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龍魚尾巴硬骨骨折了

龍魚尾巴硬骨骨折了

發布時間:2020-03-21 21:18:38

1、新手請教龍魚缸的問題,45cm寬能夠養龍嗎

以下供參考
魚缸空間大小會影響龍魚的生長
魚缸越大,龍魚的活動空間愈大,長得會相對較快
45厘米寬的魚缸建議養銀龍魚,
銀龍魚是龍魚家族裡最能適應空間的龍魚
最主要是銀龍魚的尾巴構造使它能夠在較小的空間轉彎
金龍魚及紅龍魚尾巴硬骨較大,回轉半徑需要較大
所以一般養金龍魚及紅龍魚的魚缸最少需50厘米以上寬的魚缸較適合。

2、龍魚吃了異物卡住了該怎麼辦

龍魚疾病大全 2009-08-24 21:11 【掉眼】~~~環境因素
掉眼最常發生在「銀帶」與「亞洲龍」身上(多為單眼),「黑帶」與「澳洲龍」則少有此例。通常市面上最常見的回答方式不外乎『餵食沉底餌料』、『沒有鋪設底砂導致鏡面作用』;而預防方法是說『放乒乓球』、『鋪設消光板或底砂』、『設沉底水中燈往上照』。但這都是止於市面傳言,根本毫無實際根據!
1.有多數的玩家一輩子所養的龍魚都是餵食會沉底的活餌,就算一次全下缸任由魚只自行捕捉也從未發生過掉眼情形。
2.有一說法~混養多尾魚可讓龍魚注意四周,預防眼球上直肌鬆弛,不過~還是掉眼了…………
3.亦有人說混養底棲魚類,龍魚會因注視下方而掉眼,於是採取「單養」,可是~仍舊掉眼了………
4.筆者也曾長期觀察某店家以沉底水中燈往上照的方式養龍,但是一段日子後,部份龍魚依然掉眼了,而且附近的龍魚游姿也都歪歪斜斜的。
5.有許多人在缸底鋪設消光岩板或底砂,不過其龍魚依舊有掉眼例子。
嗯………說了好多,為什麼我要特別陳述上面說法呢?乃是因為近日在逛魚店時,聽到有些人提到相關問題,他們幾乎都受到了市面上以訛傳訛、人雲亦雲的影響。就好比他們認為沉底水中燈由下斜上照,會因燈光的關系造成龍魚眼睛不敢往下看?還有裸缸的底部會因鏡面作用造成龍魚向下注視自己的身影而導致掉眼?問題是大家應該了解到我們若『從魚缸的正面去看魚缸底面』,雖然可以看到魚只的鏡射身影,但實際戴著蛙鏡潛到缸里往下看卻無鏡面情形…。其實有許多有趣的預防方式都是天真的人們以自己所想出來的人為理論去編造的,譬如在魚缸上貼龍魚海報或小魚干,或者水面放浮球,龍魚會因長期注視它而不致於掉眼。不過龍魚應該不是笨蛋吧!剛開始或許還會因好奇心而去注意,但久而久之龍魚對於這些沒有生命的擺設品老早習以為常、連看都不看了。所以「理論終究歸理論,與實際相差甚遠」!
※龍魚的視野極廣,通常在缸內遨遊的個體會邊游邊注視著外在環境的變化,若是飼養在採光不良的環境里,『縮短龍魚視野』,剛好魚缸的燈打下來又只是照亮缸子周圍,誘發它往斜下方亮的地方看,這種違反常理的動作,要龍魚不掉眼也難。養龍的魚友們可以自己做一實驗:先把魚缸內的照明開得很亮,然後再把「擺設魚缸地點」的室內燈光通通關掉,此時龍兒便會開始「好奇or焦急地貼著玻璃邊游邊斜看著外面的一切」…呵呵……同理可知:如果龍魚長期飼養在『昏暗的地點,僅缸內開著燈』or『每天魚缸24小時照明,當夜晚室內熄燈,外在環境漆黑一片』……久而久之…你家的龍兒游姿有可能會開始出現"偏斜"的情形(掉眼預兆)!所以魚缸最好擺設在採光良好(室內採光夠亮魚的視野會跟著拉長、看得較遠)但又非陽光直射(防藻)的地點,並給予晝夜分明的作息,而採光充足指的是整體大環境的光,而不是單單的魚缸照明而已。麻煩的是~如果住家是在"連棟房屋"的中央位置,那麼其客廳可能會昏暗一些…………。另外值得一提的事,野生的龍魚習慣浮在水面尋餌,它的眼睛可同時觀察水裡與水面上的變化(奇特眼睛構造,一眼分上下兩邊看,discovery頻道曾解釋過),所以我們可依其習性採用透明的缸蓋(玻璃或8㎜的壓克力)、塑料網~讓它可以觀看水面上~以外的情景。
倘若家中的幼、亞成龍不甚掉眼,那該怎麼辦?筆者的前輩就有治好實例,他是把掉眼龍魚移至一直徑120㎝、高度較矮的黑色不透光塑料圓桶里(比照土池),並放置在採光充足的陽台上,馴養兩個月後移回原缸觀察,眼睛居然回復平貼正常。當然也有怕麻煩的魚友是直接在魚缸四周貼上黑色的遮蔽物,不過成效較慢。現在東南亞魚場有掉眼手術方法,他們是將龍魚麻醉後,用手術剪刀剃除眼窩上累積的脂肪,不過目前此法不知是否會影響龍魚眼球的靈敏度,沒有經驗者千萬不要輕易嘗試。筆者倒是挺想捉一尾掉眼嚴重的老銀帶來試試……。
要是家中的老龍出現兩眼稍微下傾的情形(老化導致眼球上直肌鬆弛),這時玩家唯有改變個人心態一途,因為它就是老了嘛!
結論~~為了預防掉眼, 『魚缸擺設地點』很重要喔!!
