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骨折 > 骨折的護理措施

骨折的護理措施

發布時間:2020-07-31 13:27:01

1、骨折後怎麼護理?

必須積極補鈣,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市場上鈣保健品很多,可選擇含鈣量高且有利吸收的用之.食物可選用牛奶,蝦皮,豆腐,海帶,紫菜等.傳統食物配方黃豆骨頭湯既含豐富的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又含豐富的鈣質,但所含脂肪較多,只宜在骨折中晚期食用.應選擇脊柱骨,肋骨,髂骨及管狀骨的干骺端,這些骨多為松質骨且富含紅骨髓,脂肪較少,可溶性鈣較多,比較適合老年人. 除了補鈣以外,還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經測定,骨折後病人體內這種微量元素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麵包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

2、骨折病人應該怎麼護理?

骨折病人有的需住院手術治療,有的經門診復位、石膏固定或其他處理後,即可回家休養治療。骨折的癒合過程緩慢,一般要6~8周才能達到臨床癒合階段,老年人更長一些,大多需要卧床休養,所以家庭護理顯得極為重要。

(1)首先要解除病人骨折後的種種顧慮,減輕心理上的壓力,多數病人骨折後心理都較為復雜、這些復雜心理可使病人吃不好,睡不好,更不用說配合治療進行功能鍛煉。護理人員必須耐心地、親切地進行說服、鼓勵,講明只有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才能恢復功能,才能早日減輕痛苦。

(2)骨折後常因制動體位、疼痛而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大小便不方便,又使病人不願多飲水和進食,家人應耐心勸慰,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和愛好,調節花式品種,多吃易消化的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豆製品、肉、魚蛋類、以及水果蔬菜,以增強骨折創傷的修復力。還要適當進食纖維素食物,以利通便。上肢骨折者需護理喂飯、喂水。

(3)因骨折長期卧床的病人,往往對大小便發愁,一怕大便困難,二怕吃多、便多、尿多,增加他人的麻煩,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做到勤問、勤看、勤處理,協助床上大小便,女病人便後應清洗會陰肛門部。鼓勵病人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的形成。排便有困難的,每日做腹部按摩,適當服用緩瀉劑,如石蠟油或中葯麻仁丸等。

(4)為使卧床骨析病人舒服,心情愉快,應做到「3短」、「3潔」。「3短」是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3潔」是頭足會陰清潔、口腔皮膚清潔、床鋪清潔。為此,應定期給予洗頭、洗腳、擦澡、剪指甲、剃頭剃須,及時更換被服。卧床病人應每日作深呼吸運動,定時拍背以利排痰,注意保暖,防止進食嗆咳或誤咽入氣管,在確保骨折部位固定的前提下,盡量有計劃地變換體位,長期受壓處皮膚要給以按摩,有利於預防褥瘡和肺炎。

(5)隨時注意病人卧床的姿勢正確,如腰椎骨折的應處於腰椎過伸位仰卧姿勢,硬板床腰部可墊以枕頭。經常檢查患肢的情況,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的患肢皮膚有無受壓,指(趾)端的顏色、溫度有無改變,以及石膏是否過松或過緊的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妥善處理。

一般固定的患肢,可用枕頭或被褥抬高,以高於心臟水平為宜,但以不使對好的骨頭移位為原則,有利於消腫和血液迴流。保持石膏內部清潔,如病人感到石膏內皮膚發癢,可以鈍頭的織絨線針伸進去輕輕的上下移動止癢(有傷口者不能用),對下肢股骨骨折的病人要保持患肢踝關節呈90°屈曲,防止足下垂,為防止肢體外旋和內收,可在鞋底跟上釘一橫板條,保持有效的牽引力。

(6)骨折的癒合,需要復位後確實的固定,這與功能鍛煉是一對矛盾,要處理好這矛盾,主要是正確地開展功能鍛煉,循序漸進,由少到多,由輕而重,逐步增加,才能既避免患肢肌肉萎縮或關節僵直,又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骨折的癒合。應鼓勵、指導和督促病人在不同的階段作不同程度的功能鍛煉。

骨折後1~2周:主要開展肌肉收縮鍛煉,上肢作握掌、提肩,下肢作踝關節伸屈、趾關節活動和作股四頭肌綳緊收縮鍛煉(在關節不活動的前提下),如因疼痛而煉不起來,可囑其先煉健肢,再一起煉患肢。

骨折後3~6周:除繼續鍛煉肌肉收縮外,可開始較多個關節活動,上肢握拳頭,繼而可練習肩關節伸屈。下肢可逐步練習伸屈髖、膝關節和試驗抬腿,四周後可扶拐離床,患肢不著地行走,但必須有人從旁扶持,以免再跌倒。

