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折後長骨痂是什麼感覺
長骨痂應該沒什麼感覺吧。骨折癒合一般至少要90天,血腫機化期15天,原始骨痂形成30天,塑形期45天,由於不同的骨折癒合時間不同,而且很多因素也可影響骨折的癒合,所以拆石膏的時間也不相同。拆石膏前後必須照X線片檢查,若骨折尚未結痂癒合,還需繼續固定。因此石膏固定時間因病人的年齡、骨折的部位而有所不同。大腿或小腿骨折一般需10-12周;有時由於種種原因,需延長石膏固定時間,而關節固定時間又不可能再延長時,也需拆除石膏,重新固定。此時關節不要固定,以便可以適當作關節活動度的功能鍛煉。總之,不管是石膏或小夾板,固定時間既要足夠,也不能過長。必須聽從醫生的指導,不能擅自拆除,以免使骨折癒合的努力前功盡棄。
麻煩採納,謝謝!
2、骨折長骨痂有什麼感覺
長骨痂應該沒什麼感覺吧。骨折癒合一般至少要90天,血腫機知化期15天,原始骨痂形成30天,塑形期45天,由於不同的骨折癒合時間不同,而且很多因素也可影響骨折的癒合,所以拆石膏的時間也不相同。拆石膏前後必須照X線片檢查,若骨折尚未結痂癒合,還需繼續固定。因此石膏固定時間因病人的年齡、骨折的部位而有所不同道。大腿或小腿骨折一般需10-12周;有時由於種種原因,需延長石膏固定時間,而關節內固定時間又不可能再延長時,也需拆除石膏,重新固定。此時關節不要固定,以便可以適當作關節活動容度的功能鍛煉。總之,不管是石膏或小夾板,固定時間既要足夠,也不能過長。必須聽從醫生的指導,不能擅自拆除,以免使骨折癒合的努力前功盡棄。
3、骨折都會長骨痂嗎
骨折癒合有,直接癒合、二期癒合。直接癒合要求條件高,我們大多是後者。
骨折治療分期:
1,外傷性炎症吸收期(1-2周);
2,骨痂形成期(3-4周);
3,骨痂成熟期(5-7周);
4,臨床癒合期(7-10)。
泛泛而言,骨痂是骨折癒合膜下生骨的過程,骨痂多少、質量、有無,由諸多因素影響。
1,部位骨幹部骨痂明顯,干骺端和松質骨;
2,早期骨痂量少、不明顯;
3,質量,骨痂多不等於癒合好,板狀骨痂好,絮狀骨痂是固定不牢固。
骨痂不是確定骨折癒合的唯一標准,要參考骨折線模糊、骨小梁通過骨折線等再根據臨床表現而定。
你的骨折在松質骨,拍片看不到骨痂,是骨折線模糊程度和骨小梁結合臨床。即使骨幹,內固定破壞一部分血運,骨痂出現和成熟較晚,內固定損失了原始骨血腫,原始骨血腫中幹細胞能促進骨癒合。故此,手法復位、外固定是理想的治療方法。
4、骨折一般多長時間骨痂開始長?
你好,骨折的癒合分為三個期:一,血腫機化期(約1周時間);二,骨痂形成期(2周後開始);三,塑形期(約3個月後)。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骨折後的骨痂形成是在骨折後2周開始形成,三個月就可以基本康復。
5、骨折患者長骨痂後怎麼食療?
當骨折患者已經開始長骨痂的時候,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苡米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餘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6、骨折後多久長骨痂
骨折癒合分3階段:血腫炎症機化期2-4周,原始骨痂形成期4-8周,骨板形成塑形期8-12周。好的話大約2周就可以長骨痂.
7、怎樣自我判斷骨折後骨痂是否有癒合
骨折四十天骨痂能否癒合,這與骨折的嚴重程度、年齡大小或選擇的治療方法有很大關系,骨折後僅是靠靜養的話,成年人一般是難以在這么短時間內癒合的,小孩就不同了,骨折後如能選用民間中草葯對症治療,一般30至40天左右時間可基本癒合了。
靜養與治療完全是兩碼事,骨折後僅靠靜養時間相對長,骨折後如能用葯對症治療斷骨癒合時間就相對短了。
同樣部位的骨折選擇的治療方法方式不同,得到的結果快慢就大不相同了。
8、骨痂是什麼意思?
骨痂是在骨折癒合的過程中在骨折斷端所形成的一種痂。
在骨折以後恢復階段主要分血腫激化期,纖維連接期和原始骨痂期,一般原始骨痂期,也就是在骨折部位有骨痂生長。一般在骨折以後四周左右,骨折斷端就會有明顯的骨痂生長,從而使骨折線模糊,並且骨折斷端在骨痂生長以後就會相對的穩定,就可以逐漸的恢復肢體部位的屈伸功能鍛煉和肌肉的功能鍛煉。
一般在骨痂成熟穩定以後,病人就可以逐漸的進行肢體部位輕負重的活動。
9、骨折了吃什麼骨痂長得快
骨折了吃什麼骨痂長得快?首先是優質蛋白、維生素D及鈣質,還要在骨折周邊進行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10、什麼是骨痂?
