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股骨頸的長軸線與股骨幹縱軸線之間形成頸干角,平均127°。
兒童的頸干角大於成年人。在重力傳導時,力線並不沿股骨頸中心線傳導,而是沿股骨小轉子、股骨頸下沿傳導,因此形成骨皮質增厚部分。若頸干角大於127°為髖外翻,小於127°為髖內翻。從矢狀面上觀察,股骨頸的長軸線與股骨乾的縱軸線也不在同一平面上,股骨頸有向前的12°~ 15°角,稱為前傾角。髖關節的關節囊較大,從各個方向包繞髖臼、股骨頭和股骨頸。在關節囊包繞的部分沒有骨膜;在髖關節的後、外、下方則沒有關節囊包繞。關節囊的前上方有髂股韌帶,在後、上、內方有坐股韌帶,是髖關節的穩定結構。成人股骨頭的血運來源:股骨頭圓韌帶內的小凹動脈,提供股骨頭凹部的血液循環;股骨幹滋養動脈升支,沿股骨頸進入股骨頭;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是股骨頭、頸的重要營養動脈。旋股內側動脈發自股深動脈,在股骨頸基底部關節囊滑膜反折處,分為骺外側動脈、干骺端上側動脈和干骺端下側動脈進入股骨頭。骺外側動脈供應股骨頭2/3 ~ 4/5 區域的血液循環,是股骨頭最主要的供血來源。旋股內側動脈損傷是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的主要原因。
股骨頸骨折分類如下。
(1)按股骨頸骨折線部位分類,頭下骨折、經頸骨折和基底骨折。
(2)按X 線表現分類,內收骨折(Pauwells 角>50°)和外展骨折(Pauwells 角
2、骨股經骨折三型屬嚴重的嗎
指導意見:
你好,你的情況需要結合臨床進一步檢查 ,明確診斷並針對具體情況,採取綜合措施治療即可恢復健康。
3、股骨頸骨折
一、頭下型,股骨頭壞死的概率比基底型大些。
二、患者才26歲,那麼年輕造成股骨頸骨折,說明外部暴力很大。
三、年紀太小,只能做內固定手術。術後,要想盡一切辦法保守治療,防止壞死。主要是想辦法促進、改善股骨血液循環。
四、去年七月手術至今已有半年多,請到醫院骨關節科檢查骨折癒合情況,如果股骨癒合良好,要抓緊取出鈦釘。取釘鑽孔減壓,也是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有效方法。
五、如果持續疼痛、不能下蹲、患肢不能寫「4」字動作,應該拍攝核磁共振確診。早發現,早治療(主要是一、二期),還是能夠治好股骨頭壞死的。
(補腎活血治療股骨頸骨折)
1、補腎活血湯:血竭15g、骨碎補15g、土鱉蟲15g、補骨脂30g、巴戟天15g、自然銅30g、紅花9g配方製成,每日1劑,每日2次,口服,3月為一個療程。
2、活血健骨片,口服,每次6粒,每日3次;3月為一個療程。
4、骨股經骨折怎樣治療
.
5、股骨頸骨折的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1.症狀老年人跌倒後訴髖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應想到股骨頸骨折的可能。
2.體征
(1)畸形:患肢多有輕度屈髖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髖部除有自發疼痛外,移動患肢時疼痛更為明顯。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時,髖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溝韌帶中點下方常有壓痛。
(3)腫脹:股骨頸骨折多系囊內骨折,骨折後出血不多,又有關節外豐厚肌群的包圍,因此,外觀上局部不易看到腫脹。
(4)功能障礙:移位骨折病人在傷後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無移位的線狀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傷後仍能走路或騎自行車。對這些病人要特別注意。不要因遺漏診斷使無移位穩定骨折變成移位的不穩定骨折。患肢短縮,在移位骨折,遠端受肌群牽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變短。
(5)患側大粗隆升高,表現在:①大粗隆在髂-坐骨結節聯線(Nelaton線)之上②大粗隆與髂前上棘間的水平距離縮短,短於健側。
股骨頸骨折分類方法有多種,概括起來可分為3類:①根據骨折的解剖部位。②骨折線的方向。③骨折移位程度。
①按解剖部位分型:許多作者曾根據骨折的解剖部位將股骨頸骨折分為3型:頭下型、經頸型和基底型。其中頭下型和經頸型屬於關節囊內骨折,而基底型則屬於關節囊外骨折。頭下型是指位於股骨頸中部的骨折,基底型是指位於股骨頸基底部與粗隆間的骨折。Klenerman、Garden等人認為在X線片上由於投照角度不同,很難區分頭下型與經頸型。Klenerman、Marcuson及Banks均認為單純的經頸型骨折極為罕見。由於經頸型骨折發生率很低,各型X線表現受投照角度影響很大,目前此類分型已很少應用。