【上下顎口吻不合】~~~先天基因;後天飼育
俗稱『戽斗』,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先天基因遺傳>:由於親魚本身就有戽斗的情形,所產下子代也繼承了這項特點,小時候下顎高出上顎些許(不仔細觀察尚不易看出),隨著魚只成長,這種樣貌越發明顯……。
一般人買幼龍大多隻著重於框色、底質、須部、鰭面大小的問題,往往忽略了這方面的隱憂,所以說事後後悔倒不如事前未雨綢繆,選魚還是細心一點好;萬一買到遺傳性戽斗龍也無須傷感,雖然以審美觀念來說,戽斗算是一小瑕疵,但反向思考,其實這不也是亞洲龍魚or銀帶的最佳特色嗎?
【泳膘症】~~~不明 俗稱『潛水艇』,通常發生在10~15㎝的幼魚身上,游動時頭部總是下潛,嚴重的個體甚至會腹部整個挖空。目前原因尚未解開,算是亞洲龍魚的特別病例,不過市面上有幾個說法(供參考): 一、幼魚在空運進口時,因無法適應艙壓導致魚膘氣囊失衡,短時間內還沒有明顯症狀出現,隨著成長竟出現了45~60度頭下尾上的泳姿。 二、外力or溫差過大造成魚膘卵圓孔失調。 三、龍魚有逆水而流的習慣,適當水流可幫助其運動,但過強的揚水反而會造成它莫大地負擔,使之逆游時頭部老是稍微下潛,時間一久有些個體會出現「習慣性」下潛(物理傷害,角度較小)的情況。 ※以上三例不能算是病,所以並沒有特效葯。唯一的改善方法→將水高調至龍魚身高的1~2倍,耐心飼育(長久性物理強迫治療),曾有改善的實例,但不保證一定有效。另外有些人會在物理治療期間下鹽,不過魚只的「魚膘調節」與運用鹽浴的「滲透壓(組織血液)調節」沒有多大關系……..。 四、原生蟲寄生or細菌感染引發內臟水腫,壓迫魚膘,使之無法正常調節。此時魚只會為了平衡而出現頻頻游至水面吸氣的情形。 ※此時僅能以原生蟲治劑or抗生素進行治療……..治癒機率不高。
【斷鰭】~~~外在壓力 多發生在移缸或驚擾魚只時,使之因緊迫而產生魚鰭(尾鰭為最)『自切』。折斷部份還粘著魚皮的話,若置之不理有的會自然斷,有的則附在上面,若這樣下去可能折斷部位會固定成奇形怪狀,甚至形成肉瘤。 ※我們可用麻醉手術將粘接處完全截斷。如果魚鰭只斷一半,那麼通常會順著原鰭再生得很美;要是全斷,小魚大約一個月就會長出來,大魚則須更久的時間,但大多再生鰭面會呈波浪狀。
【自咬尾鰭】~~~環境壓力 在無法以專業顯微切片的觀察論斷里,若是單單從字面上去推敲,大部份的魚友應該會主觀地認為這可能是受到蟲擾或是細(霉)菌感染所造成。或許有些是如此,但亦不全然是如此,怎麼說呢?從幾位實際發生過此病例的玩家口述中得知,他們是將龍魚換大缸後才出現此情形的,其症狀是『不定時地迴旋自咬尾鰭』,有些個體在一段時日後會停止此怪異現象;但另有些個體會導致鰭面嚴重破損,並造成二次感染,其自殘行為有增無減,無法自跋。 ※目前真實原因雖不明,但是曾有某日本翻譯著作提到這是因為『環境落差太大』導致龍魚產生不安不適之情形。玩家可嘗試將整體環境(盡可能地改變環境)塑造昏暗些,並放置一些平滑無稜角的大型流木或是耐操的大榕、椒草、大噴泉、皇冠草、小海帆等供它依附,據說有穩定情緒的效果。倘若尾鰭早已嚴重殘破不堪就請勿放置水草(怕葯),還是「下葯養傷」為先吧!
【翻鰓】~~~水質 魚只鰓蓋軟骨出現翻卷情形,嚴重者連硬骨也會跟著變形。其肇因市面上流傳著多種說法,譬如:含氧不足、水溫過冷或過熱、水質不良(無機鹽類之蓄積)、魚缸太小(壓力)、水流過大…等。但經過玩家們的實際經驗,無論環境如何,通常在良好水質生活的龍魚是不會有此症狀產生的,所以與『水質不良』最有關連(尤其是只加水不換水,導電度超高的那種環境)。 ※曾有「架設揚水器」治療一說,其原理乃龍魚有逆水而游的習慣,適度水流可使其卷鰓平順,不過這項理論經過試驗後並沒有達成實際療效。所以最好還是在輕微時就當機立斷,馬上施行麻醉手術將軟骨翻卷部份截除,免得繼續惡化,同時『改善水質』,大約一個月後就會重新生長。
【駝背】~~~環境;營養不良 龍魚身體後半部突然出現日益下垂的情形,整體看來猶如「ㄟ」字形。這對飼主來說非常礙眼,但對魚只來說是極為不公平的一件事,因為一切的錯是飼主所造成~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魚缸狹小、餌食固定兩、三樣),這種寒酸養魚心態損魚又害己(遭魚友唾罵),倒不如不養。 ※養龍的魚缸至少要5×2×2,如果將龍魚長期飼養在狹小的空間里,就算骨架沒有變形,終究也會成為一尾短身肥胖的龍魚。要是空間足夠,龍魚仍然出現骨胳變形的情況,就要針對營養方面去著手,通常多元化的餌料喂養是不會此症狀產生的。
