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股頸骨折

骨股頸骨折

發布時間:2020-07-31 18:01:20

1、左股骨頸骨折

1,股骨頸靠近關節處,手術內固定是很有必要的,外固定不能保證骨折癒合的很平整,到時候會導致腿部的功能障礙,得不償失啊。保守治療的效果不好。
3,建議手術後,靜養三個月,以休息制動為主,以免二次損傷。
3,可以搞點中葯,外敷加內服,對改善疼痛和接骨續筋都有很好的效果,晚上的時候搞下熱敷,沒事的時候多按摩下痛處,加速那的血液循環,這些都是對你有幫助的,建議你試試,祝早日恢復 。

2、老人右股頸骨骨折怎麼辦

建議進行關節置換比較好,並且進行單純的股骨頭置換就可以了,也就是半髖置換。半髖置換手術創傷並不是很大,並且術後3-5天就可以下床活動的,術後恢復快,因此並發症相對來說比較少,所以說目前來說是適宜的治療方案。

3、股骨頸骨折如何治療?

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常見於老年人的損傷,但也見於中年人和兒童。老年病人以女性較多。損傷原因主要是在絆倒時,扭轉傷肢,暴力傳導至股骨頸,引起斷裂。老年人的骨骼多骨質疏鬆,所以只需很小的扭轉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須特別注意。

發生股骨頸骨折如何治療呢?

(一)外展骨折而無明顯移位的「嵌插」型骨折

可用持續皮牽引6~8周。老年病人應鼓勵取半卧位,做股四頭肌舒縮運動,踝關節和足趾做屈伸運動。3個月後可考慮扶腋杖下地行走。骨折癒合後,一般在六個月可脫離腋杖行走。

(二)內收骨折或有移位的骨折

先做皮牽引或脛骨結節處骨牽引,或暫時固定患肢於外展內旋位。7~10日內進行內固定。內固定的方法很多,較常用的是在X線控制下,在股骨頸內用三根或四根帶螺紋的鋼針做低角插入固定。或用滑槽加壓擰緊螺釘,加接骨板固定。三刃釘目前很少使用,因為釘擊入股骨頸中央,將破壞髓腔內的唯一血供應,造成術後的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此外,它沒有加壓作用,擊入後反會造成骨折線分離,容易引起骨不連接。如果固定確實,術後應鼓勵病人早期進行股四頭肌舒縮活動和踝、足活動,病人取半卧位。2個月後,可扶腋杖下地行走,5個月後可脫離腋杖行走。

(三)65歲以上病人的股骨頭下骨折

有明顯移位或旋轉者,發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機會較多,容易引起骨折不癒合,也不能耐受長期的卧床治療。如全身情況許可,可做人工股骨頭置換術。3周後即可扶腋杖下地部分負重,但易發生假體松動或股骨頭陷入髖臼,故應慎重使用。對年齡過大、體力較差、不宜做手術內固定或人工股骨頭置換術者,可做皮牽引,保持下肢於中和位,病人取半卧位。3個月後,骨折雖未癒合,但仍能扶腋杖下地活動。

(四)陳舊性股骨頸骨折不癒合

可做轉子間截骨術,以改變負重線,增寬負重面。對65歲以上老年病人,可考慮做人工股骨頭置換術。高齡病人也可簡單地卧床療養,然後再扶拐下地行走。

參考資料:http://www.wl120.com/jiuyinan/Print.asp?ArticleID=295882

4、股骨頸骨折怎麼治療?

(1)非手術療法。無明顯移位的骨折,外展型或嵌入型等穩定骨折,年齡過大,全身情況差,或合並嚴重心、肺、腎、肝等功能障礙者,選擇非手術療法。

採用穿防脫位鞋,下肢皮膚牽引,卧床6 ~ 8 周,同時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和踝、足趾的屈伸活動,避免靜脈迴流障礙或靜脈血栓形成。卧床期間應避免卧床並發症如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褥瘡等的發生。一般8 周後在床上逐漸坐起,但不能盤腿而坐,3 個月後,扶雙拐下地,不負重,6 個月後,逐漸棄拐行走。

(2)手術治療。手術指征:內收型骨折和有移位的骨折;65 歲以上老年人的股骨頭下骨折;青少年的股骨頸骨折應盡量達到解剖復位;股骨頸陳舊骨折不癒合;影響功能的畸形癒合;股骨頭缺血壞死或合並髖關節關節炎

(3)手術方法。閉合復位內固定;切開復位內固定;人工關節置換術。

5、股骨頸骨折【股骨頸骨折】

您好。
根據你的情況分析不排除股骨頭壞死的可能,,至於好的一側是什麼狀態,最好您能把片子傳上來我看看。
可以做手術,不做手術的話,您現在的情況恐怕不好緩解。
前一段出差開會比較多,在12月底之前我會有整段的時間在家,如果您來,我會盡快安排。
祝好。

