軟組織粘連,甚至變硬。這種粘連還會發生在肌肉與肌腱內、肌腱與滑膜間以及關節內,從而影響肌肉收縮的功能。通過功能鍛煉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第二,促進骨折癒合。通過功能鍛煉,傷肢肌肉進行反復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促進骨折的癒合。功能練習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也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恢復中的狗狗

綜上所述,骨折後鍛煉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分為三個時期,在不同的時期進行合理的鍛煉可促進骨折癒合,防止發生關節僵硬和肌肉的萎縮,對愛寵的康復極為重要。

6、大腿骨折手術後如何做康復鍛煉?多久可以做康復鍛煉?

骨傷的功能鍛煉 在良好的復位與固定的基礎上,功能鍛煉越早越好。它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肌萎縮,消除軟組織腫脹,防止骨質疏鬆,加速骨折癒合。 1、早期:鍛煉的主要形式是肌肉有節奏的收縮和放鬆。上肢可握拳,懸臂,提肩,使整個上肢肌肉收縮,再放鬆。下肢可使踝關節背屈,股四頭肌收縮,使整個下肢用力,然後再放鬆,一下一下地逐漸進行。早期不做關節活動鍛煉。 2、中期:此時局部腫痛消失,骨折端因已有釺維性愈著,骨痂逐漸增加,較穩定.在夾板保護下不易變位.除繼續肌肉收縮鍛煉外,做一些主動的關節屈伸活動,由一個到多個關節逐漸增加,下肢患者可扶床行走,傷肢逐漸負重。 3、後期:骨折已臨床癒合,或已去除外固定。患者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使各個關節得到全面鍛煉,下肢患者可在扶拐保護下,逐漸負重走路,直至骨折癒合牢固。 應盡量防止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活動。如外展型肱骨外髁頸骨折的外展活動、內收型的內收活動,肱骨幹骨折的肩關節旋轉活動,伸展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動、屈曲型的屈肘活動,前臂骨折的旋轉活動等,都應予避免。

7、膝關節術後怎樣進行功能康復訓練

膝關節出現半月板撕裂等問題還是應該重視的,開元這類的骨科復查一下看看,還是要多注意休息的。

與骨折術後功能鍛煉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