【脫缸】~~~消化不良;疾病並發症 最常發生在25㎝以下的幼魚階段,當吃食「較硬(尤以乾燥黑殼蝦、附殼溪蝦為最)」或「吸水度差」的餌料時,某些消化系統較差的個體會產生肛門突出的現象。 ※通常『禁食』一段日子後即可慢慢自行回復,若擔心它餓,餌食最好採用剛脫殼的白身麵包蟲or泡軟的人工飼料。 另外「腸胃炎」與「腹水症」也會伴隨著肛門紅腫。 ※魚友的幼龍若是屬此類病因,可至七彩專賣店購買腸胃用葯治療。有玩家建議可買注射用慶大黴素或氯黴素,先注射到活餌體內再給龍兒吃,以便消炎,最好兩、三日一次,葯劑也不要施予太多,龍魚是很聰明的,葯太苦、次數太多它就不吃了。 標題:<疾病防治> 作者:柳震
【白點病】~~~體外蟲 最常見的疾病,其主要肇因乃外源引進,或ICH纖毛蟲趁魚只因水質惡化、溫差過大,產生緊迫而抵抗力弱時徑而感染。當寄生於魚兒的體表時會吸收魚只的體液並繁殖,產生白色的斑點狀囊胞,初期多產生於魚鰭,繼而漫延全身,外觀有如全身灑上了白糖一般,受感染的魚兒會為了除癢而磨擦缸壁、裝飾物,造成破皮並引發二次細、黴菌感染。 ※現今市面已有多種治療白點病的葯劑,使用時可配合高溫治療;鹽浴法也不錯。平時魚缸保持28℃以上較不易發生此病,白點病雖易治但也不容小覷,倘若你的魚有久久習慣性感染,那麼表示當初只是抑制生長或驅離而以,甚至有可能已進升為頑固型白點症,躲藏於底材等待機會伺機而動。這時唯有將魚只搬離,以高濃度的福馬淋葯劑進行消毒,再重新設缸。
【胡椒病】~~~體外蟲 由體外蟲所感染,其肇因與白點病雷同,亦是有如黏在表面一般,不過外觀比白點病還要細小,顏色也較米白偏黃色,感染的魚只初期並無大礙,但晚期體表會有粘膜增生(易引發細菌感染)的情形,值得注意。 ※可使用一般的萬能水治療,並每隔幾日適量換水與追加葯劑,直到魚只痊癒。
【腫斑病】~~~水質 這種病一般雜志都沒有記載,算是一種很特殊且不多見的龍魚專屬怪病。它看起來很像白點病但顆粒較大、較凸些,外觀上有如長白色肉瘤一般,一樣也是先從鰭面再延伸到身體,嚴重時通常會伴隨著胡須長痘痘,甚至眼球上也會滋長,當數目陸續增加時,您會發現好象大部份並排在末三鰭的邊緣,有時候還會有白色分泌物產生! ※此病非常棘手,以前筆者就有一尾青龍曾發生過此怪病,在未確實知道病因時,我下過各大知名品牌的細菌、黴菌、體內蟲、體外蟲、萬能水…但都只能稍有好轉而無法完全根治。這種怪病與前述兩種疾病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再怎麼嚴重也不會影響食慾』!後來我認為還是『著重於水質』算了,也不管它了,不過換水頻率有明顯增加,後來長達半年的時間才不葯而愈。同樣的怪病我也曾在某知名量販店的黃金紅龍身上看到,當時詢問業者,但他本身吱嗚其詞也搞不清楚狀況(畢竟此症不多見),只顧著胡亂介紹一些與主題無關緊要的化學治劑,當然他的龍自己本身也治不好!後來我觀察到此店家在更換店面並『換缸』後魚只就不葯而愈了。從前述我們可以了解水質應該才是主要的重點,所以問題就出在舊缸的水。
【【胡須長瘤】~~~水質 須部長出一小顆、一小顆的肉瘤,遠看好似刷子一般,常被誤以為是黴菌感染!最常發生在具有「磨缸」習慣的龍魚身上,由於長期的磨損造成胡須表皮組織受傷,又基於水質不良、病原的影響引爆出發炎腫脹的現象。 ※「長期性」的水質改善多半會不葯而愈。若玩家覺得礙眼,最快的方法是先將龍魚麻醉,然後用手把肉瘤刮除,最後在傷口上抹一些黃葯,水裡也下些黃葯預防傷口細菌感染。 不過有些個體過陣子可能會再長出小肉瘤,此時運用麻醉手術直接將胡須剪斷(斷病根)使其重長,日後新長出來的胡須就不會再亂長異物了。但龍魚與人類相同,隨著年紀的增長復原速度也會跟著拉長,值得深思!另外亦有魚友『移新缸』後痘子消退的情形,因為原缸的水已嚴重惡化(含有刺激雜質),適度換水也無濟於事。 <附文>:過度餵食「濃縮營養素」亦會造成龍須長出異物,這點玩家宜特別注意!!
【頭洞症】~~~營養缺乏;原生蟲 <情況一:營養缺乏>外觀為細孔狀,此時龍魚『並無厭食情形』,其成因乃長期餵食單一飼料所造成的營養缺乏性疾病(維生素、礦物質)。 ※可於缸內注入綜合維他命補充其營養,幾日後即可改善。 <情況二:體內原蟲>由原生蟲寄生所引起(頭槽絛蟲、六鞭毛蟲),感染魚只會有抖動身體、不安、明顯縮尾,甚至『厭食』的情況產生。 ※可採用原生蟲治劑進行驅蟲,葯劑須依指示再減半使用。
盈盈
