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後患肢腫脹怎麼辦
機體遭受創傷之後,全身或局部都會釋放出許多炎症因子,這是機體的保護性反應,但是,這些因子一方面刺激神經發布疼痛信號,由於疼痛,反射性造成肌肉痙攣,導致靜脈及淋巴管瘀滯,迴流障礙, 造成其管壁擴張,通透性增加,從而發生組織間水腫;另一方面炎症因子導致血管內外液體交換的平衡失調,造成過多的液體滲入組織間隙,最終導致肢體腫脹。下肢骨折患者長期平卧在床,下肢靜脈迴流所要克服的阻力比站立時要小。時間一久,身體就慢慢適應了這種低阻力的迴流方式。骨折癒合後恢復站立行走,下肢血管又難以馬上適應骨折前的高阻力迴流狀態,因而常有一段時間的下肢水腫。腳踝離心臟較遠,表現尤為明顯。四肢骨折後的腫脹多在三個月至半年完全恢復。腫脹若不能及時消除,就會影響肢體的血液循環和營養物質的供給,最終影響創傷修復和癒合。四肢的嚴重腫脹如果使組織內的壓力接近動脈血壓時,就會影響血供,使肢體缺血,會造成肢體的嚴重殘廢。可見腫脹的及時正確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創傷早期預防和治療肢體腫脹的 4項原則1.休息:創傷後處理的第一件事就是休息,限制受創肢體的活動,以減少出血,減緩肢體腫脹、疼痛,防止損傷加重。2.冰敷:可以有效地降低肢體腫脹疼痛的程度。使用時應盡量使冰袋溫度維持在 0 ℃,以免凍傷或起不到冰敷作用。每次冰敷 15-30 分鍾,可反復使用,至局部疼痛消失為止。3.加壓包紮:對患肢進行加壓包紮,一方面可使損傷組織內部壓力增加,促進小血管閉合,減少出血;另一方面可減少滲出,減輕肢體腫脹。將彈力綳帶加壓包紮患肢有一定的技巧性,必須採用「面」加壓技術,使整個患肢各處均勻受壓,且松緊適度,過松達不到效果,過緊則會影響肢體的血供,切忌形成條索狀,初次採用這一技術時一定要請專科醫生指導。加壓包紮後要注意觀察遠端肢體的血供情況,若有麻木感、痙攣或疼痛加重,說明包紮過緊,應立即予以松解。4.抬高患肢:是消腫的一項重要措施。如果肢體位置低於心臟平面,則靜脈迴流就要克服循環阻力和重力的雙重阻力,不利於腫脹的消除。將患肢置於心臟平面以上,使重力轉化為動力性因素,可促進腫脹消除。創傷中後期預防和治療肢體腫脹創傷中後期應該在康復醫生的指導下積極進行主動訓練,包括受創肢體的肌力訓練和適當的關節活動。肌肉收縮和肢體活動能夠促進靜脈和淋巴迴流,從而促進消腫。此外,各種理療、按摩也可以改善血液淋巴循環,促進腫脹消除。
2、為什麼骨折以後會腫起來
這是因為骨骼和周圍軟組織的血管破裂,發生局部出血和和腫脹。弱軟組織比較薄,骨折的部位表淺,還會有可能出現血腫滲入皮下出現瘀斑。
局部的血流不同勢必影響整個腳掌的血流,因此會出現你說的整個腳掌前端的腫脹現象。
3、骨折後,腫脹的感覺會持續多久
這個不好說,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部位不一樣,後期功能鍛煉的情況也不一樣。腫脹是因為局部血液循環不好,造成的局部充血。一般隨著慢慢的活動,血液循環逐漸改善,症狀也會慢慢減輕的。可以局部經常熱敷一下
4、骨折後為什麼還會腫
這很正常.臨床多見這樣的病例,早晨起床後不是太腫,一活動就腫起來了,晚上會腫的厲害一些,這是因為血循不好.這種情況一般用葯是不怎麼見效的.樓上的說將腿抬高是個好辦法,也只有這樣.再過兩三個月就好了.總之,如果現在骨折線已經長好了,那麼到今年冬天的時候就不會腫了.
5、骨折正常情況下腫多久?
