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骨折,骨折發生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所謂骨折,顧名思義,就是指骨頭或骨頭的結構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於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時有發生。病人常為—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少數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骨折發生後,離醫院較近者,可直接送醫院或叫救護車。離醫院比較遠的病人,必須進行簡單的處理,以防在送醫院途中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後果。
(一)病因和發病
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是外傷,如打傷、撞傷、擠壓、跌傷。其次是由全身性疾病及骨頭本身的疾病所引起。如軟骨瘤、壞血病、骨軟化症、骨腫瘤、骨囊腫、急慢性骨髓炎等。部分骨折與疲勞及職業有關,如過於勞累可導致足部骨折、機床工作者多出現手部骨折等等。
(二)病人表現
骨折發生後,病人表情痛苦,局部疼痛。小兒哭鬧不止。骨折局部可出現腫脹,瘀血,變形和功能障礙。觸摸局部可感覺骨頭變形,壓痛明顯,有異常活動及骨茬磨擦音。
(三)家庭養護
1.應急處理
(1)如有皮膚傷口及出血者,要清除可見的污物,然後用干凈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壓包紮。
(2)四肢開放性骨折(骨折斷端經傷口暴露出來)有出血時,不能濫用繩索或電線捆紮肢休。可用寬布條、橡皮膠管在傷口的上方捆紮。捆紮不要太緊,以不出血為度,並且要隔1小時放鬆 l-2分鍾。上肢捆紮止血帶應在上臂的上1/3處,以避免損傷橈神經。
(3)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紙板進行固定,然後用綳帶或繩索懸吊於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紮固定,也可將雙下肢捆綁在一起以達固定目的。
(4)骨盆骨折,用寬布條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關節半屈位,膝下墊一枕頭或衣物,以穩定身體,減少晃動。
(5)通過以上處置後,可搬運病人送醫院。搬運病人動作要輕,使受傷肢體避免彎屈、扭轉。搬運胸腰椎骨折患者,須由2-3人,同時托頭、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來放在擔架或木板上。搬運頸椎骨折病人時,要有1人牽引固定頭部,其他人抬軀幹上擔架,然後在頸頭兩側用棉衣等固定。搬運下肢骨折病人時,可由1人托住傷肢,其他人抬軀幹上擔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運時,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病人經應急處理和送醫院治療—段時間後,需要回家康復,家庭成員除應注意患用葯、營養飲食外,著重加強護理,協助早期功能鍛煉。
2.家庭用葯
(1)魚肝油丸2丸,每日3次口服。
(2)鈣片4片,每日3次口服。
(3)沈陽紅葯2片,每日3次口服。
(4)跌打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用合骨丸l丸,每日2次口服。
(5)七厘散用黃酒調成糊狀敷於骨折處,每日一換。上葯可聯合服用或任選幾種服用。
3.中葯及偏方
(1)羅漢松根500克,,續斷、小接骨丹各30-60克,75%酒精15毫升,松節油5毫升,仙人掌適量。將上葯搗碎混合成糊狀,外敷患處0.5厘米厚,5-7天更換1次。
(2)黃柏、續斷各30克,大黃、血竭、龍骨各18克,紅花、元胡、牛膝各15克。將上葯研成末用蜜或開水調成糊狀敷於骨折處,隔日—換。
4.營養和飲食
骨折的病人由於疼痛,卧床不活動,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體代謝的變化,最明顯的是蛋白質的負平衡(即蛋白質的消耗大於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外傷所致的失血也是體內營養的損失。骨折的癒合、軟組織的修復,都需要充足的營養物質供應,如果飲食調節不好,營養跟不上,不僅影響病人對骨折、軟組織損傷的耐受力,而且還會影響骨骼和傷口的癒合及病體的康復。骨折病人需要吃些易消化、富有營養、清淡的食物,宜採用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要多食用些動物的肝、肚、排骨湯、雞、蛋、魚肉及豆製品、牛奶,並且多吃些蔬菜、水果等。
5.家庭護理
(1)骨折病人大多活動不便或需要長期卧床,生活上需要照顧,對身體的恢復考慮較多,因此需要家人耐心細致周到的護理,家人有什麼不愉快之事,不要在病人面前表觀出來,以免引起病人的誤會。經常同病人談談,多加安慰,使其感到家庭的溫暖、親切,增強康復的信心。