②按骨折線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1935年,Pauwels根據股骨頸骨折線的方向將股骨頸骨折分為3型:Ⅰ型骨折線與水平線夾角為30°;Ⅱ型骨折線與水平線夾角為50°;Ⅲ型骨折線與水平線夾角為70°。Pauwels認為,夾角越大,即骨折線越垂直,骨折端受到剪式應力,骨折越不穩定,不癒合率隨之增加。該分型存在2個問題,第一,投照X線片時股骨頸與X線片必須平行,這在臨床上難以做到。病人由於疼痛等原因,在攝X線片時骨盆常發生傾斜,而骨折線方向便會改變。同一股骨頸骨折,由於骨盆傾斜程度的不同,在X線片上可以表現出自PauwelsⅠ型至PauwelsⅢ型的不同結果。第二,Pauwels分型與股骨頸骨折不癒合及股骨頭缺血壞死無明顯對應關系。Boyd、George、Salvatore等人發現在140例PauwelsⅠ型病人中不癒合率為0,股骨頭缺血壞死率為13%。295例PauwelsⅡ型的病人中不癒合率為12%,股骨頭缺血壞死率為33%。在92例PauwelsⅢ型的病人中,不癒合率僅為8%,股骨頭缺血壞死率為30%。由於Pauwels分型受X線投照影響較大,與骨折不癒合率及股骨頭缺血壞死率缺乏對應關系,目前較少應用。
③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Garden根據骨折移位程度,將股骨頸骨折分為4型(1961)。Ⅰ型不全骨折,股骨頸下方骨小梁完整,該型包括所謂「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無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該型骨折X線片上可以看到骨折遠端上移、外旋,股骨頭常後傾,骨折端尚有部分接觸;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該型骨折X線片上表現為骨折端完全無接觸,而股骨頭與髖臼相對關系正常。Garden分型中自Ⅰ型至Ⅳ型,股骨頸骨折嚴重程度遞增,而不癒合率與股骨頭缺血壞死率也隨之增加。Garden分型在國際上已被廣泛應用。Frandsen等人對100例股骨頸骨折分別請8位醫生進行Garden分型,結果發現,8位醫生分型後的相互符合率只有22%。對於移位與否的爭議佔33%。由此可見,Garden分型中移位的判斷與主觀因素有密切關系。Eliasson等人(1988)建議將股骨頸骨折簡單地分為無移位型(Garden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Ⅲ、Ⅳ型)。
④AO分型:AO將股骨頸骨折歸類為股骨近端骨折中的B型。
B1型:頭上型,輕度移位。①嵌插,外翻15°②嵌插,外翻<15°。③無嵌插。
B2型:經頸型,①經頸部基底。②頸中部,內收。③頸中部,剪切。
B3型:頭下型,移位。①中度移位,內收外旋。②中度移位,垂直外旋。③明顯移位。
【診斷】
外傷史,髖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患肢典型的屈髖、屈膝及外旋畸形,患側大粗隆在Nelaton線之上,大粗隆與髂前上棘間的水平距離較健側縮短,X線片及CT檢查,能確立診斷。
6、股骨頸骨折怎麼治療?
(1)非手術療法。無明顯移位的骨折,外展型或嵌入型等穩定骨折,年齡過大,全身情況差,或合並嚴重心、肺、腎、肝等功能障礙者,選擇非手術療法。
採用穿防脫位鞋,下肢皮膚牽引,卧床6 ~ 8 周,同時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和踝、足趾的屈伸活動,避免靜脈迴流障礙或靜脈血栓形成。卧床期間應避免卧床並發症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褥瘡等的發生。一般8 周後在床上逐漸坐起,但不能盤腿而坐,3 個月後,扶雙拐下地,不負重,6 個月後,逐漸棄拐行走。
(2)手術治療。手術指征:內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65 歲以上老年人的股骨頭下骨折;青少年的股骨頸骨折應盡量達到解剖復位;股骨頸陳舊骨折不癒合;影響功能的畸形癒合;股骨頭缺血壞死或合並髖關節骨關節炎。
(3)手術方法。閉合復位內固定;切開復位內固定;人工關節置換術。
7、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
首先,所有股骨頸骨折都應該手術,有一定的不癒合率(約5%)和股骨頭壞死發生率(約15-30%),應該空心螺釘堅強固定,並且什麼時候骨癒合什麼時候負重行走,否則盡管現在移位不多,也可能出copy現再移位,如果再移位,後果很嚴重,移位的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率30%以上,希望您盡快手術
(余方圓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309醫院余方圓 http://yufy.haodf.com/
