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術後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臨床上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同樣的骨折,同樣的醫生做手術,恢復的效果卻千差萬別。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骨折術後的功能鍛煉沒有跟上。功能鍛煉對於術後恢復起著重要作用。常可分為以下幾階段進行鍛煉,對於孩子骨折宜在家長監督和指導下進行。
第一階段:骨折炎症消退期功能鍛煉。
患處局部腫脹、疼痛、大都術後輔以石膏或其他外固定,軟組織正處於修復階段,功能鍛煉的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使腫脹早日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粘連。此期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使患處肌肉做舒縮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握拳、提肩活動,握拳時使整個上肢肌肉用力,而後放鬆,活動肩關節時要用另一隻手托住患肢的前臂作肩關節的環行活動。下肢骨折患者可做股四頭肌收縮動作,使整個下肢肌肉用力後再放鬆,但不一定使膝關節屈曲。踝關節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動作。
第二階段:骨痂形成期功能鍛煉。
患肢腫脹消退,局部疼痛逐步消失,軟組織損傷已漸修復,部分患者己拆除外固定,骨折斷端部分纖維連接並在逐漸形成骨痂,骨折的部位日趨穩定。此期鍛煉的形式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的收縮活動外,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進行骨折附近的關節功能鍛煉;上肢骨折患者除做握拳、活動肩關節動作外,還可作一些主動性的關節伸屈活動,如活動腕關節、肘關節,整個上肢的伸屈、外展、內收,先由簡單動;作開始,逐漸增加,動作須柔和緩慢,隨著骨折的癒合,活動次數可適當增加。下肢骨折患者可進行抬腿和髖關節伸屈活動,並可上下肢結合,進行攀扶站立,逐步開始輕度負重活動。下肢股骨骨折患者,在第4 周後,可用雙手撐床,作抬臀,伸屈髖、膝關節等動作。到4 ~ 6 周後,可遵醫囑起床扶拐活動,但不能負重。
第三階段:骨痂成熟期功能鍛煉。
這時患處軟組織已恢復正常,肌肉有力,已有足夠的骨痂,外固定一般已拆除,一般接近臨床癒合,除不利於骨折癒合的某一方面的關節活動仍需限制外,其他的活動都可以進行,活動的次數及范圍可擴大。
第四階段:臨床癒合期功能鍛煉。
此期患者的骨折已達臨床癒合,功能鍛煉的主要形式是加強患肢關節的主動運動,使各共節迅速恢復正常活動。上肢骨折患者可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輕工作。下肢骨折患者可作上下坡、上下樓活動,在拐杖或手杖保護下,做一些負重的活動。
2、骨折恢復好後能功能能恢復到原來一樣嗎?
您好!骨折後經復位對位對線的。癒合後-般都能恢復功能的。骨化完後骨小梁通過後就能恢復到原來一樣的。
3、骨折後為什麼要進行功能鍛煉
治療骨折的最終日的是恢復正常功能。但骨折在治療中常常需要較長時間的固定傷肢或傷部,這樣會使肢體因長期固定不動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內粘連或韌帶退變失去彈性,結果雖然骨折已癒合,但肢體仍不能恢復正常功能,甚至造成殘疾。為了預防這種不良後果的發生,就要進行功能鍛煉。
4、骨折固定後為什麼要進行功能鍛煉?
(1) 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骨折後,骨折處的軟組織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腫,使得靜脈和淋巴都迴流受阻,因而會出現傷肢腫脹,該腫脹若不及時消除,可導致相應軟組織粘連,甚至變硬。這種粘連可發生在肌肉與肌腱內,肌腱與滑膜間以及關節內,從而影響肌肉收縮和關節活動,造成關節僵硬粘連,活動障礙。通過肌肉主動收縮的功能練習,可促進靜脈和淋巴迴流,促進血腫吸收,腫脹消退、減少關節液滲出。從而防止了因關節本身及軟組織粘連所造成的關節僵硬。(2) 促進骨折癒合:傷肢肌肉的反復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為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強促進了骨折的癒合。功能練習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也有利於骨折的癒合。(3) 促進血液循環:功能鍛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長期卧床病人,肌肉由於沒有舒縮活動,血循環會變慢,使組織的新陳代謝降低,傷病的癒合過程延長,由於創傷血管壁本身的損害,血液在受損的血管內緩慢流動時容易形成血凝塊,稱為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較大,從血管壁脫落下來,隨血液進入全身循環,可引起心、腦、肺重要器官梗塞,嚴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4) 減少並發症:經常活動鍛煉,可以預防骨、關節、肌肉等並發症,如骨質疏鬆,骨折遲緩癒合,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關節僵直及肌肉萎縮等多種並發症。為了使病人戰勝傷病,最大范圍的恢復機體功能,只有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堅持進行科學的功能鍛煉,才能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5、骨折後的功能鍛煉對病人的康復有何重要意義?
答:骨折固定的病人因肢體活動減少,易產生肌肉萎縮、關節僵硬,或因靜脈迴流緩慢而造成肢體遠端腫脹,故應鼓勵病人作肢體功能鍛煉,以達到恢復肢體功能的目的。
6、骨折後功能鍛煉要注意什麼
骨折後功能鍛煉是患者康復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骨折後功能鍛煉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鼓勵骨折患者活動,又要循序漸進。隨著骨折穩定程度的增加和患者全身情況的改善,功能鍛煉活動范圍由小到大,次數內少到多。
其次,嚴格控制不利於骨折瑞穩定的活動。例如外展型肪骨外科頸骨折的肩關節外展活動,伸直型肢骨骸上骨折的伸肘活動,前臂骨折的前臂旋轉活動,撓骨遠端骨折的腕背伸和撓骨側偏活動,股骨下l/3骨折的下肢內收活動,胚肋骨骨折的小腿內外旋活動以及踩部骨折的足戰屈活動等都小利於骨折的穩定,應加以控制。
第三,功能鍛煉以恢復肢體的生理功能為主。例如上肢的各種活動,以增強手的功能為主,下肢以增加其負重,步行能力為主。
第四,鍛煉不應引起劇痛。進行功能鍛煉時,不應急於施行手法牽拉和對骨折部位的被動按摩,任何練習都不應引起劇痛。有時練習可產生輕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動後,疼痛應消失。鍛煉不應讓患者感到疲勞,不府在骨折部倫發生疼痛。如運動後疼痛劇烈,甚至出現水腫,表示運動過量。
第五,有以下情況者不宜到體療室進行功能鍛煉:骨折延期癒合,關節內有骨折片及損傷性關節炎。
第六,充分發揮醫務人員和患者的積極性。醫務人員應細心負責地把功能鍛煉的原則、方法、注意事項、重要性等向患者詳細介紹清楚,使患者可以有信心地、主動地進行功能鍛煉。
以上只是個人建議,由於不了解你的具體情況,最好是聽取你的治療醫師意見,進行鍛煉!!只有你的主治醫師才是最了解你的。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