【蝕鱗症】~~~水質、致病菌 由於水質管理不當,長期飼養在舊水(水中蓄積過量無機鹽類,導電度破千)的龍魚其鱗片的第一鱗框開始呈現剝落般漸漸溶蝕,整體感觀猶如鉅齒狀一般,然後側線的小孔逐漸變大,嚴重時會並發『蝕斑症』,若不實時處置腐蝕部位容易引發二次細菌感染,鱗片缺口及頭皮也將出現嚴重潰爛情形。此症最常出現在對水質較為敏感的過被金身上,紅龍亦有少數感染例子。 ※良好水質並不會有此病產生,若自家龍魚不幸患有此症,可先利用抗菌葯劑抑制菌類感染。不過治癒後魚兒缺損的鱗片並無法完好如初,這時唯有運用麻醉手術將缺損的部份拔除使其重長。不過有一點需特別注意,不可一次將全部的蝕鱗拔除,需分多次進行,也就是說每次最多隻能拔1~2片,等完整長出後在考慮施行下一次手術。因為若是一次全部拔除,魚兒所受的營養無法有效分散給所有新生的鱗片,會有部份受影響而畸形。治療期間要盡可能地提供魚兒最佳的營養!
【蝕斑症】~~~水質、致病菌 早期玩家以「臭頭」稱之,外觀類似頭洞症,不過症狀是呈現腐爛撥落的情形,頭皮腐蝕范圍也較大。通常會伴隨著『蝕鱗症』產生,亦有單獨病發案例。 ※此症不會立即影響龍魚之性命,但很難在短時間內治癒。高雄某水族館也有類似症狀,發生臭頭的魚缸不管養什麼龍都會長臭頭,發病的魚『移缸』後症狀就自然消失了,不必下葯。當然我不敢保證一定有效,但這是最近發生的事實,查不出病因,用抗菌葯跟原生蟲葯都無效,移缸方法可以試試。
【腐鰓病】~~~體外蟲 乃由卵圓鞭毛蟲感染引起,此蟲主要寄生於魚的鰓瓣,吸取營養,尤其在25℃以下繁殖更加迅速,傳染性很強。受感染的魚只呼吸會變得非常急促,色澤也會跟著褪失,嚴重時魚兒會為了獲取足夠的氧氣而有頻頻浮至水面吸氣的情形產生。 ※可用適量的粗鹽及甲基藍液浸泡,治療期間需將溫度提高並加強打氣,每兩、三天換水一次並追加些 許粗鹽與藍葯。
【魚虱&箭蟲】~~~體外蟲 龍魚的寄生蟲大多於新購混養魚只或餵食活餌時遭轉寄所引起。 『魚虱』屬甲殼類,約3㎜左右,外觀類似半透明小瓢蟲,多寄生於魚體外,有扁平背甲及吸盤吸附體表。其口部為針狀用來吸取魚的體液,使龍魚體色失去光澤,並造成魚只不安而磨擦缸壁或底材。 『箭蟲』又稱描蟲,大多寄生於鰭部或魚體皮膚內,其頭部為多叉形,直接崁入魚體吸收魚體的營養。長度約1㎝左右,被寄生的體表會有紅腫淤血而後潰爛的現象,並會造成魚兒急躁不安、磨擦缸壁、食慾不振的情形。 ※上述兩種寄生蟲可用人工麻醉拔除。如果數量太多可用龍魚專用除蟲葯殺除,但除蟲葯功效類似農用殺蟲劑,龍魚對葯物又極為敏感,所以務必依規定量再減半使用!因曾聽聞劑量使用不當,龍魚中毒而死的案例。另外要告知各位,魚虱成長有45~60天的周期性,成蟲生卵後不久即死亡,其卵又不怕葯,此時下葯主要是針對剛孵化的幼生。而高濃度的鹽浴法是無法徹底根絕它們的,除非將比重提高到接近海水的濃度,但恐怕魚會比寄生蟲先死!據說混養喜食小型甲殼類生物的金、銀鯧可減緩缸內增殖的情形。
【駝形線蟲】~~~體內蟲 此乃腸道大型寄生蟲,主寄生於魚只直腸內,受感染的龍魚主要是因為吃食了帶有病源的卵胎生將魚並遭轉寄而引起。當魚只靜止時,於肛門部位可見由肛門鑽出的紅色蟲體,當魚只受驚嚇時,蟲體會縮入肛門;感染魚只糞便常含粘液,糞便會粘著於肛門呈拖糞狀,並有食慾減退、消瘦,或出現脊椎變曲變形的情形。 ※可使用葯劑溫和的七彩專用線蟲葯或原生蟲治劑(Water Life)進行驅蟲。 &J 【爛鰭病】~~~細菌性 此病多發生於魚只飼養密度過高、水質污染、過濾系統不良或打架後感染引起。患病的魚只會先由末三鰭邊緣發霉,而魚鰭會呈白色並分泌粘液狀,然後開始潰爛。潰爛的部位成破裂腐爛樣且有泌血斑點產生,當惡化時腐爛的鰭便會開始脫離魚體,並且症狀會逐漸向魚體漫延,最後死亡。 ※可採用市面的治細菌葯劑(ex:藍葯、黃葯)配合高溫治療;鹽浴亦可。 _
【立鱗病】~~~細菌性 又稱松果病,是龍魚在中、幼期較容易發生的一種病症,成魚羅患的機率較小。發生原因乃溫差過大、水質惡化引起,初期魚只的鱗片約5~8片會略為翻翹,並且鱗片根部會有充血現象,如果不馬上做處理則鱗片會逐漸完全翻翹、紅腫狀似松果,而使鱗片失去保護魚體的作用,遭受細菌侵襲,最後鱗片脫落,潰爛而死亡。 ※初期可用千分之3~5濃度的鹽浴或利用市面上的緩和抗菌葯劑(黃葯)進行葯浴,早期發現早期得以治療。末期得以速效性抗菌劑(抑萬菌)或萬能水治療。
【眼睛白蒙】~~~細菌性、水質 此乃眼膜受傷,遭受結核菌、弧菌侵入,或ph震盪、不當用葯、水質不良(NO2-)、氮氣進入魚體所引起。初期眼膜出現白霧現象,多為單眼;中期眼球混濁;末期眼睛腫脹並長出白色的棉絮錐形物,此時期若沒有妥善治療會有瞎眼、甚至死亡之虞。 ※可用千分之五濃度的鹽浴法治療,並提高溫度至30~32℃,觀察日後是否有所改善,如無惡化則僅須加強換水,並再追加些許粗鹽即可痊癒。中期以後則須投葯進行葯浴,以黃葯、抑萬菌等抗菌葯或治眼專用葯(水溶性金黴素、青黴素)治療。
