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肱骨幹骨折的治療
1.非手術治療
肱骨幹有較多肌肉包繞,骨折輕度的成角或短縮畸形不影響外觀及功能者,可採取非手術治療。
(1)上臂懸垂石膏 依靠石膏的重量牽引達到骨折復位並維持對位。
採用懸垂石膏,應每周攝X線片,以便及時矯正骨折端分離或成角畸形。2~3周後應改用其他外固定治療。
(2)U型接骨夾板 適用於橫斷形骨折及無明顯移位的斜型螺旋形骨折,起維持骨折對位對線的作用以利於骨折癒合。
(3)維耳波上肢支持帶制動 適用於兒童及老年人很少移位的肱骨幹骨折。用以維持骨折對位,病人感覺舒適,無需行骨折手法復位。
(4)小夾板固定 適用於移位、成角畸形不大、對線較好的肱骨幹中部骨折。夾板置於患肢後,用3~4根布帶分別綁扎,並應隨時調節綁扎帶的松緊,避免影響傷肢血循環及發生壓瘡。
(5)肩人字石膏 骨折復位後,為了維持復位後的位置,需要將上肢制動於外展外旋位時,需用肩人字石膏。但石膏較重,影響呼吸、熱天易出汗等,病人都感很不舒適,故現已少用或以肩外展支架來替代。
(6)尺骨鷹嘴骨牽引 適用於長時間卧床的病人和開放粉碎性肱骨幹骨折,或短期內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病人。
(7)功能支架 是一種通過軟組織的牽拉使骨折復位的裝置。但功能支架不宜用於有廣泛軟組織損傷、骨缺損、骨折端對線不良及不合作的病人。功能支架可應用於骨折早期或傷後1~2周。急性期使用時應注意肢體的腫脹程度,神經血管的狀況。應保持上臂懸垂於胸前,防止骨折端成角畸形。功能支架在4周內應每周隨診。支架至少應維持8周。
2.手術治療
(1)開放骨折 應早期行軟組織及骨的清創及骨折內固定。
(2)合並血管、神經損傷的骨折 應用骨折內固定及神經血管的修復。
(3)漂浮肘 肱骨幹中下1/3骨折伴有肘關節內骨折時,手法復位及維持復位均比較困難,應行切開復位內固定。
(4)雙側肱骨幹骨折 非手術治療可造成病人生活上不便及護理上的困難。應行內固定術。
(5)手法復位不滿意的骨折 如螺旋形骨折,骨折端間嵌入軟組織,即使骨折對線滿意,也會導致不癒合,應行內固定術。
(6)非手術治療效果不滿意 如橫斷骨折應用懸垂石膏治療,因過度牽引致骨折不癒合;短斜形骨折用非手術治療骨折端有明顯移位者,也應行手術內固定。
(7)多發傷合並肱骨幹骨折 非手術治療很難維持骨折端滿意的對位對線。一旦病情穩定,應積極行手術治療。
(8)病理性骨折 手術治療可使病人感到舒適及增加上肢的功能。
手術治療方法有多種。臨床醫師應根據自身的經驗,器械設備,骨折類型,軟組織條件及全身狀況,選擇對病人最有利的方法:
1.Rush針固定
適用於肱骨中,下段骨折。目前已較少適用。
2.Kuntscher固定針
屬髓內針的一種,適用於肱骨中上1/3骨折。留於骨外的針尾,可影響肩或肘關節的活動,故臨床上使用不普遍。
3.外固定架固定
適用於開放骨折伴有廣泛的軟組織挫傷或燒傷的病例。也適用於無法進行堅強內固定及骨折部已發生感染的病人。使用外固定架後應定期行X線檢查,及時調整骨折端的對位對線,早期行功能練習,以期獲得滿意的效果。
4.帶鎖髓內釘固定
髓內釘術後應早期行肩關節功能練習。
5.AO動力加壓鋼板螺絲釘內固定
根據肱骨幹骨折部位的不同,使用不同形狀、不同寬度及厚度的鋼板。
2、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復位好還是手術復位好。
小兒骨骼生長旺盛,骨痂生長極快,應及早做恢復訓練:
一周以內,輕度伸曲手指.一周以後,逐漸加強手指伸屈活動,並開始做腕關節伸屈和肩關節功能鍛煉,禁止做握拳和前臂旋轉活動,防止屈肌強力收縮造成移位.2周後逐漸做肘關節伸屈活動.。
常見的後遺症有:缺血性肌攣縮,骨化性肌炎,及肘內翻。而規范的診斷治療,醫患合作,及時合理正確的功能鍛煉是不會產生後遺症的。
3、肱骨大結節骨折的治療
1.無移位的肱骨大結節骨折
不需特殊處理,三角巾懸吊傷肢2周即可,並盡早加強傷肢功能鍛煉。如合並肩關節前脫位者,肩關節整復後,大結節骨折亦復位者,可按肩關節前脫位治療。
2.有移位的肱骨大結節骨折
如合並肱骨外科頸骨折,可按肱骨外科頸骨折復位固定處理。如肱骨大結節骨折塊向上移位至肱骨頭以上,影響肩關節外展功能者,必須進行骨折復位固定治療。
如移位的肱骨大結節骨折手法復位失敗,或大結節骨折被拉至肱骨頭的上方時,均應行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術後用外展架固定,並加強傷肢功能鍛煉。
4、右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療可以嗎?