骨折後6~8周,可增加全面鍛煉次數及活動范圍。

骨折癒合後,拆去石膏或夾板,經長期石膏包紮的皮膚乾燥脫屑,應給用刺激性小的肥皂和溫水清洗後塗以冷霜,保護皮膚,如有腫脹,可在睡眠時抬高患肢或穿彈性長統襪,以利血液迴流,減輕水腫。恢復後的患肢,仍應繼續鍛煉,爭取及早恢復關節功能,肌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3、腳骨折如何護理

沒有移位的骨折,可以石膏固定6-8周,保守治療,患肢太高制動,消腫止痛等對症治療。

4、怎樣護理骨折病人

首先一定要讓他休息好,同時在醫師的指導下適當的做一些功能鍛煉;其次買點排骨、鈣片之類的營養補充鈣,以促進骨折處更好的生長

5、骨折病人的護理

1.安定也就是安眠葯,抑制中樞神經,促進睡眠,麻醉效果很弱,不會引起面部的潮紅。

2.最好是抬高患者,減少患肢充血。

3.可以喝牛奶,果汁,禁止抽煙。

4.經常翻身,防止褥瘡。

5.可以用消炎葯,止痛葯是不到萬不得以不用。

6、骨折病人怎樣護理?

骨折病人有的需住院手術治療,有的經門診復位、石膏固定或其他處理後,即可回家休養治療。骨折的癒合過程緩慢,一般要6~8周才能達到臨床癒合階段,老年人更長一些,大多需要卧床休養,所以家庭護理顯得極為重要。

(1)首先要解除病人骨折後的種種顧慮,減輕心理上的壓力,多數病人骨折後心理都較為復雜、這些復雜心理可使病人吃不好,睡不好,更不用說配合治療進行功能鍛煉。護理人員必須耐心地、親切地進行說服、鼓勵,講明只有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才能恢復功能,才能早日減輕痛苦。

(2)骨折後常因制動體位、疼痛而影響食慾和消化功能,大小便不方便,又使病人不願多飲水和進食,家人應耐心勸慰,根據病人的飲食習慣和愛好,調節花式品種,多吃易消化的營養豐富的食物,如豆製品、肉、魚蛋類、以及水果蔬菜,以增強骨折創傷的修復力。還要適當進食纖維素食物,以利通便。上肢骨折者需護理喂飯、喂水。

(3)因骨折長期卧床的病人,往往對大小便發愁,一怕大便困難,二怕吃多、便多、尿多,增加他人的麻煩,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做到勤問、勤看、勤處理,協助床上大小便,女病人便後應清洗會陰肛門部。鼓勵病人多飲水,預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的形成。排便有困難的,每日做腹部按摩,適當服用緩瀉劑,如石蠟油或中葯麻仁丸等。

(4)為使卧床骨析病人舒服,心情愉快,應做到「3短」、「3潔」。「3短」是發短、胡須短、指(趾)甲短。「3潔」是頭足會陰清潔、口腔皮膚清潔、床鋪清潔。為此,應定期給予洗頭、洗腳、擦澡、剪指甲、剃頭剃須,及時更換被服。卧床病人應每日作深呼吸運動,定時拍背以利排痰,注意保暖,防止進食嗆咳或誤咽入氣管,在確保骨折部位固定的前提下,盡量有計劃地變換體位,長期受壓處皮膚要給以按摩,有利於預防褥瘡和肺炎。

(5)隨時注意病人卧床的姿勢正確,如腰椎骨折的應處於腰椎過伸位仰卧姿勢,硬板床腰部可墊以枕頭。經常檢查患肢的情況,如用石膏或夾板固定的患肢皮膚有無受壓,指(趾)端的顏色、溫度有無改變,以及石膏是否過松或過緊的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妥善處理。

一般固定的患肢,可用枕頭或被褥抬高,以高於心臟水平為宜,但以不使對好的骨頭移位為原則,有利於消腫和血液迴流。保持石膏內部清潔,如病人感到石膏內皮膚發癢,可以鈍頭的織絨線針伸進去輕輕的上下移動止癢(有傷口者不能用),對下肢股骨骨折的病人要保持患肢踝關節呈90°屈曲,防止足下垂,為防止肢體外旋和內收,可在鞋底跟上釘一橫板條,保持有效的牽引力。

7、孩子骨折時護理措施有哪些?

大腿骨折以後看骨折的部位不同會對膝關節的功能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講,這種骨折發生在越靠近膝關節的時候,對膝關節的功能會有更嚴重的影響。如果大腿的近端骨折,這種影響就相應減少。大腿遠端骨折影響膝關節,主要有這么幾點,一個是骨折以後會影響到伸膝裝置,也就是膝關節伸屈的結構會受到影響。另外一個就是手術以後手術的部位如果靠近膝關節也會造成膝關節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再一個大腿疼痛以後膝關節好長時間不能正常活動,這個時候膝關節內有一些滲出,有一些水腫的激化甚至是血腫的激化,可以造成膝關節的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當然了在整個的過程中,如果越靠近膝關節損傷得越重,膝關節的功能可能會影響越大,這時候就要找專業醫生來解決這個問題。

與骨折的護理措施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