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右手橈骨骨折如何康復訓練
骨折治療的最後一部分「功能鍛煉」,主要靠自己,醫生只能提供指導意見.
你要有決心和毅力,因為鍛煉是很苦的.
方法是將上臂平放在桌面上,盡量的伸肘關節,伸到不能伸時用尺量一下距離桌面幾公分.
再屈肘到無法再屈,量一下距離肩幾公分.
第二下同樣是屈和伸,但是要求要超過前一次.如此反復,每小時練5分鍾.
如你能堅持,一定會有較快的進步.
願你早日康復!
2、右手腕橈骨遠端骨折要多久才好?
目前你說的情況右手腕橈骨遠端骨折一個月左右的話,骨折線模糊的話,考慮癒合不佳,是需要注意休息是有必要性的,對於你說的強度大的運動是不可以的,一般是需要在3個月後的話,考慮是需要再次拍片檢查下看看,
3、是醫生的請進:我的左手手腕橈骨骨折,問題若干……
您好,根據您桌的情況,來給您解決一下這種擔心
1、首先,
螺釘
的問題,根據您說的情況,因為橈骨遠端(也就是靠近腕
關節
附近)多為松質骨,所以手術的時候,多採用
松質
骨釘,松質骨釘一般都比
皮質
骨的螺釘粗,看上去粗,其實
內徑
並不是很粗,只是因為這種螺釘的
螺絲
的溝隙比較深,因為在
骨頭
松質骨比較多的地方,用這樣的螺釘才能把
鋼板
和骨頭固定的很牢固,同時還起到一個
拉力
的作用,從而對
骨折固定
起到比較穩固的作用。即使是橈骨幹
骨折
,因為橈骨很短,除了中部一點皮質骨比較多點意外,
兩側
關節附近多數是松質骨,所以固定的時候應用
松質骨螺釘
應該是比皮質骨多點。
2、此種螺釘從
X線片
上看,好像感覺占據了
骨骼
的大部分
體積
,其實不會的,因為骨頭是一個圓柱形的,占據的夜只不過是其中一小部分,同時也不會影響骨頭的癒合或者也不會影響骨頭的
牢固性
。因為X線本身就是具有放大的效果,讓您看上去感覺像是占據了大部分。
3、螺釘穿出對側的皮質,這是骨折後採用鋼板內固定的必須原則,螺釘必須穿出對側的皮質,但不宜超多半公分,因為只有穿過對側
骨皮質
,才能起到堅強的內
固定作用
,如果螺釘沒到達對側的皮質,那麼從力學上來說是起不到堅強內固定作用的。請放心,如果螺釘穿過對側皮質沒有超過半公分以上,不會對您的
肌肉
或者別的器官(如血管,神經)造成損傷。
4、您的骨頭不是很脆弱,是因為此處的骨頭多為多關節,多
軸型
,骨骼
之間
的穿行肌肉比較多,這樣能保證
上肢
的靈活性,同時在摔倒或者
外傷
時,各種肌肉為了協調,相互牽扯,同時此處骨骼松質骨比較多,也就是骨骼的松軟處比較多,所以在
外力
的作用下很容易產生骨折。每個人的此處骨骼都是一樣的。
5、注意事項,固定期間,多注意高蛋白的飲食,有助於骨折的生長,同事要注意骨折端的
上下
兩個關節的斷糧(腕關節和肘關節),術後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就開始慢慢不負重的鍛煉,有助於骨折的生長和防止關節的僵硬,同時也有利於消腫。飲食方面不要忌諱什麼,只要記住別吃辛辣的東西就行了。
最後祝您早日康復
4、手腕橈骨骨折,手腕有後遺症嗎?
手腕敲骨折手腕有後遺症嗎如果嚴重的話有後遺症不嚴重的話就沒有多大的後遺症
5、左手腕橈骨骨折
需要4-6周的固定時間,期間注意多抬高患肢,90度懸吊起來,這樣可以幫助你消腫,利於恢復。
6、左手橈骨手腕部骨折
其一,挺佩服你還能打字發問
其二,俗語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不是沒有道理,但凡骨折,至少兩個月是跑不了的。
其三,你的受傷位置貼近手腕,左臂翻轉時必然會牽扯到,恢復會更慢。
其四,即便兩個半月後拆了石膏,仍然在很大一段時間內不能劇烈活動,不能提重物,別說籃球賽不能打,就是在場邊鼓掌都要悠著點。
7、手腕橈骨骨折
看了以上的答案,回答得都有點不對題。樓主問的是為什麼有響聲。
彈響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是肌腱響,而不是骨折響。 由於骨折的位置稍差,導致骨面形成的滑道有些不平整,伸肌腱在滑道內滑動時就會產生「彈響」,打個比方,就像琴弦被撥動時一個道理。
具體一點說:橈骨的背側共有6個肌腱間隔,也就是說,有6個「滑道」,根據您說的靠小指的那邊,估計是伸指總肌腱所在的第四個滑道可能最大。
我們來分析一下:
響聲的來源有三種可能:1、骨折塊的移動。2、下尺橈關節韌帶未癒合,導致的尺、橈骨之間的碰撞。3,肌腱彈響。 由於已經傷後2個月了,而且初期肯定已經接受了醫院的治療,骨折早已經過了纖維連接期,韌帶就更不用說了。所以1、2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這是任何一個骨科醫生都可以理解的基本知識。 那麼,餘下的只有3的可能性嘍。
治療嘛,近期相對減少一些活動即可,不要過多的進行屈腕或伸腕的動作,否則,將會在局部形成慢性無菌性炎症,一旦發生了,有些人要好些年才會好呢。各種理療嘛,有條件做做也可以,不做也行,關鍵是減少活動,這是根本。你的年齡還小,骨折癒合及塑型能力很強,隨著將來骨折的自我塑型改造,滑道會逐漸變平整,那時就沒有響聲和疼痛了。時間嘛,根據您的年齡,1年左右差不多。
另外,建議有些答題者,如果是醫生的話,把基礎解剖知識搞懂了再回答問題,否則,會誤人誤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