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後顱底骨折

後顱底骨折

發布時間:2020-08-13 18:17:47

1、顱底骨折有何表現

顱底部凹凸不平,故顱底骨折的X線診斷價值比較小,主要靠臨床表現明確診斷,那呢?由於顱底骨折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1.顱前窩骨折:多累及額骨水平及篩骨。骨折部位的出血可經鼻腔流出,或進入眶內在眼瞼和球結膜下形成瘀斑,出現熊貓眼征。常伴嗅神經損傷,少數可見視神經損傷。當腦膜被撕裂時,腦脊液可沿額竇或篩竇再經鼻腔流出形成腦脊液鼻漏。空氣也可經此逆行進入顱腔內形成顱內積氣。2.顱中窩骨折:可累及蝶骨和顳骨。血液和腦脊液可經蝶竇流入上鼻道再經鼻孔流出形成腦脊液鼻漏。骨折線累及顳骨岩部,腦脊液可經中耳和破損的鼓膜再經外耳道流出,形成腦脊液耳漏。如鼓膜未破,腦脊液可沿耳咽管入鼻腔形成腦脊液鼻漏。顳骨岩部骨折,常發生面神經和聽神經受損。如骨折線居內側,累及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和外展神經。3.顱後窩骨折:可累及岩部和枕骨基底部。在乳突和枕下部可見到皮下淤血,前者又稱Battle氏征,多在上後數小時才出現。骨折線居於內側時,可出現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和舌下神經以及延髓損傷的表現。有時,破裂孔周圍的骨刺可刺破頸內動脈,血液可大量從鼻孔噴射狀流出,傷員常很快死亡。推薦閱讀:顱腦損傷的意識評分

2、顱底骨折嚴重么?有沒有後遺症

繼續觀察,接下來如果病情穩定好轉了,基本上沒什麼後遺症,放心好了!

3、顱底骨折後遺症

考慮診斷:1.顱底骨折;2.腦脊液鼻漏。
如果診斷已明確,建議:1.30度卧床,讓鼻根部處於最高點;2.絕對卧床,吃、喝、拉、撒在床上;3.時間:1周-2周,最好能在堅持兩周。照此方法,如果第一周內為再出現鼻子流水,繼續堅持一周,方有治癒可能。4.如果做不到上述幾點,直接去醫院接受手術吧。
如果診斷不明確,建議就診醫院。

4、顱底骨折是怎麼回事?

顱底骨折大多為顱蓋和顱底的聯合骨折,絕大多數為線形骨折。發生的原因:(1)顱蓋骨折延伸而來。(2)暴力作用於附近的顱底平面。(3)頭部擠壓傷,暴力使顱骨普遍彎曲變形所致。(4)個別情況下,垂直方向沖擊頭頂部或從高處墜落時,臀部著地。按其解剖部位分為: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後窩骨折。顱底骨折一般為閉合性損傷,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主要針對顱內、顱底嚴重的並發傷及預防感染。一般預後較佳。

[症狀體症]

1.顱前窩骨折:前額部頭皮挫傷腫脹、眼瞼和球結膜下瘀血斑、鼻出血和腦脊液鼻漏、嗅覺喪失或視力減退,嚴重者導致失明。 2.顱中窩骨折:顳部軟組織挫傷和腫脹、耳出血或腦脊液耳漏、面神經或聽神經損傷、眶上裂綜合征、頸內動脈-海綿竇婁。 3.顱後窩骨折:枕部或乳突區皮下瘀斑,多在傷後數小時出現。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經功能障礙或延髓損傷症狀。

[診斷依據]