(2)皮膚的護理,對長期卧床、特別是對石膏固定和截癱的病人尤為重要。石膏固定的病人,應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床單需要平整無皺折。截癱的病人應每2小時翻身一次,並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壓部位,以預防褥瘡的發生。
(3)便盆的使用。卧床的病人大小便需在床上用便盆來接,使用便盆時,用枕頭墊高上身;如果需長期卧床可將床邊開洞口,大便時便盆放在洞孔下,臀部下方墊一小油布或塑料布,自洞口上緣下垂於便盆,保持洞口及其周圍清潔。
(4)預防垂足,注意保持傷肢功能位置,床上應備支被架,防止局部受壓,預防垂足。
6.康復措施
(1)加強功能鍛煉。長期卧床的病人,如不適當的活動常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強直,肢體末端腫脹。因此,應將傷肢保持在適當的功能位置,在床上活動,如做大腿肌肉收縮,足趾和踝關節運動。也可將房樑上或床頭、牆上拴一繩索活動上身和上肢,並盡力讓病人自己梳洗、吃飯,手中可握握力圈、健身球、健身棒鍛煉,以達到活動的目的。
(2)在不影響骨折固定癒合的情況下,病人可扶持他人或藉助雙拐的力量,早期下床,早活動,晚持重,活動量由小到大逐漸進行,切忌急躁。
(四)注意事項
1.懷疑病人有骨折時,要就地取材,簡單止血和包紮固定,及時送往就近醫院,切不可隨便復位。
2,治療期間,要遵從醫務人員的處置,按時服葯,切不可自行其便。
3.在醫生指導下,及時進行鍛煉,傷後 l-2周主要鍛煉肌肉,有節律的收縮、放鬆;3-6周加強關節的活動,逐漸增加運動量,密切觀察固定部位的情況及遠端肢體的顏色、感覺活動情況,如有異常現象,應及時與醫生聯系。
4.長期卧床休息要注意衛生,防止虱、蛆生長。
5.避免再次受傷。
(五)預防常識
部分病人是可以避免發生骨折的,這需要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以安全第—,時刻注意就能減少骨折發生。兒童走路不穩,容易摔倒,尤其不能到高處玩耍,要教育和看好兒童,避免摔傷。少年玩耍較多,好奇心強,家長及老師要做好教育工作,不要爬牆上樹。中青年在工作及騎車時要精力集中,事事處處要注意安全。老年人手腳活動不便,雪雨天及夜晚盡量不外出。外出時要有人挽扶或持拐杖,夜晚外出要有照明工具。上街最好不騎自行車,不要到擁擠的公共場所。
2、骨折後怎麼才能恢復得快
3、骨折怎麼辦?
骨折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有時玩耍或者打籃球都會有人受傷骨折,那麼,對於骨折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呢?
骨折後該怎麼辦?
1、對於骨折患者,我們要盡量保持其不要活動,查看其傷口的嚴重程度,若不是很嚴重,可以採取些簡單的消毒方法,比如酒精或碘酒擦一下,再將其帶進醫院治療。
2、若此時傷口很嚴重,則應立即撥打120,讓患者平躺在地上,保持患者的清醒,不要將露出的骨頭歸位,而是用綳帶幫助骨折處上面的部位止血,防止流血過多。然後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3、骨折復位後患者的休養也是十分重要的,此時患者處於恢復期,稍不注意就會落下病根。患者在此期間不要洗冷水,多吃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另外可以適當活動,但要注意不要過度。
骨折後患者的休養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注意其安靜的環境,避免落下病根。
哪些骨折需要手術?
一般情況下,能手法復位的是不首選手術的,但是現今社會由於經濟原因,好多不需要手術的被拉上了手術台,下面為您具體講解到底哪些需要手術。
骨折是頗為常見的外傷。要使斷了的骨頭長好,恢復原有的支撐、保護運動功能,首先要將斷端接起來,對好位置,醫學上稱之為復位。可想而知,復位越好,越利於骨折處骨頭的生長癒合,將來功能也越好。
復位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即手法復位和手術復位。前者由醫生運用牽、拉、端、提、擠、按、旋轉等手法技巧,將斷骨復位;後者則是切開皮肉,在直視下將斷骨對好,並用板、釘等接骨材料將其牢固固定。
手法復位對身體干擾小,痛苦輕,癒合好,但由於隔著皮肉,復位效果常不夠理想。因此,在許多情況下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這種手術稱為切開復位內固定或切開整復內固定。
到底選擇哪種治療方法無疑應從病人利益出發,力爭效果好、痛苦小、花錢少。
但在市場經濟社會里,「經濟效益」可能左右醫生治療方案:有些本來採取手法復位即可治癒的患者卻被推上了手術台:有些醫院或醫生明明缺乏手術條件和技術,卻將本該開刀的病人攬下來,勉強施行非手術治療,貽誤了手術機會。也有些病人,特別是工傷、交通事故骨折病人,本來適合手法復位治療,只是由於缺乏醫學常識,看了x光片,發現沒有嚴絲合縫地對好,再三要求開刀。
4、骨折!!!!!!!!!!!!!!!!!!!!!!!!!!!!!!!!!!!!!!!!!!!!!!!!!!!!!!!!!