【腹水病】~~~細菌性 由於魚只吃食過期、不新鮮的餌食,或餌食帶刺(蝦劍)吞食時傷及內臟,而遭弧菌感染所引起內臟水腫。初期腹部腫脹,肛門有紅腫現象;末期時由於腹部積水壓及魚膘,而使龍魚因失去平衡而側游或頭部朝下。 ※目前此症末期治癒機率很低,但可嘗試以口服抗生素、或硫磺劑並適量換水,再將溫度調高至30~32 ℃,仍有治癒機會。
【紅斑症】~~~細菌性 又稱列印病、開穴病或紅丹毒症。此病可說是龍魚的絕症,多發在幼魚時期,屬濾過性病毒感染。多出現在魚身後半段,初期產生紅色紋塊,繼而紅斑部位腫脹,鱗片翻翹,最後潰爛而死。 ※可嘗試增高溫度至34~36℃,並配合口服腸胃抗生素及葯浴內外治療尚有治癒機會。
【水棲菌病】~~~黴菌 又稱水霉病,其病菌附身在魚的傷口處,為灰白色。肉眼可看出在魚的傷口,有如棉絮纖維覆蓋般,魚只游動不穩健並會磨擦底材或缸壁止癢,身體慢慢虛弱、食慾減退,逐漸衰竭而死。 ※可以鹽浴法並配合高溫治療,或選用抑萬菌、專治黴菌感染的葯劑亦可。
【葯傷】~~~飼主個人造成 如果魚兒不甚染病,飼主本身應該要針對~蟲擾、菌侵、敗水去進行「驅蟲」、「抑菌」、「改善水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對症下葯』,而不是胡亂地提供一些毫無相關的治劑,譬如當您拉肚子時去吃感冒葯,您說會如何?再者葯浴療程過後一定要馬上局部換水,並配合活性碳的吸附,免得下次的用葯與缸內的殘劑進行化學變化。所有的化學治劑、有機溶劑使用不當多少會對魚只產生負面影響(玩水草與七彩的玩家應該都會有此體認),其最終也會分解為無機鹽類。在人工環境里,不像原生地的廣大海洋、湖泊那樣有良好的調節功能,若非刻意破壞,水質總是能保持在一定的合適范圍;反觀密閉魚缸,在長久蓄養之下缸內的導電度必會倍增(一開始的自來水含有約略的礦物質,養殖後因無機鹽的屯機造成導電度大幅增高),如果魚只長期飼養在這種溶有過多有害雜質的環境里,身上不出病症(或亂長異物)也難。 ※一般因葯物使用不當而導致龍魚生理失調的案例有:頭上尾下(浮面)直立於水面;呼吸急遽;脹腹翻游;眼睛白濁;身上與鰭部粘液增生(易誘發病原感染)…。若遇到此種狀況務必立即換上已「養好的水」,此段休養期間不要再施用任何化學治劑,通常仍會有恢復的機會。
【降酸】 當提到降酸時,有人會照著商品說明書的說法,加黑水(or草泥丸、芳多精、泥碳土)就可以降酸了,其理論是運用其中所含的腐殖質去與鈣、鎂離子形成螫合物以達到軟化水質(只與gh有關連)的目的,但是理論與實際仍舊是無法對照!當我們實際去實驗、去做測試時,其降酸效果根本不明顯,或者毫無作用,除非另外再配合降酸劑、軟水劑才有實質效果。個人認為黑水的實質功用有很多,例如:抑制藻類生長、穩定魚只情緒…等,但對於降酸卻最沒有成效! 魚缸的ph值太高怎麼辦?有許多人常常會為了將龍魚缸的水質調整至弱酸性的狀態,故加入了適量的降酸劑,但隔天測量時驚覺ph值又告回升,這是由於水體緩沖作用的關系。水體的緩沖作用(kh~HCO3-) 能夠保持原來ph值盡可能不受外來物質之添加所影響,不過緩沖作用也有其極限,超出這個極限它的功能就會喪失。我們可每隔幾日持續地添加降酸劑(磷酸、檸檬酸),當水體的H+增加時,HCO3-的濃度則減少,並達成了降酸的效果。可是降酸劑最好是稀釋添加並時時測量,以免突如之間的ph震盪而傷到了魚只。 以RO純水去稀釋魚缸的舊水,除了可軟化水質亦可降低缸內HCO3-的濃度,達到「緩和降酸」的成果。但此法的缺點是成效較慢,日後有可能因為kh緩沖值的降低造成某日ph值突然迅速驟降! 也有人使用CO2缸瓶配合ph控制器來達到實際降酸的效果,可是當此法用在七彩魚缸時,它們會有食慾減低、體表粘液增生的情形;雖然龍魚是很強壯的魚種,運用此法也並無不適情形,但高濃度的CO2 可使魚只產生毒害,讓它不能透過鰓來排除HCO3-離子,嚴重影響魚體對溶氧的吸收能力,造成長期性的生理缺氧,其後果可想而知。
【增鹼】 由於混養只數過多、疏於換水(硝化菌進行硝化作用的最終產物H+與NO3-在水中形成硝酸並和HCO3- 作用導致ph下降)造成ph值迅速下降,當遇到這種突發狀況時,我們可先換掉部份的舊水,並在過濾系統添加適量的珊瑚砂,因它所含成份「碳酸鈣」溶於水中後可以提升ph值,但不是因為Ca2+ (與gh有關)的關系,而是CO3-2的影響(CO3-2能與H2O產生OH-離子使水中的OH-濃度增加,故呈鹼性反應) 。若ph驟降嚴重,想要更加快速、有效率地增加水體的鹼度就不要使用碳酸鈣,因為它溶解度很低,我們可到化工行購買『碳酸鈉』來使用,其效果更加迅速。