骨痂 骨痂可以理解為骨頭受傷後的傷痂(皮膚癒合初的血痂),下面骨折的癒合過程 第二條即是。骨折的癒合過程骨折癒合的過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過程,是一面清除壞死組織,一面新生修復的過程 ( 由膜內化骨與軟骨內化骨共同完成 ) ,整個過程是持續的和漸進的。骨折癒合的過程也是暫時性緊急連接到永久性堅固連接的過程。一般將骨折癒合分為 3個階段,即血腫機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據骨折癒合過程的組織學和生理學特徵分為撞擊期、誘導期、炎症期、軟骨痂期、硬骨痂期和改建期 6 個不同的階段。1 .血腫機化期骨折後,因骨折本身及鄰近軟組織的血管斷裂出血,在骨折部形成了血腫,血腫於傷後 6 ~ 8 小時即開始凝結成血塊,與局部壞死組織引起無菌性炎性反應。骨折斷端因血循環中斷,逐漸發生壞死,約有數毫米長。隨著纖維蛋白的滲出,毛細血管的增生,成纖維細胞、吞噬細胞的侵入,血腫逐漸機化,形成肉芽組織,並進而演變成纖維結締組織,使骨折斷端初步連接在一起,這就叫纖維連接,約在骨折後 2 ~ 3 周內完成。同時,骨折端附近骨外膜的成骨細胞傷後不久即活躍增生, l 周後即開始形成與骨幹平行的骨樣組織,並逐漸向骨折處延伸增厚。骨內膜亦發生同樣改變,只是為時稍晚。2 .原始骨痂形成期原始骨痂形成或骨內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細胞增生,在骨折端內、外形成的骨組織逐漸骨化,形成新骨,稱為膜內化骨。隨新骨的不斷增多,緊貼骨皮質內在治療骨折時,對這些並發症應以預防為主,如果已經出現則應及時診斷和妥善治療,這樣,大多數並發症都是可以避免或治癒的。外面逐漸向骨折端生長,彼此會合形成梭形,稱為內骨痂和外骨痂。骨折斷端及髓腔內的纖維組織亦逐漸轉化為軟骨組織,並隨軟骨細胞的增生、鈣化而骨化,稱為軟骨內化骨,而在骨折處形成環狀骨痂和髓腔內骨痂。兩部分骨痂會合後,這些原始骨痂不斷鈣化而逐漸加強,當其達到足以抵抗肌收縮及成角、剪力和旋轉力時,則骨折已達到臨床癒合,一般約需 4 ~ 8 周。此時 x 線片上可見骨折處四周有梭形骨痂陰影,但骨折線仍隱約可見。對骨外膜的損傷均對骨折癒合不利。3 .骨痂改造塑形期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逐漸增加,且排列逐漸規則和緻密,骨折斷端經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代替而復活,骨折部位形成骨性連接。這一過程一般約需 8 ~ 12 周。隨著肢體活動和負重,應力軸線上的骨痂不斷得到加強,應力軸線以外的骨痂逐漸被清除,並且骨髓腔重新溝通,恢復骨的正常結構 ( 圖 9 — 12) ,最終骨折的痕跡從組織學和放射學上完全消失。近年來研究表明,多種骨生長因子與骨折癒合有關,它們共同作用可刺激成骨細胞的活性,調節局部成骨。如胰島素生長因子 I 、Ⅱ (IGF — I 、 IGF 一Ⅱ ) 、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 (PDGF) 、鹼性成纖維細胞因子 (bFGF) 、 B 轉化生長因子 (TGF — B) 等在炎性階段可進一步刺激間充質細胞聚集、增殖及血管形成。骨形態發生蛋白 (BMP) 有較強的跨種誘導成骨活性( 即誘導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分化形成軟骨或骨 ) 和骨損傷修復作用,其作用無種屬特異性。骨折的臨床癒合標准和骨性癒合標准掌握骨折的臨床癒合和骨性癒合的標准,才有利於確定外固定的時間、練功計劃和辨證用葯。( 一 ) 骨折的臨床癒合標准 1 .局部無壓痛,無縱軸叩擊痛。 2 .局部無異常活動。 3 . x 線照片顯示骨折線模糊,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 4 .在解除外固定情況下,上肢能平舉 lkg 達 1 分鍾,下肢能不扶拐在平地連續徒手步行 3 分鍾,並不少於 30 步。5 .連續觀察兩周骨折處不變形,則觀察的第 1 天即為臨床癒合日期。 第 2 、 4 兩項的測定必須慎重,以不發生變形或再骨折為原則。( 二 ) 骨折的骨性癒合標准1 .具備臨床癒合標準的條件。2 . X 線照片顯示骨小梁通過骨折線。傷筋動骨一百天。聽醫生的話,多養。【診斷要點】一旦發生骨折,在骨折部位可產生疼痛、腫脹、瘀斑和功能障礙,檢查時還可聽到骨斷端相互磨擦的聲音(即骨擦音),同時可能伴有血管和神經的損傷,使肢體遠端產生缺血或感覺麻木、運動障礙的現象,或引起內臟損傷。骨折後因劇烈疼痛,出血過多或並發頭、胸、腹部臟器損傷而產生休克。骨折的診斷除病史和症狀外,須結合X線攝片檢查,以便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