1.臨床徵象 (1)顱前窩骨折:眶周皮下及眼球結合膜下瘀血,表現「熊貓」眼征。鼻腔流血並伴腦脊液鼻漏。可合並嗅神經、視神經、腦垂體、丘腦和額葉腦挫傷症狀。(2)顱中窩骨折:外耳道流血並腦脊液耳漏,常伴有聽神經、面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和顳葉腦損傷症狀。少數患者合並頸內動脈-海綿竇婁或外傷性動脈瘤。(3)顱後窩骨 折:乳突皮下瘀血、腫脹、壓痛,有時咽後壁腫脹、瘀血或腦脊液漏。可合並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和小腦、腦干損傷症狀。 2.顱底X線攝片顯示骨折。

[治療原則]

1.腦脊液漏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沖洗,不要擤鼻,保持於腦脊液不漏體位。全身抗感染治療。 2.著重腦損傷、顱神經損傷和其他並發傷的治療。 3.腦脊液漏持續2 ̄3周以上或伴顱內積氣引起腦受壓,應開顱手術修補漏孔。 4.合並視神經、面神經損傷,應早期行神經管減壓術。

[療效評價]

1.治癒:(1)顱內無感染,神經損傷有好轉,無明顯並發症。(2)腦脊液漏停止。(3)顱內積氣消失。(4)手術修補或神經吻合等手術創口一期癒合,無並發症。 2.好轉:症狀好轉,有明顯並發症。 3.未愈:症狀無改善或進一步惡化。

[專家提示]

顱底骨折一般為開放性損傷,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治療重點為預防感染及著重治療並發的顱內損傷。可全身使用有效的抗菌素,有腦脊液耳鼻漏者,忌填塞,制止擤鼻減少噴嚏或咳嗽,保持外耳道、鼻孔清潔,但忌沖洗。保持於腦脊液不漏或少漏的體位。腦脊液漏多於2周內自行停止而癒合,若持續2 ̄3周不癒合者,應考慮手術治療。若視神經管骨折造成視力損害,應在傷後7 ̄10天內作視神經管減壓術。合並面神經麻痹3個月以上無恢復者,可行骨管減壓術或面神經和舌下神經或副神經吻合術。

5、顱底骨折有什麼後遺症或因治療不當會引起什麼病發症?

不會啊
顱底骨折主要拍腦脊液漏
如果沒有鼻子流水這種情況
就等著慢慢的康復
畢竟是大腦受過外傷
恢復起來肯定需要時間的

6、顱底骨折的臨床表現

顱底骨折根據部位不同,可有各自的特徵性臨床表現:
1.顱前窩骨折
嘔吐黑紅色或咖啡色液體,傷後數小時出現「熊貓眼」征(眶周皮下和球結合膜下紫藍色淤斑),可有腦脊液鼻漏、不同程度的嗅覺障礙和(或)視力下降,可伴有額葉的腦挫裂傷。
2.顱中窩骨折
腦脊液鼻漏或(和)顱內積氣;腦脊液耳漏;引起頸內動脈海綿竇瘺可出現搏動性突眼、結合膜淤血水腫,或頸內動脈假性動脈瘤而引起致命性的大量鼻出血或耳出血;以Ⅶ、Ⅷ腦神經損害引起聽力障礙和周圍性面癱常見。
3.顱後窩骨折
傷後2~3日出現乳突部皮下淤血(Battle征);伴高位頸椎骨折時可出現頸活動受限、呼吸困難、四肢癱瘓等;累及枕骨大孔或岩骨尖後緣者可出現部分或全部後組腦神經受累的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的等表現。

7、顱底骨折嚴重嗎?

顱底骨折大多為顱蓋和顱底的聯合骨折,絕大多數為線形骨折。發生的原因:(1)顱蓋骨折延伸而來。(2)暴力作用於附近的顱底平面。(3)頭部擠壓傷,暴力使顱骨普遍彎曲變形所致。(4)個別情況下,垂直方向沖擊頭頂部或從高處墜落時,臀部著地。按其解剖部位分為: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後窩骨折。顱底骨折一般為閉合性損傷,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主要針對顱內、顱底嚴重的並發傷及預防感染。一般預後較佳。 查看原帖>>

與後顱底骨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