3、龍魚是什麼魚?


亞洲龍魚

亞洲龍魚是古代遺留下來的原始物種,在香港被稱為龍吐珠,屬於瀕危物種,有「活化石」之稱。亞洲龍魚和很多龍魚一樣,由於其外形酷似傳說中的龍,所以也非常受魚友們的歡迎。

中文學名:亞洲龍魚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亞綱:輻鰭魚亞綱(Actinopterygii)

  目:骨舌魚目(Osteoglossiformes)

科:骨舌魚科(Osteoglossidae)又叫骨咽魚科

屬:硬骨舌魚屬(Scleropages)

  種:亞洲龍魚

  分布:分布在馬來西亞半島、菲律賓、印尼(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柬埔寨、越南和寮國等地

4、龍魚總在水裡上下亂游是什麼原因

有可能是以下一些原因造成的:
1、環境不適應。
2、魚缸小,魚游動不夠寬敞。
3、有可能是外寄。

一、龍魚之生態習性
龍魚屬於古代魚類硬骨魚綱中的骨舌魚科,是古代魚家族中的一員。野生紅龍生長的水域,水溫在攝氏24-32度之間,水質呈中性偏酸(6.4-6.9之間),硬度比較低。由於龍魚生於熱帶雨林,因此河床底多為泥底並且水生植物密集的地區,所以水生昆蟲及魚類豐富,而這些昆蟲魚蝦類便為龍魚的基本食物,屬於上層魚種。龍魚捕食的區域為水面上的昆蟲,故演化出一套很佳的跳躍能力,從龍魚的形態來判斷其生態可知,龍魚的視角是針對水面以上的東西而加以演化。

二、龍魚之水質
飼養龍魚的標准魚缸,在幼魚方面宜用100CM X 40CM X 50CM(高),成魚方面200CM X 80CM X 80CM(高),因為龍魚的成長尺寸可長到50CM至80CM左右的體形,如果魚缸太小,當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停止生長(緩慢),甚至會導致魚體變形(畸形),影響龍魚的形態,大的魚缸可以增加它的活動量,充足的空間。
養殖密度:
若養殖體長20厘米的龍魚,在5平方米的水族箱里可以放養15尾、15平方米30尾、40平方米40尾、200平方米120尾。可見密度一樣要盡量的減少。
龍魚適宜弱酸性或中型軟水,注意除去水中的氯或氟,如用井水等硬水飼養時,要先把水煮沸,除去雜質,或者用離子交換樹脂的過濾設備將雜質去掉,變為軟水,才能使用。飼養水溫為24~28℃,銀龍、黑龍最適水溫為27~28℃。當購入新的幼魚時,在飼養的水中,必須加入少量抗菌素,以金黴素、四環素最好。用量為 1升水中加 13毫克,使水族箱內的水略呈微黃或微青色即可。 飼養龍魚不能把水全部換掉,否則對魚造成傷害。最初可注入1/8~1/6的新鮮水,待魚習慣後。就可每天或隔天換少許的新鮮水。如水族箱較大,飼養魚不多,換水更不必多。先由幼魚開始飼養比較穩妥。龍魚換水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換水太少,會使龍魚各鰭不透明和眼球污濁,甚至產生鰓蓋翻轉等現象。每次換水要換去水族箱水量的1/4~1/5左右,不要超過1/3,以防水質起變化。有時見到龍魚的鰭和鱗片脫落的現象,這是換水太多之故。只要暫停換水,魚鰭便可復原,鱗片也會慢慢長出。
龍魚適應水質的能力很強,較理想的PH值為6.5~7.5之間,太低、太高都影響龍魚的成長與發色。硬度3~12dH較為理想。