肱骨近端骨折視損傷機轉及骨折移位情況不同,治療方法不同。無移位的骨折可以通過高分子綳帶外固定上肢懸吊制動3~4周,有移位可手法復位的可以復位後高分子綳帶保守固定。粉碎性骨折性骨折或手法復位保守固定不能保持復位穩定的,要通過手術復位施以內固定。具體的治療方法建議還是遵照醫生的建議選擇。
5、6歲小孩右肱骨顆上骨折手法復位,2周後復查骨折對位對線尚可,骨折線稍模糊,4周復查骨折對位對線尚可
不要緊的,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小孩子慢慢鍛煉鍛煉就逐漸恢復正常了。不必擔心。
6、肱骨幹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大多數肱骨幹橫行或短斜形骨折可採用非手術方法治療。
切開復位的手術指征:反復手法復位失敗,骨折端對位對線不良,估計癒合後影響功能;骨折有分離移位或骨折端有軟組織嵌入;合並神經血管損傷;陳舊骨折不癒合;影響功能的畸形癒合;同一肢體有多發骨折;8 ~ 12 小時以內的污染不重的開放骨折。
7、狗狗肱骨骨折如何固定?
肱骨骨折這種情況會發生各種家畜以及寵物身上,但是據調查研究統計,犬的肱骨骨折發生的概率最高。顯然,這種骨折肯定是依靠外力造成的,比如車禍,從高處掉下來,還有被利器打擊等。成年的動物經常發生肱骨體的螺旋骨折或者縱骨折,而且是粉碎性的骨折,大多數伴有骨折端的重疊。因為四頭肌的附著,肱骨骨折經常損害到膝蓋骨和膝關節的功能。而幼犬則是發生肱骨頸或者遠端的骨骺的骨折,這和成年的犬發生的具體部位和症狀不是很相同。
X光片見骨折處
最近來了又來了一隻出車禍的狗狗,X片拍出來是肱骨骨折,下面我們來普及一下肱骨的解剖學知識。肱骨又稱為臂骨,由前上方斜向後下方,位於胸廓兩側的前下部,由兩端和骨體組成的。近端有圓而光滑的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成關節。在頭的掌側面的細部,稱為肱骨頸。頭的前部兩側各有一個突起,外側的稱為外側結節,大且高於肱骨頭,又稱為大結節;內側的稱為內側結節,又稱為小結節。兩個結節之間有深凹的結節間溝,溝內有臂二頭肌通過,也稱為臂二頭肌溝。骨體略呈扭曲的圓柱狀,外側有由後上方向外下方呈螺旋狀的臂肌溝,供臂肌附著。遠端叫做肱骨踝,有內外側兩個滑車狀關節面,分別稱為內側踝和外側踝。內外側踝的上方各有內外側上踝。兩踝的後面形成寬深的鷹嘴窩,尺骨鷹嘴的肘突伸入其中。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出肱骨明顯的骨折現象,這個骨折導致狗狗出現重度的跛行,股部腫脹,而且不能屈伸。由於骨折斷端重疊,肢體明顯縮短,但是肱骨遠端骨骺骨折的時候,病肢伸直。被動運步的時候,大腿部出現異常活動,有骨摩擦音以及劇痛。局部會腫脹,如果是大轉子骨折的話,骨折的部分會有疼痛性腫脹,出現懸跛,走路緩慢,站立的時候很困難也很痛苦掙扎糾結。
骨折處固定
治療的話,一般是採用髓內針,不銹鋼絲或者接骨板做內固定,配合支架綳帶等外固定的輔助治療方法,恢復效果會更加好。肱骨骨折和其他骨折有不同的地方,它自愈的可能性較高,因此可以不用固定而是採用懸吊或者自由活動的方法,這樣子有助於自愈。自愈的快慢和動物的年齡,身體狀況,營養狀態,受傷程度有關系,幼齡動物,即使骨折端錯位,也有恢復的可能,到成年的時候常見不到畸形和跛行。肱骨頭骨折,其他的治療方法沒有效果的時候,可以採用肱骨頭摘除術,促進形成假的關節,雖然會造成永久性的跛行,但是可以解除疼痛,還可以保持動物的經濟價值,可以生產生育。
骨折治療