(哈醫大二院潘海樂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6、股骨頸骨折分型

1、頭下型 骨折線完全位於股骨頭下,整個股骨頸均在骨折遠端,股骨頭可在髖臼和關節囊內自由轉動。這類骨折在老年患者中最為多見,股骨頭血供損傷嚴重,即使圓韌帶動脈存在,也只能供給圓韌帶凹附近小范圍骨質血運;而圓韌帶動脈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退化,甚至閉塞。因此,這類骨折癒合困難,股骨頭發生缺血壞死發生率高,預後差。
2、頭頸型 即股骨頸斜行骨折。由於股骨頸骨折多系扭轉暴力所致,故真正的頭下型和頸中型均屬少見,而多數頭下型骨折均帶有一塊大小不等的股骨頸骨折塊,使骨折線呈斜行。此型骨折難以復位,復位後穩定性亦差,對股骨頭血供的破壞僅次於頭下型。
3、經頸(頸中)型 全部骨折面均通過股骨頸,實際上此型較少見,特別老年患者中更少見,甚至有學者認為不存在此型。X線顯示的經頸骨折往往是一種假象,重復重復攝片時常被證實為頭頸型。
4、基底型 骨折線位於股骨頸基地。骨折端血運良好,復位後易保持穩定,骨折容易癒合,預後良好,故有部分學者將其列入轉子部骨折。
前三型骨折的骨折線位於髖關節囊內,稱囊內骨折;基底型骨折線位於囊外,稱囊外骨折。

7、股骨頸骨折

一、頭下型,股骨頭壞死的概率比基底型大些。
二、患者才26歲,那麼年輕造成股骨頸骨折,說明外部暴力很大。
三、年紀太小,只能做內固定手術。術後,要想盡一切辦法保守治療,防止壞死。主要是想辦法促進、改善股骨血液循環。
四、去年七月手術至今已有半年多,請到醫院骨關節科檢查骨折癒合情況,如果股骨癒合良好,要抓緊取出鈦釘。取釘鑽孔減壓,也是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有效方法。
五、如果持續疼痛、不能下蹲、患肢不能寫「4」字動作,應該拍攝核磁共振確診。早發現,早治療(主要是一、二期),還是能夠治好股骨頭壞死的。

(補腎活血治療股骨頸骨折)
1、補腎活血湯:血竭15g、骨碎補15g、土鱉蟲15g、補骨脂30g、巴戟天15g、自然銅30g、紅花9g配方製成,每日1劑,每日2次,口服,3月為一個療程。
2、活血健骨片,口服,每次6粒,每日3次;3月為一個療程。

8、股骨頸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股骨頸的長軸線與股骨幹縱軸線之間形成頸干角,平均127°。

兒童的頸干角大於成年人。在重力傳導時,力線並不沿股骨頸中心線傳導,而是沿股骨小轉子、股骨頸下沿傳導,因此形成骨皮質增厚部分。若頸干角大於127°為髖外翻,小於127°為髖內翻。從矢狀面上觀察,股骨頸的長軸線與股骨乾的縱軸線也不在同一平面上,股骨頸有向前的12°~ 15°角,稱為前傾角。髖關節的關節囊較大,從各個方向包繞髖臼、股骨頭和股骨頸。在關節囊包繞的部分沒有骨膜;在髖關節的後、外、下方則沒有關節囊包繞。關節囊的前上方有髂股韌帶,在後、上、內方有坐股韌帶,是髖關節的穩定結構。成人股骨頭的血運來源:股骨頭圓韌帶內的小凹動脈,提供股骨頭凹部的血液循環;股骨幹滋養動脈升支,沿股骨頸進入股骨頭;旋股內、外側動脈的分支,是股骨頭、頸的重要營養動脈。旋股內側動脈發自股深動脈,在股骨頸基底部關節囊滑膜反折處,分為骺外側動脈、干骺端上側動脈和干骺端下側動脈進入股骨頭。骺外側動脈供應股骨頭2/3 ~ 4/5 區域的血液循環,是股骨頭最主要的供血來源。旋股內側動脈損傷是導致股骨頭缺血壞死的主要原因。

股骨頸骨折分類如下。

(1)按股骨頸骨折線部位分類,頭下骨折、經頸骨折和基底骨折。

(2)按X 線表現分類,內收骨折(Pauwells 角>50°)和外展骨折(Pauwells 角

9、老人股骨頸骨折如何護理

飲食護理:老人股骨頸骨折之後需長時間卧床休息,由於活動少會導致患者消化功能的退化,會引起患者身體出現代謝異常,因此在護理上應該注意飲食,患者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多吃些富含營養的食物,飲食調節好了,營養跟上了,患者在飲食上注意做到營養豐富均衡,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多應該吃,還應該吃豆類、魚類、肉類等食物,股骨頸骨折部位疼痛、軟組織損傷的耐受力會好,是有助於老人傷口癒合和身體康復的,這是老人股骨頸骨折術後護理措施。
生活護理:老人生活環境應該安靜整潔、舒適衛生,應該注意保持病室內乾燥整潔,地面應該採用濕式清掃,並且做好定時開窗通風的工作,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維持適當溫濕度。盡量不要影響患者休息,老年患者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這對於身體的恢復是具有很大幫助的。
傷口護理:觀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應該注意保持切口的乾燥,做到及時的更換敷料,若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現象提示傷口感染,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工作。

10、股骨頸骨折可分為哪幾種類型

按骨折部位分為:①頭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於頭頸交界處,骨折近端不帶頸部,此型較少見。②頭頸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過頭下,而內下方帶有部分頸內側皮質,呈鳥嘴狀,此型最多見。③經頸型,骨折面完全通過頸部,此型甚為少見,有人認為在老年病人中幾乎不存在這種類型。④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轉子間線。頭下型、頭頸型、經頸型均系囊內骨折;基氏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運好,癒合佳,與囊內骨折性質不同,故應列入股骨粗隆部骨折。

與骨股頸骨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