三、龍魚的餌料
飼養龍魚的餌料很多,在原生地的龍魚以昆蟲青蛙及小魚為食,飼養下的龍魚也可用這些活餌為食,但須注意的是,要多多變化餵食的種類,以免以後造成營養不均,及單挑一餌料,就是所謂挑食,餵食時要注意避免讓龍魚吃水底的活餌,因為時間一久,眼睛會導致下垂,或者吃的太肥也會造成此一現象,因為脂肪過多的龍魚會造成影響眼睛底下的皮下組織鬆弛,另一種說法是龍魚在自然的環境下是屬於上層魚類,正常情況眼睛是向上看,而不是向下。人工飼養的活餌通常在缸底活動,龍魚為吃底部的餌,必須一直向下看,提供一個小方法,在水缸中放一個乒乓球,讓龍魚無聊時咬一咬,順便可以讓眼睛為了看乒乓球而朝上看,此一方法僅提供參考。
餌料的餵食關系著龍魚身上的體色,龍魚體色的關鍵在於蝦紅素的補充,蝦紅素是紅色系魚種不可獲缺的東西,補充的來源可以使用各種蝦類、蟋蟀、蟑螂、小壁虎或市面上所售的「愛族龍魚飼料」和「喜瑞龍魚飼料」及「德彩龍魚飼料」。
人工餌料:取得容易,干凈衛生,沒有寄生蟲,是較方便的餌料。目前市面上已有龍魚人工餌料銷售。龍魚屬肉食性,初改為人工餌料會不習慣,要經過一段時間馴餌,才會食用人工餌料。 生物餌料:生物餌料的供給品種很多,對於不同大小階段的龍魚有不同的供應餌料方式。
舉例如下:
(1)12厘米以下的幼龍魚,開始吃食生餌,此時,可餵食剛蛻殼的白色麵包蟲,小溪蝦(剛脫殼)去頭、尾硬部分,血蟲。此時期餵食要特別注意,少吃多餐,這對幼龍魚成長特別重要。
(2)15厘米左右的小龍魚,可飼喂正常的麵包蟲與小溪蝦或1.5厘米左右的小魚。喂小溪蝦時要去掉蝦劍,以免刺傷腸胃。此時生長迅速,吃食較多。
(3)20厘米以上的龍魚,可飼喂較大的小魚、溪蝦(剪除蝦劍)、肉塊、泥鰍等活餌。還有一些季節性的活餌,如青蛙、蟋蟀、蜈蚣、蜘蛛、蟑螂等都是龍魚特別喜歡的活餌。最喜歡吃蟑螂,要注意的是蟑螂不要受到殺蟲劑污染。
另外,內臟,尤其是肝臟是不合適喂養龍魚的,其較多的脂肪會造成龍魚的疾病。活餌中金魚並不是一種好的餌料,研究顯示專吃金魚的龍魚飼養在狹小的水族箱里所染上的傳染病或寄生蟲幾乎全是金魚傳染的。 人工餌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較少的牛肉,當然你有條件的話,可以買成品的龍魚專用餌料。不過剛開始投喂人工飼料的時候龍魚會很不習慣,需要人工馴餌。

四、過濾和照明
幼魚階段的過濾以簡易的上部式過濾器或外掛式過濾器即可,原因是幼魚的食量及排泄量都小。這種過濾對幼龍魚又有一個好的效果,即此過濾的出水方式為下沖式,對幼龍魚有安全效果,並且各鰭也會張開。
中、大龍魚的過濾就較多樣性,大致可分為下列幾種方式:
①上部式過濾器;
②外置式過濾器;
③上部過濾十抽水式砂層過濾;
④溢流式底部過濾器。 還要有良好的生物過濾系統,濾材相當重要,常用的濾材有過濾棉、過濾生化棉、陶瓷料、環,任個人選擇。

照明設備:
一般飼養龍魚,都是在室內,無法直接日光照射,所以提供適當的光照是必須的,光照可以促進龍魚的代謝作用,而且有顯色效果。選擇照明燈管要越接近自然光譜越好,為求視覺觀賞效果,可搭配偏紅之植物燈管。 燈具在使用上可分為上部燈具與水中燈具。上部燈具裝置較方便,但光照度會因玻璃與水面折射而降低其照度,水中燈具則無此缺點,幾乎可完全發揮燈管照度,其缺點為容易產生藻類。 揚水馬達(沖浪泵廣其功能除了能形成強力水流還可增加水中溶氧量,除此之外對龍魚還有兩個好處:①增加了龍魚的運動量,可以維持魚優美體形;②可避免龍魚翻鰓。如果翻鰓經過手術修剪,在復原生長時期使用揚水馬達,可使生長的鰓膜平順。