【飲食療法】
方1 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於活血化瘀期。
方2 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方3 豬脊骨一具,洗凈,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方4 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方5 烏雄雞1隻(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凈,「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燉,熟後用醬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方8 紫丹參50克,洗凈,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余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於骨折接骨。
【禁忌食品】
(1)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卧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於長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癒合。尤其對於骨折後卧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癒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癒合,反而會使骨折癒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慾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卧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
(6)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鹼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白糖。
(7)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癒合不利。
(8)骨折禁飲果子露。
5、骨折怎麼治
6、骨折病人有哪些臨床症狀?
1.疼痛骨折病人都有疼痛,一般局限在骨折的損傷處。
2.腫脹骨折損傷的局部腫脹或出現瘀斑。
3.功能障礙完全骨折時,傷肢的功能喪失。
4.畸形骨折的肢體發生短縮、旋轉、彎曲或成角等。
5.骨擦音和異常活動在搬動傷肢時,常可感到骨折面相摩擦或聽到骨折面相摩擦的聲音,移位的骨折還可以在正常的活動以外,發生異常活動。
7、什麼是骨折
8、患上骨折疾病臨床上有什麼症狀表現
骨折是指由於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疾病,是生活中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對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正常生活。因此,多了解有關骨折疾病的知識,做到早發現疾病,盡早治療才是關鍵。那麼,?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介紹。深圳百合醫院的醫生介紹說,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壓痛,局部腫脹和出現瘀斑,肢體功能部位或完全喪失,完全性骨質尚可出現肢體畸形及異常活動。為此,患上骨折疾病臨床上的症狀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1)休克:對於多發性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脊柱骨折及嚴重的開放性骨。患者常因廣泛的軟組織損傷、大量出血、劇烈疼痛或並發內臟損傷等而引起休克。(2)發熱:骨折處有大量內出血,血腫吸收時,體溫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過,開放性骨折體溫升高時,應考慮感 染的可能。(3)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發生改變,主要表現為縮短。(4)異常活動:正常情況下肢體不能活動的部位,骨折後出現不正常的活動。(5)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後,兩骨折端相互摩擦時,可產生骨擯音或骨擦感。通過以上的介紹,關於患上骨折疾病臨床上的症狀表現問題,相信大家都已經清楚了,希望對您有一定的幫助。一旦出現該疾病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應在第一時間到正規專業的醫院就診檢查,確認病因後對症治療,避免出現更嚴重的後果。
9、骨折病人需要注意什麼?
(1)骨折病人不宜吃牛皮菜:牛皮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體內會與鈣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不易溶解的鹽類物質——草酸鈣。這種物質不但能使食物中的鈣不能被吸收利用,而且能使骨骼中的鈣發生溶解,使患者更加缺鈣,從而影響骨折的癒合。因此,骨折病人是不宜吃牛皮菜的。
(2)骨折病人不宜隨意搬動:對於懷疑骨折的人,不可隨意搬動。否則,容易造成進一步骨折,或使骨折部位周圍組織嚴重挫傷,並會使骨折病人因劇烈疼痛而引起暈厥。
(3)骨折病人不宜包紮止血時間過長:為了防止開放性骨折病人創口出血、失血過多,危及生命,立即止血包紮是必要的。但是,加壓包紮止血不宜超過1小時,否則,容易造成遠端肢體循環障礙而發生壞死。一些小動脈、小靜脈或毛細血管出血,一般比較緩慢,適當壓迫即可止血,可以不必包紮止血。
(4)骨折病人固定石膏不宜過緊過松:對骨折病人進行石膏固定時,應注意石膏固定要松緊適度,不可過緊過松。否則,若石膏固定過緊,可造成血液循環障礙,使肢體壞死或神經麻痹;若固定過松,則會影響固定效果,不利於骨折的康復。
(5)骨折病人不宜多喝骨頭湯:骨折病人多喝骨頭湯,不但不能促進骨折早期癒合,反而會推遲。其主要原因:受傷後骨的再生主要依靠骨膜和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骨頭湯含有較多的磷和鈣,骨折後攝入大量的磷和鈣,就會使骨質內無機物成分增高,與有機物的比例失調,導致阻礙骨折的早期癒合。
要想使骨折早些癒合,除了及時就醫,採取適當固定、合理用葯、早期功能鍛煉以外,還應食一些能夠轉化為骨膠原的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