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2和頸6骨折鑒定能定幾級傷殘
頸2和頸6骨折能鑒定抄為幾級,按《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約為九級傷殘的,建議申請傷殘鑒定進行確定的,傷殘鑒定需要的材料如下:
《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襲管理辦法》第八條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應當填寫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和復印件;
(二)有效的診斷證明、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有關規定復印百或者復制的檢查、檢驗報告度等完整病歷材料;
(三)工傷職工的居民身份證或者社會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四)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2、頸部5-6骨折 導致高位截癱
頸部5-6骨折 導致高位截癱發病早期西醫手術只抄是恢復了椎管口徑免使神經再度受損導致病情加重,但受損的神經仍出於麻痹休克狀態而不能恢復。其神經功能的恢復除自身修復外,需以下方案進行治療才能有望恢復,若受損神經因時間過長繼發缺血變性則本病恢復無望,且會變症叢生發生痙攣性截癱(抽襲筋,僵硬,束縛,抖動,肌肉發緊),,嚴重的伴發肌萎縮而致終殘。治療方案:1、採用中葯增強改善脊髓血液循環,使受損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醫結合營養神經預防受損神經缺血壞死。3、同時興奮激活受損後麻痹休克的神經使受損神經獲得再百生修復才能阻止並緩解痙攣獲得運動,二便等各種功能的最佳恢復。鍛煉方面要根據病情度專業設計方案。提示,治療不當延誤治療受累神經會繼發缺血壞死,本病恢復無望,需幫助發來術前後磁共振照片為你指導。
3、,頸5頸6,頸7,胸1和胸2近期壓縮性骨折,以頸6顯著?什麼意思?嚴重嗎?
這個是多發骨折 一共四節椎體骨折 最嚴重的是頸部的第六節骨折的,建議你還是手術治療吧
4、頸椎6骨折,已經一個月了,需要注意些什麼?多久能痊癒?
建議:骨折病人的飲食調養 對骨折病人的營養需求與膳食,患者和家屬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醫生請教。 其實,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裡可能伴有輕微的全身症狀外,其餘時間里大多沒有全身症狀,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飲食相仿,選用多品種、富有各種營養的飲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和吸收,慎用對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品(辣椒、生蔥、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狀明顯的時候,應給予介於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所謂軟飯菜,供給的食物必須少含渣滓,便於咀嚼和消化,烹調時須切碎煮軟,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癒合,骨折病人還應根據骨折癒合的早、中、晚三個階段,根據病情的發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傷部位瘀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此期治療以活血化瘀,行氣消散為主。中醫認為,"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見,消腫散瘀為骨折癒合之首要。飲食配合原則上以清淡為主,如蔬菜、蛋類、豆製品、水果、魚湯、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熱、油膩,尤不可過早施以肥膩滋補之品,如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否則瘀血積滯,難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長遲緩,影響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在此階段,食療可用三七10克,當歸10克,肉鴿1隻,共燉熟爛,湯肉並進,每日1次,連續7-10天。 △中期(2-4周):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田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後期(5周以上):受傷5周以後,骨折部瘀腫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此為骨折後期。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往日的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再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鹿筋湯、燉水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5、頸六錐體壓縮性骨折,是怎麼回事,怎麼會骨折呢?因為我頭痛了幾天,去看門診,醫生叫我照x光頸椎,結果
建議你還是好好地考慮一下,然後再做出正確的選擇。骨科形形色色,選擇一家專業的骨科醫院至關重要,百首先看一個醫院怎麼樣,主要看它具備的實力以及行業聲譽,醫師水平醫療設施設備,當然還要看這個醫院的服務,收費情況,這都是很重要的。從以上這些方面綜合度考察,來衡量一個醫院的綜合實力。不要盲目的選擇醫院。以免造成誤斷錯斷。
造成病情加重。
6、頸椎第6骨折算幾級
脊柱損傷致頸椎或腰椎畸形癒合,頸部或腰部活動度喪失25%以上,為九級傷殘,主要看活動度功能性還剩多少。若是外傷導致的頸椎骨折,可詳詢我,祝您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