五、龍魚之疾病防治
眼睛混濁:
1、眼球表面出現白濁,表示水質惡化,應將水族箱的水換掉1/3,提高水溫至攝氏30度,並加入抗生素,數日之後,應會好轉。
2、另一種情形,眼球的中心或附近產生白化的現象,甚至長出白色棉絮物,這種大多是營養不均衡或細菌感染所造成的,您可以投放:Sera(喜瑞)治細菌治生蟲劑,或AZOO(愛族)治細菌劑直接治療,同時提高水溫至攝氏30度。

寄生蟲症: 大多是以魚蚤或錨蟲為主。魚蚤是一種扁平、盤狀的甲殼類動物,直徑約一毫米,吸附在魚皮膚上吸魚血。而錨蟲是長型的寄生蟲,通常埋在魚體肌肉里,在附著的地方引起潰瘍,紅腫淤血,令龍魚急促不安,摩擦魚缸,食慾不振。醫治方法同上。

立鱗症: 症狀為鱗片豎起,看來好象松果般,又稱松果病。原因是水質惡化和細菌感染。
治療方法:可用鹽水浴配合治細菌葯,加強水中打氣,每天換1/3水。

白點病: 由白點蟲引起,屬於纖毛蟲的原生動物,多的時候,就象撒上白粉般,十分可怕,龍魚會在魚缸上摩擦身體,不想吃東西,此病蔓延迅速,而使表皮腐爛,嚴重會引至死亡。
治療方法:市售許多品牌都可以有效醫治白點病,如:Sera(喜瑞)治白點蟲劑、AZOO(愛族)治外寄生蟲劑。

腹水病: 大多發生在幼魚階段,起因大多是餵食不新鮮的餌料,或是餌料帶刺,傷及內臟而引起感染,進而造成內臟腹水,後期腹水嚴重,壓迫魚膘,使龍魚失去平衡,虛脫而死。目前治療此病並沒有特效葯。但可嘗試以口服抗生素、或磺氨治劑,並換水,再加高溫度2℃~3℃。

5、這個是什麼龍魚?

從圖片上看來,應該是高背金龍魚。

圖片中的龍魚首先是一尾金龍魚,而且爬背在第五排有星點亮起,珠鱗則全部沒有亮起,這符合高背金龍魚的表現。

高背金龍,是由金龍魚產地的漁場通過對過背金龍魚和紅尾金龍魚雜交而產生的混血兒,也是頗具則爭議的品種。高背金龍繼承了過背金龍魚的血統,使得其在爬鱗數目上有著更好的優勢,也是有可能過背的,但是因為也承繼者紅尾金龍魚的血統,決定了金質的表現平平,這也就是高背金龍魚價格較低的原因了。

看頭型。典型的過背金龍絕大多數都是圓形頭,而紅尾金則是勺子頭型,所以建議大家挑選圓潤頭型的小龍。

看五排。如果有可能的話,盡可能挑選有鱗片亮起五排的,且越多的小龍越佳。

看金線。龍魚發色的快慢可以從眼睛後面的金線上色時間早晚看出,上色時間早,說明發色越快,五排爬的也越早。所以建議大家在挑選小龍時,選金線越亮的越好。

看體色。 小龍魚時體色淺,會比較容易爬排;體色深,成龍期表現會比較好。挑選時,大家不妨主要看擁有整齊金框和自然亮色的小龍即可。

6、金龍魚前鰭硬骨折斷怎麼辦

注意水質,受傷期間注意營養,每天泡泡黃粉,最好把魚缸里多餘的東西拿掉,避免二次受傷。

7、龍魚翻鰓後剪過為什麼會那麼難長?

因為龍魚吃動物性的餌,生長的速度一般慢了點~並且龍魚難長其中也與適宜溫度有關,溫度之後就要看你給他的餌料了,不可單一哦。,它和人一樣,需要多樣性的食物,在其中吸收不同營養物質,建議您為它提供24度到29度水溫,喂小蝦哦,增加氧氣,嚴重的話須盡快去動手術 給分哦 ··

8、硬骨魚,尾像猴,眼睛還像變色龍.

謎底:   海馬   (海生魚類)

海龍科 Syngnathidae 海馬屬 Hippocampus  魚類

海馬頭部像馬,尾巴像猴,眼睛像變色龍

9、魚的尾巴為什麼斷了還能再長出來?

原則上是可以長的,因為魚尾巴就是魚鰭的演變,魚鰭都能長,魚尾也是一樣的,不過肯定不能像以前那樣完美了。

掉尾巴的原因:
1、缸內底部沒有沖浪泵,魚運動少,達不到自然運動狀態。
2、遠程運輸過程中,空間太小,魚強行運動,造成掉尾。
3、魚缸太小,魚平時活動受限,造成掉尾。
4、投食沉底的食物或鑽底的活食(如泥鰍),魚經常頭朝下,彎身找食物,久而久之,自然掉眼掉尾。
5、缸內有朝下流動的水流,如過濾的回水管,如果在水面上部,魚經過該處,尾部容易受到向下的力,造成掉尾。

與龍魚尾巴硬骨骨折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