一般情況下這種腫脹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比較長,短則1個月,長則數月,骨折後局部的血腫形成導致的,血腫慢慢吸收需要一個過程的。
6、關於骨折消腫的事情
你好
這種情況在很多的骨折預後患者中都有存在,所以你現在出現的腫脹也就不足為奇了,就是因為骨折預後局部軟組織的板結,鈣化包括部分壞死都會導致腫脹難消,一旦需要走路時間稍微一久,局部血液循環和需求就會隨之加大這個時候局部的不適就在所難免了。
開始回答你問題
這種情況不正常,屬於骨折後遺症,如不治療,將來還會加重。
如果希望消腫,就一定要尋求解除局部軟組織氣血循環困難的治療方式,這一點上我建議你 選擇「中葯熱敷療法」配合中醫推拿按摩,甚至針灸可以痊癒的。
另外需要提醒你這種情況最好不要指望完全依靠內服葯物治癒,不大現實,但是可以在中葯外敷的治療中配合內服將會更徹底。
最後提醒你,現在你需要做的是多走路,抬高訓練也可以做,不要為主,關鍵還是走路,但是鍛煉只是次要的,主要還是治療,期間鍛煉才是正確的方式。走路多了有疼痛也不是壞事,不要遷就病症,否則越來越嚴重。
希望對你有幫助
7、骨折腫脹問題
骨折後會傷及局部軟組織,局部組織在受到外界傷害後會發生周圍血管壁的通透性改變,當損傷發生後,血管內的水分通過擴大的內皮細胞間隙進入到組織間間隙,從而使組織間隙液變多,形成「腫」。
關於骨折和手術後肢體腫脹的大致原因闡述如下:
(1)血液迴流受阻:無論下肢骨折還是下肢手術,對局部組織都是一種比較嚴重的損傷,特別是對下肢血管系統的損傷更為明顯。創傷使靜脈血管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動脈血管壁遭到破壞,從而誘發血栓形成,創傷還使局部毛細血管受到廣泛的挫傷或破壞,妨礙了血液及其他體液的迴流,使下肢組織中的血液和體液增加,從而造成下肢腫脹。在上述諸多因素中,動脈血栓是最危險的,一旦血栓從血管壁上脫落,進入血流到達重要的臟器(如肺部、心臟),會造成重要臟器血管栓塞,甚至導致生命危險。
(2)血液流動速度變慢:創傷或手術後一般都需卧床休息,運動量明顯減少。這就直接造成血液流動速度變慢。特別是下肢,一旦做手術或被固定,很少主動活動,使血液流動速度的改變更為明顯。血流緩慢直接導致下肢回心血量的減少,使部分血液淤滯在下肢,出現腫脹現象。
(3)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減弱:人體下肢的主要血管均在下肢肌肉的間隙中走行,下肢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運動,客觀上對血管有一個擠壓作用,促使血管內的血液加速流動。所以說,肌肉對血管的擠壓是血液流動的動力之一,所以有人將肌肉稱為「第二心臟」。當人體出現創傷、骨折或下肢手術後,在短期內必然使肌肉處於休息狀態,使肌肉對血管的擠壓作用減弱。這也是造成血液迴流障礙,下肢腫脹的主要原因。
(4)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處於高凝狀態:骨折和手術都會造成身體失血,失血的結果是血液濃縮,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緩慢。在此條件下,很容易造成血栓形成等情況。此外,失血、血管壁的損傷及損傷後身體內的代謝紊亂,也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血小板容易聚集,凝血因子容易被激活,這也是造成下肢腫脹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腫脹形成和骨折並沒有關系。但是有一點,腫脹時間長說明血液迴流差,而骨折的回復是需要血液循環提供養分,帶走代謝廢物,所以老是腫脹還有點影響。
一般骨折有三個時期:血腫機化期1-2周,原始骨枷形成期4-8周,骨枷改造塑性期8周後,一般只要過了第二個階段就沒有問題了。所以建議你至少6周後才下地活動。而且運動量不要太大,逐步增加為宜。
8、骨折腫脹多久
骨折腫脹程度跟部位有關,有的部位骨折腫脹不明顯,有的部位非常腫,一般部位的骨折要腫脹三到七天,這是一個急性期,一般兩周之內會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