骨折的恢復期要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如果在恢復的過程中恢復不好或者發生細菌感染,就有發生疼痛,感染,延遲癒合,不癒合等各種各樣的現象。比較嚴重的後果是引起了細菌感染,內固定的手術嚴格要按照無菌手術操作,局部和全身應該要用有效的抗菌葯物進行治療,如果發生感染化膿,用抗生素容易及時沖洗。寵物如果固定的時間過長,或者固定的過緊,不注意走動鍛煉,會導致肌肉萎縮,發生骨質疏鬆症,就算骨頭恢復了也很難進行正常活動。對於躺卧不能進行走動的寵物,要防止褥瘡的發生,還要主一定患部的地方是否發生腫脹,血液循環不良等現象。如果發生這些狀況,要及時做好處理,否則後果很嚴重,影響癒合。
8、右手肱骨骨折手法復位後四天了一直在痛正常嗎?
骨折癒合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傷筋動骨100天」,而且不同的年齡、不同的骨折部位、以前的健康狀況、治療方法都會影響骨折的癒合過程。
期間可以堅持用「正骨活血膏」有利於骨折的癒合,減少骨折不癒合的發生率。272元一個周期。81味中葯,組方經典,具有舒筋活血、消腫止痛、軟堅散結、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接骨續筋、強筋壯骨、補腎添精等強大功效,為清康熙年間宮廷御醫生作梅老先生首創,療效顯著,自古譽滿京津魯冀、東北、江蘇等地區。
飲食方面注意以下幾點:1、均衡飲食很重要,創傷後消耗多,需要營養支持,骨折的癒合和組織修復需要均衡飲食;人體所需的五類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都要保證攝入。2、補充礦物質:多食富含銅、鋅、鐵元素的食物。海產品、黃豆等含鋅比較多;麥片、蛋黃等含錳較多。3、另外盡量少吃糖和鹽,因為會阻礙骨折癒合過程。同時吸煙明顯抑制骨折癒合。
9、左肱骨骨折後手法復位後一個月後有骨架形成怎麼骨折線
肱骨骨折一月後有骨痂說明已經有癒合,有骨折線說明還沒有完全癒合。
肱骨骨折一個月有骨痂已經是很快了。說明體質還比較好。
10、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療原則有哪些?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前下移位,遠折端向上移位,但肘後三角關系正常。此骨折容易造成肱動脈損傷,出現前臂骨筋膜室綜合征,導致前臂缺血性肌攣縮。受傷時間短,局部腫脹輕,沒有血循環障礙者,可進行手法復位外固定。
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包括:手法復位失敗;小的開放傷口,污染不重;有神經血管損傷。
無論手法復位外固定,還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後應嚴密觀察肢體血循環及手的感覺、運動功能。抬高患肢,早期進行手指及腕關節屈伸活動,有利於減輕水腫。4 ~ 6 周後即可開始肘關節屈伸活動;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穩定的患者,術後2 周即可開始肘關節活動。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近折端向後下移位,遠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線呈前上斜向後下的斜形骨折。可刺破皮膚形成開放骨折,少有合並神經血管損傷。