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
本病的治療需根據病情的不同給於相應的治療:
1.青枝骨折
骨折端無移位,若前傾角消失,不需復位;前傾角增大,在臂叢麻醉或全麻下,輕柔手法復位,長臂石膏固定於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叢或全麻下手法復位,長臂石膏固定4~6周。
3.牽引治療
適用於骨折超過24~48小時,軟組織嚴重腫脹,已有水皰形成,不能手法復位,或復位後骨折不穩定者。
4.手術治療
適用於手法復位失敗者;開放性骨折;骨摺合並血管損傷者;骨不連;骨折畸形連接或肘內、外翻畸形嚴重者,可行截骨術矯正。
5.缺血性攣縮
關鍵是早期診斷和預防。對出現5「P」征者,首先復位骨折、解除壓迫因素。仍無改善者,即應早期探查、修復血管,必要時行筋膜間室切開減壓。
2、如何科學地進行右肱骨髁上骨折康復鍛煉
首先和你說一下,肱骨髁上骨折很容易將來造成內外翻畸形。如果是我的老師對待這個病症,是不建議作手術治療的。用復位是最好的,雖然時間長且疼痛厲害,但對將來的發育有很大的好處。畢竟你孩子才6歲。現在既然已經作了手術只能在後期加強鍛煉。
兒童的骨頭癒合很快,現在後期鍛煉應該循序漸進,切忌粗暴的被動活動,屈曲性骨折不要做過多的屈曲活動,伸直型骨折不要做過多的伸展活動。多做握拳,腕關節伸屈等活動。
對於中葯在骨折的早期可以服用一些活血祛瘀的,對於現在後期就沒有什麼必要了。
營養就多吃些高蛋白食品就可以了。多曬太陽。
3、左肱骨髁上骨折穿針手術多少錢
應該還好,沒多少的。如果是已經四個月余,手指發涼感,需要考慮是否神經挫傷,可以後期注意保暖,自己可以多按摩,外擦葯酒,給予營養神經葯物口服,你訴說的葯物可以繼續使用,再者後期循序漸進加大運動負荷,綜合起來看有無改善
4、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幹與肱骨髁的交界處發生的骨折。肱骨幹軸線與肱骨髁軸線之間有30°~ 50°的前傾角,這是容易發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在肱骨髁內、前方有肱動脈、正中神經經過。在神經血管束的淺面有堅韌的肱二頭肌腱膜,後方為肱骨,一旦發生骨折,神經血管容易受到損傷。在肱骨髁的內側有尺神經,外側有橈神經,均可因肱骨髁上骨折的側方移位而受到損傷。肱骨髁上骨折多發生於10 歲以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復位時,橈側或尺側移位未得到糾正,或合並了骨骺損傷,骨折癒合後,可出現肘內外翻畸形。
5、肱骨內上髁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有什麼區別?
肱骨髁上骨折和肱骨內上髁骨折,兩者斷的地方不一樣;前者在內外髁的近端,後者只限於內上髁;
6、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前下移位,遠折端向上移位,但肘後三角關系正常。此骨折容易造成肱動脈損傷,出現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導致前臂缺血性肌攣縮。受傷時間短,局部腫脹輕,沒有血循環障礙者,可進行手法復位外固定。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包括:手法復位失敗;小的開放傷口,污染不重;有神經血管損傷。
無論手法復位外固定,還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應嚴密觀察肢體血循環及手的感覺、運動功能。抬高患肢,早期進行手指及腕關節屈伸活動,有利於減輕水腫。4 ~ 6 周後即可開始肘關節屈伸活動;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穩定的患者,術後2 周即可開始肘關節活動。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後下移位,遠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線呈前上斜向後下的斜形骨折。可刺破皮膚形成開放骨折,少有合並神經血管損傷。
7、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復位好還是手術復位好。
小兒骨骼生長旺盛,骨痂生長極快,應及早做恢復訓練:
一周以內,輕度伸曲手指.一周以後,逐漸加強手指伸屈活動,並開始做腕關節伸屈和肩關節功能鍛煉,禁止做握拳和前臂旋轉活動,防止屈肌強力收縮造成移位.2周後逐漸做肘關節伸屈活動.。
常見的後遺症有:缺血性肌攣縮,骨化性肌炎,及肘內翻。而規范的診斷治療,醫患合作,及時合理正確的功能鍛煉是不會產生後遺症的。
8、右肱骨髁上骨折
石膏固定的目的就是固定和制動,從而起到保護復位的骨折端,石膏固定後注意的就是看看 上肢遠端有沒有憋脹、麻木、或是發黑發紫情況,如有盡快復診,可能是石膏太緊或是 其他原因,盡量不要再撞擊或是磕碰·避免上肢下垂,最好是有東西拖著吧· 恢復期主要是鍛煉經常做握拳動作·
這個不太嚴重,就怕孩子吃不得苦,不敢鍛煉就麻煩了·
一般不會,注意一定堅持功能鍛煉,孩子小多叮囑·
9、小孩右肱骨髁上骨折,斷端成角,
還可以吧,這個移位不是很厲害,需要規范和全程的骨科治療。打一個外固定,一般是固定四周左右,期間還要遵醫囑定期復查,及時調整外固定的松緊度,以確保順利癒合。
不需要做手術,土大夫就算了,還是找規范一點的中醫骨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