8、股骨頸骨折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按骨折部位分為:①頭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於頭頸交界處,骨折近端不帶頸部,此型較少見。②頭頸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過頭下,而內下方帶有部分頸內側皮質,呈鳥嘴狀,此型最多見。③經頸型,骨折面完全通過頸部,此型甚為少見,有人認為在老年病人中幾乎不存在這種類型。④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轉子間線。頭下型、頭頸型、經頸型均系囊內骨折;基氏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運好,癒合佳,與囊內骨折性質不同,故應列入股骨粗隆部骨折。
9、股骨頸骨折如何分型
股骨頸骨折的分類方法很,搞清楚了股骨頸骨折的類型,與治療方法的選擇和判斷預後有著密切的關系。1、按骨折部位分型頭下型骨折:骨折面完全在股骨頭下,整個股骨頸都在骨折遠段。些型骨折對血運的操作較嚴重,極易發生股骨頭壞死,預後差。頭頸型骨折:骨折面的一部分在股骨頭下,另一部分則經過股骨頸,故稱為頭頸型骨折。此型骨折最常見。由於剪應力大而穩定性最差,骨折復位後容易再移位,骨折不易癒合和易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經頸型骨折:全部骨折面均通過股骨頸,實際上此型很少見,通常為頭頸型骨折在X線片上的假象。基底部骨折:骨折面在股骨頸基底部,有部分在關節囊外。此型股骨頸的營養血管損傷較輕,骨折較易癒合,預後較好。2、按骨折線方向分型主要依據是用骨折線的傾斜度來反映所遭受剪切應力的大小。依遠端骨折線與股骨乾的垂直線所成的角度(Linton角)可分為:外展型:Linton角<30º。此型剪式傷力小,骨折端常嵌頓穩定,易癒合。內收型:Linton角50º。此型剪式傷力大,不穩定,不易癒合。3、按骨折錯位程度分型(即Garden分型,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分型)GardenⅠ型:不完全性骨折,無移位,這種骨折易癒合。GardenⅡ型:完全性骨折但骨折端無移位。股骨頸雖然完全斷裂,但對位良好。如系股骨頭下骨折,仍有可能癒合,但股骨頭壞死變形常有發生;如為股骨頸中部或基底部骨折,骨折容易癒合,股骨頭血運良好,不易發生壞死。GardenⅢ型:完全性骨折伴骨折端部分移位。GardenⅣ型:完全性骨折伴骨折端完全移位。關節囊及滑膜有嚴重損傷,因此經關節囊和滑膜供給股骨頭的血管也容易損傷,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10、股骨頸骨折如何治療?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損傷,但也見於中年人和兒童。老年病人以女性較多。損傷原因主要是在絆倒時,扭轉傷肢,暴力傳導至股骨頸,引起斷裂。老年人的骨骼多骨質疏鬆,所以只需很小的扭轉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須特別注意。
發生股骨頸骨折如何治療呢?
(一)外展骨折而無明顯移位的「嵌插」型骨折
可用持續皮牽引6~8周。老年病人應鼓勵取半卧位,做股四頭肌舒縮運動,踝關節和足趾做屈伸運動。3個月後可考慮扶腋杖下地行走。骨折癒合後,一般在六個月可脫離腋杖行走。
(二)內收骨折或有移位的骨折
先做皮牽引或脛骨結節處骨牽引,或暫時固定患肢於外展內旋位。7~10日內進行內固定。內固定的方法很多,較常用的是在X線控制下,在股骨頸內用三根或四根帶螺紋的鋼針做低角插入固定。或用滑槽加壓擰緊螺釘,加接骨板固定。三刃釘目前很少使用,因為釘擊入股骨頸中央,將破壞髓腔內的唯一血供應,造成術後的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此外,它沒有加壓作用,擊入後反會造成骨折線分離,容易引起骨不連接。如果固定確實,術後應鼓勵病人早期進行股四頭肌舒縮活動和踝、足活動,病人取半卧位。2個月後,可扶腋杖下地行走,5個月後可脫離腋杖行走。
(三)65歲以上病人的股骨頭下骨折
有明顯移位或旋轉者,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機會較多,容易引起骨折不癒合,也不能耐受長期的卧床治療。如全身情況許可,可做人工股骨頭置換術。3周後即可扶腋杖下地部分負重,但易發生假體松動或股骨頭陷入髖臼,故應慎重使用。對年齡過大、體力較差、不宜做手術內固定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者,可做皮牽引,保持下肢於中和位,病人取半卧位。3個月後,骨折雖未癒合,但仍能扶腋杖下地活動。
(四)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不癒合
可做轉子間截骨術,以改變負重線,增寬負重面。對65歲以上老年病人,可考慮做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高齡病人也可簡單地卧床療養,然後再扶拐下地行走。
參考資料:http://www.wl120.com/jiuyinan/Print.asp?ArticleID=295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